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豈能如此學術打假?說說美國作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t 發表於 2006-1-29 11: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副教授帕里耶斯,因編造和修改科研數據而被開除了。這消息,許多媒體轉載了,還有不少評論,感嘆地說:看看人家,處理學術上的不端行為多麼嚴肅認真!而中國呢?學術上的不端行為繼續泛濫,卻沒見幾個認真嚴肅處理的。咱感覺,那些評論感慨不無道理,但看的是結果、而對處理過程的關注極為不足。美國之所以能保證學術行為誠實,關鍵不是處理結果,而是處理過程嚴格按照法制社會的法治程序辦事,嚴肅認真的處理結果來自嚴肅認真的處理過程。這才是特別需要借鑒的地方。

  先說資格吧。「打假」涉及到別人的公民權和安全,因而,美國的做法是:未經授權的機構或個人,有權向執法或執行機構提出檢舉和提出指控,但無權對他人「打假」。照美國常用的一句話說,那就是:「私人個人不能把法律拿在自己手裡。」違犯了這一條,您再有理也會沒理了、甚至可能受到法律懲罰。這做法,保障了「打假」授權機構的權威性。中國做法呢,誰都可以實行對他人「打假」,特別是報刊媒體,沒經過授權也可以隨意公開指控,對某某人實行「打假」。這一來,授權機構就沒了權威,法規規範也沒了權威,――若馬路上人人都是警察,那就等於沒交通警察。

  再說曝光吧。美國的做法是:未經法定程序准許,不公開檢舉或指控;若公開,就得讓指控方和被指控方有平等的機會陳述自己。且不說沒結論之前如此,就是有了結論后也如此。這樣一來,就保證了「打假」是公平公正的。中國常見做法呢,一個人指控另一個人涉嫌抄襲剽竊,報刊媒體幾乎不做任何核實,就迫不及待地搞起了「輿論轟炸」,那爭先恐後的樣子就象是餓狼撲食一般。而被指控方呢,幾乎就沒機會陳述自己,用一位網友的話說:面對媒體輿論轟炸,任何辯解都可能導致自己被媒體唾沫淹死,所以呢,要麼是乾脆不吭氣、要麼是儘管有理、也乾脆認了。這樣的例子多多,有的甚至直到被指控方含冤而死、也沒個陳述自己的機會。這一來,哪還有公正公平?沒公平公正,容易發生錯案不說,還使得相關法規失效,使執法失去權威。

  一個典型例子是兩三年前的北大王銘銘事件。某報刊媒體發表了王銘銘的競爭者對王銘銘提出抄襲剽竊的指控,隨即,幾乎所有報刊媒體都搶著發報道發評論,對王銘銘的指控很快上升到「聲討」的程度。面對媒體轟炸,王銘銘自認倒霉,被撤銷一切學術職務。而事實究竟如何呢?照版權法規定,若經過授權,王銘銘的做法就不是抄襲剽竊,否則才涉嫌抄襲剽竊。授權直接引用不是新鮮事。同樣道理,要看授權具體條文,才能判斷王銘銘是否有抄襲剽竊的嫌疑。而具體到王銘銘的那些文字呢,原作者哈維蘭早在1999年就跟王銘銘討論過和達成了共識,美國報道說到原作者的立場是:王銘銘的翻譯得到原作者的同意,而且,王銘銘的翻譯「為把人類學介紹到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原作者)絕對不想看到他因為正直的錯誤而垮掉。」這裡說到的「正直的錯誤」和抄襲剽竊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兒。

  北大王銘銘事件還導出一個「打假」的重要問題:利益衝突。美國的做法是:可能涉及利益衝突的人,沒有資格參與「打假」。譬如某甲和某乙是同行、或從事同類項目,他們彼此就沒有「打假」的資格;若其中一人對另一人提出檢舉指控,那麼,他的言論就會受到執行機構的嚴格審核,以防通過「打假」達到正常競爭不能達到的目的。因為這做法,使「打假」成了達到正常競爭不能到達到的目的之手段,失去了「打假」本來的意義,「打假」本身就蛻化變質為「掛羊頭、賣狗肉」的作假行為了,結果是「以假打假」滿天飛。那樣子,還能通過「打假」來保障學術界的行為端正和誠實么?不可能,而只會是「打假」越多、作假越厲害。

  五中全會提出了很重要的一條:民主法制社會和公正與公平。這很實際。「打假」涉及到他人的公民權和公民安全,就更需要嚴格遵守法規和按法律程序辦事,就更需要辦事過程的公正與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辦事,「打假」也不例外。要借鑒人家美國的「打假」經驗,不但要看人家處理問題的結果,更要看人家處理問題的過程。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沙發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2-3 18:29 | 只看該作者
無論是市場-企業-科技,還是宗教-教學-文藝,都應該納入法制管理與監督的軌道。

嚴刑人治-「殺一敬百」是法家的傳統,必須轉換成儒家「赫免制」的仁政「禮」(法)治傳統 - 目的是解決問題,還不應是懲罰個人,只要將財物歸還就可以赫免 - 甚至不必新聞公布,才可防止犯者的極端行為。

儒家新的思維是 - 仁政法治,以仁待人,依法辦事。

將儒家古代初級的法制(禮制)轉換成現代化科學實證化反饋監控化的現代法律,將古代的儒家仁德轉換成現代化時代化世界化的品德教育-公職廉潔和精神信仰的教化。

(所有文字,不恰當處,敬請諒解,未經同意,不可轉載。)
儒家精神:自強不息[格物致知(推陳出新)厚德載物]止於至善。 儒家人格:勇敢公義[智慧開創(忠孝誠信)仁德廉儉]勤奮禮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4: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