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了開國大典

[複製鏈接]

910

主題

157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ede10 發表於 2007-12-2 08: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民晚報

1949.10.1

    1949年10月1日,新生的人民政權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具有歷史意義的開國大典。為了這次盛典的順利舉行,多少中華兒女付出了心血。55年後的今天,那些鮮為人知的事實才得到了披露……

    慶典場地的選擇

    中央檔案館保存的194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程序表》,記載了開國大典的三大項目: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二、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儀式;三、人民群眾遊行活動和焰火晚會。

    當時關於慶典場地的選擇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將慶典活動安排在天安門,理由是:天安門地處北平市中心,天安門周圍的街道四通八達,受閱部隊和參加慶典的群眾容易集中,在這裡舉行開國大典無疑會增加熱烈的氣氛和效果。另一種方案則是在西苑機場,理由是:毛澤東和中央領導在西苑成功地舉行過閱兵。更重要的原因是,那裡地處郊區,地形開闊,萬一遭到國民黨空軍的襲擊也便於疏散和隱蔽。

    兼任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主任的周恩來經過再三斟酌后,決定將慶典的場地定在天安門廣場。針對國民黨空軍在開國大典那一天可能進行的空襲,周恩來指示:在北平的南苑機場集中人民解放軍第一個有升空作戰能力的戰鬥機群,在北平的四周布置用於防空的高射炮群。

    在得到中央的同意之後,周恩來立即通知有關部門,迅速修整天安門城樓和天安門廣場。

    當時的天安門城樓的城牆斑斑駁駁,城樓上散落的是殘磚斷瓦,樑柱上積滿了野鴿子的糞便。廣場上除了成片的雜草以外,還有成堆的垃圾和與垃圾為伴的蒼蠅和老鼠。

    得知開國大典將在北平舉行的消息之後,北平各界人士和群眾無不歡欣鼓舞。1949年8月9日,北平市召開了第一屆各界代表大會,時任市委書記的彭真宣布了整修開國大典主會場——天安門廣場和城樓的決議。

    9月10日是星期六,這一天天還沒亮,參加義務勞動的人們就從四面八方向天安門廣場集中,到了下午的3點鐘,參加義務勞動的人數就達到了 6000多人,其中有工人,有郊區的農民,有飯店的服務員,有在北平讀書的大學生,負責維護城市秩序的北平市糾察總隊的指戰員們也加入了義務勞動的行列。

    不到3個小時,他們填平了300個大坑,運走了堆積在廣場上的垃圾,打掃了天安門城樓的鴿子糞,補修了瀝青石渣路面1600多平方米。

    在短短的幾天之後,廣場上的垃圾、雜草消失了,腐臭味也消散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個能容納16萬人的大廣場。

    閱兵部隊的訓練

    當北平人民向垃圾宣戰的時候,開國大典的閱兵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7月上旬的一天,中央領導人在中南海懷仁堂聽取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副總指揮楊成武等受閱部隊負責人的彙報。彙報結束的時候,毛澤東用鄭重而詼諧的口氣說道:「我們歷來主張慎重初戰,開國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中央軍委把閱兵總指揮的擔子交給聶榮臻是有原因的。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聶榮臻十分注意軍容風紀,即使是在殘酷的戰爭年代里,他的風紀扣也總是扣得緊緊的。聶榮臻不但自己以身作則,他對部隊的要求也很嚴格,解放軍進入北平城后,警衛戰士一聽見聶榮臻的咳嗽聲,就會趕緊下意識地整理軍裝。

    開國大典的閱兵儀式,在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無論是軍種、兵種,還是規模上,都是最多最大的一次,投入的總兵力達到了16萬。

    參加受閱的海軍代表隊由海軍學校與華東艦隊組成;陸軍代表隊由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騎兵師組成,其中戰車師包括摩托化步兵團、裝甲車團和坦克車團。參加受閱的步兵方隊,則是20兵團67軍的199師。當時,在眾多的解放軍部隊里,為什麼偏偏199師有了這個機遇呢?本來,結束了平津戰役的華北平原,已經沒有人民解放軍大兵團的影子了。他們或者南下或者西進,完成解放全中國的使命。一天,一份重要情報被中央軍委截獲: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的蔣介石企圖利用軍艦,對天津、秦皇島一帶發動突然襲擊,進而直逼北平。此時,擔任北平警備任務的41軍已經在1949年的4月份奉命跨過長江,與國民黨白崇禧的部隊作戰,北平成了沒有重兵設防的城市。於是,中央軍委發出緊急電報,迅速召回準備去西北戰場的20兵團,命令他們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島一帶布防。開國大典的閱兵任務下達以後,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被中央軍委任命為閱兵副總指揮兼閱兵指揮所主任。在挑選步兵方隊的時候,楊成武自然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主力師——199師。

    開國大典的閱兵式盛大而又空前,負責閱兵訓練的楊成武不僅查閱國內外有關閱兵的資料,他還找其他的解放軍將領虛心求教。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早年曾留學蘇聯,了解莫斯科閱兵的情況,他對前來請教的楊成武介紹了有關細節之後,又概括說:「閱兵,無非就是展示一種特定內容的禮儀,一種形式。這種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達到了。歸根到底一句話,叫馬糞蛋外面光!」

    這個詼諧而生動的比喻,逗得楊成武笑了起來。

    當訪問到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的時候,他用慣有的大嗓門說:「沒有什麼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勝了,還愁搞不好一次閱兵?通過隊列,把我們的軍威顯示出來,讓中國的老百姓看看,這就是新中國的軍隊。」

    7月,正是北平的盛夏,199師的一萬多人馬全部集結在北平市郊。按照閱兵指揮部的要求,步兵師在閱兵的時候出12個方隊,每個方隊由144名指戰員組成。這樣,全師有80%的人將無緣參加開國大典。

    訓練前的準備已經基本就緒,但是,新問題也接踵而至:已經有22年戰史的人民解放軍,居然沒有一本關於隊列訓練的條文和規範動作的準則。他們拿什麼作參考呢?是國民黨的條例,還是蘇聯的?最後還是按照劉伯承那個操典進行隊列訓練。在隊列訓練期間,這個齊步正步,你這一步邁出去70厘米,高度15厘米,這是齊步,正步30厘米的高度。每一步幅度是多大距離有規定,間隔,兵與兵,方隊與方隊,間隔距離都有嚴格的規定,一點也不能差。三伏時節的炎炎烈日照在天壇公園,公園圍牆外的空地上是整理過的訓練場,場地邊沿搭著他們宿營的帳篷,199師的官兵們在這裡開始了嚴格的分列式訓練。誰也怕在練兵過程中把自己刷下去,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腰不直的練直,腿甩不起來的甩起來,能夠練到符合這個分列式的標準。當時那心情,就怕是被刷下去,不行靠邊站了,那就見不上毛主席了。

    一轉眼就到了8月1日。這一天,閱兵總指揮聶榮臻代表中央軍委給新成立的特種兵部隊授旗。特種兵部隊屬於陸軍序列,主要包括禮炮部隊、騾馬炮兵以及裝甲兵。

    聽說受閱部隊的訓練非常艱苦,愛兵如子的朱德總司令再也坐不住了,他親自趕到受閱部隊的駐地,去看望正在訓練的指戰員。回到中南海,他吩咐有關部門給參加受閱的官兵每人每天增加一個雞蛋。

    開國大典的第一個程序就是升國旗、鳴禮炮、奏國歌。鳴禮炮的山炮當時大概就這麼兩種:一種是日本的叫九四式,開架式的,一種是閻錫山造的那個山炮,一三式。

    騎兵代表隊,由華北軍區騎兵三師組成,指戰員多數來自內蒙古大草原。訓練剛開始,細心的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就想到了一些小問題。他問特種兵的參謀長李健,檢閱的時候,萬一戰馬失了前蹄怎麼辦?馬拉下的糞便又怎麼處理呢?李健回來后就召開諸葛亮會,戰士們七嘴八舌,並想出了解決辦法。

    戰車團把訓練場擺在了北平西郊的荒地里,指戰員們跟一輛輛繳獲的日本坦克較上了勁。練不了一陣,坦克開不動,馬上回去要搶修了。最不好辦的是通訊工具,坦克與坦克之間,指揮是靠電台的,這個坦克當中的電台全壞了,電台也不靈了,部隊又找不到日本原裝的電台。

    指戰員們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土辦法,那就是用動作溝通彼此之間的聯繫,具體方法是:車長站在坦克炮塔里的上面,駕駛員在下面,車長用腳踩駕駛員的肩膀,踩一下,方向往左,踩兩下往右,用這種辦法來修正坦克之間前後左右的距離。

    閱兵曲的選用

    在戰車團加緊訓練的同時,住在北平城東單大街西總布衚衕里的軍樂團也在抓緊時間排練。擔負著為開國大典和政協會議演奏重任的軍樂團,被人們稱為「禮樂之神」,而這支樂隊的組建,還與華北的一場戰役有關係。1947年10月,晉察冀野戰軍取得著名的清風店戰役的重大勝利,殲滅了國民黨第三軍主力及其軍部,並俘虜這個軍的軍樂隊。可華北軍區的軍樂隊加上俘虜的國民黨羅歷戎第三軍的軍樂隊,一共也只有70多個人,遠遠不能滿足開國大典的要求。閱兵指揮部指示:將華北人民文工團的管樂隊以及受閱部隊軍師兩級的軍樂隊合併,組建成聯合軍樂隊,於是,一支200多人的聯合軍樂隊誕生了,由羅浪擔任總指揮。

    1937年從馬來西亞回國的羅浪,抗戰前期曾經到上海求學,17歲時到達延安,是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的學生。1939年,他到達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軍區,後來,他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第一任團長。

    就在聯合軍樂隊投入訓練的時候。有一天,閱兵指揮部在中山公園來今雨軒,召開有蘇聯專家參加的部隊負責人會議。會上對採用什麼樣的曲子作為閱兵典禮樂曲出現了分歧:第一種意見是隨便找一個好聽的閱兵進行曲就行了;第二種意見則是用蘇聯的閱兵曲。

    輪到羅浪發言的時候,他談了自己的想法。他說,是不是我們可以用我們自己已經用過的一些革命歌曲改編的軍樂曲子,來作為我們這次閱兵的典禮用曲。會上對此事的爭論頗為激烈,鑒於意見一時難以統一,閱兵副總指揮楊成武指示羅浪,寫一個閱兵和群眾遊行的樂曲曲目上報中央。

    很快,毛澤東就作了「以我為主,以我國為主」的批示,決定採用羅浪所報的《東方紅》《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隊進行曲》等5首曲目為開國大典樂曲。閱兵曲目確定下來以後,為了使其達到適合典禮使用的音樂,羅浪挑燈夜戰,連夜對樂曲的旋律和配器進行了修改。

    空軍也要出動

    1949年9月1日,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在傳達中央關於開國大典閱兵的指示時說:「中央決定在新中國成立之日,除地面部隊以外,空軍也要出動。」

    在此之前,閱兵指揮部報給中央的閱兵方案中根本就沒有安排空軍參加,為什麼現在又提出空軍也要出動呢?原來,在1949年8月15日,解放軍的第一個飛行中隊已經在北平組建了,通過半個多月的試飛、訓練,已經完全具備了升空作戰能力。

    它組建的起因還要從1949年5月4日國民黨空襲北平說起。5月4日,全國青年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平開幕。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出席了會議。那時候,青島還沒有解放,當大會隆重舉行的時候,從青島起飛的6架國民黨轟炸機飛臨北平南苑機場上空,隨著一聲聲巨響,停在那裡的4架飛機被炸成碎片。兩天之後,周恩來指示軍委航空局局長常乾坤,必須迅速建立解放軍的空軍作戰分隊,確保政協會議的召開和開國大典的順利進行。於是,能用於作戰的飛機從解放區全部調到北平南苑機場;40名地勤人員從各地風塵僕僕地趕來;從東北航校選拔的12名優秀飛行員立即來到北平。林虎,就是這次從東北老航校調來北平的飛行員之一。他是人民解放軍培養出來的第一代飛行員,後來成長為人民空軍的副司令員。

    9月上旬的一天,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來到南苑機場上,隨著巨大的轟鳴聲,9架戰鬥機相繼從跑道起飛,很快就在空中調整成品字隊形,並兩次通過機場上空。在地面觀看飛行表演的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拍手叫好,為飛行員加油鼓勁。當飛行表演結束后,朱德用企盼的口吻說:「能不能再多幾架飛機,什麼飛機都行。」

    以後又增加了兩架「蚊式」戰鬥機。這個飛機是英國造的,它的機身是木頭制的。幾天以後,又有3架修復的運輸機,一架通訊機,兩架教練機納入了受閱飛行隊。軍委航空局最後敲定,10月1日那一天,將有17架飛機通過天安門上空。

    1949年9月30日這一天晚上,有多少人在興奮和等待中度過了新中國誕生的前夜。

    當晚10時,周恩來到了天安門,對城樓的布置工作作最後一次檢查。當看到掛在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下面寫有「毛澤東同志」幾個字的時候,他立即派人找來中南海俱樂部主任鍾靈。周恩來說,這個不能要,因為開國大典呀,要很嚴肅呀。他問這是誰畫的。鍾靈說中央美術學院周令釗教授。周恩來說改改。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周令釗小心翼翼地用顏料把畫像下面的幾個字蓋住。周令釗做完這一切的時候,已經是10月1日的凌晨。

    修繕一新的天安門城樓和它面前的廣場,正迎候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誕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7: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