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彪炳史冊的居延城

[複製鏈接]

78

主題

217

帖子

115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秋高馬肥 發表於 2018-10-15 14: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祖國西部,有一條源自青海,從南向北跨越甘肅,經過內蒙古腹地注入居延海的古老河流,那就是弱水黑河。這是一條像橋樑和紐帶一樣的歷史長河,把隴原大地和內蒙古草原緊密地連結在一起正是蒼黃萬里,落木蕭蕭;正是秋風絮絮,胡雁橫空;正是漠陽西斜,瞑瞑漫漫。我們穿過金黃一片、斜插橫卧的胡楊林,穿過銀光閃爍、茫茫無際的白戈壁,沿著乾涸的弱水黑河河床北上,去踏訪居延海,去打撈歲月變遷、水源枯竭、世事更迭中,在這頁古老發黃的史書上留下的殘章碎篇。  

  多少了解點中國古代史的人都知道,從漢代開始直至唐代,古代中原與西域的交通主幹線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即從長安古城出發經金城蘭州進入河西走廊,又經敦煌出古玉門關抵達西域諸國。除此之外,還有一條通道卻鮮為人知,那就是居延古道。這是一條從陰山南北兩側出發一直向西,穿過茫茫戈壁大漠,經居延綠洲趨向天山南北麓的十分荒涼的通道。當年匈奴南下征戰時,也往往要經居延綠洲沿弱水黑河過酒泉進入河西走廊。因此,在華夏民族浩瀚燦爛的輝煌歷史上,居延海、居延城一帶,作為兩漢的邊防要塞,是匈奴南下進攻河西走廊的必經之道,歷來都是兵家紛爭之地。由於有源自祁連山冰雪地帶的中國第二大內陸河流弱水黑河的澆灌,有浩瀚的居延海潤澤,這裡也是西北大漠深處的一片十分秀美的廣袤綠洲。西漢時期,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堅持19年不屈不降,成為我國家喻戶曉的愛國歷史故事;名將霍去病率大軍入居延,驅逐匈奴收復河西,在這裡建城池、築長城、修塞障,戍邊屯田,極大地促進了居延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在我國,自古就有「一江春水向東流」之說,而在青藏高原東北部雪峰聳立、萬仞崢嶸的祁連山深處,倒流的八寶河和東流的黑河交匯之後,因有巍巍天橋山的阻擋,而繞了個大彎,便劈山鑿谷,一路由東向北奔騰而去,成了名副其實的「一江春水向北流」。這條橫穿河西走廊,經甘肅民樂、張掖,過高台、金塔,直達內蒙古腹地注入居延海的古老河流,一稱黑河,又名弱水,蒙古人則稱之為額濟納河。這是一條像橋樑和紐帶一樣的歷史長河,把隴原大地和內蒙古草原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蜿蜒曲折的黑河全長800多公里,穿過近200公里峭壁林立的大峽谷,跨越河西走廊,流經茫茫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荒涼的戈壁灘,注入居延海。由於下游地勢平緩,河流多次改道,不僅形成了一東一西兩條河流,一大一小東、西居延海,而且還澤潤澆灌出一片扇形的沙海綠洲。  

  這裡曾是古代河西四郡的重要屏障和橋頭堡,漢長城在黑河兩岸延伸,和大灣城、地灣城、肩水金關等一座座著名的漢代古城、烽燧遺址緊密相連,是彪炳史冊的軍事重地。  

  19世紀初,這裡出土過數萬枚漢代簡牘、一二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遺留的舊石器和大量的漢唐佛像、畫卷等珍貴文物,不僅對中國的書法和考古產生過重大的、革命性的影響,也為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物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4 03: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