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共歷史研究的若干難點熱點問題 之四:西路軍問題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7-5-12 12: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四、西路軍問題
一九三六年十月,紅軍三個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以後,中央軍委有一個《十月份作戰綱領》,提出了寧夏戰役計劃。這裡面有一個背景,三個方面軍會師以後,有一個總的行動方向,就是按照聯共中央的意思打通國際路線,讓紅軍到外蒙和新疆建立根據地,毗鄰蘇聯,在西北造成一個抗日局面。蘇聯的戰略重點在歐洲,無暇東顧。斯大林的意願是,蘇聯遠東地區不受到日本人的威脅,希望中國的紅軍牽制日本從東方進攻蘇聯,而中國紅軍也可以通過這條途徑,從蘇聯取得物資援助。為什麼要北上?就是這個意圖。要打通國際路線,當時的說法就是要「打通遠方」。寧夏戰役計劃實際上就是要實現這個意圖,所以,當時的方向是寧夏不是陝北,準備到寧夏去,就是準備過河。但是,這個時候蔣介石也在調動軍隊,想在黃河以東把紅軍全部解決了。
十月份,紅四方面軍的紅九軍、紅三十軍再加上紅一方面軍的紅五軍,連同四方面軍軍部,先過了黃河。國民黨調集兵力趕往堵截,原準備渡河的紅三十一軍南下阻擊,終因敵眾我寡,被敵軍切斷黃河,未能渡過黃河。過了黃河的三個軍一共二萬一千八百人,成了孤軍。開始還讓他們繼續執行寧夏戰役計劃,西北是馬家軍的天下,馬家軍有正規軍三萬,民團八萬,一共是十一萬,敵我力量懸殊,根本沒法完成寧夏戰役計劃。十一月份,中央軍委就提出改變原來的作戰計劃,組成西路軍,讓他們西征,以一年為期,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據地,這才是西征的開始。最後整個西路軍全部失敗。從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到一九三七年四月,陳雲和滕代遠到星星峽去接西路軍的時候,二萬一千八百多人只剩下四百多人。事情的經過大致就是這樣,但是西路軍浴血征戰、兵敗河西,長期以來卻被作為張國燾逃跑主義路線破產的一個標誌。《毛澤東選集》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及其註釋就是這麼說的,各種中共歷史教科書當然也是這樣說的。
八十年代,研究者對這一歷史結論提出疑問,國防大學教員朱玉教授、叢進教授最早寫了文章。長期以來,把「打通國際路線」作為張國燾「逃跑主義」的產物,認為這個口號 與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戰略背道而馳,這種說法與事實不符。大量文獻檔案表明,「打通國際路線」是中共中央整個戰略部署的主要環節之一,而不能與張國燾「逃跑主義」路線划等號。因此,河西部隊從北進執行寧夏戰役計劃,到改為西進執行打通新疆的任務,完全是執行中共中央戰略計劃的結果,是執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方針、部署、指示,而不是執行張國燾的「西進計劃」。毛澤東寫《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這時西路軍還沒有失敗,中共中央也沒有清算張國燾路線,怎麼會有關於西路軍失敗的內容呢?顯然,這是後來對稿子整理補充時所加。
至於西路軍的失敗,也談不上是張國燾「逃跑主義」路線的結果,原因非常複雜。徐向前在回憶中作了多方面分析:一是西路軍擔負的任務飄忽不定,變化多端,大大超出應有限度,這是導致失利的根本原因;二是敵強我弱,西路軍遠離根據地,孤軍深入敵軍腹地,且曠日持久,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左右迴旋不好迴旋,企圖援應沒有援應,喪失了作戰主動權;三是戰場指揮缺乏機斷專行,一方面上級統得過死,沒有給戰場最高指揮官以應有的自由權,另一方面西路軍一把手陳昌浩思想上有包袱,患得患失,當斷不斷。中央軍委要求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據地,而在河西走廊建根據地缺乏起碼的客觀條件,河西走廊這個地方一無好的地形,二無群眾基礎,更談不上武器彈藥的接濟,一個狹長的地帶,四周是荒漠,根本無法建立根據地;西路軍最高領導人陳昌浩不能靈活執行軍委指示,從長征中違背中央決定、極力主張南下的一個極端,跳到機械執行中央指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另一個極端。舉一個倪家營子戰鬥的例子,是一個最慘的例子:西路軍在倪家營子同馬家軍血戰二十多天,終於突圍出來了,但是陳昌浩提出要重返倪家營子,在那裡建立根據地,因為這是中央的指示。徐向前同陳昌浩激烈爭論,最後不得不服從陳的命令。結果部隊又回到了倪家營子,再度被馬家軍包圍,待第二次突圍出來時,西路軍就剩下三千多人了。
一九八〇年,朱玉將文章《「西路軍」疑》報送鄧小平,鄧小平批轉李先念研究。一九八三年二月,李先念寫了《關於西路軍歷史上幾個問題的說明》的報告,給了陳雲。陳雲同意李先念的說明,讓他把這個說明送中央黨史研究室,並送中央檔案館存檔,請鄧小平批轉中央常委,鄧小平批了兩句話:「贊同這個說明,同意全件存檔」。
關於西路軍的問題,黨史界爭論很大。中國革命博物館的《黨史研究資料》一九八三年第九期發表了朱玉、叢進的一組關於西路軍問題的文章,引起高層指責,有關部門下令收回這一期刊物。有一種觀點仍然認為,西路軍和西征就是張國燾「逃跑主義」的產物。一九九一年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出版,有人寫西路軍是「奉命過河」。李先念看到后給中央黨史領導小組寫信,質問「奉命,奉命,奉誰的命?」幾萬冊全部印好的書將那一頁全部撕去,改成「根據中革軍委命令」,重新排印。
二〇〇四年,中央電視台播映電視文獻片《李先念》,其中第二集《血染祁連》,把西路軍的來龍去脈介紹得非常清楚,對西路軍的歷史作了全面和客觀的反映。不久,香港鳳凰電視台也連續五次訪談西路軍的問題。
當然,到現在為止,學術界實際上還是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研究者認為西路軍的失敗,除了上述原因外,西路軍本身也有問題,在處理建立河西走廊根據地的問題上也有失誤。
震驚的70碼。

5

主題

2575

帖子

88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4
沙發
trump 發表於 2007-5-13 10:41 | 只看該作者
Thank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840

帖子

17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4
3
朝暉 發表於 2007-5-13 15: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8 13: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