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當今中國的亂象與傳統美德的喪失(上)

[複製鏈接]

60

主題

60

帖子

45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hk12 發表於 2019-9-15 1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中國的現狀

要了解當今中國的現狀,一個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去讀流行的段子。
這些段子不但流傳甚廣,而且內容生動豐富,活脫脫的描畫出了當今中國的現狀,其中最突出的特點莫過於一個字:亂。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但與此同時,金錢至上、私慾橫流、坑蒙拐騙、以強凌弱、誠信缺失、假話流行、貪污腐敗、索賄受賄、良知泯滅、寡廉鮮恥、人倫顛倒等歪風邪氣卻也日甚一日的充斥著社會的每一寸空間和每一個群體。毫不誇張的講,今天的中國可謂亂象叢生,已處在崩潰的懸崖邊。而導致這種現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傳統美德的喪失!

無論在什麼時代什麼國家,道德都是維繫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石。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中國人向來就以修身重德著稱於世。幾千年來,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精忠報國、以天下為己任等一整套傳統美德,不但熏陶了我們先輩的心靈,而且有效的維持了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可悲的是,時至今日,因為中共對傳統文化日復一日的破壞,這些傳統美德已喪失的所剩無幾。中國人的道德水準可以說已跌落到了歷史的最低位,中華民族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機!失去了傳統道德約束的中國人,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敢幹。試想,這種狀況下,社會能不亂嗎?

(一)官場

當今中國最亂的是哪裡?是官場。

現今的中共官員可以說爛得已經沒有人樣了,許多人人格之低下、言行之齷齪,早已突破了文明的底線。在老百姓眼裡,「共產黨的官沒一個好東西」。

官場之亂集中體現在以下三面:一是貪權。為了往上爬,許多人挖空心思不遺餘力進行鑽營,甚至不惜直接用錢買官。二是貪財。為了撈錢,許多當官的從收受禮物發展到大筆受賄、索賄甚至敲詐。三是貪色。中國婚姻法修改起草專家小組主要負責人巫昌禎教授經調查發現,中共官員腐敗60%以上跟包「二奶」有關係,被查處的貪官中95%有「情婦」。當今中國官場,包養情人、「二奶」成風,許多人對生活腐化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甚至嫖娼狎妓、共用情婦,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不能自拔。

官場亂到這種程度,首先當然得歸結於權力不受監督和制約,除此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傳承了幾千來的官德在官員身上已經喪失殆盡,沒有誰再把道德當回事了。

傳統文化強調做人先立德,做官先做人;德乃官之本,為官先修德。在歷朝歷代的官箴書和儒家思想中,都對為官者的道德修養、個人操守、修身做人提出了嚴格而具體的要求,始終把「道德價值」放在首位。而傳統的官德則包含了忠孝、仁愛、誠信、公正、勤勉、謹慎、清廉、謙虛等極為豐富的內容。

拿清廉來說,古代思想家和開明政治家一貫主張,既為官就必須做到清正廉潔。戰國晚期的雜家主張「貴公去私」,認為君主治國的根本出發點是要利民而不是自利。西漢時董仲舒有「至廉而威」的名言,意即官員能夠做到廉潔才會有權威。唐代柳宗元把民和官比做主僕關係,提出「吏為民役,非以役民」,認為官吏應當是老百姓的差役,為百姓公正辦事,而不能是役使老百姓的老爺,叫老百姓為自己服務。王維在《京兆尹張公德政碑》中說:「政不以利淫,振雷霆之威」。意即為官從事政務不應追求利益,那樣才有雷霆一樣的權威。宋朝楊時說:「治天下國家,必本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國家者,無之。」就是說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把端正自身作為根本。如果自身不端正,而要想把國家治理好,這樣的事是不會有的。明朝的錢琦認為:「仕者為己,天下無善政。」意思是如果當官的一心謀私,那天下就不會有善政。崇禎元年(1682)朱由檢剛當上皇帝,當時他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一心想把國家治理好。於是經常召見群臣討論國事,為了防止腐敗,確保吏治清明,他發出了「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的號召。清朝順治皇帝即位時便在詔書中指出:「國之安危全系官僚之清廉」。康熙曾下諭說:「大吏廉潔,則小吏自然效法。苟不能勤慎,致誤公事,豈可因保全一人而廢國法乎」。言外之意就是不可為保全一位貪污的大臣而貽廢國法。雍正也說:「治天下,首在懲貪治吏」。

可環顧當今的中共官場,還有幾人把清廉二字當回事?如今做官的幾乎個個私慾熏心,滿腦子都是個人利益和享受,許多人甚至不以清廉為榮,反以清廉為傻,不以貪權貪財貪色為醜陋,反以貪權貪財貪色為能事,已經毫無道德底線可言。試想,這種狀況下,官場能不亂嗎?

(二)食品安全

說過官場之亂,我們再來說食品安全問題。這個問題也是當今中國亂象的一個突出表現。

中國不是有句老話,叫做食以安為先嗎?改革開放40多年,困擾中國多年的吃飯問題雖然已基本解決,可食品安全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卻在驚人的倒退。長期以來,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頻率越來越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什麼「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簡直讓人防不勝防,神經緊繃,心生恐慌,甚至「談食色變」、「飲食難安」。

有網民調侃道:

中國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學掃盲

從大米里我們認識了石蠟

從火腿里我們認識了敵敵畏

從鹹鴨蛋、辣椒醬里我們認識了蘇丹紅

從火鍋里我們認識了福爾馬林

從銀耳、蜜棗里我們認識了硫磺

從木耳中認識了硫酸銅

今天三鹿又讓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學作用

外國人喝牛奶結實了

中國人喝牛奶結石了

日本人的口號:一天一杯牛奶振興一個民族

中國人的口號:一天一杯牛奶,震驚一個民族

毫不誇張的說,食品安全如今已成了高懸在中華民族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相比較而言,古時候雖說也有奸商,但他們至多是缺斤少兩。古人經商並不掩飾自己求利的目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不為利,誰願早起」,無論做賈行商都是為了圖一個「利」字,「寄跡塵市,日為錙銖」,「奔走江湖,希覓微利」。因此,他們認為做生意就必須精於計算,「人情一匹馬,買賣掙分厘」,「無雀六燕,銖兩相悉」,「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但難能可貴的是,我們的先輩在賺錢求利的商業動機中一直堅持義利並重,要求這個「利」必須來得正當,手段必須合理,要符合「義」的規範,靠正當的手段發財,「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大丈夫」,「財自道生,利緣義取」。為此就必須講求「誠」和「信」,「利從誠中出,譽從信中來」,「平則人易客,信則公道著」,「生意全憑公道導,貨真價實莫欺人」,「人生在世信為先,心口如何有兩般?買賣只求安分利,經營休掙哄人錢」。這樣做了就是走正道,就是誠商正賈,就能夠取得「有道財恆足,乘時貨自騰」、「上以濟人,下以利己」的經營效果。反之,靠坑蒙拐騙、缺斤少量、以假充好、欺行霸市來獲利,則為誠商正賈所不齒。

可惜古代的這些經商美德在今天的中國早已成了被黑心商人唾棄的陳年舊規。為了牟利發財,許多從事食品生產銷售的商家不但明目張胆的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甚至連消費者的健康和生命都不管不顧,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被稱為「毒奶大王」的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田文華便是這種黑心商人的典型。在她的領導下,號稱中國奶業三巨頭之一的三鹿集團為了牟利,在明知三聚氰胺可以致人結石乃至死亡的情況下,居然明目張胆的大量生產、銷售含有三聚氰胺的奶製品,結果導致全國大量嬰幼兒患腎結石。試想,這種情況下,中國的食品安全能讓人放心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25 02: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