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民幣匯率守得住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寬水窄 發表於 2006-1-9 05: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歐美一些國家的政府對人民幣不斷施加升值壓力,人們不禁會問:人民幣守得住嗎?當然守得住。天下沒有守不住的匯率。沒有,真沒有。問題只是用什麼方法守以及「守」的代價是什麼。

前文談過,國與國之間之所以存在匯率,本質是上是兩國國民對對方的資源均有需求,因此產生了交易;而正是交易的比價,確定了兩國之間的匯率。即使在物物交換的年代,即使沒有貨幣,也仍然存在匯率――那其實就是一國之物與他國之物的比價了。

價格理論大師阿爾欽在他著名的教科書中曾經問道: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有什麼差別?標準答案是:沒有差別。但據他的一位學生憶述,阿爾欽也曾經半開玩笑地給過另外一個答案:國際貿易用船,國內貿易用車。但不管怎樣,這裡強調的是國際貿易中的貿易本質。

問題是,交易的本質雖然不變,但貨幣的引入,卻使情況變得複雜了。複雜之處在於,各國政府對貨幣的發行量通常行使了酌情權,使得衡量貨物價值的尺度,頻繁地發生變化,這種不確定性為各種國際金融投機活動創造了空間。

要指出的是,從不確定性中攫取的好處和壞處,總是互相抵消的。一個國家不可能通過貨幣政策上的投機取巧來取得持久的利益。理論上,一個國家能且只能在「貨幣自由流動」、「貨幣發行酌情權」和「維持目標匯率」這三個取向中滿足其中的兩種,而不可能三者兼得。

也正因為這樣,沒有什麼匯率是守不住的。要人民幣頂住歐美等國的壓力,就是不升值,一定能辦到的。不就是老外拿來1美元,我們非要給他8.3元人民幣,一點也不少嗎?這有什麼辦不到的?開動機器印刷人民幣就是,多收的美元如果放不下燒掉好了。

代價是什麼?代價是中國只能在剩下的兩個選項,即「貨幣自由流動」和「貨幣發行酌情權」中作選擇。首先,可以放棄「貨幣自由流動」,也就是不讓美元流入。高掛著「1∶8.3」的價牌,但限制交易或不準交易,有價無市。不然就放棄「貨幣發行酌情權」,讓人民幣的貨幣量跟隨流入的美元波動。這時,因為美元能換取格外多的人民幣,結果就是人民幣的通脹。這種通脹,就是「聯繫匯率」下的「引入通脹」。

人民幣被低估,一個直接的後果是出口暴增。原來計劃用以供給國內消費的資源,都將轉移到生產出口商品上去。出口商品的美元標價,即使不增反降,都能帶來利潤,這是因為賺到的每一美元,都可以從中國銀行那裡獲取額外多的人民幣。假如人民幣被低估20%,那就意味著只要把商品出口,就能多賺20%的利潤,這是不得了的利潤率。

要馬上指出,對每個廠商而言,上面的道理都是成立的。但對整個國家而言,就不成立。當每個廠商都設法出口后,國內資源就減少。隨著出口暴增和通脹加劇,誇張的結局就是家徒四壁,只剩鈔票。

經濟學教授塔洛克(Gordon Tullock)問我:「中國人只想收藏美鈔,卻向美國提供真材實料的商品,這是為什麼?」我回答:「我知道中國人就是喜歡收藏美鈔。」塔洛克搖頭:「我想到的唯一解釋,就是中國人愚蠢。」

過了兩個禮拜,我跑到塔洛克的辦公室問他:「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豈不也是很蠢?」塔洛克答:「美國政府是因為一些美國公司有意見,被迫向中國施加壓力。美國只是說說,還沒做什麼;但中國是實實在在地把貨物運過來,以過高的價格收藏美元,所以還是中國人蠢。」我說:「美國這麼一施加壓力,中國人就更不願意升值了。」 塔洛克了解中國人的脾氣,聽了連連稱是。

國內通脹,我不願意見到;因通脹而產生的連連加息,我認為在所難免。我最憂心的是很多經濟學者不僅沒有指出國內通脹的真正根源來自被低估的匯率,還把通脹說成是由投機倒把和炒作之風引起的,從而引發了一連串打擊行業經營的政策。據說房地產是被壓下去了,但只要人民幣還在膨脹,什麼東西都會有人炒。其結果是干預成風,可能損害中國的經濟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06: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