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閑話首楞嚴經--心性自體的指認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0-19 10: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南懷瑾 著


佛告阿難:"你現在想要了解心性寂然大定的正途,超越生死之流,必須先有正確的見解和認識。」佛於是舉手成拳,再問阿難:"你現在看得見嗎?」阿難答:「看見了。」佛問:「你看見什麼。」阿難答:"我的眼睛看見您的拳,心裡知道這是拳。」佛說:「能看見的是誰呢?」阿難答:「我同大眾,用眼睛看見的。」佛又問:「我的拳,當前照耀你的眼與心,你的眼睛既然可以看見;什麼是你的心呢?」阿難答:「您追問心在哪裡,我現在便推測尋求。這個能夠推測尋求的,大概就是我的心了。」佛說:「這個不是你的真心。",阿難聽了,很驚詫地發問:「這個不是我的心,該是什麼呢?」佛說:「這種作用,都是外界刺激的反應,產生變幻不實的意識思想,遮障惑亂你心性的自體。自無始以來,直到現在,一般人都認為這意識思想就是真心,猶如認賊為子,喪失本無常寂的心性自體,迷惑流浪在生死的漩渦里。」阿難說:「我是佛的寵弟,因心愛吾佛,所以出家專心學法,不但如此,對於其他善知識,我都恭敬受教,發大勇猛,凡一切求善求真的行為,不怕困難,都懇切地去實行。種種作為,事實上,都是運用這個心,才能做到。即使要反對真理,永退善根,也是這個心的運用。現在佛說這個不是心,那我等於無心,豈不等於無知的木石一樣?離開這種知覺,還會有什麼呢?何以佛說這個不是心?這樣,不但是我,乃至在會的一般大眾,恐怕都有同樣的疑惑。希望佛發慈悲,再加開示我們一般未悟真心的人。"
  這時,佛欲使阿難及一般大眾,使心境進人『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佛法的專門名詞,也就是上面所說的心性寂然正定的實際境象。現行的心理現狀,不再起妄想作用,住於寂然不動。生理活動,亦因之進入極靜的狀態,住於心性寂然的自體實相,是見性入道的基本要點。因為這種妄想不生的實相,有動心忍性,切斷身心習慣活動的現象,所以叫作法忍。),使用慈愛的手摩阿難頭頂說: "我常說,一切現象所生,都是心性自體功能所顯現。一切世界的物質微塵,都因為從心性的本體功能而形成。世界上一切所有,一草一木,一點一滴,如果要研究它的根源,即使是虛空,也有它的名稱和現象。這個清光明聖潔的真心,為精神、物質、心理、生理的一切中心體性,哪裡沒有自體的呢?假若你堅執這個意識分別、感覺觀認為就是真心,那麼,這個心就應該離開現象所有的色、香、味、感觸等等事實作業,另外有一個完全獨立的體性。例如你現在,聽我說話,因為聽到聲音,你才產生了意識的分別。如果沒有聲音,能聽的心性何在呢?即使你現在能夠滅掉一切觀看、聽聞、感覺、知覺的作用,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其實,心內什麼都沒有,只守著一個幽幽閑閑、空空洞洞的境界,不過是意識分別現象暫時潛伏的影像,而不是心的真實自性之體。但是,我不是說這種現象,絕對不是你的真心所具有的一種作用。你可以從這種心理的現象上,仔細地去研究揣摩。假若離開精神物質,心理生理的現象以外,另有一個超然獨立能夠分別的自性,那才是你的真心自性。如果這個能夠分別的性能,離開外界現象與經驗,就沒有自體,那就可以明白這些現象,都是外界與意識經驗潛伏的影像。意識經驗和外界現象,時時刻刻都在變動,不能永遠長存。當意識變動了,現象消滅了,這個心不是等於零嗎?那麼,你的自性本體,等於絕對斷滅無有,還有什麼可以修行證明得到'無生法忍'呢?(換言之:假若守著一個幽閑空洞的境界,便認為是心性自體,若不守這個幽閑空洞,這種境界,也就立刻變去。這很明顯地證明這樣靜止的境界,只是一種意識的現象而已,並不是真心自性的本體。)世間一切修行佛法的學人,即使現前可以成功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又名四禪八定。是佛法與外道等修行用功共通的境界。初禪,『心一境性』,就是制心一處,心念專一的境象。二禪,『定主喜樂』。三禪,『離喜得樂』。四禪,『舍念清凈』。並有四種定的境界,如: 空無邊處定,色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再加滅盡定,統名九次第定。)卻不能得到圓滿無漏的阿羅漢果,(所謂漏,就是煩惱的異名。無漏或漏盡,即是煩惱已盡。阿羅漢,是小乘修行人所達到的最高境界,斷盡一切煩惱,完全沒有了無明、欲和煩惱的滲漏,足為人天師表的果位。)都是因為執著這個生死妄想的妄心,把它當作了真心自性的本體。所以你雖然博聞強記,知識廣博,記憶和聽到的佛法也很多,仍然不能得到聖果,也由於這個原因。"
  阿難聽了佛的教誨,悲泣涕流地說:「我常想仰仗佛的威神,不必自己勞苦修行,您會惠賞給我三昧。(心性寂然不動,照用同時的境界。)不知道各人的身心,本來不能代替,所以不能見到真心自性。我現在雖然身體出家,此心並未入道,譬如富家的驕子,違背慈父,自甘流浪在外,乞食他方。今天才知道雖然博聞強記,如果不用功修行求證,結果等於愚蠢無知,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人生現實境遇的煩惱,大體都被兩種基本障礙礫困惑,第一,被各種心理狀態的情緒和妄想所煩惱,所謂我執,"又名我障。第二,受一般世間現實的知識所障礙,所謂法執,又名所知障。都因為不能自知自見心性寂然常住的實相,希望佛哀憐我們,開發我們的妙明真心和道眼吧。"
日知而智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沙發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10-19 10:42 | 只看該作者
俺只能明白到前五識,
第六識有點迷糊
第七、八識更是雲里霧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主題

7228

帖子

16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天下風雲出我輩,搗搗漿糊歲月摧

Rank: 4

積分
1691
3
王劍 發表於 2007-10-19 10:4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10-18 18:42 發表
俺只能明白到前五識,
第六識有點迷糊
第七、八識更是雲里霧裡。


我看是吹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4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10-19 10:47 | 只看該作者
真盼望問號、那寺、一說學長們在清修的同時,能出來多解釋解釋佛法。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5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10-19 10:4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王劍 於 2007-10-19 10:47 發表


我看是吹的  

那好象是第七識的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0-19 11: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子竹青青 的帖子

看這些東西能明白就明白,不明白就放下。也許那天就豁然開朗了。不是著急的事,否則就增加煩惱了。
我理解7是個24小時都不休息的搬運工。白天忙晚上也忙。8 是倉庫。6 是整天窮忙的苦力。6 加工12345那裡的來的東西。7 運到8,又把8 里的東西倒出來給6。這個理解不一定對。問號正研究12345678的東西。等他回來會有圓滿的答案。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7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10-19 1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chico 的帖子

這麼一看,七就象人的慾望,或者動機?

問號閉關好久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8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0-19 11:22 | 只看該作者
一百法內,第一個是『心法』,稱之為『八大心王』。前六大心王就是我們講過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種心,產生六種識。眼睛能看見色相,叫眼識;耳朵能聽到聲音,叫耳識;其他鼻、舌、身、意四根對香、味、觸、法四塵所生的識,就是鼻、舌、身、意四識。還有兩個心王,是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第七識是末那識,義為『我執』,相宗稱為『染凈依』,是專事傳導輸送的。相宗有一熟語:『弟兄八個一個痴,其中一個最伶俐,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往來傳消息。』往來傳消息的就是這個第七識。其中『一個痴』就是『第八識』,它是含藏識,不問好與壞,只要由第七識傳來,就都儲藏在裡面了。五個門前做買賣的就是眼、耳、鼻、舌、身,這兄弟五個專對外境,應付事宜。『其中一個最伶俐』就是第六識,即意識,其勢力最強,一切事情都靠這個第六識來分別取捨。假如第六識不動,那麼眼睛對境的時候,就和鏡子照物一樣,是現量的。現量者,就是這個東西是個長的,你看著就是個長的;那個東西是短的,你看著就是個短的,絲毫不加任何美醜、好壞、惡善、是非等分別。假如第六識隨五識一起啟動,就生起了善惡、美醜、好壞、得失等種種事端。所以說,一切善惡都是第六識(意識)所造作的。第七識染凈依,是依六識凈而凈,六識染而染,它只給第八識傳送消息而不加揀擇分別。第八識接收第七識傳來的消息,不分好壞,只管儲藏起來,所以它最痴。這八個識,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被稱為八大心王。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10-19 11:23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1
9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7-10-19 11:4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chico 的帖子

謝謝,好玩,不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0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10-19 12: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chico 的帖子

我一直搞不明白的是.

如果說,前五識是信息採集通道
第八識是信息存儲區
第七識在中間信息交換
第六識對兩邊的信息進行加工比對

那麼,信息加工規則是由哪一識制定的呢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1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0-19 12: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 子竹青青 的帖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2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10-19 1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chico 的帖子

暈倒
原來舍利子是個人名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0-19 13:02 | 只看該作者

看看這個

八識規矩頌》講記

http://www.hhfg.org/xxsz/f147.html#p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4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10-19 13: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3 chico 的帖子


收藏啦
俺得先慢慢消化

想起一個禪說了
一個人找禪師問禪,禪師倒茶給他,杯里有水,還是繼續倒。那人說,你怎麼還倒啊,水都滿了。禪師說,是啊,不把杯子清空,你讓我怎麼倒呢?

有時看佛法也有這毛病,急著明白,又不懂放下。

自己錘三下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0-19 13:11 | 只看該作者

也糊塗了。

三 七八識
  第六識是心理活動的綜合中心,我們的見聞覺知,思想判斷,全以第六識為主,第七、八識是屬於潛意識的範圍。但第七識是意識之根,第八識是宇宙萬法的本源,無疑義的,第六識的活動,一定受到第七、八識的影響。於此我們來探討第七、八識的行相業用。
  第七識名末那識,末那二字,是梵語的音譯,義譯曰意,但恐與第六識混淆,故保留末那原名。第七識唯一的作用,就是 [恆審思量] ,思量些什麽呢,它誤認為第八識是恆、是一、是遍、是主宰的 [自我] 。它恆常的審慮思量,執著自我。因此,它是一個自我中心,也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中心。
  說到思量二字,八個識都有思量的作用。但前五識時常間斷,也沒有審慮作用,所以是 [非恆非審] 的思量。第六識有審慮的作用,但也有時間斷 (如五位無心) ,所以是審而非恆的思量。第八識是 [恆轉] (恆轉如瀑流) ,但它並不審慮,所以是恆而非恆的思量。唯有第七識,它恆時審慮思量,執著自我,維護自我,這就是我人何以時時以自我為中心,起惑造業,損人利己的原因了。
  最後說到第八識,第八識又名阿賴耶識,這也是梵語的音譯,此在天竺義為 [無沒]在我國譯為藏識。稱為無沒者,是說此識含藏萬法種子,不令失壞; 亦因它歷經生死流轉,永不壞滅。譯為藏識者,藏是儲藏意思,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種意義。能藏,是指它能儲藏萬法種子 (種子,見第二講第二節。) 生起宇宙萬法。這時,第八識是能藏,種子是所藏。在種子起現行 (發生作用) 的時候,受到前七識雜染法的薰習,現行種子受薰成為新種子,仍藏於第八識中。這時新種子稱為能藏,第八識稱為所藏。至於執藏二字,又稱 [我愛執藏] ,這是因為第七識誤認第八識為自我,對於自我妄生貪愛,執著不舍,這稱為 [我愛執] 。這時第七識是能執,第八識是所執。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50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16
那爛陀寺 發表於 2007-10-19 13:25 | 只看該作者
那麼,信息加工規則是由哪一識制定的呢

對唯識我知道的相當有限,但是我想從別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理解。
看電影的時候,我們都看得到連續的影像,可是大家都明白那是假的,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連續的感覺的?這裡很顯然有我們心識的參與,主觀上對影像進行識別,然後膠片移動后,再由心識把兩個畫面連接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相續,電影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因為電影是人發明出來「糊弄」自己的,可是卻是完全模仿視覺成像的原理,那麼以此來推論一下,我們在馬路上看到一輛汽車開過去,為什麼不可以是同樣虛妄的呢?然而這個過程心識的參與卻細微的多,常態心理下是觀察不到這個識別,拼接過程的,唯識上說,前五識升起的時候,一定伴隨著五俱意識的升起,大約就是說的這個遍計,作為凡夫,我們觀察得到的東西,都是已經經過遍計,扭曲了的咚咚。
那麼下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你我他包括大部分正常人都看得到這個汽車開過去?這不是說明汽車這東西的有相當的「客觀性」,離開個體的信息加工同樣也存在嗎?一般佛法稱呼這個為「共業」,也就是說「業力」相近的眾生看到的東西也是類似的,但決不會是一樣的,所有的有情都看得到汽車嗎?這可大不見得,比如你和一個盲人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就這輛汽車達成共識的,更何況動物等等與我們業力差別大的有情。佛經有說過,被我們稱為「水」的這東西,天人眼裡看起來是寶物,鬼道眾生看起來則是膿血,因為業力的不同,我們每個人眼裡的世界都是各不相同的,這地方因果律在一絲不苟地發生著作用。
說了一大堆,不一定是你想問的,俺知道的就這麼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7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10-19 16: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5 chico 的帖子

想起弗洛伊德的那幾個我了.

是不是說,老8是超越的那個自我
老7是本來的那個自我
而老6是當下的自我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8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10-19 16: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6 那爛陀寺 的帖子


見到那寺,好開心啊

因緣就是那個信息加工規則的來源.
而我們又時時在因緣中啊.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50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19
那爛陀寺 發表於 2007-10-19 16:2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10-19 16:14 發表

見到那寺,好開心啊

因緣就是那個信息加工規則的來源.
而我們又時時在因緣中啊.


嘻嘻,俺這陣子被醫生懷疑「心」壞了,忙著到處檢查呢
俺的理解,我們和因緣法根本就是無法分割的,所有的這些概念都源自於我們這一側的定義,安立,包括「我們」,「因緣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20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10-19 16:3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那爛陀寺 於 2007-10-19 16:28 發表


嘻嘻,俺這陣子被醫生懷疑「心」壞了,忙著到處檢查呢
俺的理解,我們和因緣法根本就是無法分割的,所有的這些概念都源自於我們這一側的定義,安立,包括「我們」,「因緣法」。

啊??
那可要好好休息啊........

這麼費事兒的佛學本身放一邊兒吧..........

俺感覺俺這樣的人學佛學有困難
看不明白的想找人用通俗的道理講
人家用通俗的道理講了俺又會找通俗道理的毛病

還是 自己一下
不幹壞事就算了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3 17: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