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明年鐵礦石談判更趨複雜 國際礦業巨頭態度分化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6-10-25 14: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國際礦業巨頭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力拓本周與日本鋼廠開始新一輪年底的預談判之時,昨日在青島舉行的2006第六屆中國鋼鐵原材國際研討會格外引人注目,國家相關部委、協會、企業以及國外礦業公司均派員參加,對明年國際鐵礦石供需情況的分析自然成為重點,也同樣影響著於下月底正式開始的價格談判。

  礦業巨頭態度有所分化

  與去年鐵礦石談判開始之前一致認為供需緊張價格要上漲的態度相比,三大礦業巨頭之一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此次會議上態度依然強硬,認為未來兩年供應形勢依然緊張因此會繼續擴產,並堅稱如果此判斷錯誤將承受「痛苦」。淡水河谷首席執行官阿格內利近日在紐約表示,全球明年鐵礦石需求仍將保持強勁,但他拒絕給出數字。

  而另兩大巨頭必和必拓和力拓則顯得更為溫和,必和必拓高管表示,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仍較大,中國國產鐵礦石驟增不會對其造成威脅,正說明鐵礦市場向好。而力拓則預計中國鐵礦石進口將繼續強勁增長,其國產鐵礦石的激增在可持續發展上具有不確定性。

  與會人士表示,三大巨頭的態度實際上是今年談判中的一種延續,但從目前國際礦山擴產、中國國產鐵礦石增加、國際海運費漲跌異常等多種因素看,三大巨頭在形勢判斷上出現分化也是正常的。

  國產鐵礦石增加或成中方砝碼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冰生依然持上個月在公開會議上發表的觀點,他表示,2001年-2005年的五年間,我國進口鐵礦石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長,2005年進口總量已達27526萬噸,加上鋼鐵生產總量轉向適度穩定增長和國產礦石總量的大幅增長,進口礦石由高速增長轉向適度穩定增長已經不可避免。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魯建華也表示,今年中國國產鐵礦石產量增長迅速,增強了國內供應能力,競爭力增強。據統計局統計,今年1-9月,規模以上礦山共計產原礦石4.06億噸,同比增長37.7%,這一增幅遠高於同期鋼鐵產量和鐵礦石進口量的增幅。且目前國產鐵礦石市場價格呈下降趨勢,其到廠價已低於進口礦石,產生了明顯的替代作用。

  有分析師表示,在未來談判中國產鐵礦的作用如何發揮很可能成為焦點。不過,現在國內不少鋼鐵企業對進口鐵礦石的信賴程度已十分「固執」,一些使用進口礦石的鋼廠高爐已經定型,而礦業巨頭對各家鋼廠的爐料配礦掌握也極為詳細。中方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值得業界思索。

  談判將更趨複雜

  記者也從寶鋼集團獲悉,中方參與的新一年底鐵礦石談判將於11月底開始,中方主要談判代表、寶鋼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永順將繼續參加。而9月淡水河谷CEO在與寶鋼集團高管交流中希望明年的鐵礦石價格能提高3%-5%或5%-10%,而寶鋼高管們希望價格能有所下降。

  羅冰生此前表示,中國企業是在別人制定好遊戲規則的前提下參與談判,而這個規則的不完善之處對中方是不利的,中鋼協與有關方面對明年的談判工作將以周密的計劃步步推進。

  巴西鐵礦石專家Roger Downey以及瑞士信貸稱,由於去年中國拒絕鐵礦石價格上漲而最終失去定價權,今年可能率先與主要的鐵礦石供應廠家達成價格協議。北京聯合金屬研究中心分析師也表示,中國應在定價上採取主動。

  對於2007財年鐵礦石合約價格,今年全球各大諮詢機構、證券公司和投資銀行的預測分歧較大。預測上漲的主要依據是中國需求持續旺盛,而預測下跌的主要依據是中國和印度鐵礦石產量大幅增長。

  全球知名機構對明年鐵礦石價格預測

             機構     幅度

  預測上漲 摩根斯坦利 ↑10%

            高盛      ↑10%

           瑞士信貸   ↑

            Daiwa     ↑5%

            CRU       ↑3-5%

  預測持平 Numis證券  ±10%

  預測下跌 花旗集團   ↓10%

           瑞士銀行   ↓5%

  資料來源:Mystell.com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0: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