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扛24斤硬幣去留學

[複製鏈接]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7-3-18 0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民幣兌換澳大利亞硬幣比兌澳大利亞紙幣划算?近日,兩名赴澳讀書的廣東留學生現身說法,竟扛了12公斤價值兩千澳元的澳大利亞硬幣,萬里迢迢從廣州去澳大利亞悉尼交學費。

  3月8日下午,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安檢人員在兩大袋行李裡面查出澳大利亞硬幣1000枚,而行李屬於兩位赴澳讀書的廣東留學生的。原來,這些硬幣是這兩位留學生準備回澳大利亞交學費的。

  據兩名留學生說,用人民幣兌換澳大利亞硬幣比兌換澳大利亞紙幣更便宜,6元人民幣只能兌換1元澳紙幣,而4.3元人民幣可就兌換1元澳硬幣。如此算下來,換了2000澳元硬幣可省下3400元人民幣。

  小常識:澳洲硬幣的介紹

  澳大利亞發行的硬幣很有特色。硬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越來越多的自動售貨機售票機甚至電話機都需要使用者投入一定數量的硬幣才能夠提供服務。同時富於特色的澳大利亞的硬幣還是來到澳大利亞的各國遊客很有興趣收藏的小紀念品。

  澳大利亞流通使用的硬幣有六種面值:五分、十分、二十分、五十分、一元和兩元。所有硬幣正面的圖案都是英國女王像,但硬幣背面的圖案卻都設計得十分有特色。

  五分錢硬幣背面的圖案是澳大利亞特有的珍稀動物針鼴。這隻針鼴團作一團,樣子很可愛。針鼴與澳大利亞另外一種特有動物鴨嘴獸是近親,是世界上獨有的兩種卵生哺乳動物。它們的繁殖方式都是先產卵,然後把兒女們孵化出來后再以母奶餵養,直到它們能夠自己獨立生活時為止。

  針鼴一般都生活在洞穴里、樹下或是岩石中,在澳大利亞各地分佈很廣,從半沙漠地區到熱帶雨林地區都有它們的蹤跡。它們以自己的長鼻子挖掘螞蟻和白蟻的洞穴,然後以自己的長舌來舔食。在受到驚擾的時候它們會迅速挖掘一個淺淺的洞穴然後團身躲藏在裡面,暴露在外的一身硬刺使它們的天敵對它們奈何不得。

  澳大利亞發行的十分錢硬幣的背面圖案是一隻尾巴羽毛高高豎起來的琴鳥。琴鳥也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雄性琴鳥的尾巴羽毛酷似古時候西方的一種樂器豎琴,因此人們把這種鳥稱為琴鳥。琴鳥非常聰明伶俐,可以維妙維肖地模仿上百種鳥類或其它動物甚至人的聲音。有的林業工人報告說,琴鳥甚至可以模仿他們在森林中用電鋸鋸木頭的聲音。琴鳥大都生活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和昆士蘭州南部地區潮濕的森林中。

  二十分硬幣上背面的圖案是一隻我們前面提到過的鴨嘴獸。鴨嘴獸和針鼴一樣是澳大利亞獨有的很奇特的動物。說它奇特,是因為它的外表是四不象,一身皮毛,又長了長長的鴨子般的嘴,腳上帶蹼,既象爬行動物,又象哺乳動物,還很象鳥類。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其它一種動物象鴨嘴獸那樣引起過眾多的學術爭端。鴨嘴獸生兒育女的方式和針鼴一樣都是先產卵,孵化后再以奶水餵養幼兒。據說鴨嘴獸的祖先早在一億八千萬年前就出現了。由於地殼運動,澳大利亞同其它大陸被分隔,以後出現的哺乳動物就不能到達這塊地方。鴨嘴獸的祖先就得以在此生息繁衍,並且一直保存著原始的生蛋狀態。它對於研究哺乳類的起源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些鴨嘴獸一般都生活在澳大利亞東海岸小河溪流岸邊的洞穴里,以小蝦小魚和其它水中的軟體動物為食。

  澳大利亞五十分硬幣是所有硬幣中形狀最大、份量最重的。它的背面的圖案是澳大利亞的國徽,中心是一塊盾牌,上面刻制了六個州的徽章,表明六個州聯合組建成了澳大利亞聯邦。一隻袋鼠和一隻鴯鶓共同護衛著這塊盾牌。背景是澳大利亞的國花金合歡。澳洲特有的袋鼠已經成為澳大利亞不言自明的象徵,鴯鶓這種高大善奔跑但卻不會飛的鳥也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之一。五十分硬幣是澳大利亞所有流通使用的硬幣中唯一的一種多邊形的硬幣,其它的硬幣都是圓形。

  以上幾種硬幣的成份都是百分之七十五的銅和百分之二十五的鎳。

  澳大利亞流通使用的另外兩種硬幣是一澳元和兩澳元的硬幣。這兩種硬幣的成份是百分之九十二的銅,百分之六的鋁和百分之二的鎳。

  一澳元硬幣的正面也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像,背面是大大小小的五隻袋鼠。袋鼠屬於有袋動物目,可以說在世界上是公認的澳大利亞的一個象徵。各種袋鼠大小不一,大袋鼠的身高可以超過兩米,小的只有老鼠那麼大。澳大利亞全國各地都有袋鼠生存,它們主要吃草和其它的綠色植物。澳大利亞一九八四年開始發行一澳元硬幣是為了取代過去的一澳元紙幣,因為紙幣只能流通使用八個月,而硬幣的流通使用壽命可以長達三十年。

  兩澳元的硬幣背面圖案是一位澳大利亞土著人部落長老的肖像,背景是南十字星座和澳洲本地特有的草木植物。據科學家考證土著人已經在澳大利亞生活了幾萬年。使用土著人長老肖像來鑄造硬幣表明了澳大利亞對土著人歷史和地位的認可。兩澳元的硬幣是從一九八八年開始流通的,以取代一九六六年開始發行的兩澳元紙幣。

  除了以上各種標準圖形的硬幣之外,澳大利亞還常常為重要的紀念日和人物鑄造紀念幣。這些紀念幣一般都是五十分和一澳元的硬幣。澳大利亞造幣局偶爾也會使用二十分的硬幣鑄造紀念幣。其中五十分紀念幣系列設計精製,又是所有硬幣中最大最重的,很受人們的歡迎。這些五十分紀念硬幣包括一九七零年的探險家庫克船長頭像;一九七七年的紀念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二十五周年的「銀禧」幣;一九八一年的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婚禮紀念幣;一九八二年布里斯班英聯邦運動會紀念幣;一九八八年運送第一批英國流放犯人的第一艦隊抵達澳洲兩百周年紀念幣;一九九一年紀念澳大利亞使用十進位制貨幣二十五周年的羊頭圖案幣;一九九四年的世界家庭日紀念幣;一九九五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五十周年紀念幣;一九九八年的探險家巴斯和弗林德斯紀念幣;二零零零年的千禧年紀念幣;同一年的女王訪澳紀念幣以及澳大利亞聯邦一百周年紀念幣。這些紀念幣除了一部分也投入了市場流通之外,更為喜好收藏硬幣的人士所珍愛。

  其實當歐洲人剛剛踏上澳大利亞這塊土地的時候,澳大利亞根本沒有自己的貨幣。換句話說,當時也根本沒有澳大利亞這樣一個國家,有的只是幾個零零散散的殖民地。然而生活在殖民地的人也必須要花錢,要買東西。當時人們使用的是英國貨幣,完全在倫敦印製或鑄造,再運送到澳大利亞來使用。

  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博物館的羅傑·麥克奈斯先生是一位研究古錢幣的專家。他介紹說,除了英國貨幣之外,當時澳大利亞各殖民地也有其它國家的一些貨幣流通,比如一種中間帶有一個圓孔的錢幣,是一八一三年時在西班牙硬幣中間鑽孔形成的,當時價值五十分。而現在誰要是擁有這樣一枚硬幣,收藏家會出價兩萬五千澳元來購買。

  不過生活在當時的殖民地的人也並沒有單單依靠外國貨幣來買進賣出,不久之後他們就開始印製自己的貨幣--借據。他們稱這種借據是擔保條,意思是說他們目前沒有真正的錢幣來付款,因此他們保證在將來有錢時再償還。當時也沒有法律限制任何個人印製自己的鈔票或借據,每個人都可以自行印製。

  隨著澳大利亞各殖民地逐漸形成了一個聯邦,澳大利亞也開始有了自己的貨幣和硬幣。一九零八年,聯邦議會注意到了發行自己貨幣的需要。從一九零八到一九一零年,澳大利亞開始設計和製造獨特的澳大利亞硬幣。一九一零年它陸續發行了第一批銀幣,包括兩先令、一先令、六便士和三便士的硬幣。一九一一年,澳大利亞又發行了一便士和半便士銅幣。其中兩先令的純銀硬幣被認為是澳大利亞鑄幣史上的精品。

  澳大利亞發行的硬幣包括兩類,一類是我們剛才介紹的日常流通的硬幣,另一類是紀念幣,專門用來紀念一些重要的場合、日子和人物。澳大利亞造幣局經常收到公眾或研究機構或政府部門提出的特別請求,希望能夠為某個名人或某個重要的日子發行特別的紀念幣。造幣局也很希望不僅僅是紀念幣,包括日常流通的硬幣都應當有一些不同的主題。但是造幣局也為選擇這些主題制定了嚴格的標準,比如除去英國王室成員外任何在世的個人的肖像都不能被鑄在錢幣上;只代表宗教派別或單一政黨的人也被排除在外,等等。同時一枚硬幣從設計到鑄模再到鑄造完畢往往會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我們每天隨手使用硬幣的時候,大概不會想到這些小小的硬幣背後還有這麼多的故事吧。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2: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