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梨園詩話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8 16: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梨園詩話


1劍術的最高境界是心中無劍,同樣詩詞的最高境界也是心中無詩詞,就是沒有前人和今人的影子。
2作詩詞就如書法一樣,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計白當黑,留點空白,反倒給讀者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間和想象的餘地。
3詩詞同任何藝術一樣也講究技巧,但她的最高技巧是無技巧。但無論怎樣運用技巧,還是以自然為上。所謂空山深谷,流水落花也! 境由情生,情由景生,情境交融,以氣一以運之方為上策。
4優秀的詩詞作品,總是以深邃的意境,悠揚的韻律,給讀者美的感受。缺乏韻味的詩詞,雖有完美的形式,卻內容蒼白,讀者自然會望而止步。
5詩詞同任何文學  體裁一樣,要求語言形式 的豐富多樣。語言的貧乏,形式的單調,其實是對漢語的所 知有限、和生活的淺 薄造成的。陸遊教子作詩,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6有生命力的網路詩詞作品,不是用所謂的你 的帖子中 正文含有 禁 忌語,請刪 去后重新 發 貼或是提交信息中包含敏感辭彙,比如自由,請你更正,或是被 編 輯直接 刪去等方式所能禁 止的。東坡、金聖嘆、李漁等人的作品被 禁,卻至今猶存。是因為他們的作品具有 真正的文學、歷史、藝術價值。
有的人,一生只寫一首詩,這首詩卻可以穿透時空隧道;
有的人,生命尚在,作品卻已經死亡;
有的人,自然生命雖然消失了,另一個精神生命卻誕生了-作品。
7作為網路詩詞作者、愛好者,還是少發點議論和牢騷,多寫點詩詞,多讀點古今詩詞。因為作品最有說服力。你主張生命,去實踐吧!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少點空頭議論,多做點實實在在的學問吧!
8詩壇上的任何吹、捧、抬、踩都是徒勞無功的 。因為詩詞作品的最好裁判是讀者,是一代代的讀者。只有詩詞作品才可以替你說話的。
9傳唱千古的詩篇不是點精就成了精品了,而是要經過時間的淘洗、打磨,少則幾十年,多則上百年,才逐漸如天上的星辰一樣光耀百世。詩聖、詩仙、唐宋八大家等不都是後人的饋贈嗎?
10現在不少詩詞作者攻擊格律,認為格律束縛太深,不容易推廣和學習,創作難度大。這其實是個誤解。任何藝術都有其內在的規律,連足球比賽也有規則啊!中國隊踢不出亞洲,不能老抱怨規則和裁判的不公平,主要還是看你 能不能把球踢進球門,關鍵是把球技提高。
11縱使詩詞名家寫的詩詞作品,也不是首首堪為佳作,能夠傳唱千古的詩詞作品就更罕見了。同樣,普通詩詞作者和愛好者寫下的詩詞作品,有時還會給人耳目一新、振聾發聵之感。就在於他們的束縛少,放得開。歷史上代代不乏這樣的詩詞作品傳世。所以,我們既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妄自菲薄。最好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我們只有站在唐詩宋詞的顛峰上,才能看得更遠,步伐才能邁得更大。並吸取中西優秀文化,拿來為我所用。這樣,我們才能吟唱出屬於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恢弘詩篇。構建我們這個世紀詩詞的七寶樓台。
12詩詞大家,從來是各體兼擅。只有兼容並包,學貫古今,打通中西,然後自鑄新詞,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在詩詞上別開生面,才會成為領異標新的一代名家。如聶紺弩先生。
13創作詩詞應該同作任何學科的學問一樣,板凳要座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貧,當然不是物質上的清貧啊!尤其在今日市場經濟的大潮衝擊下,良好的治學心態,常常決定詩詞創作的成敗。為人為詩要淡泊些才好。
14詩詞初學者,不要去抱怨格律、押韻等條條框框。如果你打算把詩詞寫好,還是先學會戴著鐐銬起舞吧!毛 主 席認為詩詞如果不講究格律那就不成為詩詞了,那不如去寫新詩,多自由啊。聞一多先生與徐志摩等曾主張新詩採用格律。他的死水就是證明。西方的十四行詩,不是也講究嚴謹的格律和押韻嗎?
15在這個商品化的時代,詩詞作家和作者寂寞一些、孤獨一些,掌聲少一些,對詩詞創作和整個詩壇來說未必不是幸事。只有靜下心來,才能把詩詞當作科研和學問一樣做。毛 主 席的詩詞,解放后才公開發表,記得是在詩刊創刊號(1957年),而且是藏 克家老力邀,主 席才同意發表的。沉澱了幾十年,也修改了不下幾十回。這也是主 席的詩詞之所以至今無人能企及的原因之一吧!
16在新世紀,對石油等諸多資源的掠奪已經日趨嚴重。創作詩詞同樣不能只挖掘,而不去尋找新的礦藏。古人云,破萬卷書,行萬里路。今日講究創作要深入生活,都是一個道理。
17我的人生宗旨是:對生活是知足常樂,做普通的民眾;對詩詞是精益求精,做精神的貴族。並且,永遠不要停下追求的腳步。
18創作詩詞作品,如同登山。有的人能堅持到底,登上山頂,從而一覽眾山小,發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之感!有的人,只能爬到半山腰。而有的人,終其一生也只能在山腳下徘徊。這不光是詩詞等內在因素的原因,還有學識、胸襟、體力等諸多外在因素造成的。自然時代的風雲、社會的變遷的影響也不可小看。再是個人的境遇、世界觀、價值觀、審美觀、人品等也決定著一個詩詞作者的未來和走向。
19具有偉大的人格不一定能寫出優秀的詩篇;但優秀的詩篇的作者一定具有偉大的人格。詩詞作品的人格力量,才是詩詞作品生命力的中流砥柱。作為詩人,在任何時代,任何境況,都不能失去良知。
20詩詞入手容易,人人會寫,但創造出優秀的詩篇卻不是人人能夠的。個人的才、學、識、智也缺一不可。
21國 家 不 幸 詩家幸。
一個人波瀾不驚,寵辱皆忘,雖不失為高境界,但不關心民 瘼,縱然寫出恬適的曠世奇篇,也不足以效法。
22憤怒出詩人。心靈永遠不要沉寂,要象無風的大海,表面雖然平靜,心底卻驚濤駭浪,這才是詩詞創作的最好境界。又如葛洲壩之洪水,積累到一定程度,不泄洪不足以暢其流。行於其當行,止於其當止。如此,方得詩詞三昧矣!
23好的詩詞作品,不用修飾,不事雕琢,用平淡質樸的語言道出人人心中的感想,卻是人人心中用詩句又表達不出的。如太白的靜夜思。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沙發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8 18:07 | 只看該作者
梨園詩話之二
1寫詩詞如同為人處世,應該有所不為,然後才能有所為。一個人一生精力畢竟有限,而這一生只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哪怕只做好一件事就足矣!
2在詩詞世界里,同其他事物一樣,真理與謬誤常常只有一步之隔。矯正過度,便會走向它的反面。這尤其是我們網路詩詞作者需要警惕和注意的。
3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優秀的詩詞名家,也會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辛稼軒堪為一代詞學大師,可後人卻譏其「掉書袋」。因此,我們詩詞作者,不要指望一下筆就成錦繡華篇。對詩詞創作如此,為人處世亦是如此,不要過分苛全責備。特別是我們某些網路詩詞作者,目空一切,認為杜甫、老毛詩詞也很一般這是非常不好的學風,我們要正視前人和今人。既不要盲目崇拜,但也不要全部否定。要吸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此方為學詩詞之正途也!
4詩人詞家,縱觀歷史,顯達者少。所謂詩窮而後工,是也!作為詩詞作者,我看還是需要有太白那種「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氣概才好。
5創作詩詞,切忌鸚鵡學舌,邯鄲學步。人云亦云,徒傳聲筒而已!當然這主要是指詩詞的內容。寫自己身邊的事,寫自己想說的話。如同做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蘇東坡、巴金之所以偉大,就在與敢說真話。
6詩詞作者,創作作品出來,飄逸也好、婉約也好、苦澀也好,哪怕文筆生硬,只要是真情流露就好。詩人,最可怕的就是為了某些骯髒的利益而出賣自己的靈魂。中國的文字獄之所以長盛不衰,這與文人間的檢舉、揭發不無關係。為討好上級,賣友求榮,落井下石者,不一而足,文革期間猶甚矣!
7出世和入世這兩種理念,一直折磨著中國文化人,詩人也不例外。為人為詩不可不有出世之念,但卻不可真出世也!逃避塵世不是詩人的作為,相反我們要熱愛塵世。在人間沉沉浮浮,感受人間的酸甜苦辣。只有在出世和入世之間,我們方能窺視為人為詩的真諦。
8顏之推在《家訓》中說:「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或彼以為非,此以為是,或本同末異,或兩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有某些網路詩詞作者,初寫詩詞,對詩詞了解有限,就胡亂攻擊詩詞的格律和聲韻,而所謂某些網路詩詞名家,更是自以為是,認為杜甫不過如此而已!自己儼然天下第一,鼓吹自己的一套理論,害人又害己,這恐怕是網路詩壇上最壞的一種學風。
9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學詩有三節,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
寫詩填詞,亦須遵循如此三境界、三步驟也!
10趙翼《論詩》道:「大凡人才,必創前所未有而後可傳也。」余亦有《論詩》絕句道:「今人不拾前人唾,立異標新始到家。」詩詞的生命力就體現在創新上。詞在唐中晚期,還只是詩餘,許多詩人不屑為之,可到了宋代卻大放異彩,幾乎沒有詩人不會填詞的。詩詞只有不斷革新,才能獲得生存的位置。與時俱進不僅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也是任何藝術都應該遵守的規律。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8 18:08 | 只看該作者
梨園詩話之三
作者:楚成
1明代嚴嵩的《鈐山堂集》、阮大鋮的《詠懷堂詩集》及其名振一時的《燕子箋》,論文學成就,並不遜色於明末四公子,為何他們的筆墨難傳,就在於他們的德行為人們所不恥。現代汪精衛的《雙照樓詩集》中有五絕:「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多麼豪邁昂揚,堪為絕唱。然而後來汪精衛變節成為一代大漢奸,詩再好,也遭到了讀者的唾棄。
作為詩人,品德和氣節應放在第一位。
2宋代費袞《梁溪漫志》記載了蘇軾的一則趣話:「東坡一日退朝,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朝雲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入時宜。』」
在詩詞上,銳意創新,追求時尚,自然不是壞事;若保守固舊,不逐潮流,也未必不是好事。
3餘有詞句曰「筆涌風雷卷浪濤,胸懷天下格尤高。」一個胸襟廣闊,心憂黎民的詩人,無論身處什麼樣的逆境,也不會失去一顆赤子之心。屈原慘遭流放,卻發出「哀民生之多艱」的嘆息!杜甫身居草堂,仍高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只有鼠目寸光、一葉障目的詩人,才會對詩壇的不同於己的聲音表示憤慨和不能容忍。
4隻有坦蕩無私的詩人,才能以一顆平常心寬容地對待自己,以及身邊的一切人和事。東坡因為「烏台詩案」下獄,皇帝不相信東坡不會不忠於自己,就派人夜探監獄,發現東坡面色紅潤,酣睡不醒。皇上終於在死刑簿上沒打圈,而是改判他到黃州作團練副使。在網路詩壇上,有各種不同的實踐體和初入門的詩詞愛好者,以及種種對舊體詩詞的非難和不同看法,我們應該允許他們的存在,而不是簡單的封殺他們。對他們要多點鼓勵,多點善意的批評,而不是打擊,譏諷。這是余添列多家舊體詩論壇版主的一點深刻體會。
5蘇轍在《上樞密使韓太尉書》中說:「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流,故其文疏盪,頗有奇氣。」
若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詩人,周覽天下和交遊豪俊是不可缺少的。
6蘇軾曰:「某生平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逾此者。」
詩人在創作詩詞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快意,這便是詩詞對詩人的最好獎賞了,又何必斤斤計較別人的褒貶呢?余最開心的事便是享受詩詞創作帶來的快樂。
7尤袤談讀書說:「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朋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陳繼儒談讀書道:「吾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己讀書,如逢故人。」
如今網路舊體詩壇上,不少詩詞作者所讀之書寥寥,卻信口開河。沒讀過《人間詞話》,卻大談王國維的詞論,誠可笑也!作為詩人,也應通覽古今,不奢望學富五車,起碼詩詞常識要知道吧!
8俞樾在《春在堂隨筆》有言:「著書之家,千慮一失,往往有之。」
在網路上,我們發表詩詞很便捷,但也很容易出錯,何況寫詩填詞又是即興下筆,難免遣詞造句失誤。還有比如錯植別字,或是漏打了某個字,或是填詞時斷句有誤,自是常有之事。當然,有錯誤也不用擔心別人挑錯,反而應該歡迎人家來批評指正。知錯即改,重新發貼,善莫大焉!
9蘇軾在《雜說送張琥》中講:「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於此矣!」
在網路詩壇上,不少詩詞作者一臨屏動輒十首、二十首,作品數量自然可觀,但質量就很難保證了。
10陸賈在《新語》中道:「世俗以為自古而傳之者為重,以今之作者為輕。」
作為詩人,持這種觀點是非常有害的。明代前後七子大都強調詩必盛唐詞必宋,所以明詩暗淡無光。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厚古薄今,或是厚今薄古都有失偏頗。不薄古人愛今人,這才是我們今天的詩詞作者應有的認識。
11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評唐宋詩時道:「唐詩如貴公子,舉止風流;宋詩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揖賓,辭容鄙俗。」
如此貶低宋詩自是淺見,但也說明詩無達詁,自古至今,沒有分別。對詩詞等文學作品的評價從來就是不一致的,這不是隊列,強調步伐統一。詩詞等文學作品是不能用簡單的一道命令來指導的。
而如今網路詩壇上,不少詩詞作者還在喋喋不休地爭論詩詞的平仄、押韻等問題,古代的就不說了,須不知這個問題在今天的詩壇上也已經爭論了幾十年。至今,中華詩詞學會就這一問題都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對於我們普通詩詞作者和愛好者還是少談點大理論,多解決點詩詞創作中的實際問題。我們還是加強修鍊內功的好,而聲韻等這些外在形式,不過是為我們的思想服務的一種工具而已!我們不要本末倒置,買櫝還珠。在詩詞的大道上,要看清方向,不要誤入歧途。
12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曾說:「詩不必人人皆作。」
如果我們確實不是真情流露,或是有感而發而非發不可,還是謹慎下筆妥當。寫些沒有什麼新意的步韻和詩唱酬贈答等詩詞,還是不如不寫的好。網路詩壇上時有幾十人之多的作者步同一詩題,氣勢聲勢是出來了,但又有多大意義呢?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8 18:09 | 只看該作者
梨園詩話之四
1如今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一日不學習就會落伍。活到老,學到老。作為詩人,更應該終身學習。而今卻有不少的網路詩詞作者,書讀得不多,在論壇上盡琢磨怎麼挑剔別人,或是盲目自大,或是鼓搗詩詞革命,或是拉幫結派,搞小圈子,結小團體。這樣下來,哪有世間來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多做點功課呢?
2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李杜二公,正不當優劣。太白有一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處李白不能作。」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觀古今中外詩人,無不各有其長,各有所短。作為詩詞作者,我們最好要揚己之長,去己之短,取人之長,去己之短。如此,詩詞之道才能更上一層樓矣!
3愚昧和無知,禁錮和封閉總是一對孿生姊妹。這就是為什麼會有「焚書坑儒」的慘劇,太白會被流放夜郎,東坡會遭遇「烏台詩案」,高啟會被明太祖腰斬,戴名世會因「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而遭殺。自從秦檜創造了「莫須有」這一詞,代代就不乏繼承人了!但詩人的傲骨和精神是任何強權所摧不跨的。陶淵明率先發出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最強音,李白更是怒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所以,作為詩人在任何境況下都不要停止歌唱,要保持一腔浩然正氣,真正做到「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4「文章憎命達」,蘇軾一肚子不合時宜,仕途上坎坎坷坷,甚至因「烏台詩案」險些喪命,但他樂觀曠達。「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隨遇而安,流離歲月倒成全了他在文學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古往今來,不知多少詩人因詩獲罪,殺頭有之,流放有之,貶謫有之。但詩人們都沒有低下高昂的頭顱,屈服於領導意識之下。這也許正是中華詩詞光焰萬丈長的精華神聖所在。若是詩人都善於溜須拍馬,曲意逢迎,都是一副軟骨頭,缺乏鈣質,那倒正是中華詩詞的末日了!
5歐陽修在一封給梅聖俞的書信中寫道:「取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若夫當避路,放他一頭地也。」還有唐代的「到處逢人說項斯」的「說項」佳話。前輩詩人對後輩的避路,無疑知道我們讚賞。這緣於歐陽修勇於自信,敢於避路,讓新人湧現,才能讓文壇更加繁榮,也讓人們加倍敬服,成為北宋公認的文壇領袖。而今,我們不少網路詩壇作者、斑竹、版主或是某些資深網路詩人對初涉詩壇者,不僅不愛護,相反橫加指責,亂加點評,缺少善意和誠心。更有甚者,肆意貶低古今的優秀詩人,認為自己比杜甫有過之矣!什麼《詩刊》、《中華詩詞》、《九州詩詞》等刊物上的詩詞沒有一篇是好的。這對網路詩壇影響非常不好。須不知,此舉徒然為天下笑也!
6詩詞得其形易,取其神難;學其格律易,得其境界難。學詩詞者,僅學古今優秀詩詞遠遠不夠,還應當廣泛涉獵,諸如美術、書法、鐫刻、音樂、攝影等等姊妹藝術。沉浸其中,久之,自然也會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意境。
7詩無法則,也無定格。所謂學詩百法、詩詞入門、格律啟蒙等等參考之書粗略觀之即可,不能奉為經典,按步就般。否則,貽害無窮矣!
8《人間詞話》有「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語。余以為,詩詞應以品格為上,有境界而無品格自難成高格,更難有名句。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8 19:21 | 只看該作者
1詩昆論壇有首《西江月》詞,被斑竹點精,贊者多多,而批評寥寥。餘一日閱之,發覺有八處「平仄不對,該仄處卻平,平處卻仄」,便回貼道:「不和律處多也!」立即有燕南飛南飛燕者應道:「我怎麼沒看出哪裡出律了呢?」余遂將八字一一列出,燕無言矣!該詞作者卻道:「不知道這個詞譜是誰編的,如果是清朝人編的,宋朝人就慘了。」今詞譜當然多為清人所編,學詞者自然要以詞譜為準。不以辭害意,偶有出律,未為不可。但此詞僅50字,就有八處失律,而又被推為初學者學習之範本,須仔細推敲了。固推精還是慎重為妥,形式與內容還是統一協調的好。如果多處不協律,不如分行發在新詩論壇,何又妄求風雅,發在舊體詩論壇上呢?汪國珍就曾以詞牌名寫過不少詩,但大家都以新詩視之。該作者以一精品揚揚自得,不虛心接受意見,誠可悲也!

2生動的語言,崇高的境界,真實的情感,嚴謹的格律,優美的形式是構成詩詞佳作的五大要素。如果把詩詞比作美女,那語言就是其臉面,境界就是其思想,情感就是其眼波,格律就是其身材,形式就是其著裝。詩詞中的語言、格律、形式只能構成詩詞的外在狀態,而境界和情感才是詩詞的靈魂所在。

3中華詩詞論壇詩詞原創上有拙堂所選《網詩掘英(七絕)》數卷,一時回貼者甚眾,有一乙者道:「就沖這題進來看了2卷,粗挑平仄不諧有失粘對的幾首貼如下,以見選詩者之粗糙,非有意揭詩作者之短處。《詠桃花》:「灼灼先發一樹明,春風笑我最多情。此身只許春風老,未許人間輕薄名。」《爆 竹》:「囊中久處未曾鳴,孤憤積來不可平。驀的火發平地起,也向青天叫一聲。」《記夢中景》:「十年重見又重分,送行怎不愴心魂!送過荷塘三十里,一步一朵一凋零。」 《洞庭湖》:「岳陽樓外雪半收,和風拂柳欲何求。枝頭點點新顏色,染得春心蕩漾不?」 《因9.11事,致網上泛言人道、同情美國者 》:「神州無處起沉痾,狐死兔悲意若何?我是民族主義者,請君莫唱國際歌!」該選詩者應道:「閣下只看到格律,忘了情趣意境,譬如看人就是以貌取人,以什麼輩分什麼教授什麼地位看人一樣。我敢說我選得上面的任何一手都勝葉老(葉嘉瑩)的十倍。就事論事,沒必要嘴巴夾沙,做人身攻擊。」一乙又道:「七絕自有稱之為七絕之規定,格律是其一大標準。既然題為《網詩掘英(七絕)》,則選詩時自然要以七絕之標準來選,何況是「掘英」?一乙粗挑平仄不諧有失粘對的幾首,以見選詩者之粗糙,與人身攻擊自是無涉。選詩者選詩粗糙,人指其過不受不算反而說是人身攻擊,自是有目共睹。」一乙所言極是,余贊成之。拙堂妄言:「我敢說我選得上面的任何一手都勝葉老(葉嘉瑩)的十倍。」真淺見也!貽笑大方矣!有友問余:「此網詩精品乎?」余曰:「此拙堂自認之網詩精品也!但能為此詩選者,誠為不易,不失為一家之言也!」學者可以借鑒,但不可學而習之也!霧失樓台所論極為公允:「我想,貼子本就是他一人的看法,應非代表什麼機構做什麼權威的評判。有不同意見,能題出不同看法,大家互相研討,是好事,也不必因為沒選誰選了誰而氣不平。對我說來,能方便地看到一些別人的優秀作品,覺得很實用。」

4有東湖居士者以《西安旅遊詩一組》在惟才是舉論壇申請入拾葉詩社,其一《題西安古城門 》:「蒼茫日照古城門,此地曾留漢將魂。 幾個老人閑弈子,一杯茶水近黃昏」,其二《登西安鼓樓》:「王氣千年繞鼓樓,登臨極目白雲悠。縱橫大道通南北,紫禁城中百姓游。」一得愚生、狂醉卿卿、坐看雲起、藉舟閱后均積極推薦為社員,獨有版主江南雨者認為「這個不能推為社員」,居士本為學而來,卻被拒於千里之外,並言之鑿鑿道:「格律問題是老生長談,先不說了。作品數量多多,可謂詩思敏捷,但多是順口而來,有些更象老乾體。有些思路時有靈動之處,但語言稚嫩,功底談不到。我是實在憋不住才說出心理的真心想法,無意與樓主為難,也不想讓什麼人難堪。得罪之處實屬萬不得已。」如此道來,如同霧水,讓人不明所以。格律問題?何不舉一、二例子明示?何謂詩思敏捷?順口而來嗎?沒有真情實感,作者之詩思如何順口而來?既然順口而來,怎又更向老乾體?老乾體格律可是非常嚴謹的啊!語言稚嫩,如何稚嫩卻不言明,讓人費解。如此版主,讓人信服乎?難怪拾葉詩社人氣蕭條呵,原來有此等人掌控詩社,悲莫大矣!就詩論詩,得罪誰了?讓誰難堪了?如此言論竟然出自「惟才是舉」版主之口,烏乎哀哉?另一版主狂醉卿卿折中道:「既然有異議,那麼先加為準社員。」故余勸此居士:「此社無容人之量,誨人不倦之意,不入也罷!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網路之大,何處不可容身?」東湖居士亦無留意,遂申請退出拾葉詩社准社員資格。

5陳毅《梅嶺三章》有「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這是1935年陳毅率領新四軍打游擊戰時被困於梅嶺有感而作。而汪精衛在此前有《獄中雜感》云:「煤山雲樹總凄然,荊棘銅駝幾變遷。行去已無乾淨土,憂來徒喚奈何天。瞻烏不盡林宗恨,賦鵩知傷賈傅年。一死心期殊未了,此頭須向國門懸。」因為兩詩中都有「此頭須向國門懸」,網上便有詩詞作者認為陳毅抄襲了汪精衛的詩句,此論余不敢苟同。毛詩中亦有「天若有情天亦老」句,大家知道這是李賀的原句,但沒有人會認為主席是抄襲唐人。而對陳毅卻如此苛刻,讓人費解。此時汪精衛也還未淪為漢奸,不失為一位有影響的政治人物。陳詩借鑒汪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何來抄襲之說?正如孔子所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我們做任何學問都應該堅持的原則,也是我們網路詩詞作者學習、創作詩詞的方法之一。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6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9-8 19:47 | 只看該作者
梨園詩話之十二
1、古體詩是指唐代以前的詩歌的總稱。古體詩同近體詩相比,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前者除押韻外,不受其他格律束縛,而且形式靈活多樣。詩人們在創作時非常自由,想象創造的空間廣大,如天馬行空,行雲流水,少羈絆約束。從句數、字數來講,古體詩不僅寬鬆,限制少,其長短也隨詩人信筆驅使,行於其當行,止於其當止。詩之長短,句之增減,無定格可循,完全在於詩人的詩興所至。古體詩從聲韻言,不講平仄,對仗,押韻可通押,也可數韻通用,還可以隨意轉韻,換韻。詩可以用對仗,也可不用。隨物賦形,隨筆賦彩,如水之行止,無規律可守,全在詩人意以馭之,氣以運之,筆以揮之。古體詩頗類似今之新詩,易學難工,易寫難精。在不僅關乎才力、學識、閱歷,更在於詩人之性情使然也!觀今之中華詩詞傳統刊物和網路詩詞論壇,古體詩認為詩人們廣泛喜好採用的詩體之一,其中不乏佼佼者,如《九州詩詞》的顧問劉征先生,還有餘所認識的華中科大的王文英教授,以及網上結識的中國詩人網古風紅樓論壇的右文斑竹等等。
2、「犯孤平」一直以來被詩評家認為是格律詩之大忌。今日網路舊體詩壇上,不少論壇斑竹亦持此為不二定律。余對「孤平」向不留意,認為詩興所至,安能斤斤計較於個別字出律乎?自己格律詩中常有犯之,每被資深網上斑竹指出,亦不以為瑕疵。對「犯孤平」乃詩病之一說,余主張廢除此一說。余認為,我們不可過於泥古。關於「孤平」一說本身就值得商榷,推敲。「孤平」說的是格律詩中某一句里只有一個平聲字,若這一句包括韻腳已有兩個平聲字,就應無「孤平」存在了。所以古人的論調不足以為戒律。格律詩之所以有「孤平」一說,余以為前人主要是從音韻上考慮落腳的,與其內容無關。如果一句詩中仄聲過多,而平聲字只有一個,那音節上讀來就缺乏抑揚起伏錯落之感了。古代詩歌可歌之,而今天只有詩了,歌卻隨歷史的足音遠去,詞也是一樣。「孤平」是後代詩論家的個人看法,格律是為內容服務的,一條格律是否合理,要具體到詩的那個時代去分析。詩律當隨時而變。不合客觀規律的詩律就應淘汰,前人的詩律理論不合時的,我們今天的網路詩詞作者就不該全盤照收。如果我們不能逾雷池一步,那豈不作繭自縛,畫地為牢,拘泥於前人而不敢突破,那豈不仰古人鼻息?如此怎能讓今天的舊體詩更上一層樓呢?「犯孤平」對於今天的網路詩作者來說,沒必要如前人那麼一絲不苟,大可砸去枷鎖,破繭而飛。
3、作為舊體詩詞作者,寫格律詩詞時都明白句末最忌出現三平尾或三仄尾,再就是句中出現平仄聲安排不合律或是句中出現不合律的字,當這些情況出現,也就是詩論家所謂的「詩病」,則必須在本句或對句採取手段進行補救。余認為,「拗救」歸根結底只是格律詩的一種方法,並非有拗必救。如果補救不了,大可不必去救,不妨大膽突破。詩人要善於靈活處理,不以律害意,因律而遷就格律是不明智的選擇。寫詩時當以內容為上,形式次之。
4、不少網路舊體詩論壇上論詩者,點評詩詞時常從字、句入手,對照格律,常曰「某字出律」、「某字仄聲宜平聲」,卻不從內容著手,全局觀照。好比論人,不重神韻、氣質,只看衣冠。如此論詩,豈不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一首詩詞作品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其思想內容境界,而非外在形式格律。
5、但願騷人抒已見,不拘一格作新詩。古今不少詩人創作格律詩時,常常突破格律的範疇,自由抒寫,不計平仄,粘對等清規,但句數和押韻卻沒有改變。這種詩體被詩論家稱為「變體詩」或稱「拗體詩」。對於這種「變體詩」,前人認為這非詩之主流。余認為,對於「變體詩」我們要鼓與呼!要鼓勵詩人們多作變體詩詞。如李白的《靜夜思》、《山中問答》、韋應物的《滁州西澗》、杜甫的《月夜》、崔顥的《黃鶴樓》、姜夔的《疏影》、《暗香》、《揚州慢》等都是此中代表作。如杜甫等詩人不僅精通格律,而且是其楷模,但他們並非格律的奴隸,當格律妨害詩的思想內容時,他們就勇敢地衝破籓籬,另起爐灶。在如今的網路舊體詩論壇,我們應歡迎各種變體詩詞,實驗詩,自度詞等。沒有這些變體的存在,中華詩詞怎能有長足的發展呢?唐詩宋詞元曲就是典型的詩之變體。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中華詩詞才能獲得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和無限的光輝前景。
6、詩之有格律,如人之有華服。詩之格律是使詩之形式更加完美,人之華服是使人之外表更加美麗。但詩之格律不能取代詩之內容,如人之華服不能代表人之思想一樣。光有鮮美的華服,而無高雅的氣質,腹內原來草莽的人,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欣賞,而詩亦然。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4 20: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