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抵制霉霉!抵制碧梨!」…歐美抵制文化逐漸瘋魔,羅琳聯手150人抗議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7-20 09:40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文授權轉自:英國報姐

  ID:baojieuk

  十天前,冬兵演員Sebastian Stan與女友戀情曝光。

  女友Onieva是西班牙女演員,兩人看起來也很甜蜜,一起出外度假,坐著摩托艇看落日。

  

  在戀情曝光時,大多數人都給予了祝福:看起來很般配、塞包能這麼幸福很好,恭喜恭喜。

  但幾天之後,隨著一張被人翻出來的「爭議照片」,網路風向,從最開始的祝長久,一路跌到了——「抵制塞包!祝塞包完蛋!」

  

  這張爭議照片,是這樣的。

  2018年4月1日,女友Onieva分享了一張她和朋友穿著和服的照片,並且配文:

  「午夜中的兩個『日本女孩』。#藝伎# 」

  

  很多外網網友,在翻到這張照片時,立刻感到了不適:

  這是種族歧視!這非常不尊重!這是文化挪用!

  (文化挪用:強勢文化的種族或個體,惡意詮釋弱勢文化,或將弱勢文化挪為己用。)

  

  因為穿了其他文化的服飾拍照,反而被人噴種族歧視。可能我們看來這有些不可理喻,但在國外卻並非孤例……前兩年,就有一個高中女孩因為在畢業舞會上穿了旗袍而被很多人批評。

  總之,這張照片點燃了外國網友的憤怒,並且在塞包和女友拉黑了要求他們刪除照片的粉絲后,變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抵制運動。

  #慶祝塞包完蛋派對 #sebastianstanisoverparty

  

  在這個話題下面,很多人表達了他們的抵制。

  有人錄視頻撕掉了她原本貼在牆上的冬兵海報、和演員的合影。

  

  有人表示:「我曾經那麼喜歡他!請團隊給我退款!」

  

  還有人直接否認了他這個人的存在:

  「沒想到在獵鷹演員Antony Mackie在《冬兵與獵鷹》里一人分飾兩角誒!」

  

  「塞包是誰?這是我唯一知道的塞巴斯蒂安。」

  

  「現在,我只喜歡這一個塞巴斯蒂安了。」

  

  隨著加入抵制話題的粉絲越來越多,這個話題熱度漸漸上升,甚至直接上了推特的熱搜。

  然而,在更多路人進入這個話題之後,也和咱們一樣,一臉懵逼。

  「WTF你們在搞什麼,塞包終於和女友幸福美滿地在一起瞭然後你們在這裡一直嗶嗶……拉黑你們再正常不過了!」

  

  「#塞包完蛋了#這個話題是我這段時間見過最蠢的東西,因為他新女友在認識他以前照過的一張照片而抵制他本人?關他什麼事啊!他又不欠你們的!要抵制也找女友啊!」

  

  「因為塞包女友穿了和服,所以人們開始試圖抵制塞包。

  神吶,這什麼跟什麼啊!」

  

  「我兩年沒上推特了,一回來就看到這個話題……你猜我好奇什麼?好奇誰會是下一個。

  因為看起來,每個月抵制者都要換一個新的人拉出來祭天。」

  

  「有的時候,推特上的腦殘粉真的太腦殘了。

  他們每個月都要掀起一場新的#抵制XX 的活動,但明星根本不在意,過得還比他們好很多」。

  

  

  就像上面的推特所說,這樣的#isoverparty#慶祝XX完蛋,並不是針對塞包一個人。

  事實上,這個話題幾乎每個月都會在推特上出現一次,每次都針對著不同的名人。

  而大多數時候的起因,都是會讓人眉頭一皺,一臉懵逼地感嘆:「就這?」

  

  2015年,泰勒斯威夫特成為了第一個#isoverparty的主角。

  而這個話題發揚光大,則是在霉霉抗議坎爺歌詞的時候(其中寫道「我可能還和泰勒上床,是我讓那個碧池出名了」)。

  坎爺方放出了錄音證明曾經致電泰勒徵求同意。

  (今年完整版曝光后證明錄音被剪輯過,輿論反轉)

  當年,很多人都認為她是故意撒謊,#慶祝泰勒完蛋#的tag隨即出現,成為了這個話題的始祖。

  

  而後,這成為了抵制名人的通用話題。

  隨著這幾年抵制文化愈演愈烈,這個話題也被使用得越來越頻繁,僅僅只是今年上半年,就已經出現了數個不同主角的抵制話題。

  #慶祝碧梨完蛋

  (因為她表示自己覺得LadyGaga的鮮肉裙子很奇怪)

  #慶祝JimmyFallon完蛋

  (因為他在20年前給自己塗了個黑臉)

  #慶祝溫蒂家完蛋

  (因為這個快餐店支持川普競選)

  #慶祝ChrisEvans完蛋

  (因為他去年扮演了一位猶太復國主義者)

  #慶祝CardiB完蛋

  (因為有謠言聲稱她diss其他Rapper,後來被她親自闢謠)

  #慶祝荷蘭弟完蛋

  (沒有原因,只是有人覺得打著這個tag發視頻會比較有關注度)

  ……

  

  抵制的主角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抵制者卻始終存在。

  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有新的抵制出現,會有很多人站出來,繼續開始一次新的抵制派對。

  

  愈演愈烈的抵制文化,配合著BLM運動的大環境,讓人們越來越束手束腳。

  前段時間,終於有150多位名人公開發表了聯名信,呼籲所有人……

  「停止抵制文化,不要再擠壓現在已經不多的自由言論空間!」

  

  

  在這150多位公眾人物中,包括《哈利波特》作者羅琳、《午夜之子》作者Rushdie,《使女的故事》作者Atwood,國際象棋大師Kasparov,著名科學家Chomsky等。

  作家、記者還有各行各業的學者站出來,在BLM運動的大環境下,抗議這套被不斷加強的「新道德準則和政治承諾」。

  

  前段時間,羅琳因為關於跨性別的言論而被抵制

  「信息和思想的自由交換,是自由社會的命脈,但現在,這條路日益狹窄。人們因為偏離主流的思想而被解僱、被趕下台。」

  「無論這些事件的爭論如何,最終,都是將『可以說的範圍』穩步縮小,人們為了不引起爭議和報復,不惜一切規避風險。甚至連作家、記者和藝術家,都不敢再發表與主流相左的言論。」

  

  「我們公開討論的空間越來越小,對彼此差異的容忍度越來越低。最終,只剩下了意識形態上的完全一致。

  這種令人窒息的氣氛,終會影響到這個時代。」

  

  「擊敗有害言論的方法是曝光、辯論和說服,而不是讓他們沉默,或者讓他們消失。」

  「我們需要保留擁有不同意見、卻不會造成嚴重後果的權利。」

  

  誠然,抵制本身無可厚非。

  如果有人做了觸碰紅線、傷害大眾感情的事情,那麼自當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如果觀眾不去抵制,那麼,在資本橫行為所欲為的時代,我們可能還會看到吸毒者復出、辱華品牌繼續來中國撈錢、性侵女性的人一部一部電影接著出,推送到每一個人的面前。

  

  但如果抵制文化過剩,最終後果,就是人人膽戰心驚。

  民眾風向越來越保守而正確,誰能保證自己在幾十年前,沒有做過一兩件「不正確」的事情?

  這樣下去,就會變成另一個極端——

  因言獲罪,沒有人再敢說話了。

  

  人們不願意再分享自己的生活,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張照片,就會成為你的罪證。

  人們不願意再發表自己的創作,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段文字,就會成為射向你的弩箭。

  人們不願意再表達自己的好惡、探討不同的觀點,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段話,會讓你的整個生活變得一團糟。

  

  亂說話的後果是嚴重的,與大眾觀點相左的意見可能會讓你成為下一個被抵制的主角,被騷擾、被舉報、被人肉,從網際網路延伸到現實,打亂所有生活。

  最好的方式,就是當一個啞巴,在一潭死水的網路上,在令人窒息的環境中,保持安靜與冷漠地繼續生活下去……

  

  抵制,是一把雙刃劍。

  手握武器才擁有自保之力,但它終究也會划傷自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5 23: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