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對這本書的許多惡意攻擊之一。來自西方,在書中被提及的政商菁英們也對作者們發動攻勢,其中之一來自英國的「四十八家集團」(48 Group Club)。四十八家集團是一個以促進中英合作為目的、運作超過半世紀的商會組織,書中揭露了集團創辦人三代以來與中共的互動關係。四十八家集團的主席史蒂芬・貝利(Stephen Perry)在書出版前寄出存證信,要求出版社停下在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地的出版計劃。
老布希如此寫道,他認為,是因為這層「老友」關係,他才能罕見的聽見鄧小平對中蘇關係的看法。不僅是老布希,書中的中共「老朋友」還有澳洲前總理保羅・基廷(Paul John Keating)、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他們一同被任命為中國開發銀行國際顧問委員,自認從此直通中共權力核心。
「友好的意思不是親密的個人關係,而是戰略關係。」書中開門見山的挑戰了許多西方菁英與中共交往時的誤區,「友好」一詞,是中共的一種工具,是「在心理上化解反抗並重塑現實的手段」;所謂「外國朋友」,就是指願意和有能力促進中國利益的人,包括季辛吉、前奧會主席薩馬蘭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以及天安門大屠殺后一個月即派密使到北京恢復中美來往的老布希。對黨有用的西方人士,中共會讓他們相信自己和中國有特殊關係,使其順從北京政治意圖,中國學者杜建華認為,這種心理工作是控制和操縱行為的有效工具,而且讓中共看起來又和善、可親和樂於助人。
高官、大使、企業家⋯⋯「老朋友」如何成為「傳聲筒」
他們接近的方法包括舉辦活動測試立場與態度,或從旁搜集目標的人脈、朋友和家庭成員資訊。其中,最優先的標的就是和中國有生意上的往來或是有個人關係者,包括川普(Donald Trump)、拜登(Joe Biden)、老布希家族,都是書中中共布局的例子。另外,找到有共同利益者后,中共透過外圍組織挹注資源,成立新的組織推進兩國合作,也是行之有年的做法,藉此長期攏絡政商菁英集團,包括「巴黎─上海俱樂部(Club PARIS-SHANGHAI)」、德國的「中國之橋(China-Bridge)」、加拿大的「加中貿易理事會(Canada China Business Council)」等等,都是例子。
2019年8月,當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在中國媒體《新華社》、香港《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上,卻接連出現奧勒岡州州長、洛杉磯副市長與市長、前密蘇里州州長等,對美國政策的攻擊,他們論調一致地稱美國對中國經濟的封鎖性政策正荼毒地方生計,其中,前密蘇里州州長鮑伯・霍登(Bob Holden)講得最激烈,說農民們非常「害怕」與中國關係破裂。霍登同時也是「美國心臟地帶中國協會」主席,此協會由香港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出資設立的中美交流基金會支持,成員來自美國各地20個州。
報:書籍出版之後,有一些評論,回到了與中國牽制(containment)或是透過貿易交往(engage or constraint with China)的辯論中,這些評論認為此書的觀點將導致其他國家無法參與中國經濟成長,失去中國市場帶來的獲利,甚至引來制裁,將造成本國的損失。這也常是支持與中國合作、交往者的理由。你如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