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991年5月14日 江青自殺身亡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7-05-14          南方網-南方周末

  1991年5月14日,在北京保外就醫的江青在其住地自殺身亡。6月4日,新華社證實了這一消息。江青1915年生於山東諸城,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上海被捕脫離黨組織。抗戰爆發后,江青到達延安,后與毛澤東結婚。



江青在毛澤東住地游泳池院內留影

1991年5月14日,在北京保外就醫的江青在其住地自殺身亡。6月4日,新華社證實了這一消息。江青1915年生於山東諸城,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上海被捕脫離黨組織。抗戰爆發后,江青到達延安,后與毛澤東結婚。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她任中央文革小組第一副組長、解放軍文革小組顧問。積極策劃誣陷打倒一大批黨和國家領導人,並與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結成「四人幫」,給黨和國家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1976年10月被中央政治局審查。1977年7月,江青被永遠開除出黨,1981年被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后依法減為無期徒刑。


19歲的李雲鶴(江青)


毛澤東與江青及孩子李訥在棗園


文革中的江青「風光無限」


江青在大寨的「勞動表演」


周恩來的逝世,使親者痛,仇者快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沙發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5-14 17:47 | 只看該作者
中南海昔日護士專訪:江青被抓時表現鎮定

人物:馬曉先,原中南海保健處幹部,現北京頤和健康顧問中心副總經理

時間:2005年1月2日

地點:北京好苑建國飯店9009房

從1949年以後,中國每一年都有大事發生,1976年發生的大事就像一串糖葫蘆,特別多,特別雜,是讓中國人感到震恐、震蕩、震撼、震驚的一年。

1976年1月9日,周恩來去世;7月1日,張聞天去世;7月6日,朱德去世;9月9日,毛澤東去世。4月5日,「天安門事件」爆發;4月8日,鄧小平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0月6日,俗稱「四人幫」的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被隔離審查。

在這鋪天蓋地的大事件相繼發生的過程中,當時32歲的中南海保健處護士馬曉先,有幸目睹了其中的一些場面,經歷了歷史大時刻中的一些不為人知的場景和細節。

馬曉先現已近耳順之年。許是在中南海工作太久的緣故,不善言談,對往事也不願講,要不是北京一位和她要好的朋友,她輕易不願打開話匣子。

總理一個電話

我們被送進中南海

田炳信:時間是最大的校正器,很多事情離開特定的環境、人和事,回頭再來看的話,可能會比較冷靜,有些事情也就好談了。你在江青被抓前後一直擔任她的護士,有些歷史性的細節,恐怕你更清楚些。

馬曉先:你知道,我們都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有些人和事又特敏感,所以,大部分時間我都保持了沉默。

田炳信:現代的社會比以前進步了許多,言論自由也更寬泛了。對於過去的事和人,人們更多的是趨於一種理性的思考和冷靜的認識。記得1988年我還在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工作時,有天接到一封讀者來信,說我們的報紙在正文里把「李鵬總理視察雲南災區」印成了「李鵝總理視察雲南災區」,一看果真錯了,但後來也沒追查什麼政治事故,因為當時還是在鉛字盤裡撿字,像鳥字旁的字,什麼雞呀、鵝呀、鴨呀、鵲呀、鵠呀、鵬呀,都在一個格里。

馬曉先:這點和以前真的大不一樣了,現在報紙上、網站上登出來的新聞要是放回到幾十年前不知又要抓多少人。人們對報紙的看法也不純粹是從政治的角度出發了,我記得我給江青當護士的時候,她對報紙看得很認真。

田炳信:她都看什麼?

馬曉先:看看報道些什麼事,上面有些什麼人,她的名字和照片登在什麼位置上,都特別注意,因為她在政治上確實很有野心,但從個人能力、知識面來講,她還是有差距的,這是我一個搞醫療保健的人從旁觀察到的情況。

田炳信:你是怎麼進到中南海的?

馬曉先:1968年中央新成立中南海保健處,當時我在北京醫院。2月17日下午,周總理給我們院長打了個電話,醫院就把我們召集起來。

田炳信:選人?

馬曉先:對。當時送了6個醫生3個護士,我是護士中的一個。當天下午5點鐘,我們就坐著大卡車去中南海。那時候一個電話馬上就走,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我們都是無條件服從。

田炳信:像顆螺絲釘,擰在哪就在哪?你在中南海保健處待了多少年?

馬曉先:從1968年到1995年退休,28年。田炳信:你是什麼時候到江青那的?

馬曉先:是1974年3月,也就是主席去世前病重的那段時間,當時汪東興要給江青找個護士,要求科班出身,最好有小孩,因為做了母親的人細心、耐心,最後找到我,但我知道她脾氣有點大,不想去,組織上為此找我談了兩次話。

田炳信:江青是主席夫人,當時又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人特殊,地位也特殊,但她是本身就難伺候呢,還是因為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生理和心理上出現了變化?

馬曉先:都有一點,她有腎功能失調。田炳信:當時她多大年紀?

馬曉先:有六十了,在此之前在她身邊待過的護士都說她脾氣比較大,做事比較挑剔。她覺得什麼事都要自己順心才行,想怎樣就怎樣,這樣就給人家的工作帶來很多麻煩。

田炳信:你第一次去見她是什麼感覺?

馬曉先:我是有思想準備的,倒不是戰戰兢兢的樣子,而且去她那之前我在她女兒李納那裡做過,李納的脾氣也很壞,她挑了好多護士都不行,最後還是要找我。當時李納說:「你可以,你在我媽那可以。」她們母女的脾氣很相像,很容易吵架,但那完全就是母女間的衝突。我到了更年期,與女兒也會有類似的衝突。

田炳信:就是一般家庭內部的事情。

馬曉先:對,家庭內部衝突。當時我生下女兒不久,愛人得了急性黃膽肝炎,我就以這個非常正當的理由拒絕到她那去,汪東興也同意另外找人。誰知十幾天後,他又把我叫到他辦公室去,還是談這事。我說:「我去朱老總那,去那些老帥那都可以,就是不願去江青那。」汪東興便跟我拍桌子說:「你是不是共產黨員!」我說「是」,「你是共產黨員,你不服從黨的分配?!」我說:「如果非得這樣,那我只能服從組織,但我思想上想不通。」他緩口氣說:「我不要你想得通,只要服從就行了。」就這樣定了,然後就交待了一些事情。這事因為要嚴格保密,我都沒跟我們處領導談,連我愛人也不知道。

田炳信:回家也不說?

馬曉先:不說,直到後來因為有些情緒才無意中流露出來。

田炳信:你愛人只知道你在中南海保健處。馬曉先:對。

[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07-5-14 17:54 編輯 ]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3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5-14 17:48 | 只看該作者
朱德宴客-「螞蟻上樹」竟是上菜

田炳信:中國現在滿大街都是洗腳屋、桑拿屋,美容院、健身院,不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的健身都是些簡單、不花錢的活動,廣播體操現在都沒人做了。你當年跟過一些重要領導,他們的保健、養生和用藥方式是不是比普通老百姓要高級很多?人們總覺得很神秘。

馬曉先:現在人們把保健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好處是健康意識增強了,不好的就是商業炒作太濃了,像桑拿浴、足浴、足療這些東西,在我看來更多的是在找借口來賺錢。保健講究長期性,重要的是生活要有規律,在我們負責過保健的那些領導當中,還真沒有整天去吃山珍海味補這補那的,吃得都很普通。我認為,現在中年以上的人大多是從貧困、飢餓的年代過來的,所以他們對吃有一種畸形的補償心理。

田炳信:猛吃,海喝,吃出一身脂肪,喝出一個「將軍肚」。我聽說你在朱德委員長那待過一陣,他的飲食起居怎樣?

馬曉先:我是1968年到朱德那工作的,他家的條件相對很簡樸,吃得很簡單。早上有個雞蛋,有點稀粥、小菜和牛奶,他要求不高,康克清大姐也是,早午飯都是老兩口一塊吃。

田炳信:比普通老百姓強不了多少。

馬曉先:強不了多少,只不過就是乾淨,都是一碟碟小盤。據說1963年時他有次請客,做十幾個菜,最好的一個菜是「螞蟻上樹」,就是用粉條煮點肉末,其他都是白菜、土豆、青菜。

田炳信:你跟了朱德那麼多年,他們有沒有吃過鮑魚、魚翅、燕窩?

馬曉先:沒有,真的沒有。當時他們飲食的主要原則是易消化。朱德得了20年的糖尿病,血糖有點偏高,康大姐在這方面控制得比較嚴格,所以他吃的量不大,加上有護士監測血糖,幾點睡覺,幾點起床,生活還是挺規律的。他喜歡起床后先洗個澡再吃飯,吃完飯後做一套他自己編的操,從頭到胳膊、頸椎、腰、腿都要運動,颳風下雪都堅持不懈。朱德活到95歲,沒吃過什麼山珍海味,他也不挑食,願意吃大米和小米混在一塊煮的「二米粥」,加點白面,飲食沒什麼特別禁忌。但他們每年都有一次體檢,這點我覺得對老年人很重要,身邊有專人在監測他的關鍵指標,有情況的話早發現、早排除。



圖:1977年3月21日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

復活新聞

我不願去江青那,汪東興跟我拍桌子:「你是不是共產黨員!」馬科斯夫人比江青年輕,她就弄了個像辮子盤起來的假髮,增加點裝飾她在攝影上捨得花好多錢,她跟攝影家杜修賢請教過覺得有點突然,江青對來宣布隔離審查的警衛局局長說:「能不能再念一遍?」江青連洗衣粉都不會用,這些過去都是別人做的

自己裁衣-江青也算心靈手巧

田炳信:你當時沒跟過毛主席吧?馬曉先:沒有,我一直在江青那。田炳信:後來外面傳說她不管主席了?

馬曉先:江青她不是賢妻良母型那種人,但她有她自己的想法。

田炳信:她對生活的要求高不高?

馬曉先:應該說還是比較高的,但那種高不是說要花多少錢,她是要求舒適,要求健康。比如說她的內衣,她就穿棉布的,還不要新的,要舊的。再比如汗衫,以前的汗衫都是圓領的,因為她有腎功能失調,容易出汗,她就希望要寬鬆點、吸水性比較好的。為此我給她想了個釘小毛巾的辦法,幫她在每件汗衫上都釘兩個子母扣,每條小方毛巾也釘上,跟汗衫的子扣一摁,這樣出汗后可以經常更換,免得著涼。那些毛巾很多都是人民大會堂里用過的,都是特別舊、起了毛的毛巾,經高溫消毒后,我們就給她用,但非常軟。你想她就用那些破毛巾,你能說她要求高嗎?不高,這是她身體的需要。她的衣服、睡衣都是她自己裁的,她很巧。

田炳信:她會裁衣服?

馬曉先:會,她自己用那種棉卡布做睡衣,裙式的,特漂亮,又樸素。我覺得她是比較心靈手巧的。

田炳信:很多書法家的毛筆字都不如她。

馬曉先:其實她也關心主席,雖然生活上不一定照顧得了他,一是她的年齡,另外她跟主席又不住在一塊,兩人身邊各有一幫人照顧,但她有時看一些內部參考資料時,覺得哪些主席用得上的,就會很認真地圈起來,然後送過去讓主席看,她是從工作上來幫助主席,但主席看不看,起多大作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田炳信:你跟了她有4年一直沒被換掉,是不是有點什麼絕活應付?

馬曉先:主要還是我做護士比較稱職,她挑不出什麼毛病。但一段時間后,因為她的脾氣,也有過特別難辦的一些事。

田炳信:她發脾氣是罵人呢還是摔東西?

馬曉先:有好多種方式。比如說她一天要按點吃幾次葯,我們的表都要跟她對時,不能跟中央電視台對,她的錶快我們就快,她的錶慢我們就得慢。有時候提前了一點去到,她一看錶還差1分鐘,「啪」就吐出來,那你就得等。但等你再拿回去的時候,時間可能又過了。

田炳信:是故意刁難?

馬曉先:她情緒不好的時候是這樣。有次她要接見外賓,她那腎功能失調症一出汗就緊張,穿衣服時系扣子手都有點不聽使喚,她便不想去,但又不得不去,這時情緒就不太好。她很怕風,出去之前我們都要先看好風向,就是說她不能讓風沖著她,當然了,從保健的角度說,風一刮,體弱的便容易著涼。但這風向可不是那麼容易看的,有時風從這邊刮過來,但在樓里拐個彎風向又不一樣了,那次遇上她一著急又被風一吹,她就說「不去了,你們怎麼看的這個風向啊?你們這是軟刀子殺人!」這事可要命了,她不出席這個會,政治影響很大。那次我就被停職反省了,但我們一共就兩個護士,我要是停職了,另外一個就得累死。

田炳信:是你看錯風向了嗎?

馬曉先:我沒看錯,釣魚台一座樓的頂上專門有面旗子。

田炳信:哦,看旗識別風向。

馬曉先:對,但有時也不管用,後來我們就點根香來測風向。我被停職后,上頭要我去當面承認錯誤,我不肯。幾天後我們支部書記來勸我說:「你要是不去認錯,那小張(另外一個護士)會累死的!」後來主席也來打圓場,我就回去了,但也沒說什麼,就算過了。

[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07-5-14 17:51 編輯 ]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4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5-14 17:53 | 只看該作者
興趣廣泛

喜好攝影字很漂亮

田炳信:江青保養得很好,她的保健有沒什麼特別之處?

馬曉先:她口味很淡,不怎麼大魚大肉,吃的都是活魚、淡水魚,葷素搭配,很規律。

田炳信:她用不用化妝品?

馬曉先:不用,什麼化妝品都不抹。人家都說她的頭髮是假的,其實不是,她到67歲的時候頭髮還是黑黑的。

田炳信:是不是染了?

馬曉先:沒染,很黑很亮。她也有假髮,但只是為了裝飾,比如說那次馬科斯夫人訪華,因為馬科斯夫人比她年輕些,她就弄了個像辮子盤起來的假髮,增加點裝飾。她沒有整天描眉、塗口紅、抹化妝品什麼的,很普通。

田炳信:就用雪花膏?馬曉先:反正就是很普通的國產貨。田炳信:她有沒什麼愛好?

馬曉先:很多。她喜歡攝影,鋼筆字寫得很好,也喜歡寫毛筆字,我看她批文件寫的鋼筆字很漂亮,很有勁,她學主席簽字寫得挺好。

田炳信:攝影她也喜歡?

馬曉先:很喜歡。她在攝影上捨得花好多錢,她跟攝影家杜修賢請教過。

田炳信:杜修賢是新華社的老攝影記者。

馬曉先:她挺欣賞杜的攝影技術,每次出去都要帶著他。服裝設計、旅遊她也喜歡。

田炳信:畢竟是三十年代在上海灘混過的人。

歷史瞬間

江青被抓時很鎮定

田炳信:江青是1976年10月6日被抓的。

馬曉先:抓她的時候我也在場,然後一直把她送走,屬於軟禁吧。那天我本來已經下了班,正在洗衣服,警衛局的局長來找我,讓我到江青那去一趟。當時我就意識到有事發生。

田炳信:你政治敏感很強。

馬曉先:要不然局長不會親自來叫我去幹什麼。當時大概是下午4點多。

田炳信:當時宣布的是逮捕還是……馬曉先:是隔離審查。田炳信:除了你,當時還有其他人在場嗎?

馬曉先:她認識的都不在,只有江青、我和警衛局局長三個人。來的全是警衛團的。

田炳信:你都不認識?馬曉先:一個都不認識。

田炳信:由警衛局局長宣布,江青會不買賬吧?

馬曉先:我想她是有思想準備的,所以一點也沒驚慌,很快就鎮定下來。然後覺得有點突然,她對來宣布的人說:「能不能再念一遍?」

田炳信:又念一遍?

馬曉先:對,然後她覺得是真的,就考慮下一步的事情了。

田炳信:我看一些資料說,江青這時趴在辦公桌上給華國鋒寫了一封簡訊,信的內容說「國鋒同志:來人稱,他們奉你之命,宣布對我隔離審查。不知是否為中央決定,隨信將我這裡文件柜上的鑰匙轉交於你。江青,十月六日。」接著又在一隻印有紅框的大信封上寫上「華國鋒同志親啟」幾個字,下腳還註明「江青托」,是這樣嗎?

馬曉先:她當時確實是在寫東西,但寫什麼我不知道,寫完后還在信封兩端貼了密封簽,又用訂書機訂上。

田炳信:她也沒鬧啥?

馬曉先:沒有。她有尿急尿頻的毛病,就提出來要上衛生間。然後,我就給她收拾東西。

田炳信:民間說,江青被抓時罵呀反抗呀,有點像潑婦。

馬曉先:沒有,她很冷靜。上衛生間時她可能也坐著想了想。出來后,我已經把要帶的日常東西準備好了。

田炳信:給江青戴銬了嗎?

馬曉先:沒有,她還把常穿的深灰色披風帶上。當時都5點鐘了,我們上了輛紅旗防彈車。十月天,一上車天就黑了。

田炳信:你當時覺得恐怖嗎?

馬曉先:一點不覺得,我馬上意識到中央作了一個很明智的決定。

田炳信:那時你多大年紀?馬曉先:32歲。田炳信:有警車開道嗎?

馬曉先:有。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待了近8個月。那期間我一直沒跟家裡聯繫,他們都不知道。

田炳信:這8個月里她的態度有變化嗎?

馬曉先:開始時不行,但比較快地適應了,畢竟跟她的經歷有關。田炳信:沒有電話,沒有書報。

馬曉先:但她可以隨便地寫東西,我也開始教她一些生活上的事。比如說衣服要自己洗一洗,她連洗衣粉都不會用,桌子也要自己抹一抹,這些過去都是別人做的。

田炳信:現在要重新過平凡人的生活了。其實你的角色也挺尷尬。

馬曉先:很難弄,但我對這件事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剛到江青那工作時,她就曾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小馬,你到我這工作,你要有個思想準備。」我說什麼準備,她說將來……那時是1975年吧,鄧小平又回來主持工作了,我估計她跟鄧小平之間有些觀點上的矛盾,然後就說你要有思想準備,要不然的話怎樣怎樣。

田炳信:被趕下台?馬曉先:有這種意思啦。田炳信:有意思,那就是說她還是有預感的。

馬曉先:應該早有預感。她的權力欲比較大,比如有很多信寫著「江青政治局委員收」,她就很高興地拆看,如果寫「毛澤東夫人收」,她就不太高興,這些小事情能看出她的想法。

田炳信:這8個月里她哭過嗎?馬曉先:沒有。田炳信:這人還是很堅強的。

馬曉先:她很沉默,就是自己寫些東西,然後慢慢地學著做點日常的事情。

田炳信:隔離點的環境如何?

馬曉先:條件還是不錯的。江青的房裡有一張單人床,一張桌子,一把扶手沙發椅,衛生間有坐式馬桶、浴缸、立式臉盆,地上還鋪了地毯。

田炳信:吃些什麼?

馬曉先:她喜歡吃洋蔥頭,也喜歡吃蘋果。有時提出吃點粗糧,吃點青菜。

田炳信:她進秦城也是你去送嗎?馬曉先:是,送她進去后我就出來了。田炳信:江青後來是死在秦城嗎?馬曉先:聽說是,後來的事我不太清楚。

田炳信:我覺得你要是有時間,這段真應該寫一下。

馬曉先:等我閑下來,我會作為親歷者寫一寫。

田炳信:大歷史誰都知道,但細節就只有當事人和目擊者才知道,你恰恰是知道一些細節的人。就像現在外面寫江青被抓這一段,就寫得繪聲繪色,說她嚎啕大哭,說她戴假頭髮,說她反抗等等。

馬曉先:還說她吐唾沫,那些都是瞎說,她不是那種潑婦似的人。客觀地說,她心裡還是有主席的,雖然不會給主席織個毛衣什麼的,但從家庭的角度看,她和主席的關係,她和女兒的關係,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田炳信:把江青送到秦城后你幹嘛?

馬曉先:1979年回來以後我真的不想幹了,我們領導就勸我:「小馬你要認真想想,現在到處都是大字報,你從中南海出來,你跟誰人家都知道,到底是上了『賊船』了,你一張嘴能說得清楚嗎?留在這裡頭,好在大家都了解你。」我覺得也對,後來就回到中南海門診部工作,生下兒子沒多久,就到彭真那裡工作了。



圖:1980年至1981年,江青受審。

搶救劉少奇

是真搶救不是假搶救

田炳信:在中南海那麼多年,你還負責過哪些中央領導的保健?

馬曉先:還跟過董必武、蔡暢和李富春兩口子。

田炳信:聽說你到江青那之前還在劉少奇的急救組待過?你們那時是真搶救還是假搶救?

馬曉先:是真搶救,就在中南海裡面,要是沒有我們搶救,他不可能從中南海活著去河南。我們是按中央的要求不惜代價地搶救。

田炳信:他那時候能說話吧?

馬曉先:能。作為醫生,我們不會管他是「大叛徒」還是「賣國賊」,他首先是個病人。

田炳信:他肯定是你一生中參與搶救的唯一一個特殊病人,一、他是國家主席;二、搶救地點在中南海;三、周圍都貼滿了打倒這個特殊病人的大字報。

馬曉先:是這樣,很多事情過了多少年回憶起來還很清晰。

田炳信:這些年,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你怎麼看?

馬曉先:這輩子做了這工作,確實也受了很多鍛煉,特別是心理鍛煉。有所失,也有所得,但不後悔。我現在什麼都能扛得住,就是因為經過鍛煉,收穫不少。

歷史是一塊麵糰,可捏可揉;歷史是一件舊衣服,可補可縫;歷史是一架望遠鏡,倒看近,正看遠。

歷史是石頭,細節是石頭的紋理。歷史是河流,細節是河流的浪花。歷史是天空,細節是天空飛翔的老鷹。歷史是老人,細節是老人的鬍鬚。

歷史是一種自然現象,先是霧態,再是液態,再變固態,當成了固態的時候,沒有了人和人的感情糾纏、利益紛爭,沒有了事與事的成敗與功過。

歷史最終是時間豪宅的一件小擺設。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84

帖子

37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4
5
xuxuebin1010 發表於 2007-5-14 22:19 | 只看該作者
黨內鬥爭你死我活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2575

帖子

88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4
6
trump 發表於 2007-5-14 22:56 | 只看該作者
毛澤東連自己的老婆都保護不了, 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303

帖子

6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9
7
野林隱者 發表於 2007-5-20 15: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70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5
8
daqinghaiyun 發表於 2007-5-24 13:38 | 只看該作者
成者為王敗者賊,往大了說,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8841

帖子

19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1
9
xinjinni127 發表於 2007-6-1 12: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9: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