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私人手裡買車,價格上(相對於車行)可能會有一些優惠,但舊車主要的問題並不在於價格,因為價格都是行價,隨行就市,上下一般一共差不了1000塊左右(指常見的5000至10000塊的舊車)。質量是舊車交易中的關鍵。私人的車如果存在質量隱患,購買后隨便修上兩次,可能就要花上1000多塊。有些人喜歡查車輛維修歷史紀錄,其實其參考價值不大,一來車主可能怕保險費上揚而不願記錄在案,經常私下了之。二來,有些隱患,私人的車主不願透露, 再有, 部分車主也不知道隱患在何處。故此,私人交易,車的質量隱患較難控制。當然,私人交易也有其一定的優勢,手續簡單,可以更多的划價,同時,稅繳方面也會較低。
從車行里購車,車行一般都有專業的技師來處理這些舊車的故障及隱患,雖然車行舊車的價格略高於私人的價格。但從質量及日後的維護的角度看,車行交易具有明顯的優勢。同時,一般車行里有半年或一年的保修,這便保證了最初幾個月行駛的可靠性。如果最初幾個月沒有問題,一般認為基本可以斷定車的質量可靠。接下來就看你怎麼保養了。所以雖然從車行了買車要多付一點錢,但相對來說保險許多。
選擇車行,又是一個相關的問題。建議選擇較專業的車行
美國車,日本車還是德國車
在目前三國車廠平分天下的局面下, 可以說每一個國家的車都有它能夠平分部分市場份額的道理。
產量最大的美國三大車廠( GM 通用, Ford 福特, Chrysler 克萊斯勒) 以產量大, 價格便宜, 保修時間及里程長, 服務網點多, 配件便宜等優勢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
來到異國的日本車( 雖在安省多倫多那邊生產) 為了和當地的車廠競爭, 不得不在質量上力求進步, 同時在製造成本控制, 材料成本控制方面走在領先地位。
老牌德國車廠( 如Benz賓士, BMW寶馬, VW大眾) 不懼他人競爭, 以其質量的耐久一直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一般來說:
電器方面,目前日本車較德國車、美國車在電器及其控制方面耐用一些;機械及安全方面,美國車;德國車則在機械方面,安全方面, 舒適性方面見長,德國車質量比較耐用,動力性見長, 同時, 可行駛里程較多,(瑞典車在此方面也很好)有的車能跑40至50萬公里。
油耗方面,由於日本車在材料控制方面見長,車體較輕, 因此油耗也會較小。美國車材料用的較多, 油耗則相對來說高些,德國車居中,賓士和寶馬的油耗似乎也不低,據說, 賓士公司曾有一度想降低車體的重量以達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但基於安全及穩定性的考慮, 後來放棄了該計劃。大眾公司( VW)採用了較輕的車體, 生產了部分小排量的家用車, 油耗較低。但消費者不必偏重著眼於油耗方面, 每百公里多費1-2升油, 一年開一萬多公里, 其額外費用不過100塊左右。
以上只是一般的情況, 其實, 車如馬, 維護和保養得好的話, 以上這些品牌的車都會跑得很好, 耐用持久。
花多少錢買舊車?6000 還是3000?
如果你的預算較為寬鬆, 還是建議盡量購買4000 或 5000 以上的車, 一般還能買到1992 或1993 年(即10年)以內的車。美國車可以買到1995, 1996年以後的車. 10年以上的車,一般會低於4000塊, 但即使公里數較低, 車的自然老化(比如某些橡膠件, 油封,繼電器, 排氣管)及相關的磨損是不可抵抗的事實(這可能就是中國規定10年報廢的原因吧),比如油封漏油就是很討厭的事情, 配件只有幾塊錢, 但工時費少則幾十, 多則幾百。一些小的電器件也是一樣,配件幾塊錢, 但檢查起來很是費工時。 如果你的預算低於4000, 可以考慮10年以上的車。公里數雖然大些,但公里數與舊車的質量的關係並不是絕對成反比的,可以參考我以前的相關問答。所以, 購買舊車, 現場的檢驗是關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