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作為商品交換的價值尺牘,其體現的國民購買力往往說明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背後的消費水平,最近有些經濟學家認為我國人民幣和美元相比的價值低估了,甚至國家也改變了以前的gdp數據,我認為這是一種極其不負責的統計錯誤表現,不知道我國怎麼凈出這些沒有腦子的經濟學家?
去年,美國的貿易赤字達到了創記錄的6170億美元,其中,美對華貿易赤字達1620億美元。5月18日,美國財政部長斯諾發出威脅,限定中國在未來的6個月內對人民幣進行重估並使其更具彈性化,否則美國將可能採取報復措施。然而格林斯潘表示,人民幣升值「不會 導致美國減少貿易逆差。近期有一些美國製造商與國會議員認為,中方把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掛鉤,會使其產品價格得以壓低,大量湧入美國市場。許多美國製造業人士也認為人民幣被低估了40%。對此,格林斯潘表示,中國目前的匯率制度會使得中國的通脹壓力增加,所以他相信中國在某一時刻會對貨幣體系進行改革。但是他又表示,人民幣升值以後,美國消費者會為中國商品支付更高的價錢,其結果是「這將使美國物價上升」。
其實不要看就明白這些美國人的話根本站不住腳,美對華貿易赤字達1620億美元儘管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字,但是我國出口產品的結構大多數是以廉價勞動力和環境破壞為代價的製造業加工業為主,利潤十分低,只是佔到整個產品利潤的5%,我國大量產品以低價格大量湧入市場,不是給予美國經濟形成衝擊,而是刺激和拉動了他們的經濟發展,甚至美國因為我國的低廉商品進入市場而直接減少成本提高了經濟增長速度,那麼為何美國一定要我國提高人民幣的以美元為國際標準的價值呢?顯然他們看中的是美國產品出口我國的巨大利潤空間,因為人民幣升值后,美國產品可以形成比較低廉的優勢殺進入中國,徹底毀滅我國並不強大的民族工業基礎,雖然我國出口美國產品可以得到一些價格的提升,但是利潤如何能夠和美國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品相提並論?我國本來人民幣就已經被高估了,現在再這樣升值,我國吃虧得很.
也許有人問你不是經濟學家憑什麼說我國人民幣價值已經高估了?我來回答你,不錯拿我國的同樣物質商品價格指數和美國相比能夠得到一個確定的數據,比如購買多少頭牛,多少斤糧食,多少個工業品平均需要多少美元和人民幣,這樣便可以得到一個比例1:8或1:10,但如此的數據只是可以參考,並不能夠反映兩國真正的貨幣價值和購買力對比,因為一個沒有保障體系的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幣是不具有任何說服力和競爭力的,受到其他價值因素的影響一般商品已經不能夠僅僅靠正常的供求關係來達成價格的平衡,例如壟斷,投資渠道單一狹窄或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原因,在美國這樣福利比較好的國家老百姓都可以借貸消費,我國行嗎?我國的老百姓教育,醫療,養老,就業,房產哪一樣不要自己積累投資資金,預防風險?大多數老百姓並沒有隨著gdp的增長而消費能力增加,雖然有一些錢但無法買或者不敢買,很多人只能夠滿足溫飽而已,即使有1000萬個富人也不為多,僅僅佔到我國總人口的1%不到,微乎其微.所以如果從社會更大環境里考慮人民幣實際價值和購買力就顯然不是低估了,而是高估了.我們國家老百姓拿現在的800多元人民幣能夠享受到美國100美元的同樣物質和精神待遇以及生活質量嗎?我想肯定遠遠不夠.其中社會提供的高福利價值不是貨幣價格面值本身所能夠表達的.
作者魯國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