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非洲攻略 與中國崛起

[複製鏈接]

1932

主題

2065

帖子

200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迷死佛陀 發表於 2007-2-2 17: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本周二開始了他在一年內的第二次非洲訪問。這是在去年11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高調舉行之後,中國在對非洲外交工作的乘勝追擊。

  胡錦濤本次精心選擇的八個出訪國家:喀麥隆、賴比瑞亞、蘇丹、尚比亞、納米比亞、南非、莫三比克、塞席爾,其中既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已經與中國建交的「老朋友」蘇丹、尚比亞,也有新近復交的賴比瑞亞;有資源缺乏的國家如塞舌兒,也有油產豐富者如蘇丹、賴比瑞亞。從地域來看,這些國家還跨越非洲五個區域,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翟雋形容中國國家主席本次12天出訪的八國「各有各的代表性」。

  不過,輿論總是有焦點,而且角度永遠都是不平衡的。在胡錦濤本次出訪的非洲八國中,外界可能更關注的是中國企業與當地職工發生職工權益保障糾紛的尚比亞,近年對中國的出口戰略產生疑慮的南非,以及正受內戰困擾的蘇丹。其中,胡錦濤今、明天的蘇丹之行尤受矚目。一些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在蘇丹問題上態度可以作為觀察北京非洲政策的一種風向標。

  是的,2006年中非貿易繼續快速增長的勢頭,較2005年躍升40%,達555億美元。北京也成為非洲最大的援助來源國之一,在去年的中非合作論壇上宣布為非洲提供5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和出口買方信貸,免除33個非洲國家2005年底以前到期對華無息貸款債務168筆等。

  然而,快速發展的中非關係也同時飽受西方世界質疑。在西方輿論對中國對非洲實現「新殖民主義」和助長「邪惡國家」的批評不絕於耳之際,胡錦濤此行將如何改善中國企業在一些非洲國家的形象,以及是否會調整對蘇丹的援助政策,將影響西方世界對於中國大舉進入非洲的觀感。

  作為爭議焦點的蘇丹,內戰造成當地18萬人死亡,200萬人流離失所。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制裁蘇丹以後,中蘇石油貿易卻節節上升。去年1月到11月,中國和蘇丹的雙邊貿易額達到29億美元,蘇丹成為中國在非洲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一些西方評論抨擊說,中國的「不干預他國內政」的政策,已經成為中國在蘇丹地區乘虛而入的借口。

  在這次倍受矚目的胡錦濤非洲行之前,跡象顯示,胡錦濤很可能含蓄地調整做法,利用中國的影響力勸說蘇丹現政府接受聯合國維和部隊進入蘇丹的達爾夫爾地區。一些中國外交部的官員在私下表示,中國政府其實正在積極地進行相關的斡旋工作,並對該地區問題的解決表示「樂觀」。

  如是,這也表示在中非關係拓展和深化的過程中,中國也在調整和豐富本身的外交手段。與此同時,中國與西方國家在有關地區問題的處理方法上,步伐可能調整得稍為靠近些。

  事實上,結合最近的幾件國際外交大事,無論是本次胡錦濤出訪,或是中國測試衛星殺手打下自己老化的氣象衛星,外界可能發現批評聲音多集中在輿論界,西方國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卻是相當克制的。
中國進入非洲、中國打衛星,其實都是中國崛起的部分內容,西方國際或許已經認識到,這是不能阻擋的趨勢,或許也是不必阻擋的趨勢。中國在非洲、東南亞或是外太空發揮影響力,都會衝擊到美國和歐洲的戰略和經濟利益。然而,這正是大國崛起很難避免的現象。
  關鍵是,崛起的國家和現有的權力體系和強權如何找到共存的法則,彼此如何互相適應,並促進更多利益的結合。

  中國崛起以及世界大國如何應對中國崛起的問題,是本世紀國際外交史上最重要的命題。這次中國將在蘇丹問題上提出什麼辦法以回應外界的要求與期待,最終都是中國崛起道路上的點滴軌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4 01: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