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個東京=20個上海 看日本的綜合實力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5-6 13: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B]1個東京=20個上海 看日本的綜合實力 [/B] [/CENTER]
jiaju 發表於 2006-5-6 13:04:00


相信以上這些內容很難讓一些朋友接受,但這篇文章已經對一些敏感之處做了修飾。

  同時還需要清楚, 這篇文章所顯示的差距只是冰山的一角,一個絕不算是大的小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兩國電子信息產業做個對比,這樣的對比還可以做很多……

  19世紀中葉,中日兩國都在謀求變革。日本於1868年開始明治維新,而中國較日本還要早近8年時間。

  1860年開始的洋務運動是在清經世派學者魏源所著《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為綱領。但當時清庭的眾多庸人將此書束之高閣或用來蓋菜壇。而當時日本人得到這本書後,翻印了20萬本,幾乎做到洋務人員人手一冊,最後日本人完成了明治維新。

  日本人無時無刻不在研究中國和學習中國。他們已經研究中國數千次,放在試管了做了上萬 次試驗。

  而中國呢?又有多少人在認真地研究日本?

  這句話說得好!

  1個東京=20個上海

  ******從1個東京=20個上海看小日本的綜合實力(戰勝它,首先要了解它)!!!

  過去20多年特別是最近10多年中,中國經濟建設突飛猛進,日本卻陷於停滯甚至負增長的泥潭。面對中國蒸蒸日上,日本似乎有走下坡路的趨勢,某些人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幻覺」:中國即將超越日本。在日本,有人炮製有人相信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在中國,一些熱血青年,亦正日益表現得對日本滿不在乎。

  在我的經濟學同行中,甚至也出現了高看中國輕看日本的傾向。有段時間,北京盛傳著一個笑話,說將來全球只要有三個經濟學家就夠了,一個懂美國經濟 ,一個懂歐洲經濟,還有一個懂中國經濟的。至於日本,回答是輕蔑的一笑:日本,哈哈,日本可以不用管它了!

  這實在是無稽之談!

  經濟總量的差距

  中國正在快速崛起,這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從諸多指標看,中日兩國的差距依然十分懸殊,在許多方面中國要趕上日本,不僅非常遙遠而且困難重重。中日兩國的差距,中國真正的狀況值得國人警省,而不能再陷於自欺欺人的幻覺之中不可自拔。

  最近有兩則關於日本企業的新聞彌足觀瞻:一是索尼收購米高梅事件,二是日本第二、第三大銀行爭搶第四大銀行的併購權一事。前者已經畫押,標誌著索尼在與美國時代華納的競爭中勝出,成為全球持有電影資產數目最多的公司。後者塵埃未定,不過無論誰笑到最後,其都將在資產上超越美國花旗銀行,成為全球最大的銀行。

  正如筆者過去撰文指出的,日本經濟在最近10多年中,並非處於一個走下坡路的趨勢,而是在不斷調整中力圖有所突破。如今,日本一系列經濟指標仍傲視全球。

  單純的一國GDP數值或許不會給人以深刻印象,那就用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所作的一組城市的比較來說明:作為日本國的首位城市,東京的GDP,總量相當於上海的20倍、漢城的10倍、香港的7倍、巴黎的5倍、倫敦的3.5倍。想想後面這五大城市的GDP總量加起來也不過東京的4/5,就可以知道日本列島4.3 萬億美元的GDP,總額是一個什麼概念。而算上它的海外總資產,日本的經濟總量還可以再增加3/4。

  誰是世界工廠?

  早在20世紀70 年代,日本就逐步進入了以服務業為中心的「后工業化」時代,但日本仍是名副其實的國際製造業中心。 2003年,日本製造業總量是9111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2.4倍。從生產效率上看,日本每使用1000克油當量的能源可創造出10.5美元的價值,為全球之冠,約相當於中國的15倍。

  從國民擁有的財富來看,日本的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國民儲蓄總額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一金融大國和最大的債權國。都說日本壞 賬嚴重,可是處在轉軌期的日本銀行,壞賬率僅為5%。

  科技開發的對比

  R&D(研究和開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家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000年,日本在這一指標上的支出佔GDP的比重是3.12,高於美國的2.65、德國的2.37、法國的2.17、英國的1.87,在全球又是雄居榜首。

  事實上,1990以來日本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一直是 世界第一。其每萬名勞動人口中的研究人員數也是全球之最:2000年為109.3人,高於美國的73.8人、法 國的60.3人、德國的59.6人以及英國的54.8人。   

  中國人還必須時時記住 的一個數字就是:已有12名日本人獲諾貝爾獎,中國仍是0。

  日本在1994年的時候,在世界500 強中的企業家數與美國平分秋色、並包攬全部第一、二、三、四名,前十名當中,一大半都是日本企業。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唱衰日本,可是2003年,日本企業在世界500強中仍高居88席之多。而中國只 有12席。

  日本2003年的人均GDP是33077美元,為中國的31倍。但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日本是全 世界收入分配最公平的國家之一,基尼係數0.285,可以堪比中國歷史上任何最公平的時期,而日本近些 年的失業率,最高時也不過5.5%。

  知己否知彼否

  也許有人說了,日本不過是強在經濟和科技,強在物質而已,日本文明卻沒有什麼可誇的。文明的題目是一個大題目,筆 者不敢在這裡進行比較,但可以通過一些中國人非常關心的社會性指標,來管中窺豹。

  眾所周知,從社會信用和國民素質看,日本人普遍被認為工作認真、講求效率,守時、重信用、講禮節;日本的企業亦以講究信用、產品質量精良著稱於世;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你看不到垃圾,無論是走到擁擠的地鐵,還是人頭攢動的商場,地面都光潔如新,地鐵的牆壁上也看不到亂寫亂畫的現象;日本人很少在公共場所抽煙和吃零食,更沒有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的習慣;日本人遵守交通規則,無論是繁華的東京、大阪,還是古老的京都,大街上看不到一個交警,汽車、人流嚴格按紅綠燈指示行動,一絲不苟。

  上述現象背後,是日本人將武士對於主人的忠誠轉變成了企業員工對於企業的忠誠,進而建立起全社會的工商信用,這可謂是利用傳統文化資源來完成現代化轉型的成功案例。

  中國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2001年,「後現代化社會」的日本離婚率才0.23%,是亞洲各國中最低的。

  日本還是世界上較為廉潔的國家之一。今年3月25日,「透明國際」發布的~2004年全球反腐敗年度報告》中,中國的清廉 指數得分為3.4分,與斯里蘭卡和敘利亞並列第66位,日本卻處於最清廉的前30個國家之列。

  日本的國內森林覆蓋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日本是世界最長壽的國家 。2003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5.33歲,男性為78.33歲,均創下全球最高紀錄。日本男女平均壽命已連續4年名列世界第一,而女性壽命從1985年以來一直名列第一。

  日本的國際難民援助金額也是世界第一,這是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官員經常由一位可尊敬的日本女性出任的原因,也是日本爭取其國際同情與地位的利器。   

  能向對手學習才見膽識  
  日本是個什麼國家呢?在許多人眼裡,她似乎是一個野蠻的國家,一個從不知道認錯的國家,一個生活壓力大、國民不幸福的國家,一個甚至是無法理喻的國家。可是,從一個個統計數據的比較,我們卻發現,日本是個經濟先進、百姓富足、社會公平、吏治良好、教育優秀、家庭穩定、環境優美、預期壽命高、富於遠見並且對世界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國家。中國要達到和日本相提並論的地步,在許多方面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努力,有些方面甚至可能需要上百年的努力。

  日本,絕非等閑之輩,絕非那個「幻覺 」中日薄西山的國家,而是一個在許多方面都出類拔萃,值得中國人認真借鑒和學習的國家。而中國,也並非「幻覺」中已經崛起並即將超過周邊這個偉大鄰居的國家。中國,只是一個剛剛恢復元氣,有著遠大 前程,同時需要在各方面倍加努力的國家而已。

  請記住一句話:對於你的仇人,最好的報復是「比他活得更好」。

  要做到生活得比人家好,需要有滿腔的熱血和,更加需要的是辛勤的汗水 、真正的智慧以及扎紮實實的行動。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316

主題

1484

帖子

64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8
沙發
haixia5688 發表於 2006-5-7 17:59 | 只看該作者
又來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Hanxin 發表於 2006-5-8 10:46 | 只看該作者
可惜,
現在很多人還是不敢面對現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0: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