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空軍公開450架戰機採購計劃,美國能助其實現大國空軍夢嗎?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5-21 14:05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創 Chengtu小喵

  近日,印度空軍總司令巴達烏里亞表示,印度空軍正計劃採購450架戰機部署在印度北部和西部,其中包括114架多用途戰鬥機、100架先進中型戰鬥機,和200餘架LCA「光輝」輕型戰鬥機。對於多達114架多用途戰鬥機,巴達烏里亞表示將通過「印度製造」的方式來解決,增加外國直接投資,支持私營部門,以便在未來給印度帶來支持航空業發展所需的技術。他認為擁有新一代飛機與製造該機的技術和能力同等重要。

  

  印度空軍近年來的一大特點,就是看上去永遠都在招標。114架多用途戰鬥機的採購由來已久,因為這一部分就高達150億美元,自然吸引了來自全世界主要的戰機製造商垂涎三尺。本來這張大訂單被法國「陣風」基本拿下,結果回扣醜聞曝光,大幅砍單到36架。於是回扣醜聞立馬變成了美國的重大利好,去年2月在班加羅爾舉行的印度航展上,洛馬就拿出了一款「魔改F-16」——F-21來吸引印度,稱儘管該機型以三代機F-16為原型,但與自家第五代戰鬥機F-22及F-35共享零部件與智慧,並共享供應鏈,其幾乎一半的供應鏈與F-22和F-35共通。在航展展示的宣傳片中,洛馬甚至已將該動畫中的F-21漆上了印度空軍的塗裝,給人一種印度非買不可的感覺。此外,波音也表示有意將「超級大黃蜂」的生產線轉移到印度。

  

  作為印度太平洋地區的一個重要的大國,隨著美國印太戰略的出爐,印度和美國關係也變得更加熱絡。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等資料顯示,美國希望印度發展軍力,有利於其在南亞及印度洋周邊具備支配和威懾力,特別是在競爭對手的大國越來越多地進入該地區的時候。美國認為理想狀態是印度空軍能夠與對手西南邊疆的空軍勢均力敵,並能夠阻止他們,避免在喜馬拉雅山脈和南亞的衝突升級。當衝突升級時,印度空軍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將兵力投送到中印邊境的能力。為了最終獲得支配主導地位,印度需要發展包括空間、網路戰在內的軍力,以在兩線對付中國和巴基斯坦。美國期望印度繼續在喜馬拉雅山脈發展,實現自給自足,使印度空軍能夠與美國空軍、美國海軍在印度洋實現互通性,最終擴大到東南亞、南海和波斯灣。這樣印度空軍才能與印度海軍、美軍一起走出國門遠征印度洋、東南亞,維護海上交通線。當然這還要求印度空軍具備空中加油與後勤能力。當印度取得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導地位,美國將繼續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南海和馬六甲海峽發揮主導作用。最終,美印空軍夥伴關係的發展將會力量加倍,阻止對手在印度洋和喜馬拉雅山脈的攻勢。

  

  而印度更希望美國儘可能多地轉讓技術,以幫助該國的航空航天工業及其他高端產業發展成為其主要的戰略和經濟力量,並將印度空軍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空軍。印度還希望美國幫助其發展第四代和第五代戰鬥機、空間和網路作戰能力,造福印度工業體系,面對正在發展五代機、反衛星武器和網路戰能力的中國,印度才能變得更具有競爭性。如果印度購買美國的飛機,更希望儘可能多地在印度國內進行生產飛機和其部件,以合理的成本實現更多的技術轉讓,為專業技術就業機會提供基礎。

  印度政府既希望美國政府和美國國防產業幫助印度國有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還希望美國政府及其航空航天公司與印度私營公司合作,在戰鬥機生產方面與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競爭。例如,印度塔塔工業集團正在與洛馬合作,可能達成一項F-16 BLOCK 70協議,為印度空軍提供一種四代半的多用途戰鬥機(MRCA),馬辛德拉防務系統公司(MDS)也與印度斯坦航空、波音就F/A-18E/F「超級大黃蜂」競標開展了合作,該戰鬥機將同時給印度空軍和海軍提供超四代機的性能。這些公司正在與印度阿巴尼家族信實集團展開競爭,該集團與法國達索公司合作,在印度國內組裝36架近期購買的「陣風」多用途戰鬥機,如未來價格降低,印度還將購買更多的「陣風」。除了這些大型的國有和私營集團,一些創新企業,比如班加羅爾的初創公司,可以在美印「國防技術與貿易倡議」(DTTI)空中系統聯合工作小組旗下展開合作。

  

  雖然美國永遠不會向印度提供與美國空軍、海軍同樣技術水平的武器,但是在技術和國防採購方面,美國還是願意繼續幫助印度提高其軍力與能力,發展一系列空中技術。在這種合作努力下,印度將發展第四代先進的空域感知和其他能力以抗衡中巴空軍,並最終改善其飛機發動機技術。美國希望看到一個能力更強、技術更先進的印度空軍,參與更高級的聯合演習,在相互操作性上更進一步。

  

  但是雙方的合作也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一方面是因為印度領導人仍然對購買美國飛機的重大承諾和過於緊密的美印關係保持著謹慎。雖然美國官員認為採購F-16 BLOCK 70最符合印度的利益,但宣傳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是軍火交易的利益大於夥伴關係。印度方面希望擁有更強的戰鬥機,甚至將目光停留在了F-35身上,但又不願意成為一個像北約一樣的盟友;儘管一邊擔心著鄰國的戰略行為,但印度政界和商界也不希望兩國衝突升級,波及到經濟。

  同時,美國也不滿意印度的官僚政治,認為這是阻礙印度空軍與美國夥伴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比如,美國官員認為印度缺乏嚴格的需求定義流程,他們指出印度的「需求」更多的是明細清單,印度官員並沒有想清楚為什麼需要一個特定的裝備以及計劃如何使用它。這種不夠清晰的需求使得美國官員難以回應。而需求過程水平低下的結果往往是在飛機和其他武器系統上選擇不當。並且印度國防部並沒有像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一樣,在制定戰略和需求生成、採辦、預算方面加強政治軍事溝通以及和陸海空三軍之間的協調,結果就是神仙打架,國防部與各軍種之間摩擦不斷。

  總之,印度國內各種因素都制約著印度軍隊的發展,特別是空軍的規模和聯合軍演的頻率。相比之下,在過去20年中,中國每年國防預算以平均10%的速度保持著增長,使中國軍隊和中國空軍大幅領先印度,同時中國還在幫助巴基斯坦開發更高性能的戰鬥機,意味著印度的威懾力將會很難維持下去。2017年中印在喜馬拉雅山脈洞朗地區對峙時,中國空軍就展示了一定的空中與空間優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8 14: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