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作基督耶穌的精兵>

[複製鏈接]

3421

主題

3441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325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3-12-6 21: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基督耶穌的精兵>
讀經【提后2: 1-13】【我兒啊,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在提摩太後書第二章的這段經文中,使提保羅勸勉提摩太要剛強起來,要作基督耶穌的精兵,要記念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後裔等。保羅首先對提摩太說:【我兒啊,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保羅在此對提摩太勸勉的話,乃根據阿尼色弗的好榜樣(1:16-18)。阿尼色弗在保羅於羅馬坐監時,不以保羅的鎖煉為恥,殷勤地找到保羅,冒著生命的危險,服事保羅。而阿尼色弗與保羅的關係,並不如提摩太與保羅那樣親密,提摩太是保羅的真兒子,是保羅最得力最親密的助手,既然阿尼色弗能夠靠主剛強,提摩太是主所重用的青年傳道,更應該靠主剛強了。但提摩太不能憑自己的心志剛強,而是「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只有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的人,才能持久地面對任何的環境,才能有膽量為主作見證,有能力去傳揚主的福音。因此不但提摩太需要在基督的恩典上剛強起來,我們也都需要在基督的恩典上剛強起來,這樣才能為主作見證。「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保羅多次在公眾面前見證主的福音,傳講主的真道,這些真道不但提摩太聽到,也有許多聽見保羅所教訓的,證明是純正的道理。保羅就要求提摩太把他的教訓「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就是讓他們把這真道也傳出去,這也是今天每個傳道人的責任。而保羅在這裡提到四代傳承真理的人:第一代是「我」,也就是保羅;第二代是「你」,也就是提摩太;第三代是「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也就是有教導恩賜的人;第四代是「別人」,也就是其他的信徒。因此每一個傳福音的信徒,都應當把福音「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傳道人若不注意訓練信徒把福音「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就不是耶穌基督的僕人。

保羅又要求提摩太:【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保羅要求提摩太要和他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許多基督徒不但不是基督耶穌的精兵,簡直是基督的逃兵,原因是怕為基督受苦。而「精兵」,是指訓練有素,隨時可以投入戰場,完成任務的戰士,所以「精兵」不是混在軍中濫竽充數的,而是優秀的戰士。同樣傳揚福音,為主作見證也是參與屬靈的爭戰,所以保羅勉勵提摩太,讓他知道自己不但是基督的一個士兵,而且要作一個精兵。另外基督耶穌的精兵也應當接受良好的屬靈訓練,深深明白魔鬼的詭計,深知人心中的詭詐,並知道如何運用真理,把人的心意奪回。「精兵」也會有最好的裝備,有新式的武器,強力的炮火,能夠攻打敵人,基督徒也需要有很好的屬靈裝備。保羅在以弗所書6:11-18中告訴我們,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真理的腰帶、公義的護心鏡、平安的福音鞋、信德的藤牌、救恩的頭盔、聖靈的寶劍、多方的禱告,這些都是我們最精良的裝備。我們應該經常配備好這些屬靈的武裝,並且練習運用,曉得如何運用這些裝備防止敵人、攻擊敵人,這樣才能作基督的精兵。那麼你在基督里是一個怎樣的兵,是精兵?庸兵?或逃兵?你有作基督精兵的決心嗎?可是今天不少基督徒忽略了作耶穌基督的精兵,亦忘記了要參與屬靈的戰爭。但作主的精兵首要的認識是:受苦。若我們能像保羅那樣為主受苦,就「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就能像保羅一樣,被主大大的使用!

接下來保羅用三個比喻告訴我們,基督耶穌的精兵要操練自己像一個軍人、武士和農夫,他說:【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凡在軍中當兵的」,就是作精兵的。在軍中當兵的人,是不將世務纏身,就是沒有俗事的牽掛。做精兵的,並不是不需要穿、不需要吃、不需要養生的財物,乃是他不應當被那些屬世界的物質,屬今生暫時的事務「纏身」。我們雖然也吃、也穿、也需要用錢,但我們絕不專心在這些事上。「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基督呼召我們來當祂的精兵,所以我們不要將世務纏身,為要專心求主的喜悅。【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希臘人常常舉行比武的競賽,優勝的人,可得花和樹葉編成的冠冕戴在頭上,作為獎賞。但那些參加比武的人,必須嚴格地遵守規矩,在練習的時候就要嚴格地遵守,不然就被取消資格、不能得到優勝的獎賞。基督精兵得勝的條件,也是要按規矩,我們的規矩就是,凡事照真理而行,與罪惡的權勢爭戰,與世界各種壞風俗,各種悖逆神的力量來「比武」。但我們不能用屬血氣的手段、屬肉體的拳頭,也不能用惡毒的言語、仗著地上的勢力金錢,我們只能倚靠聖靈的能力,照著真理來行事。比武的人,不但要按規矩才能得冠冕,也必定用盡他的力量與對方博斗,目的就是要勝利。在服事主的工作上,我們也必須盡一切身心才智,毫無保留為主而作,用盡我們全副力量,爭取勝利。【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這「勞力的農夫」,也即勤勞的農夫。勤勞的農夫抓住機會、按時栽種,就比別人先得糧食。基督的精兵,要比別人先得屬靈的糧食,也要勤勞。我們多讀聖經必定多得屬靈糧食,努力多作救人的工作,也必多得屬靈的種子。而懶惰的人雖然想得,並不能得。可是今日不少信徒懶得追求更多有關聖經的真理,他們不願意花一點時間去學習和研讀《聖經》。故此這些信徒對聖經都是一知半解,求主憐憫。而保羅在此對提摩太的勸勉和提的要求,也代表耶穌基督對信祂的人的勸勉和提的要求,因此我們今天都要立下心志:要在基督的恩典中剛強起來,要作「基督耶穌的精兵」!【我所說的話你要思想,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我所說的話」,指保羅在前面所教導的,提摩太就要去思想上面這三個比喻的重點。「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當我們肯盡本分「思想」的時候,神必定賜給我們屬靈的「聰明」,我們越願意「思想」神的話語,神就賜下越多屬靈的聰明去領受祂的話。

接著保羅說:【你要記念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後裔,祂從死里復活,正合乎我所傳的福音。】這裡保羅要提摩太「記念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後裔」,就是記念神應許的信實。因為「大衛的後裔」,表示耶穌基督是神所應許的那位後裔。撒下7:12-16神曾應許大衛,要堅立他的國直到永遠,要興起一位後裔接續他的位。所有猶太人都盼望這位後裔降生,就是要承接大衛寶座的那一位。所以耶穌的降生,證明神的應許是可靠的。而主耶穌「從死里復活」,這是福音的基礎。耶穌為我們死了,擔當了我們的罪,復活了,為我們勝過死亡。主耶穌復活成為初熟的果子,我們這些信祂的人也同樣要復活。祂的復活,證明祂的確是將要來的那位榮耀的王,是坐在寶座上直到永永遠遠的那一位萬王之王。「正合乎我們所傳的福音」,表示保羅所傳的福音,在舊約的時候,神已經應許祂的僕人,在新約才應驗,保羅就更清楚地把這應驗解明出來,為自己所傳的,正是福音真理,心中非常平安。所以保羅說:【我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然而,神的道卻不被捆綁。】當時保羅身陷牢中,他無法像以往一樣能到處自由的傳福音,但保羅知道神的道卻不會因他的坐牢而受捆綁。因為他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和途徑,如以書信繼續向外界傳講主的話。他也可借著其他的同工如提摩太等繼續不斷的把主的道傳開,使多人可以信主。事實也是如此,保羅就在那一次的坐牢中為主殉道了,但「神的道卻不被捆綁」,神的道借著保羅的書信繼續被傳開,直到今天我們仍可從他的書信中領受神的話語。保羅又說:【所以我為選民凡事忍耐,叫他們也可以得著那在基督耶穌里的救恩和永遠的榮耀。】這「選民」這裡是指不信的猶太人。「凡事忍耐」,指忍受反對他的猶太人所加在他身上的逼迫和苦難。而保羅忍耐的目的就是,要「叫他們也可以得著那在基督耶穌里的救恩」,救恩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帶領我們進入永遠的榮耀。

最後保羅說:【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祂,祂也必不認我們。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我們若與基督同死」,這「若」字不是單指「與基督同死」,而是指全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就是【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他同活。】(羅6:8)我們既然有這樣的盼望,就不怕為福音受苦,甚至身體被殺也不用怕了。因為我們身體的死亡不過是暫時的,因我們已經有一個榮耀復活的盼望。「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這「忍耐」,是指為福音所受的逼迫,或是為主殉道。但我們若能忍耐,就能和主一同作王。可見為福音的緣故忍耐逼迫,是作王的條件。今天我們為福音的緣故,受苦難或誤會、損失、痛苦,都有很高的價值,如此我們就會甘心付代價,樂意地忍耐。「我們若不認祂,祂也必不認我們。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這裡不是關乎得救與滅亡的「不認」,而是關係到信徒失敗和榮耀的「不認」。我們失敗了,對主失信了,不敢在人的面前承認祂,但祂還是可信的。就如彼得雖然曾在人面前不認耶穌,耶穌仍是可信的,當祂轉過臉來看他時,彼得就在痛哭中悔改了。主耶穌在復活后特別向他顯現,使他重新得到復興、得到能力,後來成為神所重用的僕人。彼得在這樣的失敗后,耶穌基督還是顯出祂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這是解釋為何在我們失信的時候祂仍然可信,因為祂是不能夠背乎祂自己的。祂的信實是出於祂的本性,祂不能背乎祂的公義、慈愛、聖潔,不能背乎祂自己一切所定規的。神的信實所以能堅定不變,因為神自己是永不改變的,神說過的話,祂應許過的事必會成就,因為祂不會失信。為此,願我們今天也要思想使徒所講的話,並要謹記:「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6 20: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