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做公開課之前, 把幾個學習比較好的同學留下, 分配給每個人要回答的問題. 當然她還算比較好, 會先問一下我們想要說的答案, 然後再給糾正成完美答案,甚至連朗讀課文的語調都被反覆糾正. 然後課堂上就出現了爭先恐後要回答問題的活躍場面, 當然最後只能是老師指定的那個人說話. 於是我們個個都成了跟編教學大綱和參考書的人心靈相通的天才, 就象是外國專家說的, 根本不必要上這堂課的,實際上.
當然, 最後人們得到的啟示並不是學生有多麼聰明, 而是只有這麼優秀的老師才能培養出這樣的學生, 都是前面基礎打得好, 勞苦功高啊!
這就是公開課的真正意義所在, 並不是為了探討教學方法, 而是在樹立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