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7493億美債被減后,121萬億或從美國撤離,美國經濟或將"彈盡糧絕"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6-4 16:13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創 BWC中文網

  截至6月3日,美國聯邦債務總額高達25.7萬億美元,這相當於1958年赤字開始時,美國當時債務2800億美元的約91倍。美國國債時鐘密密麻麻的數字波動,也為我們揭開了美國經濟過去數十年間增長的騙局,即高度依賴債務模式。

  

  事情的最新進展是,華爾街投資大師,億萬富翁吉姆·羅傑斯日前就美國巨額債務擔憂地表示,債務無處不在,印鈔無處不在,最終我們(美國)要付出代價。實際上,這並非羅傑斯首次提出對美國債務經濟模式不可持續的觀點,最近兩年間,他不止一次地強調,受膨脹美債,高估美股等美元資產價格的影響,美國或面臨比2008年金融海嘯更嚴重的金融和債務危機。而主動權則掌握在美債的主要大買家手中。

  然而,最近兩年,美債的全球主要買家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美債拋售潮,甚至連操控美元的美聯儲此時對美國債務經濟模式也開始呈現出存疑的狀態。例如,自2018年以來,全球至少28個美債的海外持有者大幅減持了美債。

  

  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TIC最近報告顯示(美債數據延後兩個月慣例),在截至今年一季度的23個月中,全球央行買家連續22個月凈減持美債,總出售額達7493億美元。就連沙特、印度、以色列、越南等看似不太可能減美債的貨幣當局,都開啟了拋售美債進程。

  特別是,印度和沙特成為3月減持200億美元美債以上的貨幣當局,印度拋售210億美元,沙特拋售了創紀錄的253億美元美國國債,3月美債最大做空者由此也浮出水面。

  

  BWC中文網獨家分析認為,印度作為全球石油的主要買家之一和沙特作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之一,都開始不約而同拋售美債,這意味著,美債-石油-美元過去近半個世紀的有機組合或正在進入惡性循環。而一旦全球的石油賣家與美家都對美元交易結算石油存在某種顧慮時,美元佔據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的主導地位則面臨大幅下降。

  正如專欄作家Nick Chao稍早前分析認為,石油美元協議或將提前終止,需要注意的是,正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與沙特簽訂了石油美元協議,才使得美元地位得以鞏固。而今天,通過沙特成為3月美債最大做空者的現象來看,美元或越來越不得「人心」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3月減持了107億美元的美債,至1.08萬億美元。如下圖,美債第一大海外持有者已連續多月變成了日本。而在截至3月的19個月內,中國累計減持了約1256億美元的美債。

  分析認為,與已經拋售較高點96%美債的俄羅斯類似,目前包括中國、印度、沙特等主要經濟體或都或提前發出了美債信號。這也是美元信用不斷減弱,特別是在美國多地騷亂事件頻發,且無力應對大流行,全球主要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充滿了種種擔憂的體現。

  不僅如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美國經濟今年可能將萎縮近6%,比全球3%的增速放緩還要糟糕。這更加說明,全球大量資金將從美國撤離。有分析師預計,接下去或將有價值121萬億人民幣的資金從美國撤出,併流入更有價值的市場。

  

  這在羅傑斯看來是順理成章的,羅傑斯認為,中國有許多領先於全球增長的機會,全球大量的資金正在湧入中國。這是全球投資者明智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媒體CNBC6月1日報道,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沃爾特·洛曼說,「人們仍然想在中國投資。」 中國歐洲商會主席Joerg Wuttke在電話中說,歐盟商會正在中國尋求更多的合作領域。

  再以債券市場為例,在中國國債被納入摩根大通等更多國際指數后,高盛分析預期此將吸引約12000億美元資金在未來五年流入到達13萬億美元的人民幣債市中。這進一步佐證了,羅傑斯關於全球更多資金將流入中國的觀點。

  

  BWC中文網獨家分析認為,此時,美元的製造者-美聯儲作為華爾街所有頂級銀行的結合體,或也將大量資金從美國市場撤離,投向他們認為更有價值的市場。要知道,美聯儲於3月中旬宣布推出無限QE的最初每日750億美元,而本周開始,已降為每日45億美元。而通過下圖,可以看到,美聯儲自3月中旬宣布無條件QE以來,從最初的大幅放水到今天的或拿不出足夠的錢來支撐美國國債。

  

  這背後隱含著被少數華爾街精英,甚至猶太人操縱的美聯儲並非美國經濟的美聯儲,而是華爾街的銀行家。當他們不再看好美國經濟,認為無利可圖時,美聯儲或停止為美國蕭條紓困似乎不可避免。對此,羅傑斯耐人尋味地稱,不要與美聯儲抗衡,但最終,我們(美國經濟)將付出代價。

  

  換言之,當美聯儲都不再支持美國經濟時,美國經濟可能終將面臨「彈盡糧絕」沒有資金的困境。這或許也是,美國多地騷亂此起彼伏,不斷升級的另一個深層原因。(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 03: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