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永遠的槍騎兵:戰鬥在中國天空的P-43戰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6.9.7



圖片說明:停放在機場上的中國空軍裝備的P-43戰鬥機 說起美國共和飛機公司的P一47雷電,可能無人不曉,但它的前身——P一43槍騎兵(Lancer)卻身名不顯,更鮮為人知的是,P一43曾在中國抗日戰爭中有過一段獨特的戰史征程。

  ◎中國對P一43的興趣

  早在1931年日本入侵中國東北時,美國人就已開始關注中日兩國空中力量的對比。1931年8月31日,美國軍方的一份評估文件稱,中國只有80架戰鬥機,80名飛行員,其中只有10-12人稱得上「一流戰鬥機飛行員」。但當時的「國民政府」對現代化戰機的興趣異常濃厚,中國軍火採購團甚至遠赴德國購買過新式容克K一47型戰機。這在美國人看來首先意味著巨大商機。此後一個時期,雖然蘇制戰機成為中國空軍主力機種,但數家美國公司競相派員前往中國活動爭奪訂單。爭奪的激烈程度在業內有「割喉」之稱。僅舉一例,就連陳納德力薦的塞維斯基飛機公司P一51戰鬥機也因為種種利害關係告吹。然而,時局不等人,1940年,日本海軍新式「零」戰出現在中國戰場上空,更是令中國空軍的劣勢暴露無疑。同年底,中美高層漸成共識,有意組建一支「特別航空部隊」,也就是後來的「飛虎隊」。但裝備P一40的「飛虎隊」也有令中國失望之處,況且P一40戰鬥機也不單單隻是供應中國空軍的,「國民政府」只能寄希望於別的戰鬥機種。

  話說兩頭,這邊中國空軍正苦苦尋找新機型抗衡日軍,那邊美國航空製造業也在分化組合。美國航空業早期的知名企業——塞維斯基飛機公司是時正在鬧破產,從中分離出了共和飛機公司,後者的產品局限於改進已落馬的P-35。1939年3月,美陸軍訂購了首批13架P一35改進型號:AP一4型戰機,軍方編號YP-43。美國會通過租借法案后,美軍的採購數量增至125架,機型換成P一43A-l型。這批戰機除美軍留用少量(后移交給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之外,絕大多數(108架)分配給了中國空軍。

  P一43的形象實在算不上優雅。該機型機長28英尺6英寸,機高14英尺、翼展36英尺,全重8480磅。初看,給人一種粗短笨拙的感覺。但它裝有性能可靠、馬力強勁的「普拉特一惠特尼」R一1830—57發動機和渦輪增壓器,最高時速達到356英里/小時,航程650英里,升限超過6000英尺,部分性能甚至超過「飛虎隊」的P一40B。

  有紀錄表明,中國很早就注意到了這種機型。1939年5月,國民黨行政院院長孫科在寫給美國航空商會主席約翰·裘立德(John Jouett,1932年時曾來華參與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發展——譯者注)的信中提到P一43,稱「塞維斯基公司(原文如此——譯者注)保證的320英里時速是否可信?」數周后在重慶會美國外交官時,孫科再次提到能否用這種新戰機替代落馬的P-35。同年12月,國民黨空軍毛邦初少將(時任航空委員會前敵副總指揮——譯者注)和部分中國軍火團代表在華盛頓向美國務院控制處的約瑟夫·格林遞交了採購清單,P一43排名靠前。1941年3月,美國會正式批准「租借法案」。P一43成為首批依據租借法案援華的美製戰機。

  但說到P-43來到中國的真正原因,「租借法案」所說的援助友邦繼續為共同事業戰鬥只是官面理由之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也極為緊要:美國軍火工業需要這些外國訂單來擴張生產規模,為日後美國參戰做準備。P-43訂單就是其中典型案例。1939年底至1940年,共和飛機公司發展最為艱難的時刻就是靠著這批訂單生存下來。毫不誇張地說,沒有P一43,美軍就不可能有日後威震歐陸的P一47雷電。



圖片說明:機身粗短形似雪茄的P-43槍騎兵,該照片為美國航空博物館收藏


  ◎「不適合作戰」的戰鬥機?

  首批30架P一43A一1於1942年初啟運,3月20日運抵印度卡拉奇馬里爾機場組裝和試飛。1942年2—3月間,正值日本猛攻緬甸。卡拉奇是盟軍活動的重要樞紐,P一43的工期因此頗受影響。首架P-43直到4月初才完成調試。前來接受這批新式美製戰機的是中國空軍著名的第4大隊,美軍飛行員也隨隊前來幫助,足見當時雙方的重視程度。然而,P-43無論對中方飛行員還是美國飛行員都是一種新戰機。轉運過程的事故率相當之高。4月24日,第4大隊24中隊副中隊長吳曾華(譯音)在從卡拉奇飛往昆明途中墜機身亡。4月29日,2架P一43在印度汀江機場出現漏油現象。

  根據美軍上校羅伯特·L·斯科特的回憶,P一43漏油嚴重,加上機腹部位有渦輪增壓器,極易出現空中起火的危險。「中國人拒絕接受這兩架戰機,徑直回國去了。」5月12日,第24中隊中隊長陳羅昆也在昆明一次訓練飛行中降落失敗,機毀人亡。7月,第4大隊大隊長、空戰英雄鄭少愚駕駛的P一43在飛行途中起火,鄭少愚不幸遇難。

  如此之多的事故和損失,對於本已實力不濟的中國空軍而言真可謂雪上加霜。最初積極爭購P一43的毛邦初等人此時反應最為激烈,他們認為P一43根本「不適合作戰需要」。7月2月,駐中緬印戰區美軍高級航空軍官克雷頓·比塞爾准將在致蔣介石的信中提到,願意幫助中國重修這些戰機,或者提供新的機型。比塞爾建議將所有P一43交還美國,該機型的R一1830發動機可以用在C一47和C-53運輸機上,用於運送更為急需的戰爭物資。事後看來,這一草率的決定實際上等於斷送了P一43有更多出色表現的機會,缺少了配件和後續支援機隊,P一43註定只能是中國空戰史上的一個匆匆過客。

  對於中國而言,儘管新機型事故不斷,但迫於前線戰事的沉重壓力,空軍也只能儘快接受這批能到手的戰機。8月3日,第4大隊副大隊長陳森(譯音)駕駛的No.1222號P一43人機俱毀,這表明中國空軍在繼續接收P一43。8、9月問,第4大隊接受了最後一批P-43並完成訓練,轉場至成都。最終到達中國空軍手中的只有47架(一說41架)P一43。



圖片說明:從P-43身上已初現P-47雷霆身影


 ◎P-43在戰鬥

  1940年至1942年是抗日戰爭空中戰場最黑暗的歲月。中國空軍只執行過少量轟炸任務,天空幾乎難以看見中國飛行員身影。「飛虎隊」不斷上升的聲名不過是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空軍的慘淡光景。1942年夏,形勢開始發生變化。陳納德蘭時已成為美國陸軍准將,他將援華飛行隊改組成第23戰鬥機大隊,這支部隊也是日後「美國駐華航空特遣部隊」(CATF)的基幹力量。P一43及緊隨其後的P一66、A一29等戰機也正在陸續到達昆明。

  8月6日,在呈報史迪威將軍的報告中,陳納德對空中戰場態勢進行了全面評估。他認為,日軍雖佔有優勢,但也很難徹底奪取制空權。當時日軍主力包括駐襄陽、武昌的第62航空師團(裝備九七式重型轟炸機)、駐黎城和北平的第99航空師團(裝備九九式雙發輕型轟炸機)、駐上海和杭州的第65航空師團(裝備單發輕型轟炸機)、駐漢口、南昌的第54航空師團(裝備九七式戰鬥機)、駐漢口的第10獨立飛行中隊和駐廣州的第24航空師團(均裝備一式戰鬥機)。在這樣一個北至北平,南到廣州的廣闊戰場,日軍集中優勢兵力並非易事,加上日機還有大量偵察任務和部隊防禦任務拖累,其實際控制區域僅限於長江流域的狹長地帶。據此阿納德提出中美兩支航空部隊分工合作,與日軍周旋,爭取有利戰機。「飛虎隊」主要負責長江以南及重慶地區的防禦任務;中國空軍主要負責在長江以北的行動。這樣既利於兩軍的協同作戰,也有利於保證核心要地的防禦強度。根據陳納德的估計,中國空軍當時僅有65架尚能作戰的戰鬥機型(主要是P一40B、P一40E和部分P-43A—1),主力包括第16、第24、第75和第76中隊,另有第11轟炸機中隊裝備了8架B一25C型轟炸機。陳納德建議,中國空軍此時至少應恢復至150架驅逐機和50架轟炸機,但就當時的情況看,中國空軍所能得到的增援力量只有第4大隊的P一43機隊。

  首先在中國創造戰績的P一43由美國飛行員駕駛。曾在卡拉奇滯留的10架P一43經修復后移交給了陳納德指揮的第23戰鬥機大隊。美方紀錄表明,這些戰機的油箱換成了帶「凡波萊」膜片的自封油箱。1942年8月17日,駐桂林的美第75戰鬥機中隊接到空情警報,稱有一架日機入侵。2架P一40、2架P一43升空攔截。P一40未獲接觸返航,P一43發現目標。奧康耐爾中尉首先佔據射擊陣位,但機載電台和機槍同時出現故障。僚機布倫納姆緊跟而來,此時已有警覺日機企圖加速逃跑。兩機時而俯衝,時而衝刺,時而爬升,布倫納姆只有一次射擊機會,終因距離過遠未能成功。布倫納姆事後報告稱,這架日機速度奇快,在20000英尺高度時與P一43旗鼓相當。這在日軍機型中實屬罕見。根據事後分析,該機很可能屬於駐廣州第18獨立中隊的百式偵察機,該機型最高時速可達375英里/小時。9月3日,美第75戰鬥機中隊克魯克中尉駕駛P-43外出執行偵察任務,中途因機械故障返航,在基地附近遭到日機偷襲,克魯克勉強降落,跳機逃生,得以倖免。這架P一43成為日軍首架擊毀的槍騎兵。9月12日,美第74飛行中隊中隊長弗蘭克·希爾少校親自駕駛P一43從昆明起飛,單機前往越南河內偵察。途中先後有3架日機試圖攔截,均被希爾擺脫。此次偵察飛行所取得的重要情報在數日後美軍的一次轟炸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希爾因此獲得銀星勳章。希爾本人同年12月8 H在昆明附近墜機身亡,死後葬在昆明附近小山之上。1942年11月,F一4型戰機(P一38戰鬥機的偵察改型)到達中國,但由於P一43的良好機動性能和速度優勢,該機型仍繼續執行目視偵察飛行。

  單從執行的任務種類看,P一43其實與P一40不相上下。在許多場合下,P一43甚至要為P一40擔任「護航」。1942年12月14日,4架P一43為攻擊河內的P一40擔任高空掩護,使其順利完成任務。同月30日,3架P一43再次為6架P-40擔當高空掩護,使後者在緬甸臘戍擊落1架日軍戰機。

  1942年9月初,史迪威將軍召開作戰會議。陳納德提出,鑒於P一43的表現,應該重視中國空軍和「美國駐華航空特遣隊」該型戰機的配件補給問題,但會議對這個問題不置可否,大家發現,比塞爾在印度「忠實」地履行了他的保證,留在卡拉奇的P一43的發動機都被拆下來,裝到運輸機上去了,所以在中國戰場的P一43損失一架就少一架。



◎中國空軍的槍騎兵機隊

  10月13日,約5萬中國民眾聚集在重慶商用機場。中國空軍20架P一43分成兩個編隊,進行了一次盛大的展示飛行。此舉據稱是為了顯示中國空軍的戰鬥實力。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兩周后,中國空軍的出動率明顯上升。10月24日,2架P一43從江西南城起飛,成功擊落1架日軍偵察機,首創中國空軍P-43的戰績。27日,至少12架P一43為轟炸山西運城的A一29轟炸機隊提供了護航。

  1943年新年,中國空軍的P一43機隊也呈現出新氣象。元月,P一43多次出動,充當P一40的高空護航機。元月12日,2架P一43沿漢水西岸偵察飛行至宜都上空時,遭遇2架「零」式戰機。中方戰報稱擊落擊傷各1架H機。至此,最初被認為是「不適合作戰」的P一43機隊成為中國空軍當之無愧的主力機種。

  截止1943年1月,中國空軍號稱擁有3個轟炸機大隊,但真正具有戰鬥力的實際上只有1個A一29轟炸機中隊、1個SB轟炸機中隊;4個戰鬥機大隊情況也差不多。3個P一66、I一153混編大隊實際上都只有2個中隊堪用;唯有裝備P一40和P一43的第4大隊的4個中隊全部具有戰力。該大隊也是唯一有「攻勢作戰任務」的飛行部隊。

  美軍部隊P-43在新年也有斬獲。這一時期,昆明至河內航線的偵察任務幾乎成為美軍P一43的專利。第76中隊的傑弗雷』威爾伯恩上尉在緬北執行偵察任務返航時發現一架日軍高空偵察機。當時日機在美機之上,上尉駕機悄然追至敵機尾部。日機毫無覺察。美機搶先開火,日機受驚后立即轉入俯衝,威爾伯恩緊迫其後,硬是將其打得起火墜地。

  然而,這個不錯的勢頭沒能持續多久,由於油料供給緊張,2月至3月,中美航空部隊轉入守勢,空戰鮮有發生。P一43僅擔任少量偵察和聯絡任務。美國人發現這種戰機行李艙較大,因此偶爾也會將之改為快速運輸機,運送個把乘客。3月間,陳納德的駐華航空特遣部隊正式升格為美第14航空隊。

  4月1日,空中戰事再次吃緊。美第75中隊l架P一43、14架P-40K一1攔截了12架日軍戰鬥機。美軍憑藉高度、數量優勢,一舉擊落4架日機,其中包括2架新型二式(Ki44)戰鬥機。5月間,日軍沿長江對洞庭湖地區發動進攻。激烈的地面戰事迫使美第14航空隊和中國空軍全力投入。然而,在這場戰事中,士氣頗高的中國空軍P一43機隊卻屢次錯過與日軍交戰的良機。5月29日,第4大隊主力悉數由梁山起飛,前往重慶攔截日機。事後發現,這是一次誤警。機隊離開基地后,19架日機臨空輪番轟炸了梁山機場。兩天後,9架P一43護送5架A-29轟炸宜昌與宜都之間的輪渡。與此同時,約翰·阿利森中校和另外2名美國僚機率領第4大隊7架P-40掩護9架B一24轟炸宜昌。阿利森中校執行此次任務就將回國,這位空戰王牌急於再創戰績,求戰心切,反被日軍攔截機群打亂了陣腳。日軍第33航空師團第1中隊中隊長大坪雅志在混戰中把阿利森的座機打成重傷。危急之時,第2304號P-40機及時趕到並擊落了大坪雅志。阿利森這才得以倖免。駕駛該機的第4大隊飛行員臧錫蘭中尉因此獲得美軍授予的銀星勳章。此役唯一的遺憾是P-43機沒能在空戰結束前趕到,錯失聚殲敵機的良機。

  5月底,美第14航空隊開始接受P一40K、M新機型,兩個月後,更多數量的P一38高空戰鬥機運抵中國。7月中旬,數次P-43偵察飛行因天氣原因被取消,這也是美軍航空部隊中最後一次提到P-43。8月,P-43正式退出美軍航空部隊的戰鬥機序列。



圖片說明:轉運途中的P-43戰鬥機


  ◎槍騎兵在中國天空的最後戰鬥

  屢受挫敗的日本空軍決定於1943年夏季發動空中進攻,企圖徹底消滅中美航空力量。日軍擬定的戰役計劃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7月底至8月中旬)集中打擊桂林美軍航空基地第二階段(8月至9月初),重點轟炸長江流域水上交通線、華東機場和重慶第三階段(9月),重新轟炸桂林和雲南等地的其它目標。日軍為此還調來了增援航空部隊。日本空軍的大舉進攻最初取得了一定效果,日軍宣稱首輪行動摧毀了50架美軍戰機。但在第二階段轟炸重慶時,中國空軍第4大隊挺身而出。8月23日,日本第58航空師團第25中隊從漢口起飛2l架九七式重型轟炸機直奔重慶而來,途中第33飛行中隊14架一式戰鬥機加入機群,擔任護航。由於中國已經發展出了一套非常有效的空防報警體系。這些深入到中國各地的防空哨使日軍的轟炸很難達成突然性。重慶白市驛機場很快響起了尖厲的警報聲。上午10時30分,日機出現在7000米(23000英尺)高度,而以逸待勞的第4大隊和第ll大隊10架P一40、8架P-43、11架P-66早已等候在空中。

  日軍轟炸機中隊指揮官尾川黑澤在戰報中有這樣的記錄,「敵我戰機在我機右前方激烈纏鬥。下方有我機奮猛投彈,地面防空炮火猛烈。突然間,一串子彈從我眼前飛過,有敵機咬住我機尾。護航『隼』轉瞬間又咬住來襲敵機。敵機忽然起火冒煙,高速墜落。」事後證實,該機正是一架P一43。尾川的轟炸機組成員有1人被擊斃。另有1架日軍轟炸機被擊落,多架受傷。中國空軍損失2架P-66、1架P-40和1架P一43。根據參戰人員回憶,這場激烈的空戰之中,唯有P一43爬升迅速,能與日機周旋,而P一40、P一66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8月底,中國空軍第l轟炸機大隊、第3、第5戰鬥機大隊轉往卡拉奇,接收P一40~WB一25轟炸機,重新接受美軍訓練。這些部隊後來成為中美混合骯空聯隊成員。而此時,中國空軍在國內的作戰行動再次趨於低調。P一43參與空戰的次數也相應減少。11月29日,中國空軍第21中隊4架P一43護送1架P-40執行偵察任務,遭遇4架日機。中方戰報稱擊落4架,自損1架P一43。截止1943年12月,中國空軍(除去參加中美混合航空聯隊的部隊)實力僅存19架P一40、22架P一43、53架P-66和14架A一29。此後,這些戰機很少參加空戰,基本上處於訓練狀態。中方紀錄稱,直到1945年5月,中國空軍還有逾20架P一43,但這些戰機顯然已不再被列為作戰實力之中。

  ◎被遺忘的戰功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P-43因為缺少後續支援而退出主力機隊之日卻是其價值最為明顯之時。從1943年8月起,中美兩軍機隊對P一40的抱怨之聲激增。美第16飛行中隊的羅伯特·利萊少校寫道,「……敵機從我們機隊上空飛過,我們無法升至這種高度。」美第74中隊的鮑納維茲中校報告稱,「敵機利用高度優勢避開P-40,然後尋找有利時機俯衝而下,攻擊我機隊后又立即升高擺脫。」美第75飛行中隊的愛德蒙德·高斯則感嘆說,「我們的P-40與日軍戰機相比,在速度和高度方面都處於劣勢。」美軍的遭遇確實是個新問題。日軍在這一時期增加了高空性能突出的二式(Ki44)戰鬥機,同時將空戰戰術重點安排在20,000英尺高度。新機型在新高度上的挑戰著實讓P-40消受不了。但恰恰在此時,高空性能突出的P一43卻因為缺少零件和後續支援,卻被迫退出了作戰序列。

  或許正是因為中美兩國對P-43都有處置失當之處,P-43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都沒能得到應有的榮譽。在美國,P-43自然不能與它的後繼機型P-47相提並論在中國人心目中,早期的蘇制戰機和「飛虎」P一40似乎佔據了全部空戰殊榮,P一43漸漸淡出了世人的印象。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0

主題

468

帖子

9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5
沙發
靛藍金屬蘋果 發表於 2006-11-2 18:23 | 只看該作者

路過 學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1 14: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