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秦漢時期主要關卡函谷關,為什麼到唐末后就基本喪失作用了?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6-24 14:57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函谷關並不是到了唐末才喪失作用的,早在漢末就已基本喪失。

  首先函谷關在歷史上並不一個而是三個,分別是:

  秦函谷關、漢函谷關、魏函谷關

  1、而在歷史上真正起作用的是秦函谷關

  

  秦函谷關建在山地中一條山谷的谷口,兩邊的陡峭的山陵加之茂密的樹林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因此只要守住谷口關東軍隊就沒辦法進入關中,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2、神人修建的漢函谷關

  到了漢代大一統王朝時期,函谷關軍事防禦作用下降,作為政治地理分界線的作用提升。

  在關內的人瞧不起關外的人,關外的人爭當關內人。

  漢朝時期就有這個神人樓船將軍楊仆,他家就剛好在函谷關前,為了將自己變成關內人,上書漢武帝將函谷關東移到新安縣,並自掏腰包興建新函谷關。

  然而失去天然屏障的保護,漢函谷關在西漢末年的戰亂之中根本沒有起到防禦作用,有鑒於此東漢建國后恢復了秦函谷關。

  

  3、魏函谷關的新建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經過幾百年的自然變化,原本函谷關旁本是天塹黃河岸邊絕壁由於黃河的下切,出現了一條平坦的河灘可以允許軍隊通行,比起翻山越嶺的函穀道河灘成了更好的入關選擇。

  秦函谷關再度失效,曹操和馬超戰爭中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函谷關移動到了黃河河灘上,建成了魏函谷關。

  4、潼關的出現

  但是同樣是在曹魏時期,潼關的作用被發現他和原來的秦函谷關地形相似。有著極強的防禦作用,因此在其後的歷史中潼關取代了函谷關發揮保護關中的作用。

  

  再說黃巢並不是直接攻入長安的,而是在潼關受阻。

  此時的潼關面臨著和秦函谷關一樣因地形變遷導致移關至黃河岸灘上。但是同時舊關也被改造成十二連關繼續發揮作用。

  然而黃巢進攻之時,唐軍顧頭不顧尾只顧防守新關,而對舊關疏於防守。致使黃巢在潼關受阻之後繞道舊關攻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4: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