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縱有焦慮煩憂,你有青春和豪情怕什麼

[複製鏈接]

258

主題

259

帖子

156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shsrose 發表於 2018-11-2 2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油膩中年」到「焦慮青年」,時下,年輕人的生活狀態成為輿情焦點。

   有人在微信上互掐、有人在生活中佛系——伴隨著「90后已經開始去治脫髮了」、「第一批90后的胃已經垮掉了」等話題傳播,初老現象似乎在青年群體中成為一種慢性病。焦慮、失落、孤獨、低慾望,這些負性情緒成為現代青年的壓力標配。

   青年焦慮當然不是個蹭流量的偽命題。房價面前、婚戀當下、職場之間,哪有多少人能永遠無憂無慮、順風順水?有心理學家曾做過調查,發現86.3%的中國大學生存在焦慮的狀況。此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名14歲~35歲年輕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7%的受訪青年有過壓力自我複製的情況。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初入江湖的年輕人,有時竟也有種「豪情還剩一襟晚照」的倉皇感。

   不過,千萬種焦慮,有千萬種模樣。年輕人勝在「來日方長」的芳華青春,還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萬丈豪情。認清焦慮的真相,也許會更容易邁越這座無形的大山。一則,有些焦慮是客觀存在,但不獨獨是中國青年的煩惱。英國格林威治大學Oliver教授主持了一個「四分之一人生危機」的調研,訪問了 1100 名年輕人,「86% 的年輕人都承認他們在自己的情感、工作和經濟狀況方面壓力爆表」。從學校到社會、從家庭到職場,襁褓沒了、溫室拆了,壓力呼嘯而至,「四分之一人生危機」襲來,古今中外的年輕人,其實都是概莫如此。

   二則,正態的壓力是人生的動力,有目標、有願景、有藍圖,自會匹配出相應等級的壓力。馬化騰在知乎上 「深夜發問」、乃至潘石屹斷言「80%企業家很焦慮、剩下20%沒思考」,凡此種種,大概都能見證創富路上與能力對等的焦慮值。一路下滑、順流而下是不需要焦慮的,逆水行舟、中流擊楫怎可能不要傷腦筋?孩子考不出好成績會焦慮,父母買不到好房子會焦慮,老人保健不了好身子會焦慮,那麼年輕人,憑什麼對生活不能有些焦慮情緒?說白了,合理的焦慮是一種責任、是人生的績效倒逼。

   不過,焦慮過度、乃至抑鬱,這就需要「減壓」了。有時候,獨照隅隙、鮮觀衢路的眼界,會放大或誤判具體的焦慮壓力。就像電影《無問西東》發問的,「如果你們提前了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來自「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高三考生魏祥用愛與奮鬥給出了樂觀而肯定的答案。當年,清華大學的那封《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的回信,溫暖了所有在苦寒中躑躅往前的青年學子。

   流年似水,苦短人生。緩釋焦慮的路徑千千萬,但最好的處方,大概還是奮鬥與拼搏。有人說,「多少雞湯文都比不上一張鈔票給的安全感。少一點矯情,多一點努力。你想過的那種生活,得自己去掙。」這話雖然俗氣,卻鼓舞人心。焦慮不是調整心態就能一勞永逸的,絕地反擊的橋段、人生逆襲的故事,不能等著上帝來給誰翻牌子。會坐以論道,更要會起而行之。

   無奮鬥,不青春。以建功立業之心,揚起愛國奮鬥之情,青春即便荊棘滿地,人生依然處處風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6 17: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