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評論:好一些嗎?大陸如何看待謝長廷?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07-5-11 10: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謝長廷在民進黨初選中出線,將代表民進黨參加2008年大選,這一結果,當然也是出乎大陸意料的,這就如出乎民進黨內部意料、出乎國民黨意料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如是,謝長廷出線,當受大陸高度關注,成為焦點人物。在2008年選舉塵埃落定之前,大陸如何看待謝長廷,值得分析。

  與對陳水扁看法的最大不同,大陸對謝長廷的看法是有成見,無定見。大陸對陳水扁的看法眾所周知,有成見、有定見,基本上已經把陳水扁看作極端的對立面了。而對謝長廷,也不可避免有成見,謝長廷畢竟是民進黨中最具影響力的政治核心人物之一,民進黨路線的演進,與謝不能完全脫離干係。謝長廷也是台獨路線的駕馭者之一。要大陸對謝長廷完全沒有成見,怎麼可能?

  所以,大陸對謝長廷的成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謝長廷始終代表民進黨的基本利益,在現階段支持的是走向分裂的台獨政策。二,謝長廷是以穩固民進黨的執政地位為最大的政治追求。三,在極端的意識形態及深綠勢力的壓迫下,謝長廷未必不會步陳水扁的後塵,製造各種緊張對峙關係。其實,這不僅僅是成見,這是一種政治判斷,大陸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那麼,大陸為何對謝長廷不抱定見呢?所謂定見,在此主要的意思是結論。大陸當前不可能會對謝長廷下結論。原因是:

  一,謝長廷過去一直與陳水扁不和,互斗達20年之久,有所謂「長扁之爭」的說法。在一些具體的理念、政策、思路上,謝與扁都有區別,這就決定了對謝的評估要與扁區別開來,要客觀,不能把謝與扁完全捆綁在一起。

  二,謝長廷雖然也擔任過各種要職,但是一直未能掌握民進黨的主導權,所以,謝的思想論述、政治主張是比較缺乏的,附和性強、獨立性缺,缺少完整的體系,至少是不完整的。再不能基本看清實質的情況下,大陸是不會隨便下結論的。

  三,大陸對謝長廷真正的觀察及下初步判斷的時間段,從現在起至2008年大選期間是最關鍵時期。因為這是謝長廷最密集、最系統地拋出自己的主張、思想、政策的時期,是優是劣,是極端是溫和,是值得打交道還是不值得打交道,大陸將一目了然。

  聯合報昨天的社論說,,無論從政治理念及政治操作上來看,扁謝皆不屬同一「型」;因此,遂有「轉型正義」的問題。謝長廷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立場,及「循憲定修憲程序修憲」,與急欲操弄正名制憲的陳水扁頗有差異,亦與主張廢除「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游錫堃顯有區隔;再者,謝長廷的「和解共生」理念與陳水扁擅長的割喉手段亦大異其趣。最重要的差別是,陳水扁的政治目標在「用台獨漂染貪腐」,俾在卸任後繼續操縱政局;謝長廷的政治目標,卻是成為「全民總統」,創造「族群共生,兩岸和平」的憧憬。陳水扁現在必須部署在離任后「垂簾聽政」的條件,謝長廷則自今日始就應防範陳水扁未來成為「太上總統」的風險。陳水扁希望民進黨內「挺獨挺扁挺貪」的「正義」繼續維持,不可「轉型」;但謝長廷則必須創造「轉型正義」,否則即不可能由「陳水扁時代」轉軌至「謝長廷時代」。總而言之,扁謝二人的一切矛盾,皆在是否實現「黨內轉型正義」。或許可以這麼說:謝長廷是20年來民進黨內有意識地提倡「黨內轉型正義」、且竟能贏得體制背書及信任投票的第一人。

  聯合報這篇社論的重要之處,是完全剝開了謝與扁之間的矛盾實質。也指出了謝長廷是否能夠轉變理念,還有巨大的阻力。大陸有理由繼續全面深入觀察謝長廷思想的發展變化,也來一個「聽其言、觀其行。」謝長廷何時與陳水扁的極端路線真正分道揚鑣,何時就是大陸做出結論的時候,有定見的時候。

  大陸過去對謝長廷是有好感的,因為他能比較理性地關注兩岸關係,提出比較務實的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意見。本評論員在2006年1月23日撰寫的題為《謝長廷,民進黨的孤獨思想者》的中評社社評中,總結了謝長廷的兩岸觀:一,兩岸共生合作;二,兩岸和平發展;三,兩岸直航有利;四,兩岸政策要務實。謝長廷在2005年2月送達「立法院」的施政報告中,首度提出兩岸關係將以「和平與發展」為主軸,構建和平穩定的兩岸互動架構,循序推動「直航」、「三通」協商,漸進擴大人貨交流的主張,民進黨陣營莫不大跌眼鏡!

  所以,大陸很多人都認為,謝長廷比陳水扁好。這與謝長廷的兩岸觀得到大陸比較中肯的認可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相信,如果未來謝長廷能夠主導民進黨,他必然會在兩岸關係方面作一些務實的開放動作,營造新的氣氛。

  但是,謝長廷是善變的。人們對他的「憲法一中」津津樂道,特別有意思的是,在民進黨初選中,所謂的「憲法一中」被蘇貞昌拿來做靶子打,變成了謝長廷的「統派標識」。謝長廷又是怎樣來解釋他的觀點的呢?

  謝長廷說,「憲法一中」不是主張,是改革的對象,是要打破「憲法一中」,大家有所誤會,他是歷任「閣揆」中,第一個在「立法院」公開講要修改「憲法一中」條文的人,「我不是主張憲法一中,是改革憲法一中」。16年來,去過聯合國兩次,要求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也和國民黨籍立委蔣孝嚴辯論過,並曾發起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大遊行,「(我)怎麼可能贊成『憲法一中』?黨員、支持者都知道,現在也許有誤解,也許因為選舉的關係,沒有關係,講清楚就好了」。

  這段話說明什麼?

  一,謝長廷目前提出的一切主張,一旦與強硬的台獨民意踫撞,妨礙了自己的發展,他就有可能隨時變更本意,為形勢所用,做新的解釋。

  二,謝長廷的一切政策主張,都有投機性,具有圓滑的政治特質,都是多面壓寳的,但是,他最主要政策思考仍然是為台獨發展為定位的。

  謝長廷在勝選后宣稱,他是一位從現實出發的理想主義者,他不會放棄台灣成為「正常國家」的理想,他也有信心,讓台灣以自己的名義走向世界,建立台灣成為尊嚴、幸福和公義的「國家」,讓人民、企業、友邦安心,他相信會完成理想,但將從現實出發,要讓政局安定、維持經濟發展以及國際的地位,在這樣的現實中,繼續向前邁進。

  由此可知,謝長廷的未來思想走向是不確定的。有三大制約關係:第一,謝長廷與陳水扁的制約與反制約關係。第二,謝長廷競選策略與台獨勢力理念的松與緊的制約關係。第三,謝長廷與馬英九在競選中氣勢消漲的制約關係。可以猜測,如果在這三個方面,謝長廷都能過關,謝必將推出更加理性和緩的政策。反之,則可能也趨緊縮,逃不脫陳水扁的宿命。

  儘管未來難於預測,大陸不會完全拒絕對謝長廷的期待。其實這是大陸對民進黨的一貫政策。中共是給民進黨留了門的,只要做到三大點就可以開門:一,承認九二共識。二,放棄台獨黨綱。三,開展黨員交流。這18個字,是中共對民進黨政策的方針,是打開中共與民進黨關係僵局的鑰匙,是兩黨之間的通途。陳水扁絕對沒有機會拿這把鑰匙了,謝長廷會動一動拿起這把鑰匙的念頭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6 11: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