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美求職

[複製鏈接]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5-10-10 22: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hotdog


前言

我在北美找工作的經歷實在是戲劇化。從2002年三月到2002年十一月,我拿到了七
份工作,在四家公司干過,被解僱了一次。求職路上,每一次跌跌撞撞,都以為要
完菜了,傷心絕望。可是我的經歷印證了一件事-- 只要你有毅力,有恆心,人生就
沒有窮途末路。進入2005,美國的經濟已經好轉,但我仍然想把過去的經歷整理出
來,和在美國求學求職的中國朋友分享一下。

--------------------

2001年春天,我拿到了第一個經濟學碩士。琢磨了半年多,又決定再去名校讀一個
信息管理系統(IT) 碩士。當時一個樸素而執著的想法是 -- 有了這兩個學位,進軍
華爾街就指日可待了。華爾街一直是我大學時一個高不可攀的夢想。拿到錄取通知
書的那天,激動不已,以為自己離遙遠的夢想越來越近。

可惜老天不眷顧咱們,2001年9月11日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
IT 學子的命運。

911使華爾街受到重創。大銀行,大公司紛紛開始裁人,美國經濟走了低谷。求職市
場象NSDAQ一樣,一落千丈。我們原本炙手可熱的 IT 專業,也快無人問津了。很
多華爾街公司取消了學校的招聘會,只是在桌子上方一個盒子,寫著「請把您的簡
歷放在盒子里,如果背景和經驗適合,我們會和您聯繫。」 大家無奈的把簡歷扔進
去,就好像把自己的希望埋葬在那個破舊的紙盒子里。

大家每天查看校園求職網站,希望自己被選中第一輪校園面試。可是一個星期,兩
個星期,一個月,兩個月,還是什麼面試都沒有,很多同學都急的發瘋。一年的學
習眨眼就要結束了,每個人還面臨這還一大筆貸款的壓力。還在2000的時候,系裡
的同學一周就有好幾個面試,最後畢業時兜里揣著幾個工作邀請,挑三撿四。2001年
這一屆很絕望。幾百個人在爭有限的資源,也就是 面試的機會工作機會。我也慌了。。。

成功的條件

毛主席說過:「 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心慌害怕之後,我告訴
自己,多和別人探討,多琢磨,多想辦法。

分析了一下,要成功的找到工作,有兩點是一定要具備的:1) 過硬的專業知識;2)
優秀的英語表達能力。兩點我都不行,IT 專業知識最弱,金融專業知識和英語表達
稍強。

專業知識得靠硬功夫。一年下來,摸爬滾打,竟然也修下了象Data Structure,Distributed
Systems這樣的課,還拿了A。針對面試,我不斷的積累各種各樣的題,看過的資料
有幾尺厚,再經過實踐,由最初的朦朦懂懂,到最後能幾乎面對所有的問題。入學
十個月以後,拿到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已經成熟了。

英語表達也要靠硬功夫。一個字--「 練」,針對面試的問題練。找工作的200多個
日子裡,每天都在練習,甚至上學,下學的路上,蹲廁所時都在練。嘴不停的說,
腦子裡不斷地想象各種面試的情景。在最好狀態時,無論是什麼獵頭打來電話,我
都能滔滔不絕。那時已經脫離了背書的狀態,要說的都變成自己的了。這樣的苦練
在十幾個月里幾乎沒停過。記得一次和加州一個對沖基金電話面試,那邊的人問我
是不是拿著紙在念,為什麼說得這麼流利,而且很有條理。我差點兒噴飯。我回答:
當然沒有念稿。我講的都是發自內心的想法,當然很流利。第二天,我就拿到了去
公司的面試。

其實這中間不斷經歷的是沮喪,失望,和難過。記不起有多少次大哭,多少次在心
里大罵自己。還有什麼華爾街的夢想,一切都變成了現實的壓力,生存的問題。

三年過去了,回頭想想那段日子,心裡還挺驕傲。那時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特別
多的勇氣。反而現在,工作穩定了,經常會有膽怯,懷疑,和失落。如果今天也能
把自己放在一無所有的境地中,還怕什麼呢?所有積極的思考和勇敢的嘗試都只有
收穫。

校園面試 - 爭取面試機會

學校里的面試機會很重要。一是這些工作有針對性,對在校學生比較適合。二是正
規的面試是很好的練兵機會。

在艱難的求職市場中,我主要側重了幾個辦法。

1。仔細研究感興趣的公司。2001年學校招聘會來的公司少,機會少,所以我好好地
研究了感興趣的公司。我事先查看了計劃來學校招聘會的公司,圈定了感興趣的公
司。花十幾分鐘研究每一家公司的工作描述,再對比自己的簡歷,這樣做到心裡有
數,有第放矢。我準備了60秒鐘自我介紹,反覆修改,練習。我把簡歷上的每一行
都準備成一個一分到一分半鐘的小演講。碰到合適的公司,就可以用上準備好的段
落。在這個過程中不妨鍛煉和展示一下自己銷售人員的素質 -- 熱情,積極,了結
對方的需求,然後推銷自己的經驗。

對於在北美初次求職的中國學生來說,英語口語可能是一大障礙。最初我也不行,
害怕的要命。可是過不了英語交流這一關,即使是有幸找到工作,也會感覺在公司
里爬梯子很困難。語言的事情,就是要「練」。多犧牲點睡覺時間,娛樂時間,准
能行。我有兩個面試機會就是在招聘會上那到的。其中有一個是高盛銀行在芝加哥
的分公司(The Hull Group)。因為準備的比較充分,和負責招聘人從一分鐘自我介
紹,一直聊到我碩士論文的細節。告別後,看見他在我的簡歷背後寫了一行字,我
想一定是推薦第二輪面試。

2。爭取被別人取消的面試機會。那時我每天早晨早起,八點半開門之前趕到學校就
業中心到,看看頭天有沒有人取消當天的面試。如果有,而且職位合適自己的背景,
就申請填補那個空缺。如果實在感興趣,就在那等著,生怕機會溜走。有時公司在
面試前一天,舉行招待會。如果感興趣,我也會去和公司的人談,希望得到面試的
機會。通過這樣的辦法,我拿到了好幾個面試。在當時那樣殘酷的就業市場情況下,
每一個機會都很珍貴。告訴了幾個朋友可以試試這個辦法,答曰:「不行阿,起不
來」。那我想,你還是不知道死到臨頭的滋味。

3。認真準備每一分簡歷都要。很多公司審閱簡歷時是看你的經歷是不是「適合」(fit)
公司的職位。我最初只用一份簡歷,發給所有的IT,金融,甚至是市場營銷,會計
公司。結果是面試機會寥寥無幾。心裡那個急呀。後來找人交流,一個朋友給我看
了他的簡歷。哇賽,十幾個不同版本,針對不同的行業,公司。他甚至為喜歡的公
司量體裁衣,一一攻破。他是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機械專業畢業生。
他的面試從IT到銀行,全是大公司。還在2001年十月份是,當大家對面試還沒模找
到北的時候,他已經拿到Oracle的工作邀請。緊接著是一系列其他的工作聘書。他
對面試,求職,人生髮展有很多見解。和他的討論讓我感覺慚愧。同樣是名校畢業,
一個中國,一個印度,我們的差別為什麼會這麼大?我也 不斷改進簡歷,那到的面
試也比以前多。在2002就業市場進一步惡化的時候,我不得不先撂下華爾街的夢想,
開始找純IT的公司。2002年二月,我為Siebel Systems 軟體工程師一職準備的簡歷
竟然被選中,經過一系列的校園面試和公司面試,我在2002年三月八號那到了在美
國的第一份工作。

總而言之,校園裡的面試通常很重要。很多大公司都是通過每年定期的校園招聘會
來尋找人才。我想成功的關鍵是造下手準備,都和有經驗的人探討,肯吃苦,肯用
腦。從2001年十月到2002年三月,除去聖誕節期間,我基本上保證平均一周兩個校
園面試機會,雖然和前幾年的師兄師姐的一天兩個面試相比不算什麼,但是在那樣
艱苦的就業市場中,也還是頗有成就感的。

當時我一年選了十五門課,還要做兩門TA,剩下的找工作的時間也就很有限了。那
會兒時間都是用分鐘來計算。

校園面試 -- 知幾知彼,百戰百勝

總結一下,我的校園面試經歷了三步曲:1) 稀里糊塗,啥也不懂;2) 準備充份,
還是敗北;3) 知幾知彼,百戰百勝。

雖然拿到了面試機會不算太少,可是在2001年秋季學期,我幾乎被所有校園面試據
掉。剛開始面試的感覺是丈二和尚摸不找頭腦,不知道該準備什麼,不知道該回答
什麼,不知道為什麼被據。

讓我難以忘記的是和Morgan Stanley 的面試。那是在2001年十月。我告訴自己華爾
街的機會來了,一定要抓住。經過兩周的準備,我坦特不安的走進了面試小屋。一
個老美VP面試一個IT方面的職位。面試之前我做了細緻的PowerPoint解釋曾經做過
的項目。幾個簡單問題過後,我趕緊開始向他兜售我做過的項目。他在我畫的項目
解釋圖上的上指指點點,問這問那。因為是teamwork,我對別人作得細節了解不清,
結果慌的什麼都打不上來。老美VP問我:「Did you actually work on this project?」
我恨不得找個地縫轉進去。當時腦子一片空白,結果結結巴巴的說:「I really like
the job at Morgan Stanley, so I am very nervous...... I did work on this
project, but I can not think of the details.」老美VP一定想:怎麼選了這麼
蠢的人來面試,浪費時間。胡亂的對付了剩下的面試,飛快的逃出了面試小屋,在
校園的一個角落裡嚎啕大哭。感到自己很愚蠢,讓老美給看扁了,覺著前途沒有希
望了。。。

擦乾了眼淚,該幹什麼還得幹什麼。

想前面說的,我在面試中兩個不利的因素是:英語交流和專業技術。2001和2002已
經不象前兩年。公司說:好吧,你來吧,我們會給你培訓。好多師兄師姐驕傲的揣
著幾個工作聘書,心想:我還不樂意去呢。到了我們這會可好,恨不得什麼都得知
道,一個問題答不好,機會就被別人那走了。

在Morgan Stanley面試之後,我開始了更加刻苦的準備。面試的問題無非有兩類:
Behavioral 和Technical。我積累的題越來越多。在網上找,在實踐中積累,幾個
月下來已經有上百道了。對於技術問題,當務之急是把學過的做過的,都準備的滾
瓜爛熟。

一番苦功夫之後,我感覺準備已經很充份。雖然已經脫離了找不照北的狀態,可是
仍然拿不到第二輪面試,很是苦惱。

比如說和花旗銀行(Citi Group - Salom Smith Barney) 的資本市場組(Capital Markets)
面試,自己覺著答得不錯,面試老頭也給予高度肯定。我等呀等,和我一同面試的
那個機械工程的本科的印度人都已經從第二綸面試回來了,我才接到據信說是找到
更合適的人選了。我這個氣呀:機械工程,他懂金融嗎?

我給面試老頭髮了一封email,表示我多麼希望在一個象SSB的公司工作,很遺憾我
沒得到進一步的機會,我希望能夠得到面試反饋,以便在今後的面試中不至於失去
想這樣寶貴的機會。老頭還真給我打了一個電話。他說他們要找編程能力特彆強的,
去建立金融數量模型。根據我的簡歷,他不覺得我的技術方面夠強。我這個氣,在
整個面試過程中,他根本沒問我任何編程的問題。他主要是讓我花了五分鐘都一片
關於債券市場的文章,然後假設他是一個顧客,馬上講出來。在電話里,我趕緊補
充,我的碩士論文就是建立模型,克服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的不足,並用商
品期貨期權的歷史數據做實踐檢驗。在這個過程中,我運用統計軟體,C++等建立模
型。我相信我的數學和編程都會讓我在這個工作中做得很優秀,請至少給我一個面
似的機會來進一步說明我的能力。老頭說再和人力資源部的人商量一下。這一等如
石沉大海,什麼消息也沒有。

這個時候最痛苦。以前還知道得苦練英語和技術,這個時候不知如何是好。好象只
能乞求老天給自己好運氣。除了不斷的準備,我開始琢磨公司到底想要什麼,想聽
什麼。

和很多人探討過,很有啟發。記得那個印度人說「你得學會引導 (LEAD) 面試你的
人」。這個所謂的「LEAD」真是很有技巧。半年以後,我深刻的理解了為什麼他會
百發百中。面試求職本身就是一個市場營銷的過程,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如果你不了解顧客想要買什麼,為什麼你的產品和別人的不一樣,那就只能靠運氣
和繁榮的購買需求了。 想得到一份工作,一是問公司需要什麼人;二是引導公司來
了解你。後來我每個面試必問得問題是:「Could you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kind of people you are looking for, so that I can better understand how I
can utilize my skills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your organization?」從面試
者的回答中,你會更好的理解你應該推銷什麼。而不是象我在花旗銀行的面試中,
只顧回答面試問題,到頭來也沒搞清楚這個工作到底是幹什麼的。

我在一次次痛苦的失敗中成長起來,經驗越來越豐富。在和一個四大CPA事務所面試
時,原本四十五分鐘的面試,兩個面試的人隨便問了問簡單的經濟學和金融知識,
十五分鐘以後就沒話可說了,問我還有什麼可說的嗎。我不知道他們葫蘆里裝的是
什麼葯。但不管怎樣,我都得把面試堅持到底。

我說:我很想借這個機會讓您多了解一下我的背景和經驗 (Of course, I do. I
like this position very much and I believe there is a good fit between my
backgound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job. I want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a little bit more about myself. My education ... and my experiences
in ... make me the ideal candidate for this position.)。我有進一步問他們
需要具有什麼素質的人。他們解釋了工作需要什麼樣的人。我說:我恰恰就是你們
想要的那種人。我進一步有側重地講述了自己的教育,研究經歷,講自己如何適合
在團隊中工作,並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之中,我們還你來
我往的討論了一些問題。在剩下的三十分鐘,我基本上在「LEAD」面試者了解我。
當天傍晚,收到了電話,邀請我參加第二輪面試,並且告訴我,他們只從十二個人
中選了三個。我想那九個同學,一定象我以前一樣,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做錯了
什麼事。從那一次面試以後,我覺得自己在找工作上徹底的成熟了 -- 贏了知道為
什麼,輸了也知道為什麼。

只是成熟的太晚了。我錯過了所有的,本來就有限的機會,日子已經到了2002年初。
五月份就畢業了,我還面臨著待業的危險。不挑了,不敢太奢望華爾街的工作了。
什麼都找吧。給一個個簡歷量體裁衣,竟然拿到了Siebel System 在學校的面試。
這是找工作半年來,第一個純技術的工作。在面試之前,除了技術問題以外,我和
朋友還仔細琢磨了一下對於behavior問題的答法。做一下換位思考 - 如果你是面試
官,你喜歡什麼樣的人;如果你是在做市場,做銷售,想把自己的技能買出去,你
應該表現出一種什麼樣的素質和精氣神。和朋友brainstorn 以後,覺得頗有心得。
面試那天,我哆哆嗦嗦的走進了小屋。基本的技術問題答出來了。面試老哥說最後
一道題是關於Data Structure的。他讓我些一段程序,去掉一個Double Link List
上的Note。 我寫著寫著,被卡住了。面試老哥左提醒右提醒,終於做出來了。我很
羞愧,覺得沒有資格做這份工。不過,憑以往的經驗,我知道在事情沒有水落石出
的時候,永遠不能言敗。他轉而問我最喜歡的項目是那個。我覺得對這樣的一個公
司,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很強的團隊工作能力,項目管理能力,以客戶和公司為先
得精神,都很重要。我說:

I have to say my favorite project is ABC. First, it involved learning and
applying the state-of-art technology such as A, B, and C. I was excited
about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a lot of new things within a very short period
of time in order to meet the deadline. Second, it was a real world project
for a client XYZ, which required a lot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lient
interaction. We developed and followed the project plan and milestones,
practiced timely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lient, developed specifications,
and collected feedback. From this project, I further developed communica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kills. Third,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with
a strong team. We helped each other in difficult times and I learned a
lot from my teammates......

我一邊說,他一邊往紙上寫。我又和以往一樣,問他的經歷以及如何取得今天的成
就。我表示和優秀的人一起工作,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也是我想在Siebel 工作的原
因之一。我期待著和象他這樣優秀的人一起工作。一方面拍了他的馬屁,另一方面
我說的也是實話-- 希望和優秀的人一起工作。

我沮喪的走出面試小屋,想是拿不到下一輪了,因為技術問題答的並不出色。

第一份工作

真還是別到最後別說不行。幾天以後收到二輪面試通知。第一輪大概是四選一。
說實話,從來沒想過做軟體工程師,被逼到這份上,也只有玩命苦讀。Siebel 的面
試一向是以技術當先。死馬當活馬醫吧。我把Data Structure, C++, Java又全系統
的學了一遍。還瘋狂的把Internet上能找到的編程類試題都下載了。到現在我還有
幾尺厚的微軟面試題,C++,Data Structure,以及各式各樣的技術題。雖然不感興
趣,但是象大多數中國學生一樣,我對付考試還是有一套的。將近一個月下來,我
已經準備的七七八八了。幾尺厚的材料已經被我讀薄了。在飛往三番的飛機上,我
一刻沒停得在複習,恨不得把握厚厚的大本夾子里的材料全裝進腦子。後來發現做
在前座的同學也是拿了厚厚的一本在複習。我還納悶,那些一路上睡覺的同學是胸
有成竹了?因為職位有限,這幾乎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競爭。

報道是發現有幾乎兩百個候選人,都是所謂「名校」 - Stanford, UC Berkeley,
Cornell, MIT ....... 我這個半路出家的和尚,行嗎?

實在是太緊張,面試前一天幾乎到了凌晨才睡著。腦袋崩的緊緊的,思緒飄忽不定。
昏昏沉沉的睡著,昏昏沉沉的醒來。飯廳里聽見一個ABC說晚上沒睡好,心裡稍稍安
慰,覺著不光自己心裡素質這麼差。我發慌的厲害。面試其實只有一上午,四個人,
一個人45分鐘。面試很技術化。不過幾乎80%的題我都準備了 - Data Structure 里
的各種問題幾乎都涉及到了,C++編程的trick, 資料庫。和其中一個中國人面試最
難,而且託了一個小時。幾個小時下來我的筆記本寫了厚厚的十幾頁程序。心裡越
來越踏實,我幾乎可以感受到拿到工作后的欣喜了。除了技術問題,也有很多behavioral
問題,比如說:你在一個項目上,結果期限到了,你們組還有幾乎一半沒完成,你
會怎麼辦? 諸如此類的問題是我的強項。一上午下來,筋疲力盡,不過還好,這一
個月的苦讀還是有效果的。

一兩周之後,拿到了這份工作,同時還拿到了兩三個資產管理和投行做IT 和數量分
析的夏季實習。人就是這樣,沒有選擇時能殺出一條路;一旦有了選擇,就要求穩。
五月份畢業,面臨的直接壓力就是身份。雖然特別喜歡Hull Group 的職位,但為了
求穩,為了身份,還是要了Siebel 得工作。再見了,華爾街。難道我七年的國際金
融,經濟學背景再也沒有用武之地?難道去一個軟體公司重頭開始?我稀里糊塗的
打了鋪蓋去了加利福尼亞,心裡依然坦特不安。

我被解僱了

是的,一個星期後,我被解僱了。不是我乾的不好,還沒來得急碰電腦。吃了好幾
頓歡迎午餐,還沒來得及做貢獻。據說是上一季度的收益沒達到華爾街的預期,並
且Siebel 錯誤的估計經濟形勢會很快轉好。同組一個北大/UC Berkeley 的女孩也被
解僱了,台灣室友也被解僱了,樓道里的印度鄰居也被解僱了。經理(香港人) 讓我
趕緊收拾東西,半小時後走人。我一路哭著開車從公司回到了宿舍,路上因為太傷
心,沒看見紅燈,沒來得及煞車,撞了北大女孩的車尾。那一天,實實在在地體會
到了資本主義的無情。

加州灣區幾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都在裁人,我們無法承受昂貴的房租和生活費,准
備變賣剛買的傢具,搬會學校。還記得剛搬去時,天天都有人丟工作,變賣傢具。
我們把準備去Texas 的一家印度人全套客廳傢具都搬來了,沙發還沒被坐暖,又輪
到我們在變賣傢具了。

又沒有路了,還能再殺出一條路嗎?

再上戰場

既然什麼都沒有了,也就不會患得患失了。總是盯著已經被關上的門哭泣,就看不
見其他有敞開的們。總之,甩開膀子干吧。

還是一樣,最重要的是爭取面試機會。

解僱以後的面試和在學校里不一樣,工作種類五花八門,獲得面試的途徑主要是工
作網站,獵頭公司,社會關係。

我們什麼都試過,走投無路的時候,開車跑到Google的總部,希望能拿到面試機會。
我的室友每天鍥爾不舍的在Microsoft 網上投簡歷,最終拿到了面試。現在想想,
每個人都是很有潛力和勇氣,只是因為畏懼,我們失去了很多嘗試不同生活機會。
只是因為安逸,我們的創造力也不曾完全發揮出來。

雖然現在已經工作三年,生活很穩定,卻少了那時的勇氣。牢牢抓在自己手裡的,
雖然只是芝麻,卻還是患得患失。

被解僱三天以後,受到了獵頭Mike的電話。Mike 興奮的說:「Ellen,絕好的機會,
Sony 北美技術中心在找一個編程技術很強的人。他們生產車間的上百台電腦儲存的
數據。管理階層想著一個人用.NET建立一個信息系統,有效的利用這些數據進行質
量分析。技術中心沒有軟體部,他們希望先找一個人把系統見起來」。順便提一句,
因為我在網上簡歷的版本太多(IT,金融,IT+金融),所以給自己起了不同的名字。
一叫名字,就知道是哪份簡歷,這樣不會搞混。

聽了描述,我嚇了一跳。我可以在別人的指導下做系統,可是自己做,還挺打觸的。
不過你敢找我,我就敢說行。又玩命的把準備Siebel的面試題粗略的看了一遍。硬
著頭皮和Sony的經理進行了電話面試。我把以前學過的一些.NET和系統設計的概念
統統搬出來,坎坎而談。那是已經練就了無論心裡多緊張,表情和聲音都不會表現
出來。如果遇到不會的問題,我會盡量說我知道的相關的概念,然後說我學過這門
課,但是想不起細節了,不過只要給我一個機會,我會很快就撿起來。

當天就收到Mike的電話,通知我自己付錢買機票飛公司面試。我想他們可能是看中
我被Siebel 面試篩選過的經歷和名校IT的學位。Mike說和我競爭的是一10十年經驗
的人和一個30年經驗的人。 我想就死馬當活馬醫吧。面試不是一個個進行的,五六
個人圍住我一起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想不起具體的問題了,但很多都是概念性的設
計問題,具體的邊邊腳腳編程細節的東西倒是不多。後來由參觀了電視生產線,很
酷。臨走前,我又再三表現對這份工作的強烈興趣。

其實即使是技術職位,語言交流也很重要。我以前也總是抱怨印度人能說不能做,
總在面試上佔便宜。我的想法是:印度人怎樣我們不跟他們比。無論是什麼職位,
語言交流都是第一位的。我的房東說,他們公司的Architect 都很能說,能管理,
能把設計構想很好的傳達給別人。

兩天後,我拿到了Sony 的工作。

在Sony 最終呆了兩周,把資料庫和生產線上的計算機連接起來。後來這個工作被也
是Seibel解僱的一個校友接替了。他的EAD確還有一個月過期,獵頭給辦了工作簽證。
我離開的原因有幾個:1) 不斷收到各種獵頭的電話。別看校園裡找不到什麼對沖基
金,資產管理類型的工作,社會上還挺多的。2) 我可以做軟體編程的工作,可是我
永遠也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 -- 缺少一種熱情。我還是想找和經濟金融更相
關的工作。3) 雖然工作可以長期幹下去,但畢竟日本人不會給咱辦簽證。後來拿到
了PNC Bank 的工作,索性去了PNC。

那是已經是2002年八月,我幾乎每天都會接到獵頭的電話打進來。這可能主要歸功
於我對網上簡歷的管理。我每天都會查看每份簡歷有幾次點擊率,並且會不斷的修
改,直到有很高的點擊率。面試的工作五花八門,信用卡公司,對沖基金,資產管
理公司,銀行,IT資訊公司,要求的技能和知識有統計軟體(SAS),資料庫管理,C++,
VBA,股票,債券,金融衍生產品,經濟學,數學,金融建模,商務寫作,甚至還有
腦筋急轉彎。為了準備不同的面試,我借了好多書,也買了好多書。從開始Sony 的
工作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我一天也沒停了工作。白天要對付新的項目,學新東西,
晚上要準備一個又一個面試。

面試的問題積累的越來越多,足有二十多頁。

那一段日子很艱苦,每天干到半夜。之間也有一些工作機會,可都是雞肋一樣,食
之無味,棄之可惜。

其實所有的面試中最艱難的可能還是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其實早在學校是就拿到
了第二輪,可是由於公司辦事拖蹋和我為了求穩,接受了Siebel的原因,這個機會
就放棄了。一直到被解僱后才又和他們聯繫上。應聘的組叫做經濟諮詢,感覺不錯,
尤其在當時被解僱的心態中,這份工作好象一個救命稻草。

四大很看中說和寫。他們讓我準備一份以前課堂上寫的分析和一個 關於我的背景介
紹的PowerPoint presentation,第二天交稿。英文寫和說是我的罩門。我不想抄別
人的,自己又憋不出好的來。和朋友討論后,有了靈感,presentation很快做完了。
可是以前的課堂分析怎麼也改不好。寫作這東西,臨時抱佛腳實在來不及。弄到凌
晨2點,急得我想撞牆。後來冷靜下來,覺著這樣做不明智,改到凌晨我也不可能改
好,更何況腦袋一團漿糊。最後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把所有改的課堂分析拋棄重來,
用碩士論文代替,畢竟老闆一句句讀過。我整理了兩頁紙的縮寫。終於拿到了公司
面試。這樣的事情很多,只不過是幾百天求職經歷的縮寫。

緊接這是歷時三個月的馬拉松戰,他們考慮到我是中國人,英語不行,猶豫不絕。
面試經理說,在我們這裡,不能寫和說的人,很難提拔上去。他們當然也看中我在
技術上的長處會對數量型經濟分析項目很有用。因為猶豫不絕,我被三次安排去公
司全天面試,每次10個人。三個月一直在等,等,等。那種墜墜不安,等待別人裁
判你的命運的日子真是難過。第一次面試,人力資源部安排失誤,我不得不向PNC請
三天假,坐十幾個小時的灰狗去面試,晚上住在朋友家裡。面試的人問我旅途如何,
我說坐灰狗來的,他們驚訝得不得了。因為這種工作沒什麼技術性(和軟體公司相比
),主要是隨便聊聊。第一次十個人沒和我聊清楚,還要接著聊。我下了狠心,第二
次和第三次面試時,我列出所有的能想到的問題。比如光是一個寫,我就從不同角
度準備:談談你的寫作水平怎樣?給你的寫作打分從1到10,你得幾分?你是怎樣提
高寫作水平的?我們這裡只有寫的好的人,才有很多機會提拔,你覺著怎麼樣?反
正你敢問,我就敢準備;你要問什麼,我就準備什麼。

2002年11月18號,我正式在這家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安家,告別了奔波求職的生活。
第一年,的確痛苦了一番,每天寫各種分析報告,擺弄簡單數字。一方面報告寫不
出彩,話說不清楚,令一方面又嫌分析工作太簡單。最主要的是和一群美國本科小
孩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拼,感覺不是一代人,不平等啊。明顯感覺到第一年,重要
的東西老闆不願意讓我寫,耽誤人家時間。

找工作時鍛鍊出來的思維是:別報冤別人不好,人生不平等,爭取理解問題所在,
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將近兩年以後,有一次老闆說:今後你應該多指導一下associates
如何寫作,我發現很多人連基本的寫作風格()也沒掌握。漸漸的,我開始給美
國客戶做項目培訓,其中包括Fortune 500 電信公司的高級金融稅務經理。寫和說,
這一坎就算暫時過了吧。不過學無止境。將來更大的挑戰還是市場和銷售。在諮詢
公司里,最終衡量管理層的指標就是利潤。

沒有別的:多想,多練,一切都是可能的。

找工作之後的感想

那段艱苦的日子已經過去,在公司里已經工作了三年。每走一步,都有艱辛和快樂。
回頭想想,我從2002年的經歷中學到了更多的是找工作以外的事。

1。做事要有目標,人生要有方向。

這麼多年國內的傳統教育,一直追求被老師,父母,和社會定義的所謂的優秀,也
就是好成績,好學校,大公司,出國留學。當年鐵定了一條心學國際金融,因為它
最熱,出路好。出國後學習信息工程,也是因為它最熱,出路好。看著進了華爾街
的師兄師姐,羨慕敬仰得不得了,也沒太搞清楚他們到底在幹什麼。奮鬥了二十年,
去了軟體公司,只是為了生存。在無路可走時,只要有份工作就行,不管適不適合。

而我的一個朋友,卻鍥爾不舍,再困難也沒放棄做一名記者的夢想。她沒象我和其
他同學一樣,把生存美國,薪水,綠卡看得那麼重,而是從南方鄉村小報的實習干
起,走南闖北,兩年後干到了美聯社。

我想說的是,一切都有可能,如果你選擇自己熱愛的職業,就一定可以達到目標。
這道路可能會很艱苦,正因為有passion,才最終能克服路上的艱辛。以前看到過報
紙上的故事,講物理學的博士轉行做了主持人,微軟的電腦博士最終決定辭職進軍
電影行業。我想一路十六遭下來,他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

我一直在和找工作的朋友說,先想到底喜歡什麼,再想有多難。目標不是一天定了,
第二天就實現的。我的一個很年輕的朋友今年博士畢業后拿到高盛中國的經濟學家
的職位。她的幾句話讓我感受頗深。她說在學校的五年裡,她從來沒有停止在琢磨
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做教職,做投行,做銷售,做研究,自己的性格長處是什麼,
那些工作一定不能做。她去各種各樣的機構做實習,用實踐來幫助尋找方向。雖然
比別人辛苦,但畢業的時候也就水道渠成。

我的經歷就恰恰相反,找工作臨時報 佛腳,來者不拒。從壓根不了解華爾街,卻盲
目崇拜華爾街,到拿到四大CPA 公司的工作,以為抓住了救命稻草,我感覺一直象
一隻井底的青蛙,根本看不清外面的世界,也就沒有真正的「目標」。

2。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二三十年的學習,培養出來的能力是背書,依葫蘆畫瓢的做事情。其實無論是從人
生目標的選擇到職場發展,我們常常會遇到沒有正確答案的難題。能不能審時度勢,
制定合適的策略和目標,就成為人於人不同之處。尤其在工作以後發現,善於思考,
尋找機會,有創造力的人,才更有機會成功。

我在工作中的感覺是:兩年技術過關后,工作基本上是重複已經知道的東西。如果
想尋求進一步的發展,有幾條路:1) 成為專業知識和技術上的大牛人;2) 成為公
司創造利潤的骨幹人員,擁有大量客戶資源;3) 培養企業家精神和能力,個人創業。
這幾條路每一次突破,都需要分析能力,創造能力。

3。 不斷提高語言交流和表達的能力。

還有很多的感想,我們以後慢慢道來。。。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10-10 23:32 | 只看該作者
「擦乾了眼淚,該幹什麼還得幹什麼。 」

謝謝王老師,好文共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06

主題

1981

帖子

225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2258
3
aeiou 發表於 2005-10-10 23:39 | 只看該作者
好文,就是看到得晚了點。
雖然基礎跟樓主不一樣,但是還是有很多值得借鑒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3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7
4
allens0914 發表於 2005-10-11 06:28 | 只看該作者

Thanks a lot

As one guy looking for a job, it is very encouraging and instructive. Good luck.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341

帖子

7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2

積分
76
5
johndoe23 發表於 2005-10-11 12:0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 寫的真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09

帖子

13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8
6
tangseng 發表於 2005-10-11 16:29 | 只看該作者
「把生存美國,薪水,綠卡看得那麼重」
每個在美國的留學生都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美國對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除了鈔票,除了物質享受,美國還剩下什麼
別再犯和作者一樣的「錯誤」了
人生只能活一次,活的太累不值得,更別提這種累完了就什麼都完了的人生

btw, this is NOT encouraging at all, kind of CRUEL and SAD in my point of view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50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8
7
wwwdoctor 發表於 2005-10-12 02:56 | 只看該作者
Good article, thanks for shar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05: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