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再論農村教育問題――一個沒有大學生的村莊是誰的悲哀

[複製鏈接]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5-11-26 2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再論農村教育問題――一個沒有大學生的村莊是誰的悲哀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十年前,我是孩子,剛看明白這句話的時候,我感覺很幸福。十年後,我聽到這句話有覺得有點拗口。同樣的話語,感覺截然不同了。這號口喊了多少年,窮的還是教育,苦的還是孩子。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大點說是教育強國,小點說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國教育的口號是什麼?中國教育的口號喊起來很有中國特色,而且特別多。"教育以人為本",「決不讓一個貧困生失學」,「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我們實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可中國就是這樣,流行號頭文化,口號喊多了,也就麻木了。我見過一句讓我不麻木或者說很讓我吃驚的,寫下來大家看看:「不用買書不繳費,住校還補生活費」。這是哪裡啊?打著燈籠都難找到。

      這些教育口號從語言學上說是既簡潔又壓韻的,要是廣告詞也算是上佳之作了。只是教育不能只像廣告語那樣喊喊,教育應該是實際性的行動。我們的教育就是口號喊得太多而作得太少,這種口號和現實的反差是一種讓人心理愧疚的痛。有學者說口號和現實的強烈反差在於背後沒有強硬的法律支撐,這一下子點到了中國教育的死脈,如果沒有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沒有法律來支撐這些投入得到真正的落實,這樣的口號就是口號。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教育不需要這些口號的時候,也許孩子們才會真的幸福起來。  

      我出生在教師之家,在農村讀的小學、城市讀的初中、高中,我經歷教育的這段時間正好是中國教育發展變化最大的階段。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遇上小學「五年制」改成「六年制」,我初中升高中的時候,考分變成750分制,我高中升大學,遇上所謂的「3+X」及教育產業化,我大學畢業,高校擴招的那批學生已經開始感到找工作困難,大學生已經是多如牛毛數不清了。我回頭看自己從小到大接受教育的這一路程圖,我發現自己是比較幸運的一代。一路平坦走過來了,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跟我一樣幸運。在村裡的時候,有跟我年齡相近的夥伴不得不輟學去放牛;在我初中時候,有同學需要家長看著他來學校讀書;我高中的時候,有同學奉子回去結婚;我大學的時候,有同學肄業去做生意。我在村裡的時候,我學費不到50元;我中學的時候,學費升到兩百多,高中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收費更是芝麻開花――一千多;大學就成了現在大家都知道的數目:5000-000大洋。(當然,這數目都是靠實力考上去的,沒算「跑後門」的數目,那將是一種更大的投資。)

       我在農村看到了驚人的貧困,而學費卻每年都在漲。現在農村要讀個小學也要兩百多了,初中三四百,高中一千多。學校收費像船見水漲。雖然國家一直在明令禁止,一直在查,但名目越來越多,花樣越來越繁。我讀高中的那個學校,每年收學生的250塊建校費,我在讀了那三年高中,發現學校收了我們那麼多錢只建了一個廁所。再後來,我在看中央電視台《焦點方談》的時候,看到母校的亂收費終於被暴光了,那期焦點訪談的節目叫《違規收費愁煞人》。

        中國改革開放的20年,國家經濟年年在百分之八點幾的增長,但是反觀我們的教育,資金投入遠遠不夠。數據最能說明問題了,可是我不想去找什麼數據來證明,我不知道這些錢跑到什麼地方去了。我看不到義務教育義務在什麼地方。我來說點實在的,我的父親是一個農村小學的校長,每年到開學的時候,就是父親愁眉苦臉的時候。學費收不上來,還要間接地幫上級領導(據說是鎮里的任務)收什麼教育人頭費、校服費等。父親也沒辦法,上面有要求,農民有辦法嗎?學校收多少他們只能交多少。一些農民實在交不上怎麼辦?欠。他們向當校長的父親求情,先欠著,等賣豬、等賣瓜菜,沒豬沒瓜菜怎麼辦,等賣糧後來,實在沒有得賣了,欠學校的學費也多得還不上了,也不好意思來向學校求情了,那麼孩子也就只好失學了。父親所在的學校,教師宿舍是瓦房,因年久失修都成D級危房了,向教育局申請了N次之後,教育局終於同意給學校撥了點錢了,可是錢到鎮里又卡住了,教育局撥的那點錢遠遠不夠,鎮長讓村委從農民那收。鎮長把工程包攬下來自己修,還要美其名曰是資助XX學校的宿舍建築。這些就是農村教育的現狀。

       現在很少回老家了,可是久久回一次,發現村莊在一點一點在破敗,不知道是我的感情發生了變化還是事實就是如此。現在,最讓我心痛的是,村裡已經沒有孩子在讀高中了,初中生還有幾個,不知道他們還能堅持多久,能否堅持讀到高中讀完大學?或者,即使他們考上了,家庭條件也不一定能允許讓他們去讀這個大學。我按最少花費來算,一個大學生四年也要花3-4萬。一個農村的家庭,能每個月寄400塊給孩子去當生活費嗎?每個月寄完300-400的生活費,隔2個月的假期,又要準備4000-5000的學費。這可是一個農民家庭難於承受的負擔。

       我是我們那個村為數不多的大學生,我之後還有2個人考上了大學,當我們這3個人畢業了,這個村還會大學生嗎?一個沒有大學生的村莊,那是誰的悲哀?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沙發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5-11-28 05:33 | 只看該作者
我出生在教師之家,在農村讀的小學、城市讀的初中、高中,我經歷教育的這段時間正好是中國教育發展變化最大的階段。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遇上小學「五年制」改成「六年制」,我初中升高中的時候,考分變成750分制,我高中升大學,遇上所謂的「3+X」及教育產業化,我大學畢業,高校擴招的那批學生已經開始感到找工作困難,大學生已經是多如牛毛數不清了。我回頭看自己從小到大接受教育的這一路程圖,我發現自己是比較幸運的一代。一路平坦走過來了,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跟我一樣幸運。

780年代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 17: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