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國赴海地維和部隊裝備民企生產的裝甲車(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3-1 12: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03月01日 12:14 新民周刊

[CENTER]裝備中國海地維和部隊的新星2002型防暴裝甲車[/CENTER]

  一個民營企業家不但造起了軍火,還把他的防暴裝甲車裝配到我國赴海地的維和部隊,陝西寶雞的王寶和因此被人稱為中國第一個民營軍火商。
  撰稿/李澤旭(記者)
  聲名鵲起
  2004年10月17日,95名中國維和警察防暴隊員從北京出發奔赴海地,與一個月前先期抵達的30名中國維和警察會合,共同執行聯合國海地維和任務。這是中國首次向海外派遣成建制維和警察防暴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此後,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國內億萬人的關注,在一張張留下了這支藍盔部隊身影的圖片當中,人們時常會看到一輛輛標有「UN」字樣的白色防暴裝甲車。
  「這些防暴裝甲車都是我生產的!能把我的車賣到聯合國維和部隊,我是從新聞媒體的報道當中看到的機會。」陝西寶雞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寶和自豪地對本刊記者說。
  2004年6月5日,新華社播發了關於中國將成建制派出125名防暴警察赴海地維和的消息。王寶和腦筋轉了起來,「中國部隊出發維和,裝備是少不了的,最適用的輕型防暴裝甲車肯定也在其中。」他立即查閱了相關的大量媒體報道及網站,開始著手投標的前期準備工作,並通知公司駐京辦事處,密切注意招標動向。

  機會終於來了。

  2004年6月下旬,「第二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暨技術交流會」在北京召開,王寶和帶著改進后的防暴裝甲車,前往北京參展。
  「兩年前,我就在北京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兩年後,我引起了更大的關注。」
  王寶和所說的兩年前是2002年6月的「首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國際博覽會」,公司生產的第一輛警用裝甲防暴車和第一輛裝甲輸送車在北京參展亮相,就引起國家有關方面的重視和眾多海內外客商及媒體的關注。
  王寶和說,有個美聯社記者在首屆博覽會上採訪時問我,作為中國的一個民營企業,為什麼要生產這樣的警用產品?我回答他說,是「根據市場需求,針對當前社會治安、反恐、平息騷亂、武裝警衛等任務特點生產的」。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先後幾次到我的展位上來觀看,並和我進行了交談。他說他是裝甲兵出身,覺得我的車搞得「很不錯」。
  「兩年過去了,這次我讓我的裝甲車開出了國門。」王寶和說起2004年的中標,內心仍抑制不住激動。
  「當時國內共有5家企業參加中國海地維和部隊裝甲車的投標,有4家都是名氣很大的國有大型企業,只有我們1家是民營企業。」王寶和說,「由於我們的新星牌2002型防暴裝甲車技術成熟,質量指標符合要求,參與招標準備充分,報價比較適中,經過兩論談判達成初步協議。接著甲方派代表到寶雞進行了包括實彈演示在內的認真考察,終於拍板成交。7月12日正式簽訂了供貨合同,2輛參展樣車立即被調往中國維和部隊訓練基地。」
  7月31日,王寶和從寶雞帶領著標有「UN」字樣的5輛防暴裝甲車到北京向維和部隊交貨。在安陽高速公路休息區,恰好遇到一個旅行團。遊客們看到維和裝甲車開來,紛紛圍上來詢問,並與戰車合影。看到了這個場景,王寶和流下了喜悅的淚水。
  王寶和成了為維和部隊提供防暴裝甲車中國第一人,他的公司也成了參與軍事裝備生產的國內第一家民營企業,並且是自行進行市場調研,沒有國家研發費用,自主開發出警用成套裝備的國內第一家民營企業。
  就在中國海地維和部隊出發的2004年10月,新疆邊防某反恐訓練基地,一場帶有實戰背景的反恐怖演習正在進行。
  6輛傾斜式多面幾何形體造型,裝配有自動步槍、班用機槍、火箭發射器,每車載有9名戰士的新星2002型裝甲輸送車爬31度陡坡,過獨木橋,發射催淚彈、煙幕彈……一個個演習課目順利進行著。這6輛防暴裝甲車是新疆武警總隊剛剛給邊防部隊配發的裝備。
  採訪中,王寶和告訴本刊記者,目前這種防暴裝甲車已銷往廣東、上海等10多個省市公安、武警部門,並多次參加了各省市的聯合反恐、防暴演習,還出口到孟加拉、韓國、沙特等國家。

  從司機到軍火商

  採訪王寶和之前,記者猜測,王寶和的人生經歷當中一定有軍人的色彩。然而,採訪證實這一猜測是完全錯的。
  1949年出生於寶雞的王寶和,16歲時就離開學校在寶雞市油氈廠參加了工作。1972年他學會了開汽車,後來調到寶雞市環保局做汽車駕駛員。
  「我很早就和汽車結下緣分,最初萌生的只是製造汽車的想法」,王寶和話語中透著憨厚。1982年,王寶和「下海」搞起個體運輸,第二年籌集了10萬元在岐山縣安樂鄉辦起了「岐山安樂叉車附件廠」。1986年,王寶和轉向生產21座「新星」牌中巴旅行車。1990年,工廠搬到寶雞市區南郊的石壩河,更名「寶雞專用汽車廠」,主要生產加長卡車和半掛車。
  記者:從開車的司機到造車的老闆,這個轉換很容易讓人理解,雖然這期間你造車的行為在不斷發生變化,企業在不斷轉向生產。但從普通的汽車生產商再到「軍火商」這就很讓人意外了。
  王寶和:這就不得不說說造裝甲車之前的那次轉向。90年代中期,國內發生了多起運鈔車被搶的事件,防彈運鈔車的需求激增。1996年,根據市場需求,我們開始生產防彈運鈔車。經過反覆試驗,很快開發出10多種「新星」牌防彈運鈔車。1998年,寶雞專用汽車廠被國務院批准認定為全國21個專用(防彈)運鈔車定點生產廠家之一。1999年,我們再次搬遷,在寶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逐漸發展到現在佔地4.5萬平方米,註冊資金5000萬元,固定資產8000多萬元,員工近400人的規模。
  記者:運鈔車生產為你現在製造裝甲車打下了基礎?
  王寶和:是的。輕型防暴裝甲車生產取得現在的階段性成功,離不開防彈運鈔車生產的技術和資金的積累。那時,我們生產的上千輛「新星」牌防彈運鈔車很快投放市場,企業向國家交納稅款上千萬元,在最鼎盛的時期,我們每年銷售運鈔車帶來的收入達到1.1億元。但運鈔車市場很快就趨於飽和,國務院批准的運鈔車定點生產廠家由當初的21家增加到33家,之後又增加到60家,而這種專用車輛的市場需求非常有限,競爭的加劇導致利潤直線下滑。原先賣一輛防彈運鈔車能凈賺10萬元,到2003年能賺1萬就不錯了。
  記者:有了技術和資金作為支撐,加上市場形勢的逼迫,你必須做出再次轉向的抉擇。而這次轉向的結果為什麼會是軍品裝備?
  王寶和:20世紀90年代以來,針對世界局勢的顯著變化,西方發達國家先後對自己的國防政策、軍事戰略和武器裝備發展做出了相應調整,使得快速部署部隊和適應快速需要的輪式裝甲裝備的發展受到高度重視。輪式裝甲車具有結構簡單,研製周期短,成本低廉,但同時擁有較強火力和優良戰略機動能力等顯著特點。而且,輪式裝甲車輛具有乘載舒適且使用維修成本低廉,易實現戰略運輸,在人員擁擠的巷地和叢林地帶也能機動靈活等特點。輪式裝甲車行駛時對道路和橋樑要求較低,並可在公路上高速行駛,車輛還具有一定的裝甲防護和防地雷能力等獨特的優勢,這些使其成為國際維和與國內維穩的首選裝備。美、英、法、德、俄、意、日等各主要國家都加快了軍隊轉型建設和輕型輪式裝甲車輛的研製步伐。但在國內這種5噸級輕型的4×4輪式裝甲車輛還是空白。
  記者:我們知道從研製攻關到生產出第一輛裝甲車,你們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快得不可思議。而且您還冒著風險在車內進行實彈試驗。
  王寶和:事實上,從2000年第三季度開始,我們就自籌資金3500多萬元,結合多年研製生產防彈運鈔車的技術基礎,開始了一年多時間的車輛開發技術調研與設計準備工作。2002年春天,我們請來了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山西公路學院的專家教授,從陝西電子科技大學聘請了顧問,請來了汽車製造廠工程師,從部隊請來了專家,開始輕型輪式裝甲輸送車的研製攻關。設計成功后又經過3個月艱苦奮戰,生產出第一輛輕型輪式裝甲車。
  試驗防彈玻璃性能一般是在車內放滿氣球進行試驗,許多人勸我不要冒險進車內試驗,但是,自己生產的車自己不敢上,怎麼能交給戰士?!
  為了試驗裝甲車的機動性能,我開著它跑了青海、新疆、海南等13個省自治區,行駛2.6萬公里,我們的裝甲車還先後參加了多次反恐防暴演練和各種複雜條件下的性能試驗,進一步完善了工裝工藝,對許多方面進行了技術改進。對於改進后的裝甲車,有關專家評價其有四大突出優點:機動性強、防護性能好、通訊聯絡便捷、武器配置符合維和反恐要求,能夠應付多種複雜環境和局面;整車質量在國際同類產品中達到先進水平。
  目前,我們已經開發出防暴裝甲車、裝甲輸送車、裝甲綜合通信車等多種車型,車輛根據需要還可變型為通信偵察車、戰地救護車、戰地指揮車、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等。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3-1 12:20 | 只看該作者

軍品民營之路

  撰稿/李澤旭(記者)

  在中國,「王寶和」其實不止一個,寧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防彈衣已遠銷中東地區。有調查數據稱:河南、湖北、江蘇3省的軍用產品生產企業分別有79家、70家、200多家,而其中的非軍工企業分別有36家、23家、100家。從數量對比上可看到,民營企業已經佔據了軍用產品的「半壁江山」。

  原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於宗林向媒體介紹,目前民營企業已經為國防提供了大量的高科技產品,涉及機械、冶金、有色金屬、化工、紡織、建材、輕工等各個領域。目前參與軍工領域的民營企業最多的是陝西、四川等地。

  但是,在中國到底有多少「王寶和」,似乎還沒有人能說清楚。在2005年以前,民營軍品生產還處在「只做不說」或「少說」的氛圍中。「以前這是壟斷性行業,沒有明確正式放開,但是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進入其中,但這些都是自發的,通過一個非常規的渠道來參與的。一般都是企業找到軍方來承包項目。」國防科工委某專家曾對媒體說。

  2005年5月27日,國防科工委正式對外頒布《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實施辦法》,根據該《辦法》,民營企業及其他非公有制企業獲准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這是國防科工委落實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的重要措施,同時也為民營經濟進入軍工領域發了『許可證』。」於宗林說。

  有分析說,「有如此之多的民營企業無所畏懼地開始踏入這塊陌生的市場,主要是因為軍品生產在中國一直沒有徹底開放,利潤率非常可觀。」

  據專家介紹,從全球軍品市場來看,軍品利潤率高達50%。2005年美國國防預算4175億美元中,有780億美元用于軍事採購,這意味著將有大量機會提供給美國軍工企業。像通用動力公司、波音公司,它們的軍火銷售額分別占公司總銷售額64%、33%,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生產導彈的雷聲公司股價上漲了25%,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股價上漲了29%。這對一般企業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但也有經濟學家仍對軍工市場化產生擔憂:美國之所以頻繁參與干涉中國台海問題、台灣竟然願意以天文數字的價格採購美國的武器等等事件中,大家都可以看到美國軍火商人的影子。市場的唯一動機就是逐利,而唯利是圖必然不擇手段,這就是軍工市場化后軍火商人必然要在世界各地挑撥矛盾製造戰爭的原因,因為這是他們必選的「開拓市場」方法,沒有戰爭,哪裡有軍火市場?

  對此,王寶和的看法是,「軍火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深切地感到,生產軍事裝備事關國防和社會穩定,企業的發展也得益於我們有一個鞏固的國防,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我們有義務有能力為國防建設做出貢獻。這樣做積極促進了國防工業的迅速發展,使社會上的大量資金、先進的技術、優秀的人才優勢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不再僅僅依靠幾十萬人的軍工企業,而是依靠全社會共同努力,將國防潛力轉變為國防實力,提升我國的國防實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4 0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