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3萬互金專業大學生就業難:曾經以為踩到風口,如今「只能做催收」?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5-13 12:49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一本財經 (ID:yibencaijing)

  文 | 歐拉

  

  

  文 | 歐拉

  最近幾年,金融科技成為風口行業,更有招聘顧問公司稱,國內存在150萬金融科技人才的缺口。

  於是,約180所高校紛紛設立金融科技或互金專業。目前,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和在讀生,人數約為3萬。

  在高光下誕生的專業,如今卻陷入漩渦中心。

  行業凋零,招聘需求銳減,很多畢業生只能從事放貸、保險經紀、催收等工作。

  這個專業似乎並沒有為他們鍍金,反而成為了負累……

  01 求職難

  2019年,朱雲峰從河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畢業。他學的是一個特別的專業——網際網路金融。

  他畢業后的目標非常明確:進入頭部的金融科技公司,去做運維人員或者產品經理。

  很多互金和金融科技專業的畢業生和朱雲峰一樣,都曾經對這個行業充滿了想象。

  在他們看來,這應該是一個高大上的精英職業,自己會穿著西服,手握咖啡,穿梭在CBD的大樓之間。

  但找工作的過程,艱難得讓他們難以想象。

  朱雲峰前前後後將簡歷投給二三十份與金融科技相關的工作,但是基本沒迴音。

  願意接收他的,是和金融行業毫不沾邊的廣告電話銷售。

  做了不到10天,朱雲峰就離職了。對於金融行業,他依然有些執念。

  最後,他找了一份理財師的工作,但他知道,「這只是一份銷售工作」。

  和朱雲峰一起畢業的同學們,找工作也屢屢碰壁。

  他們大多邁不進金融科技行業的大門。

  

  「金融科技公司招聘的職位,大多要3到4年的從業經驗,或者是重點院校畢業。」朱雲峰稱。

  所謂的「互金專業畢業」,並不會給他們加分,他們遠沒有傳統金融專業的畢業生搶手。

  就算能擠進金融科技行業,這些畢業生做的也是基礎工種。

  燕青成了一位放貸員,每天通過各種渠道找客戶,「絞盡腦汁讓他們借錢」。

  何歡做起了底層的保險經紀人,和其他保險師一起每天培訓,銷售保險。

  還有幾個同學,「只能去做催收員」。

  放貸、保險經紀、催收這些工種,其實沒有金融背景也可以做。

  所謂「科班出身」的大學生們,和普通人站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

  而他們的工資也普遍偏低,「也就兩三千」。

  行業凋零,更讓就業雪上加霜。

  多位從業者透露,金融科技最近招聘的職位銳減了一半以上。

  資深的從業者都在考慮退出或轉行,剛畢業的學生們,求職之路就更為艱難。

  一本財經根據每年的招生數據統計,發現約有180所本科或專科院校設立了金融科技或互金專業,目前,在這些地方就讀或已畢業的學生約為3萬人,每年還要新增約1萬學生。

  已畢業的學生中,有多少進入了互金行業?

  「我們班進入金融行業的,有40%左右,且大多是底層崗位。」朱雲峰稱。

  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讀金融科技專業的林瑜稱,他們班裡有50來人,因擔心找不到好工作,至少三分之二的同學打算考研。

  因為對金融科技不看好,大部分考研的學生,都選擇換專業。

  曾在北京讀網際網路金融專業的一位學生稱,自己班裡有25個學生,考研時,只有她自己繼續讀金融科技專業,其他人都換成了金融專業。

  「如果當時選擇一門技術性更強的專業,是不是現在會更好?」燕青已經開始後悔當時為何會選擇這麼一個專業……

  02 光鮮

  朱雲峰不可能想到,他的專業最終會無人問津,他的求職也屢屢碰壁。

  因為在幾年前,這絕對是一個「風口專業」。

  2015年,支付寶火遍中國,被全球盛譽,中國的互金時代全面開啟。

  2016年1月,「網際網路金融」一詞,在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被提及。兩年後,網際網路金融被納入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

  互金崛起,金融的新時代到來,這幾乎成為行業共識。

  這樣的一個風口行業,開始呼喚人才。

  全球招聘顧問公司Michael Page在《2017中國薪資和就業報告》中稱,國內金融科技人才總缺口達150萬。

  還有業內人士稱,這可能還是嚴重低估。

  150萬,甚至更多的人才缺口,這個信息,讓各大高校蠢蠢欲動。

  早在2014年,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就開設了網際網路金融方向碩士。

  2017年,「金融科技」專業首次出現在高校招生備案中。

  隨後,各大高校的互金和金融科技專業開始全面開花。

  中央財經大學、西華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等高校,都設立了這類專業。

  「為國家需求提供棟樑,為未來風口提供人才。」各大高校喊著口號,順勢湧入。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約有20所學校開設了金融科技專業,160所學校開設了網際網路金融專業。

  而對於這個風口上的專業,大部分學校都很重視。

  「最開始,我們學校的副校長任金融科技學院的院長,這個專業相當於學校的王牌專業。」林瑜稱,「學校還給我們配了單獨的實驗室,待遇比其他學生高。」

  此時的金融科技行業風頭正盛,老師們和學生們,都對這個行業充滿了信心。

  為了與時俱進,學校還會從外部邀請老師過來,給大家講課。

  「老師和我們說了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宜信、度小滿的故事,說得我們熱血沸騰。」朱雲峰稱。

  「只要努力,你們就能進入這些公司,成為他們的一員。」老師也不停給他們打雞血。

  林瑜的老師將這個行業稱為「高薪行業」,曾給他們分析:薪資最高的為產品崗,平均最高薪資為1.9萬;薪資最低的是客服崗,平均最高薪資也有9000多。

  

  林瑜老師發給他們的圖

  這個英文名是Fintech的行業,也很洋氣,一度是「留學新貴」。

  「這個專業申請留學確實很容易,因為是風口專業,新型人才。」一位負責留學教育的老師透露。

  連父母們都會覺得,孩子上這個專業,是值得自豪的事。

  「我爸媽特意上網搜了這個專業,看到的新聞都是正面的,比如人才缺口大、工資高、福利待遇好等,他們很滿意。」林瑜稱。

  過年親戚聚會時,她的父母逢人就說她的專業,到處炫耀。

  月薪上萬,國家鼓勵,留學新貴,工作高大上,這個專業一度成為「鍍金器」。

  03 落差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覺得,自己乘上了時代的大船,站在了風口之上,等待他們的,必將是璀璨前景……

  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個行業會在短短4年內風雲變幻,翻天覆地。

  2017年,行業開始頻繁暴雷。

  同年,「現金貸」被納入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

  去年一年,公安出手,對行業進行了大整治。「我們這裡,差不多是10家公司抓了7家,整個一年都是血雨腥風。」一位金融科技的高層何平西透露。

  高光之下的互金和金融科技專業,突然間成為漩渦中心。

  學生曉傑已不想進入這個行業了,「害怕一不小心就失業,甚至被抓」。

  父母曾經勸他考師範或者醫學專業,如今,他表示,「實在後悔當初沒聽勸」。

  「短短四年,這批大學生都還沒畢業,一個行業就從高峰到了低谷。」某高校數字金融研究院教授黃昕稱,他們曾經拿來作為成功案例研究的公司,「很多已經不在了」。

  他已經在鼓勵一些在讀的學生尋找新出路,「比如通過考研、出國換專業」。

  另一方面,黃昕覺得金融科技這個專業,很難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人才。

  他總結稱,這個專業學得雜而不深。

  林瑜透露,他們會學習傳統金融學,但同時也會學習技術,譬如會有爬蟲、機器學習、金融大數據、區塊鏈等課程。

  甚至還會學習各種金融科技的模式,譬如第三方支付、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初創企業融資等。

  

  林瑜所在專業的部分教學大綱

  但每次跟金融、計算機等專業的朋友交流后,林瑜都會有一種自卑感。「專業知識沒有他們掌握得紮實,項目也不如他們做得成熟。」

  她覺得,如果競爭同一份工作,她肯定比不過金融或計算機專業的朋友。

  況且,這個行業發展太快了,校園內的老師,未必能追上時代的潮頭。

  「金融科技是兩種行業的大融合,在精通金融的同時,還要精通網際網路,這確實太難了。」何平西認為,這樣的全才,在大學短短四年的學習里,恐怕很難培養出來。

  這也是為什麼金融科技行業不太喜歡招應屆生的原因。「90%的公司都不會招應屆生。」

  何平西稱,他們公司就算招聘新人,對於營銷、市場和產品崗,也喜歡招有網際網路經驗的;而對於風控崗,則傾向於有傳統金融從業經驗的。

  學得雜,但不深,同時不能與時俱進,導致這些學生的就業成為難題。

  

  林瑜是學校第一批金融科技專業的學生,沒有學長學姐能提供經驗,她一個人在苦苦尋找出路。

  即便就業難、行業凋零,但這些畢業生普遍對於未來充滿信心。

  「一個行業只有擠掉泡沫,才能長久發展。」林瑜稱,金融的全面網際網路化、科技化,已經勢不可擋。

  在一個乾淨、純粹、不浮躁的環境之下,也許更能穩步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4: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