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閑坐小窗說紅樓之六 暮年悲歌史太君 (上)

[複製鏈接]

116

主題

911

帖子

564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6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城春秋 發表於 2011-3-24 09: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城春秋 於 2011-3-24 10:16 編輯

第六章 暮年悲歌史太君

賈母,是《紅樓夢》中寶玉和黛玉之外最主要的人物。一部《紅樓夢》,全書的兩條主線,全都在賈母這裡纏繞,兩條主線的運程和速度,與賈母的操控能力息息相關,呈此消彼長之勢。這位賈府的老祖宗,集政治智慧、人文情懷、藝術精粹於一身,是一位世所罕見的,真正的巾幗帥才。讀者可能都記得大觀園裡,頤指氣使、權傾一時的王熙鳳,被作者借石頭之口,誇得千古難得一見,脂粉群里的英雄,其實,王熙鳳在賈母面前,才真是小巫見大巫,這是《紅樓夢》里繼秦可卿之後,作者的又一大忽悠。在《紅樓夢》一書諸多細節里,賈母是最有戲可看的。她看似淡然無奇,一個身居高位的,只知享福,溺愛孫子、孫女的老太太,實則,每一個旨意,每一點用意,都十分藝術的左右賈府的日常運作,無聲無息的化解著賈府各支各派的角力。讀者們在蜂蝶環繞、奼紫嫣紅的大觀園裡瀏覽,誰會把目光聚焦在一個老太太身上呢?百年紅學的才子們,更是被大觀園裡形形色色的清純女兒,繞的眼花繚亂,也鮮有人看到這位老太太所起的關鍵作用。不僅如此,還因為賈母的品味清奇,情趣高雅,生活精緻,才為《紅樓夢》的故事敘述,奠定了雅緻脫俗的格調,即便她的後代兒孫中,有那些不爭氣的雞鳴狗盜之穢行,也不能改變這個基調,只要賈母在那裡坐鎮,她就是一道巨大的屏風,一片典雅的背景。

賈母是一位慈祥、大度的老人,作為大家族的家長,她勢必深通傳統禮數,並且顧全大局,在幾十年治理家族的過程中,建立了賈府的上下秩序。她的出場,不是隨著寶貝孫子賈寶玉,而是跟著林黛玉進京的過程,第一次出現在讀者面前。祖孫相見的那個場面,「黛玉方進入房時,只見兩個人攙著一位鬢髮如銀的老母迎上來,黛玉便知是彵外祖母,方欲拜見時,早被彵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丫鬟們斟上茶來。不過說些黛玉之母如何鍀病,如何請醫服藥,如何送死發喪。不免賈母又傷感起來,因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說著,摟了黛玉在懷,又嗚咽起來。眾人忙都寬慰解釋,方略略止住。」 一個慈祥的史太君,躍然紙上。同時也交代了,黛玉之母乃賈母最疼愛的小女兒,見了黛玉這般模樣,自然心生萬般憐愛,為賈母將痛失愛女之心,移愛移情於眼前這個外孫女,鋪下了可信的伏筆。

如果說《紅樓夢》寫盡了女子的風雅和魅力,而賈母,則不愧是她們的領軍人物。
當然,賈母的作用,遠遠不止於這些。賈母在這個故事裡的位置和作用,實在是太重要、太關鍵了!不管《紅樓夢》里有多少線索,多少人物,歸根到底,都是要由賈母來貫穿。非但如此,她的高超的治家手段,極高的藝術修養,豐富的人生閱歷,這才是一個真正至善至美的人物,以至於,我們無論從哪方面來看賈母,都會是掛一漏萬,我們且慢慢道來。

在分析賈母這個人物之前,我們先把賈府里,「領導層」的關係,大致梳理一下。
賈府是由寧國府和榮國府兩府構成,最早是因為祖上寧國公、榮國公兄弟倆,對皇上有功,獲得的赦封,賈母的丈夫是榮國公。
榮、寧二府的第二代是「文」字輩,寧國府「文」字輩的賈敬與賈母是嬸侄關係,賈敬煉丹修道,住在道觀里,不管家事,由他的兒子「玉」字輩的賈珍管家,賈敬從父輩承襲的爵位,也讓賈珍襲了,賈珍因為是長房長孫,因此還兼了賈氏一族的族長。
榮國府的「文」字輩有兄弟兩個,賈赦和賈政,他們是賈母的兩個兒子。賈赦因為是長子,因此世襲了他父親的爵位(過去家中長子就有這個特權和便宜),按規矩賈政是沒有官位可襲的,但是皇上額外開恩,當日一高興就賞了他一個,所以這兄弟倆,就都有了官職,共同支撐這個榮國府。筆者不是專業作家,在寫作技巧上,不敢冒充內行。謹從故事的線索來看,賈赦這個人物,應該是後來為了整體情節的戲劇張力,而添加出來的,賈赦,假設也。

榮國府在建大觀園之前,也沒有多大,後來為了元妃省親建大觀園,把旁邊一大片荒地,都收攏開發起來,榮國府的規模才大了很多。賈赦是長子,自然是先結了婚,有了小家,因此住在榮國府的東院,賈政是小兒子,后結婚,還跟母親住。這個格局,在開始的時候,會令讀者有些不解,為何長子賈赦不住在榮國府大院里,而次子賈政倒住在榮國府主院。原因是那時,兄弟倆又沒有分家,榮禧堂的主人是賈母,還沒輪到兒子的份兒上。換句話說,誰住在哪兒都沒關係,榮國府還是賈母在當家。王熙鳳也好,王夫人也好,都是在賈母「倦勤」的狀態下,協理家務。榮國府的格局,也就是老太太當家的格局。這個格局,自元妃省親以後,被漸漸徹底打破,省親事件,在表面的熱鬧繁華之下,內部爭鬥卻是波濤洶湧,兩條主線的帷幕都從那裡拉開,此為後話,容后再表。

中國人的哲學,自儒家成為正統以來,就是家國哲學,整個社會結構從國到家,都是一模一樣的。一個國是擴大了的家,一個家,是縮小了的國。家事、國事都循著同一系統、同樣規律而運行,在賈府這樣的大家庭里,治家就像治國。發生在朝政中的事,很可能在家中上演。用家事紛爭嘲諷時政,也是多數作者不捨得放棄的一件樂事。因此《紅樓夢》開篇一再表白,什麼不涉時政,什麼只談閨閣中事啊,但是,可能嗎?

榮國府,在賈赦、賈政這為官的兩兄弟之上,端坐著盡享尊榮的賈母史太君。作為賈府的總當家,賈母是個多麼睿智的政治家,大家很快就會看到。首先,讀者應該明了,在元妃省親之前和之後的一段時間,榮國府里,王夫人和王熙鳳兩個人都是在替賈母分擔家事。由於賈府的婚姻有個親上做親的傳統,(這其實也是中國歷代皇室的傳統),因此王熙鳳和王夫人的關係,就有些障眼法在那裡。表面上,她是王夫人的娘家侄女,事實上,她又是賈赦與邢夫人的兒媳婦。賈母是這樣的安排,賈赦的兒子、媳婦和賈政的妻子王夫人,一起幫著她主持家政,在兩個兒子之間,一家一半,就達到了一種平衡。讀者仔細想想,就明白老太太有多聰明。在這樣的組合之下,老太太可以放心的偷偷懶,優哉游哉地安享晚年。

很多紅學家都無法解釋,為什麼賈璉是璉二爺,那個「大爺」在哪裡?從書里看,他沒有親哥哥,這是挺有意思的。如果說按過去大排行,通常是一個祖父之下,孫兒們大排行,那麼,他不應該跟著賈珍,而是應該排在賈珠後面。賈珠是王夫人和賈政的大兒子,也是賈寶玉的大哥,這也說得過去,而且賈母還活著,孫兒們這樣按年齡排過來,也算自然。可是那樣的話,賈寶玉出生了,按大排行就應該是第三,但寶玉顯然跟在賈珠後面成了寶二爺,賈環排的老三。如此一來,賈璉這個「二爺」就不知是從哪兒排過來的,好像有點什麼名堂(注)。他跟著二叔這邊幫忙管家,自己早早娶妻生女,雖然稱呼是二爺,但顯然賈赦並沒有另外一個長子,如果沒有變故,將來,賈赦的官爵,自然應該是由賈璉來襲,因此,家裡顯然並沒有逼他讀書,科舉。但是賈寶玉就不同了,父親賈政的官,已經是皇上額外開恩賞給的,那是沒有世襲的,這就決定了如果賈寶玉想做官,把賈政這一支的繁榮延續下去,只能走科舉的道路。這裡更深一層的意思是,榮國府最終花落誰家?這取決於誰承襲了祖上的爵位.要知道賈赦、賈政兩兄弟沒分家,是因為母親史太君還健在,而賈赦是長子,如果賈寶玉最終無所成就,榮國府的繼承權,就會毫無疑問的歸了賈赦那一支,這是為何,賈政一直為他不肯讀書,而憂心忡忡。這一點,很多讀者和紅學家,都沒有特別留意。

賈母卻不這樣想。作為老年人,考慮怎麼讓這個孫子健康成長,肯定優先於考慮他將來的功名。這種隔代人溺愛孫輩的情形,在任何家庭都是常見的。因為那時,賈母還在行使權力,主宰著賈府事務,這分家產,她想給誰,別人管得著嗎?她溺愛寶玉,欣賞鳳姐兒,在兩個兒子之間,也是一種平衡,讀者要把這姐弟倆,看成分屬賈赦和賈政兩家,才能理解其中的妙處。因此,那時在賈赦、賈政兩兄弟之間,並沒有異議。有異議的是另外一位,趙姨娘。趙姨娘看到賈赦、賈政兩兄弟,在賈母那裡平分秋色,沒她兒子賈環的份兒了,因此她跳出來,這才有了馬道婆作怪,魘魔法叔嫂逢五鬼的事件。當然,事件之後,還有更深一層的緣由.後面再述.

上面羅嗦了這些前提之後,現在轉入正文。

筆者在以前的章節說過,《紅樓夢》全書的故事是沿著兩條主線推進的,一條是寶玉和黛玉的因緣——「還淚」;另一條是賈府內部對家產和繼承權的爭奪。我們先從爭家產這條線看,為什麼元妃省親以後,格局就變了呢?

首先,賈元春才選鳳藻宮,並非賈府所有的人都能受惠,寧國府就沒占什麼光,接著醒過悶來的就是賈赦、邢夫人兩口子。榮國府花費十幾萬兩白銀,為貴妃娘娘修築的大觀園,將來算在誰的帳上呢?那娘娘可是賈政、王夫人的女兒,寶玉的嫡親姐姐。這且不說,娘娘是誰?那是皇上的枕邊人哪!瞧省親那天,娘娘對寶玉的眷顧垂愛,需要的時候,給皇上吹吹枕邊風,說不定就能給寶玉弄來個前程,這不是明擺著的嗎?賈元春入宮多年,宮牆大內,跟家裡沒法通音信,這次省親,見到幼弟,那份眷戀不舍,令人動容。她是不會不管這個弟弟的,她連媳婦兒都替寶玉選好了。她傳旨讓這些姐妹們入住的大觀園,只有寶釵和寶玉的名字被特別點到。來自元妃的這種關注,讓素來看不慣寶玉的賈政,也對寶玉改觀了。

第二十三回:賈政一舉目,見寶玉站在跟前,神彩飄逸,秀色奪人。看看賈環,人物委瑣,舉止荒疏,忽又想起賈珠來,再看看王夫人只有這一個親生的兒子,素愛如珍,自己的鬍鬚將已蒼白, 因這幾件上,把素日嫌惡處分寶玉之心不覺減了八九。半晌說道:「娘娘吩咐說,你日日外頭嬉遊,,漸次疏懶,如今叫禁管,同你姊妹在園裡讀書寫字。你可好生用心習學,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細!」寶玉連連的答應了幾個「"是」。王夫人便拉他在身旁坐下。

賈政這一連串的想法,一環扣一環。注意,這裡用了「素日嫌惡處分寶玉之心」,因為賈政平時跟趙姨娘同住一房,不跟王夫人在一起,平素里少不了聽趙姨娘的挑唆。因此有第二十五回,賈母罵趙姨娘:「爛了舌頭的混帳老婆, 誰叫你來多嘴多舌的!你怎麼知道他在那世里受罪不安生?怎麼見得不中用了?你願他死了,有什麼好處?你別做夢!他死了,我只和你們要命。素日都不是你們調唆著逼他寫字念書,把膽子唬破了,見了他老子不象個避貓鼠兒?都不是你們這起淫婦調唆的!這會子逼死了,你們遂了心,我饒那一個!」一面罵,一面哭。賈政在旁聽見這些話,心裡越發難過,便喝退趙姨娘,自己上來委婉解勸。這裡顯然賈母的話,是有所指的。

回到上面,那賈寶玉是他賈政的兒子,從來就長得那樣,又不是第一次認識他,而且那般根深蒂固的「素日嫌惡」他,一心都是怎麼整治處分這個兒子,怎麼那天就看他那麼順眼了?而且又想起故去的長子賈珠,那也是跟元妃嫡親的哥哥,如果賈珠還在世,這個時候會是什麼樣子呢?元妃能不顧念自己嫡親兄長嗎?幸好現在有個寶玉,賈政又看到希望了,而這時的賈環,在他眼裡就不順眼了,猥瑣了。(註:按說趙姨娘是個美人坯子,賈政也容貌端正,探春長得不醜,賈環也沒道理長得丑。)

如果作為父親的賈政,意識到元妃對這個幼弟的眷顧,將會給賈家帶來更多的寵幸,以至於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那麼賈府其他的人,比如賈赦,會不會也想到這一層呢?後來的事實證明,賈赦夫婦不但想到了,而且立即行動起來,因為原來賈母安排的,在賈府事務中,赦、政雙方共同執掌的平權狀態,現在由於元妃的出現,天枰開始大幅向賈政、王夫人一方傾斜了。這裡有兩個很大的事件:一個是賈璉挨打,另一個是鴛鴦事件,前者被作者用最小的篇幅,通過平兒之口,跟襲人約略一提,幾句話帶過去了。賈璉的事件扯出了石獃子的古董扇子,賈赦讓賈璉幫他搞定這個石獃子,因為賈璉在幫他二叔賈政管家,也就是在榮國府管家,作為兒子的賈璉可以動用榮國府的銀子,幫老爹弄來那套古董,哪怕花上幾萬兩銀子,就算不能跟修大觀園比齊,至少也有幾萬兩落入賈赦的私房啊。可是賈璉顯然拿不出這筆銀子,他和王熙鳳兩人各自都在中飽私囊,但是賈璉的錢,都揮霍掉了,僅就讀者所見,至少有一部分花在嫖女人,花在什麼鮑二家的,多姑娘兒,和那些扯皮拉縴的小廝、下人身上了。而且在他們夫婦的運作之下,賈府已經空了架子,當時的賈赦肯定是不知道的。眼看著老二賈政家裡,因為有了元妃娘娘,氣勢越來越盛,賈母偏向老二賈政和寶玉,是賈府里盡人皆知,那寶玉如今可是皇上的小舅子啊,將來寶玉長大了,難說不會封官晉爵,這榮國府就不會是他賈赦的了,他能不著急嗎?因此,賈璉挨了他父親的一頓痛揍。賈赦當然是非常生氣的,這個兒子竟然如此不得力,跟他不同心,如此的令他失望,這樣的兒子有什麼用啊!

兒子不得力,媳婦又如何呢?鴛鴦事件,讓賈府里幾方勢力,一下子到了圖窮匕首見的地步,家產的爭奪白熱化了。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因為賈赦好色,作者在這裡很技巧地,不讓爭家產的醜事那麼赤裸裸,可是身為賈府最高權力者的賈母,能不明白這裡的原由嗎?結果迷糊的只有讀者了。事實上,有不少紅學家強調過這個情節,因為鴛鴦這個女孩的特殊身份,這個情節有爭家產的意思,但還是沒有脫出賈赦好色的思維。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寶玉和黛玉身邊服侍的人,都是由賈母這裡撥出去的。襲人、晴雯,紫鵑,這些是明確提到過的。賈母培訓的這些侍女,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主人忠心耿耿,襲人的私心是個例外。可知賈母最重視的是忠厚可靠。她送走了好幾個丫頭,為自己留在身邊的鴛鴦,絕對是其中之最。因為賈母的貼身大丫頭,那位置實在太重要了!賈府的規矩頗有些打狗看主人的說法,下人的身份隨著主子而定級,賈母的丫頭,就可代賈母行使權力,連邢王二夫人,都不能僭越。鴛鴦掌管著賈母的全部家當,掌管著賈母柜子的鑰匙,賈母當了一輩子家,賈府的一多半財產都在賈母的房子里,用劉姥姥的話說,一個柜子就比鄉下人的房子還高,得蹬著梯子上去找東西,因此賈母非常地怕火災!表面上含飴弄孫,善於享樂的賈母,其實不動聲色地安排著身後的事。她留著鴛鴦,為的是在最後的歲月,幫她執掌好家務,以便順利交接下去,布局都安排好了,包括將來鴛鴦的歸宿。但是,賈赦和邢夫人等不及了,他們自以為聰明,可以一箭雙鵰,結果不僅破壞了賈母的安排,甚至逼迫賈母提前攤牌,不言而喻,鴛鴦也肯定保不住了,這些才是賈母當日大發脾氣的緣故。

賈赦好色是沒錯。但是鴛鴦在丫頭裡並非姿色出眾的,用襲人的話說:「這個大老爺太好色了,略平頭正臉的,他就不放手了。」可見鴛鴦確實不是個以姿容見長的女孩。

第四十六回:
邢夫人聽了有理,便自往賈母處,和賈母說了一回閑話,便出來假託往王夫人房裡去,從後門出去,打鴛鴦的卧房前過。只見鴛鴦正然坐在那裡做針線,見了邢夫人,忙站起來。邢夫人笑道:「做什麼呢?我瞧瞧,你扎的花兒越發好了。」一面說,一面便接他手內的針線瞧了一瞧,只管贊好。放下針線,又渾身打量。只見他穿著半新的藕合色的綾襖,青緞掐牙背心,下面水綠裙子,蜂腰削背,鴨蛋臉面,烏油頭髮,高高的鼻子, 兩邊腮上微微的幾點雀斑.鴛鴦見這般看他,自己倒不好意思起來,心裡便覺詫異。

過去的審美認為,一白遮三丑,女孩子臉上白凈,得分就高,用雀斑來形容一個女孩子,其實就暗指她不那麼漂亮,賈母房裡的丫頭,當然也不至於有多醜。按說賈赦這種色鬼,什麼樣的女人沒見過?他屋裡就擺著那麼多女孩子,何至於見了姿容平平的鴛鴦竟會那麼動心?不是鴛鴦的姿容,而是鴛鴦的身份,讓賈赦火花一現,靈機一動,想到了這麼個一箭雙鵰的好主意!只要把鴛鴦娶來,放在屋裡,那就是把老太太的箱子搬到自己屋裡了,通過這個丫頭,也能測出賈母的心意。賈赦為這個主意激動死了!看那邢夫人跑前跑后,費盡心機,軟硬兼施,對鴛鴦許諾奉承的勁頭,誰見過女人給丈夫娶小老婆這麼積極的?那本來就無關風月,那是他們夫婦倆共同的計謀。

聰明的鴛鴦,應該不難識破這對夫婦的陰謀:「別說大老爺要我做小老婆, 就是太太這會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 她對賈赦夫婦的鄙視,某種程度也說明了賈母對這個兒子的態度。然而,賈赦夫婦對鴛鴦勢在必得,動用了一切他們在賈府的資源,找到了鴛鴦的兄嫂,許願承諾,軟硬兼施。被拖進賈府的爭產漩渦、逼到風口浪尖上的鴛鴦,只有誓死一搏。她在這件事上不只是駁了賈赦的面子,也不是不肯滿足賈赦的淫慾,事實上破壞了賈赦爭奪家產的大計,賈赦將來無論輸贏,都不會放過她的。因此鴛鴦做出這個選擇,必然是決絕的。
第四十六回:
賈母聽了,氣的渾身亂戰,口內只說:「我通共剩了這麼一個可靠的人,他們還要來算計!」因見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們原來都是哄我的! 外頭孝敬,暗地裡盤算我。有好東西也來要,有好人也要,剩了這麼個毛丫頭,見我待他好了,你們自然氣不過,弄開了他,好擺弄我!」
聽賈母這口氣,一切都瞭然於心,用賈母的話:「不由我不生氣! 我進了這門子作重孫子媳婦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孫子媳婦了,連頭帶尾五十四年,憑著大驚大險千奇百怪的事,也經了些,從沒經過這些事。」
她罵王夫人也不是無緣無故。但是事情到了這裡,如何轉圜呢?一家子的日子還得過下去,這時,探春出頭勸了一句,既討好了王夫人,又提醒了盛怒中的賈母。這是作者在書里特意提到的一筆,讀者萬萬不可一眼掠過。賈母心裡何嘗不知道事情的性質,別人或可迷糊,她作為當權者,居高臨下,哪有不明白的道理。聰明人,一點即明,何況賈母這樣優秀絕倫的治家能手。當時的情況,可謂千鈞繫於一髮,圖窮匕首見,賈母被大兒子大兒媳的突然襲擊逼到了死角,面臨立時攤牌,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讓這個家族,從此分崩離析。賈母在盛怒之中,經探春這一提醒,迅速冷靜,讓此事得到轉圜。那個彎兒轉得極為利索,給個台階,立刻下來,甚至讓讀者覺得,這麼大個事兒,賈母的火兒發得太不過癮了!須知此事非同小可,處理不當,賈府就此亂套,那就是家庭大戰。此時的賈母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先是安撫了王夫人,收回自己剛才的責罵,迅速穩住了陣腳,等眾人迴避以後,賈母單獨跟邢夫人談話,而且那話頭兒,頗為邢夫人著想:「我聽見你替你老爺說媒來了。你倒也三從四德,只是這賢慧也太過了!你們如今也是孫子兒子滿眼了,你還怕他,勸兩句都使不得,還由著他的性兒鬧。」讓邢夫人也說不出什麼。接著賈母解釋,為什麼鴛鴦這個丫頭對她這麼重要,她如今老了,需要有個妥當人,幫她照料,兒子媳婦若肯體諒,把鴛鴦留給她,服侍她幾年,就是盡了孝道。話說得極為誠懇慈祥,一切都不理論,順勢只當是大老爺想要討個小老婆,並且說要給賈赦出錢,讓賈赦去買丫頭,要買什麼樣兒的都行,只是別打鴛鴦這丫頭的算盤了。

接著,賈母把大家都找回來,玩牌玩牌,一切都在「忘」到牌桌以外了。須知當時還有外人,薛姨媽在場。這可是家醜啊,這麼大的事件,被賈母輕描淡寫、不動聲色地消弭於無形,讀者仔細讀讀這個篇章,真是跌宕起伏,賈母雖然最後才出場,卻是戲份最重,堪稱畫龍點睛。

在鴛鴦事件里,儘管探春的出現,只是驚鴻一瞥,讀者甚至沒有來得及細看,情節就向前流動了。實則探春在這裡立了大功!這也是《紅樓夢》一書的奇處,越是至關重要的關節,越給你輕描淡寫地帶過去,作者是盛讚探春的政治才華的,她在書中的作為,並非只是代理管家時,興利除弊,對家政進行了改革,更重要的是,她的政治才華,表現在站得高看得遠,在鴛鴦事件里,賈母氣糊塗的剎那,探春適時介入給予提醒,作者旨在表現,這個女孩子,在那麼錯綜複雜的急亂情勢下,都能冷靜地審時度勢,看到事件的關鍵之所在,那是何等不易!何等才幹!難怪賈母自此以後,對探春特別鍾愛,既是感激她這次救場,也是欣賞這個孫女的才華。正是探春在抄檢大觀園的時候,早早就看到了這個家的敗亡之象,發出了家族即將敗落的悲嘆:「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裡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  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說著,不覺流下淚來。(第74回)

話說,賈母何等樣人,大兒子媳婦玩的這種花樣,她總會越想越氣,這裡留下一個線索,就是讀者都以為探春的出面,是討好了王夫人,殊不知,真正感激探春救場的是賈母,這一回里的線索,直到第七十一回,才梳理出來讓讀者見到。從此對三丫頭探春特別看重的,並不是王夫人,而是賈母,說明賈母在鴛鴦事件中,力挽狂瀾,得力於探春的適時提醒。七十一回,賈母八十大壽慶典,各方人馬都出了場,南安太妃要見賈府里的女孩子們,賈母命人帶薛(寶釵、寶琴)林黛玉、史湘雲過來,同時吩咐,賈家的姑娘只讓探春一人來作陪,這種場合,女眷們在一起,讓自家女孩子見客,不僅是一種體面,也有捎帶著託付做媒的意思。賈母單單隻讓探春出面,發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息,隨後,就被邢夫人照單全收了。
第七十一回:
邢夫人自為要鴛鴦之後討了沒意思,後來見賈母越發冷淡了他。鳳姐的體面反勝自己,且前日南安太妃來了,要見他姊妹,賈母又只令探春出來,迎春竟似有如無,自己心內早已怨忿不樂,只是使不出來。又值這一干小人在側,他們心內嫉妒挾怨之事不敢施展,便背地裡造言生事,調撥主人。先不過是告那邊的奴才,後來漸次告到鳳姐「只哄著老太太喜歡了他好就中作威作福, 轄治著璉二爺,調唆二太太,把這邊的正經太太倒不放在心上。」後來又告到王夫人,說:「老太太不喜歡太太,都是二太太和璉二奶奶調唆的。」邢夫人縱是鐵心銅膽的人,婦女家終不免生些嫌隙之心,近日因此著實惡絕鳳姐。

可見鴛鴦事件以後,邢夫人已將鳳姐兒和王夫人,當做一個陣營對待,伺機生事,妯娌之間,婆媳之間,都是一觸即發。對兒媳婦,邢夫人是一點兒也不用顧忌的,轉手就給了鳳姐兒一個大大的難堪。接下來,就是對付王夫人了。

王夫人跟隨賈母二十多年,可謂韜光養晦,也算學得一點真傳,只是比起賈母,少了慈悲心腸和寬宏大度,更是缺少高瞻遠矚。但是王夫人擁有果斷和冷酷,這一點,可算是王家的特點,因為四大家族,王熙鳳和王夫人,是作為王家的代表人物。作者用了暗寫,使讀者只看到了鳳辣子,王夫人的臉,躲在了抄經念佛的木魚聲里了。抄檢大觀園,起始是邢夫人有意,藉著一個綉春囊說事兒,實則挑戰王夫人和鳳姐兒治家的合法性,這時看出薑是老的辣了,王夫人一轉手把這盆污水,倒在王熙鳳頭上,因為後者是邢夫人的兒媳婦。王熙鳳在這個時候,真的兩邊不是人了。邢、王二夫人都把她當成對方的人,看她帶人抄檢大觀園的態度,非常的不情願,因為,那個行動,是作為她治家的敗筆,被曬在了眾人面前,雖然抄檢的結果羞辱了邢夫人,鳳姐兒也頗為幸災樂禍,但是,王熙鳳的時代,就此完結,「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可惜一代巾幗奇才,輝煌不再。因為,這時的王夫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她的政治目標,不僅僅是讓邢夫人從此不敢染指榮國府的事物,甚至,要把可能是賈赦、邢夫人代理人的賈璉夫婦的權利,也一併收回。王夫人利用抄檢大觀園,成功地使賈府的天平,全面傾向賈政夫婦,榮國府一夜之間,變了天。這一切,賈母知道否?

從故事發展的經緯來看,就算當時賈母不知道,後來也不會不知道。但是,賈母不動聲色。她對賈赦邢夫人兩口子的厭嫌,已是到了難以遮掩的地步,最後犧牲掉的,就只能是王熙鳳。

王熙鳳為了鴛鴦的事,徹底得罪了公婆,賈母不喜賈赦邢夫人,卻又寵愛王熙鳳,更讓賈赦夫婦嫉恨在心,埋下了日後被賈璉休妻,「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引線。因為賈赦夫婦出面爭奪家產,又讓她失去了王夫人的信任,她在賈府做媳婦以來,自此從光鮮時代轉而黯淡,自不待言。
所有對別人的善意和惡意,最終都會迴向你自己,這不是什麼高深的智慧,但人們常常心存僥倖

1

主題

270

帖子

11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學生

Rank: 4

積分
1180
沙發
小溪流 發表於 2011-3-25 08:54 | 只看該作者
這麼長啊,功底之厚可見一癍。天天就讀紅樓了吧?
回頭仔細評論,一星期之內吧。
能力有限,不敢再加多好友,抱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主題

911

帖子

564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641
3
 樓主| 小城春秋 發表於 2011-3-25 09: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城春秋 於 2011-3-25 09:10 編輯

還真沒讀,哪有時間啊,那是小時候讀滴
所有對別人的善意和惡意,最終都會迴向你自己,這不是什麼高深的智慧,但人們常常心存僥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70

帖子

11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學生

Rank: 4

積分
1180
4
小溪流 發表於 2011-3-26 20: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小城春秋 3樓 的帖子

情竇未開就讀,現在才回憶,你的記性真的是好極了——過目不忘啊。
能力有限,不敢再加多好友,抱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主題

911

帖子

564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641
5
 樓主| 小城春秋 發表於 2011-3-26 20:32 | 只看該作者
不是過目不忘,是讀了很多年,讀到都不用記就已經記住了的地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19: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