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施一公給郭廣昌潑冷水:現在科技沒法讓人類活到120歲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8-11-8 05: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年11月07日 20:09 澎湃新聞

 
  

  11月7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同期舉行的世界健康科技創新論壇上,郭廣昌與施一公就「我們如何應對大健康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展開對話。

  施一公給郭廣昌潑冷水:現在的科技還沒法讓人類活到120歲

  澎湃新聞記者 包雨朦

  人類平均年齡會不會超過120歲?醫療科技的發展能不能讓人延年益壽?關於這一問題,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產生了分歧。

  「和大科學家對話我很緊張。」郭廣昌以這樣的開場白開啟了當天下午的對談。他說,26年前從哲學系畢業的他和一幫從生物系畢業的同學,開始在生物科技領域創業,直到今天建立了一個多元化的復星業務。

  「在創業之初,我就確信未來的世紀是生物的世紀,復星的使命是為全球家庭的富足打造一個生態系統,讓更多的人健康快樂地活到120歲,這主要依賴於生命科學的發展。」郭廣昌說。

  郭廣昌還說,活得長還不夠,還有活得有質量,「現在很多科技讓你活著,但是很痛苦,需要社會救助地活著,這是很大的問題。」

  施一公的觀點是,生命科學的概念是要讓人過得更順暢,而不是延年益壽。「科學表明,不管你有沒有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器官都會衰竭。」施一公強調,「現在生物醫藥的技術都是在生命有限的範圍內使人更好地享受生活。而且現在有很多未知的生命奧秘,我們甚至連人體怎麼工作都不清楚,怎麼可以實現121歲、150歲的夢想呢?」

  說到這兒,郭廣昌突然打斷了施一公:「教授,衰竭能不能換一個?不停地換。」

  對於這個問題,施一公倒是很樂觀,「一定是可以換的。」

  「最早一位從事生物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就提出一個假設,豬的器官能不能移植到人身上。但兩個很大的難題:一是豬基因中有64個反轉錄病毒對人是致命的,另外還有15個對人的免疫排斥位點。」施一公說。

  「經過不少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生物科技公司接力式地推進移植器官的難題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施一公介紹,現在人類已經成功地將豬的心臟移植到靈長類猴子的身上,也許兩三年就能把豬的心臟移植到人身上。

  郭廣昌說,他相信有了器官移植這類的科學的進步,再加上健康管理的理念以及積極地運動,人類活到121歲並不遙遠。

  但施一公並不這麼認為,他指出,現在的科技和醫療保健是沒有辦法讓人活到121歲的。

  「我要潑一潑冷水,大家都希望平均活到121歲。說心裡話,我不是很確定。」 施一公說。

  他給出了自己的理由:「因為有些科學的事實沒有廣泛傳播,數據顯示,85歲及以上老人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獃)的發病率是50%,一旦發病後平均存活時間很難超過10年,這樣一算人口中的一半就在壽命長度上拖後腿了。老年痴獃到現在科學家們還在爭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現有的結論在我看來也很有可能是錯誤的。現在沒有任何藥物能夠逆轉阿爾茨海默病,在不知道病根的情況下怎麼治療呢?先搞清起因,才有可能讓人活得更好,活得更長。」

  關於未來器官移植帶來的倫理問題,現場的主持人、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又給郭廣昌提出了新的問題:「器官移植有沒有界限,是不是什麼都可以移植?」

  這似乎難倒了郭廣昌,他坦言,譬如移植腦袋這樣的問題,是一個無論從生命科學和哲學的角度都難以回答的難題。

  不過,他給出了新的思路,「從另外一個角度,思想的傳遞是不是就是在移植我們的腦袋?雖然我們的腦袋不能直接移到另外一個人身上,但是通過教育,思想的精華是可以在整個文明裡面被放大和傳承的。」郭廣昌說,這也是他多年來出資支持教育的重要原因。目前郭廣昌擔任復旦大學的校董,並且還是西湖大學和湖畔大學早期的出資校董之一。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4 07: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