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讓寶貝學會承擔痛苦和責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6-6-9 23: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4歲的小揚揚很喜歡路邊攤上的小金魚。每天跟著阿姨回家時,他都要在攤旁看上許久,才依依不捨地離開。那天,媽媽來幼兒園來接他,恰巧揚揚的畫受到老師的表揚。小揚揚便要媽媽為他買幾條小金魚作為獎勵。揚揚如願了,當他小心翼翼地捧著裡面游著2條美麗小金魚的玻璃小瓶子時,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回家后,揚揚顧不得脫掉外衣,就嚷嚷著要給小金魚再準備一個更大的盆,讓它們在裡面舒舒服服地游泳,於是媽媽給了他一個洗衣盆。這下,揚揚可快樂極了。他一會兒將其中的一條小紅魚抓到大盆里,一會兒又將另一條小黑魚也抓到大盆里。這樣搗鼓了沒多久,房裡就傳出了他聲嘶力竭的痛哭聲。黑金魚死了!他的兩隻小手沾滿了小黑魚的鱗片,哭喊著要媽媽再為他買一條黑金魚。那時,已經很晚了。媽媽告訴他:「金魚已經死了,你這樣抓來抓去的做法,是錯誤的。以後不能這樣對待包括金魚在內的小動物,因為這樣做它們不能承受。而今天,我們肯定是不會再去買了。」於是,揚揚的哭聲更厲害了。揚揚傷心得哭啊哭,連吃飯都在抽泣。

  晚飯後,媽媽讓他給平時接領他的阿姨打電話,把這不幸的消息和心裡的不高興告訴她。小揚揚拿起電話很快撥通了,在與阿姨通話時還傷心地流著淚。等到說夠了,哭夠了,媽媽又為他洗了個熱水澡,小揚揚的心情才好轉起來。

 【點評】

  不少父母在孩子哭得很厲害時,都會心軟。馬上會再去買一條金魚回來,以免孩子再傷心。我們都習慣了把孩子的快樂當成自己的快樂,孩子的悲傷變成自己的悲傷,所以,很樂意利用自己的力量,解救痛苦中的孩子。其實,這是幫助孩子逃避痛苦,逃避責任的做法。著名心理學家克勞德認為:「從小學會逃避痛苦的孩子,長大後會經歷加倍的痛苦。」針對這件事,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有這樣的認識――

  1.他必須承擔把小金魚「玩」死的責任,因為這是他行為的後果,沒有任何人可供他責怪的。

  2.他必須面對的現實是,爸爸媽媽以及他自己都不是全能的。金魚已死,不能復生,這是不能挽回的局面。即使再買一條,也要等到明天。雖然這是件很傷心的事,但是要學會接受事實。揚揚媽媽能讓孩子盡情地發泄「傷心」的情緒,並且慢慢地冷靜下來,這種方法是很明智的。

  3.要讓孩子從小懂得,對於喜歡的東西,或者所愛的人,要學會愛護它,尊重他,給他(它)生存的空間。不能只顧抒發自己的情感,而傷害它們,否則就要承擔失去的痛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3 06: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