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成化后大明滅亡原因形成,數典忘祖背棄朱元璋基調

[複製鏈接]

144

主題

156

帖子

776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S53872 發表於 2019-5-10 11: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明到了成化時期,基本上進入和平發展時期。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問題就出現了,其中最危險的就是明亡的根本原因、朱元璋在位時期一直反對的享樂、奢華。這些都是讓人們丟失理想的主要因素,那麼,明朝從成化開始局部地區已經出現;到了武宗時期做擴大到整個江南地區和邊關、走私、海盜等廣大地區,嘉靖更是催化了這一速度。
到了萬曆時期,這種趨勢已經無法改變,所以,我才認為「明亡於萬曆」有一定正確性。就在於到了萬曆時期,已經奠定了崇禎時期各種問題的直接誘導因素,比如居官有同貿易、官場如商場等。

(1)經濟大潮下的人心思變
唐伯虎的家鄉蘇州,就非常典型。成化年間就已經開始出現了奢靡現象,以及日後晚明時的諸多特徵。
蘇州的「晚明化」比其他江南地區要早半個世紀以上,唐伯虎日後的坎坷也主要是因為:蘇州已經進入了以經濟為衡量標準的時代,全國其他地區則仍是老傳統。
唐伯虎的悲劇,如果放在晚明時期則基本不會出現。
從蘇州城內的各種民居就可以看出,正德以前的民居大多矮小破舊,但到了正德嘉靖時期,民居則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重修階段。
唐伯虎的前輩王錡(1432-1499)在《寓園雜記》中說:正統、天順間,余嘗入城,咸謂稍復其舊,然猶未盛也。迨成化間,余恆三四年一入,則見其迥若異境,以至於今,愈益繁盛,閭檐輻輳,萬瓦甃鱗,城隅濠股,亭館布列,略無隙地。輿馬從蓋,壺觴罍盒,交馳於通衢。水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載妓之舟,魚貫於綠波朱閣之間,絲竹謳舞與市聲相雜。

(2)成化是局部地區「晚明化」,之後逐漸擴大化
在這種情況下,人心思變的程度越來越大。隨著商人勢力越來越強大,特別是自信心的提高,商人開始逐漸打破過往的陳規陋習。
例如,朱元璋對於服飾的限制。農民之家可以穿細紗絹布,商人之家則只能穿布。農家只要有一人經商坐賈就不許穿細紗。有位知名作者曾經戲謔朱元璋的這種規定:農民誰會穿著絹紗去幹活?
服飾比拼后,商人們開始與官員在娛樂、吃用住行等方面進行比拼。

當時的一線城市,說書的、唱戲的買賣興隆,妓院、酒樓鱗次櫛比。王公貴族、貪官污吏花天酒地不足為奇,即使是當時的知名大儒、治世能臣同樣如此,例如王世貞、董份等。與此同時,官商相勾結的結果是催生出了新的名詞「紳商」。
大明首輔徐階45年工資3萬兩,卻能花32萬兩買地
徐階與海瑞:改革之水浪打浪,前浪不進死在沙灘上
南宋能偏居百餘年,南明為啥不行,雖有三個優勢但無忠全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 17: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