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利未人和他的妾>

[複製鏈接]

3154

主題

3174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0165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5-19 19: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利未人和他的妾>
讀經【士19: 1-30】【當以色列中沒有王的時候,有住以法蓮山地那邊的一個利未人,娶了一個猶大伯利恆的女子為妾……。】在士師記第十九章中記載了,利未人和他的妾,以及基比亞匪徒的惡行,這就是以色列任意而行的墮落景象。那時有一個利未人到伯利恆迎接逃妾,回程時在基比亞被一個老人接待,而基比亞匪徒卻凌辱利未人的妾至死;之後利未人將妾身切成十二塊分送全以色列。本章首先說到:【當以色列中沒有王的時候,有住以法蓮山地那邊的一個利未人,娶了一個猶大伯利恆的女子為妾。妾行淫離開丈夫,回猶大的伯利恆,到了父家,在那裡住了四個月。她丈夫起來,帶著一個僕人、兩匹驢去見她,用好話勸她回來。女子就引丈夫進入父家。她父見了那人,便歡歡喜喜地迎接。】「當以色列中沒有王的時候,有住以法蓮山地那邊的一個利未人,娶了一個猶大伯利恆的女子為妾」。這裡一開始就說:「以色列中沒有王」,這句話在士師記最後這五章里總共出現了四次。每一此出現似乎都預告一些驚人的事件即將發生。利未人是神所揀選出來在神的帳幕裡面事奉神的支派,可是在士師的年代這些事奉神的利未人跟一般的以色列人在屬靈上已經一同墮落了,所以這個利未人照著自己的心意娶了妾。而這個妾因「行淫離開丈夫,回猶大的伯利恆,到了父家,在那裡住了四個月」。「妾行淫離開丈夫」,「行淫」按照律法,【姦夫淫婦都必治死】(利20:10),但因以色列人任意而行,根本不守這一律法。士師記里最後講到的兩件事都與「伯利恆」(17:7;18:2)和「利未人」(17:7;18:1)有關,兩個「利未人」都來往於猶大的伯利恆和以法蓮山地,都是由一個家庭的悲劇導致了一個支派的危機,進而影響到全以色列。利未人的岳父「歡歡喜喜地迎接」他,因為女婿要和女兒和好,岳父當然會很高興。

【那人的岳父,就是女子的父親,將那人留下住了三天。於是二人一同吃喝、住宿。到第四天,利未人清早起來要走,女子的父親對女婿說:『請你吃點飯,加添心力,然後可以行路。』於是二人坐下一同吃喝。女子的父親對那人說:『請你再住一夜,暢快你的心。』那人起來要走,他岳父強留他,他又住了一宿。到第五天,他清早起來要走,女子的父親說:『請你吃點飯,加添心力,等到日頭偏西再走。』於是二人一同吃飯。那人同他的妾和僕人起來要走,他岳父,就是女子的父親,對他說:『看哪,日頭偏西了,請你再住一夜;天快晚了,可以在這裡住宿,暢快你的心。明天早早起行回家去。『】「那人的岳父,就是女子的父親,將那人留下住了三天。於是二人一同吃喝、住宿」。這個利未人帶著一個僕人來到他的妾的父家,想跟他的妾和好。利未人的岳父便興高采烈的把女婿留在家裡住了三天。當時以色列人款待客人的規矩是三天。但他的岳父卻強留他到第五天,而且第五天還強留他。那麼為什麼女婿想要走,這個岳父偏偏不讓他走?其實這就是「各人任意而行」,也就是說,每個人照著自己覺得是對的方式去做。這個利未人照著自己認為是對的方式娶了一個妾。妾照著自己認為是對的方式離家出走。妾的父親也照著自己認為是對的方式來強留客人。

【那人不願再住一夜,就備上那兩匹驢,帶著妾起身走了,來到耶布斯的對面(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臨近耶布斯的時候,日頭快要落了,僕人對主人說:『我們不如進這耶布斯人的城裡住宿。』主人回答說:『我們不可進不是以色列人住的外邦城,不如過到基比亞去』;又對僕人說:『我們可以到一個地方,或住在基比亞,或住在拉瑪。』他們就往前走。將到便雅憫的基比亞,日頭已經落了;他們進入基比亞要在那裡住宿,就坐在城裡的街上,因為無人接他們進家住宿。】「那人不願再住一夜,就備上那兩匹驢,帶著妾起身走了,來到耶布斯的對面(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從猶大的伯利恆到以法蓮的山地,大約需要一天時間。「那人不願再住一夜」,可能因為第六日晚上開始就是安息日,所以他必須在「第五天」日落之前動身。但因為他們出門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當他們走到耶布斯,也就是今天的耶路撒冷的時候已經快要傍晚了。當時耶路撒冷被耶布斯人佔據,這利未人可能擔心與外邦人接觸使自己沾染不潔凈,所以寧願再走一個多小時,到耶路撒冷以北大約6公里的「基比亞」。「拉瑪」在「基比亞」北邊大約3公里。於是他走到以色列人的城市「基比亞要在那裡住宿,就坐在城裡的街上,因為無人接他們進家住宿」。利未人以為同胞的城邑會比外邦人的耶布斯更好,但基比亞人卻毫無待客之道,任由他們一家坐在城門口的廣場上,這完全違反了神要他們善待客旅的教導。

【晚上,有一個老年人從田間做工回來。他原是以法蓮山地的人,住在基比亞;那地方的人卻是便雅憫人。老年人舉目看見客人坐在城裡的街上,就問他說:『你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他回答說:『我們從猶大的伯利恆來,要往以法蓮山地那邊去。我原是那裡的人,到過猶大的伯利恆,現在我往耶和華的殿去,在這裡無人接我進他的家。其實我有糧草可以餵驢,我與我的妾,並我的僕人,有餅有酒,並不缺少什麼。』老年人說:『願你平安!你所需用的我都給你,只是不可在街上過夜。』於是領他們到家裡,喂上驢,他們就洗腳吃喝。】「晚上,有一個老年人從田間做工回來。他原是以法蓮山地的人,住在基比亞;那地方的人卻是便雅憫人」。基比亞城裡唯一關心客旅的不是本地人,而是一個與利未人同樣來自「以法蓮山地」的寄居老人。他看見有客人坐在街上,便走過來問他們說:「你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這利未人回答說:「我們從猶大的伯利恆來,要往以法蓮山地那邊去。我原是那裡的人,到過猶大的伯利恆,現在我往耶和華的殿去,在這裡無人接我進他的家」。「耶和華的殿」是指約櫃和會幕的所在地、以法蓮山地的示羅,這位利未人可能正在那裡事奉。利未人還告訴這位老人,他們自己帶了驢子的糧草和所需用的餅和酒,不會麻煩他太多,他們只要讓我們有地方睡就好了。於是老人接了這三個人到家裡去,熱情地接待了他們。而基比亞人的待客之道,已經墮落到連迦南人都不如了。

【他們心裡正歡暢的時候,城中的匪徒圍住房子,連連叩門,對房主老人說:『你把那進你家的人帶出來,我們要與他交合。』那房主出來對他們說:『弟兄們哪,不要這樣作惡;這人既然進了我的家,你們就不要行這醜事。我有個女兒,還是處女,並有這人的妾,我將她們領出來任憑你們玷辱她們,只是向這人不可行這樣的醜事。』那些人卻不聽從他的話。那人就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給他們,他們便與她交合,終夜凌辱她,直到天色快亮才放她去。天快亮的時候,婦人回到她主人住宿的房門前,就仆倒在地,直到天亮。】「他們心裡正歡暢的時候,城中的匪徒圍住房子,連連叩門,對房主老人說:『你把那進你家的人帶出來,我們要與他交合』」。基比亞城的匪徒明目張胆要與利未人交合,這樣的事情曾在所多瑪,蛾摩拉發生過,那兩個外邦人的城市,因罪大惡極,而受到神嚴厲的審判。可是這時候,同樣的惡事卻發生在以色列人中間,可見以色列人道德墮落到什麼程度。他們表面上還是神的百姓,生活上已經墮落到所多瑪的地步,甚至比迦南人更邪惡。這位老人不但和羅得一樣,願意犧牲自己的女兒去滿足匪徒的情慾(創19:8),連利未人的妾也一起出賣了。他的善惡標準是扭曲的,他是用一件罪惡去阻止另一件罪惡,完全沒有活在神律法的管理之下。在所多瑪,還有天使來阻止惡行的發生(創19:10-11),但在基比亞,神卻任憑這一切的發生,為要揭示以色列民已經全然敗壞。因為「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每個人都照著自己覺得是對的方式去做,所以這個老人為了保護利未人,他可以犧牲自己的女兒和別人的妾。而利未人「就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給他們,他們便與她交合,終夜凌辱她,直到天色快亮才放她去。天快亮的時候,婦人回到她主人住宿的房門前,就仆倒在地,直到天亮」。從這裡也可以看到利未人的自私,對他的妾是這樣的無情和冷漠。

【早晨,她的主人起來開了房門,出去要行路,不料那婦人仆倒在房門前,兩手搭在門檻上;就對婦人說:『起來,我們走吧!』婦人卻不回答。那人便將她馱在驢上,起身回本處去了。到了家裡,用刀將妾的屍身切成十二塊,使人拿著傳送以色列的四境。凡看見的人都說:『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這樣的事沒有行過,也沒有見過。現在應當思想,大家商議當怎樣辦理。『】「早晨,她的主人起來開了房門,出去要行路,不料那婦人仆倒在房門前,兩手搭在門檻上」。可見這個可憐的妾備受凌辱。之前利未人為了自己的安全把妾交給匪徒,現在又肢解她的屍體成十二塊,這正是當時以色列人屬靈光景的寫照,也再次暴露利未人的醜陋。而這位利未人肢解屍體所用的「切」,在聖經里只被用來描述切開獻祭的動物(出29:17),這表明利未人用自己的宗教技能做了這件可怕的事,用罪惡的方式來呼籲其他支派主持公道。因此他並非出於公義和聖潔,只是為了發泄個人的憤怒,結果引起嚴重的內戰。因為利未人的殘忍、冷漠地對待自己的妾,與基比亞人並沒有分別,他雖然是一個教導律法(申33:10)的人,卻徒有敬虔的外表(12節),毫無敬虔的實際。這個發生在士師記十九章的事件,在我們看來很觸目驚心,卻也赤裸裸地暴露了以色列沒有王的墮落景象。今天我們不要以為士師記只是記載當年以色列人的敗壞,其實這也是末世的光景,這個發生在士師記可怕的事件,同樣每天都發生在這個黑暗的世上。世人用盡了人為的方法:教育、法律、道德約束力等,想要解決這些問題。但根本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人要讓神在我們的心裡做王!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讓神作我們生命的王,這樣我們就不會任意而行,而是聽從神的話,遵行神的旨意!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19 19: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