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海洋爭奪慣用「釣魚島模式」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2-9 16: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鼎盛軍事 錄入時間:2007-2-9 來源:新華網

   日本每一次渲染釣魚島等問題的同時,也經常伴隨著與「東海油田」相關的一些「巧合」事件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中國科考船隻要在釣魚台海域有一點風吹草動,日本上下都要向中國提抗議,幾乎成為一種慣例,這次也不例外。

  無端指責中國正常科考活動

   據日本共同社網站2月4日晚上報道,這天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對在釣魚島西北約30公裏海域實施正常作業的中國「東方紅」2號海洋調查船發出警告,要求停止調查,「東方紅」2號未對日方的無理要求作出任何答覆,在按計劃完成多項水下調查任務后,駛離該海域。

   2月4日,日本外務省先向中國提出了強烈抗議,要求停止調查活動。之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鹽崎恭久發表評論,批評中國在船隻探測有關水域前沒有通報日方。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日也首度出面,聲稱「釣魚島是日本的領土,這個立場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

   面對日本的無端指責,2月5日,中國外交部亞洲司主管官員約見日本駐華使館官員,就日方炒作中方船隻在釣魚島附近海域科考一事提出交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2月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有關船隻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進行正常海洋科考,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方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從外務省到內閣再到首相本人,從「要求停止調查」再到「釣魚島是日本領土」,彷彿每一步都是事先布置好的一樣。日本這種步步為營的強硬表態背後實際上蘊藏著更深的政治圖謀。

  安倍的一張牌

   「這主要是日本首相轉移國內注意力的慣用伎倆之一。」中國軍事專家宋曉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

   現任首相安倍這麼做跟他支持率下降有關。就在日本共同社搶先渲染「日本抗議中國科考船在釣魚島海域出現」的新聞當天,該通訊社也公布了安倍最新的民意調查結果,安倍晉三的支持率下滑4.7個百分點,降至40.3%,與去年9月就職時進行的類似民調相比支持率下跌近25個百分點。

   希望利用釣魚島問題轉移注意力的不僅安倍一人,他的前任小泉也曾這麼做過。2005年2月9日,日本政府不顧中國政府反對,接管所有者(漁民)放棄的釣魚島燈塔所有權,當時也恰逢小泉在國內支持率下降。

   除了轉移注意力,「安倍也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強硬表達,打民族主義的牌,而這張牌的目標拿中國再合適不過了。」宋曉軍認為,這也是日本整體政策鏈條中的一環,「無論是發展正常國家、美麗國家、修改憲法,拿中國說事是最能實現這些目標的。」

  醉翁之意在東海油田

   其實,國內政治的需要只是日本政府對中國進行強硬表態的一個方面。日本媒體對釣魚島問題的大肆渲染另一個圖謀就是,試圖造成所謂「日本擁有釣魚島主權」的輿論氛圍,藉此擴大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而且巧合的是,每一次渲染出現的同時,也經常伴隨著與「東海油田」相關的一些「巧合」事件。

   舉例來說,2006年7月2日,日本巡邏船在釣魚島海域發現正在中國海洋調查船「東方紅」2號並提出抗議。那正是在2006年7月8日中日第六輪東海磋商在北京舉行的前夕。

   而此次日本渲染釣魚島主權問題的4天前(1月31日),香港《大公報》刊登了中國在東海的「春曉」油田的相關消息,消息刊發當天,日本時事社、共同社紛紛引述《大公報》的報道進行炒作。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即通過外交渠道,要求中國政府就《大公報》的相關報道作出說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金熙德為本報指出了這一系列「巧合」背後的「文章」,實際上「上世紀70年代以前,中國科考船在釣魚島海域活動,日本並不關心,自從發現東海海底藏有大量石油資源后,日本人就開始關心起來。」

   也就是說,「在東海石油爭端中,日本越來越重視釣魚島的作用,認為以該島作為戰略支點,不僅在劃分專屬經濟區問題上將發揮巨大效力,在安全上也更具戰略價值,所以將釣魚島主權歸屬視為爭奪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計地坐實對釣魚島的『主權控制』。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王珊認為。

   不僅如此,日本對釣魚島和東海的「關注」還是其整體海洋爭奪戰略中的一環。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石齊平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明的是強化釣魚島主權,暗的則是從大陸架的科學調查及遠洋海軍實力的強化著手。換言之,日本企圖從多方布局,以推動此一『百年大計』(日本前國土交通大臣扇千景之語)的戰略計劃。」

  日本如何監控中國科考船

   日本將中國釣魚島12海裏海域確定為敏感區,對不同性質目標採取不同方式予以密切監控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一直爭議不斷的釣魚島問題近日再起波瀾。在引起各方關注的同時,日本經營多年的對東海海域監控體制也隨之曝光。

  分工協作、雙重監控

   長期以來,日本對其周邊海域一直採取「分工協作、雙重監控」的方式,將海上自衛隊與海上保安廳這兩支力量進行交叉配置。在東海方向上,由於日本海上自衛隊主力均駐泊於吳港、橫須賀等日本本島基地,因此該海域的日常巡邏與監視任務主要由日本海上保安廳承擔。

   目前,東海方向以沖繩為界被日本海上保安廳分為第10、11兩個管區,第10管區負責鹿兒島以南、沖繩以北至韓國方向海域,第11管區負責沖繩以西至中國台灣、釣魚島方向海域。2001年10月,日本政府通過了《海上保安廳法修正案》,海上保安廳的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到奪控爭議海區以及情報搜集等方面,並明顯加大了在我國東海海域的活動力度。

  日本「第二海軍」主管監控

   日本海上保安廳是日本防衛體制和海上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主管日本周邊海域的主要部門。雖然在編製上屬於日本國土交通省,但在情報、技術支持甚至業務上都可以算作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外圍力量,稱其為日本的「第二海軍」並不為過。

   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規模驚人:設有總務部、裝備技術部、警備救難部、海洋情報部、燈標部等5個職能部,轄11個管區以及海上保安大學和海上保安學校兩所專業培訓院校。

   在裝備上,日本海上保安廳共擁有各型巡視船520餘艘、飛機70餘架。其他國家的緝私、巡邏船一般僅配備機槍,但海上保安廳的巡視船上卻普遍裝備了多門20~40毫米口徑艦炮,並且有近20艘巡視船的噸位達到了3000噸以上,相當於護衛艦的噸位。

   海上保安廳在津輕海峽、大隅海峽、對馬海峽等重要海上通道,都部署有雷達站和巡視船用以監視過往的船隻,並一直與海上自衛隊艦艇和飛機保持實時的情報交換。

   同時,海上保安廳本身也具有較強的軍事情報搜集能力。如編號PLO1的「沖」級大型巡視船,船上配備了艦殼聲納、自航式水中攝像機等設備,具有很強的水下探測能力;「西科爾斯基」S76C型中型直升機是海上保安廳新近建造的航速最快的直升機,具有較強的夜間偵察搜索能力。

  敏感海域爭奪經驗豐富

   由於使用政府性質的「巡視船」可以避免出動軍艦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外交和法律問題,因此隨著近年來中日韓在島嶼主權爭議和海域劃界問題上的逐步升溫,日本政府開始更加頻繁地動用海上保安廳的「巡視船」對爭議海域實施巡邏和監視。

   在預案設置方面,日本海上保安廳將監視目標劃分為外國軍艦、政府船舶、民間「保釣」船隻、外國漁船以及「不明國籍船隻」等類別,並將津輕、對馬海峽等重要水道以及中國釣魚島12海裏海域確定為敏感區,對不同性質目標將採取尾隨監視、警告、驅離乃至撞擊等方式予以密切監控。

   由此引發的海上衝突也時有發生。2001年12月22日,海上保安廳在大山崎燈塔西北方位約150公里的海域內發現一艘不明國籍的船隻。隨後,海上保安廳第10管區出動20餘艘艦艇和數架飛機對該船進行了長達8小時的追逐,並最終在中國東海專屬經濟區水域將其擊沉,船上15名船員無一生還。這是日本戰後56年來首次向外國船隻開火攻擊,並造成了船沉人亡的嚴重後果。

   2005年6月1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對一艘韓國漁船的追捕則引發了韓、日兩國13艘巡邏艇長達30多個小時的海上對峙。

   在中日東海大陸架劃界爭端中,海上保安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從2004年開始,日本海上保安廳對我國「春曉」等海上油氣田進行頻繁偵察,出動大批艦艇和飛機暗中為前往「春曉」油田附近海區的日本「調查船」保駕護航,並明顯加強了在中日爭議海域的監視活動。

17

主題

1087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沙發
解放台灣! 發表於 2007-2-9 19:1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目前的頭條任務就是拿下台灣!

其它的然後再說,什麼日本、朝鮮半島,以後都是中華屬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561

帖子

32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2
3
windkingdom 發表於 2007-2-10 16:31 | 只看該作者
包括台灣在內,寸土不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0 12: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