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京晚報》的私益化現象應當批判

[複製鏈接]

2156

主題

2603

帖子

193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4

積分
19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雨瀟瀟 發表於 2007-7-8 14: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7月4日,《北京晚報》用多半個版的篇幅刊登了中國娛樂界名人孫海英及其朋友準備駕車出遊的新聞特寫。乍一看,這篇報道似乎沒什麼問題,但讀後卻發現它明顯有悖於這樣一個原則,即公共媒體的公益性、公眾性原則。
     我們知道,公共媒體所關注和傳播的都是與受眾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公共事件、人物及信息,而這些公共事件、人物及信息會在某種程度上對受眾的生活或心理產生影響,並將作用於受眾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活動,使受眾對其做出判斷和評價,甚至會因此而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或心理活動做出相應的調整——這就是公共媒體的基本功能之一,即其公益性和公眾性。 (
     雖然這篇報道也提到了「老孫開車去西藏,可不僅僅是為了玩兒,他有心要為西藏做點事」,比如孫表示進藏后準備去孤兒院「看看孩子,為他們的就業想想辦法」以及設想將一種低成本的塑料降解設備引進西藏。但從整體看,這篇報道的興趣點主要集中在了「老孫喜愛越野,喜愛自駕車。他經常開車跑長途,也曾經到沙漠中體驗越野的快感」這樣一個純私人性質的主題上。也就是說,孫的此次行動不是去完成一項具有公眾、公益性質的任務,而純屬私人行為,它不僅與社會和公眾沒有任何直接關係,甚至與孫的職業也毫無干係。當然,沒有人會懷疑孫幫助西藏孤兒及改善西藏環境的承諾和誠意,但這種諾言和誠意畢竟已經被淹沒和籠罩在了這篇報道的主題之下,而淪為報道的點綴物和裝飾物。再者,西藏官方和民間如何應對孫的這一承諾和誠意以及孫如何兌現他的承諾,如何實現他的誠意,報道均未做任何交待。這樣一來,孫的承諾就變成了一張虛偽的空頭支票,孫的誠意也變成了不具任何實際意義的空想。因為無論結果如何,社會和公眾都不會去追究,而孫本人也不承受必須兌現承諾的任何壓力。至此,整個報道在兜了一個小圈兒之後,又重新回到了它原來的主題。退一步說,即使孫真正兌現了他的承諾並實現了他的誠意,但由於讀者的注意力已經被記者的興趣點牢牢控制住了,因此在讀者看來,孫此行怎麼著都是遊玩第一,公益第二;遊玩重要,公益次要——這種結果不是由孫海英本人所造成的,而是由一家公共媒體對新聞職業操守的藐視以及對新聞行業規則的猥褻所導致的。
     也許有人會問:自殺、犯罪以及藝人們的緋聞醜聞等等,算不算純個人行為?算,也不算——因為我們必須看到這些所謂的「純個人行為」背後所隱藏的社會意義:自殺所折射的是一些人的走投無路和社會環境的惡劣以及給活人造成的巨大心理壓力,它需要引起社會學家、社區工作者和政府的警覺;犯罪所反映的是罪犯的個人品質和價值觀以及導致其犯罪的諸種社會因素,它需要引起法學家、社會學家和政府的注意;藝人們的緋聞醜聞所揭示的是娛樂圈的齷齪、骯髒、卑鄙、下作以及他們的作品與他們的人品之間的巨大反差,它需要引起一切正義善良的人們的鄙視。然而,一個名人的出遊除了表明他個人的愛好興趣以外,還能表明什麼呢?
     當然,不能否認,由於名人的活動是受眾的關注點和興趣點之一,因此它也必將成為媒體的關注點和興趣點之一,而且名人效應確實也經常會對社會及公眾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這並不等於名人的一切活動都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而公共媒體可以不加選擇地統統加以報道。如此過度且不當地關注一個名人的純個人行為,顯然不是像《北京晚報》這樣一個擁有大批讀者的主流公共媒體所應該做的——它不僅踐踏了公共媒體的行為準則,拋棄了公民平權意識,而且其在受眾中的威信也將在某種程度上被削弱。
     最後順便提一下,孫海英不是體育界人士,其攜友駕車出遊也不屬汽車越野拉力賽之類,但不知何故,這篇本來與正式體育運動沒有任何關聯的稿子卻被莫名其妙地硬塞進了體育新聞版……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狂人日記》魯迅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7-7-8 22:29 | 只看該作者
趕著鴨子上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3
laodai 發表於 2007-7-8 23:35 | 只看該作者
「私益化現象應當批判」?真是冠冕堂皇的姿態!

竟然有人在這裡奢談「公共媒體的公益性、公眾性原則」,滑天下之大稽了!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46

主題

8997

帖子

569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690
4
胡祈隨想 發表於 2007-7-8 23:4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家天下王朝什麼時候公益化啦?不都是利益君主官員王朝達官貴人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 04: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