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沒有腦子都能稱霸海洋,水母是怎麼辦到的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9-22 11: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千野youko 發表於  昨天22:09

  腦子是個好東西,但不是個個都得有……

  水母就沒有大腦。它的身體僅是雙層結構,就像在一個塑料袋(皮層)里套了另一個塑料袋(胃層),而兩層中間由啫喱狀的膠(中膠層)黏著。憑著如此簡單的結構,水母在這個變化多端的地球上存活超過6億年。在人類靠大腦統治陸地之前,水母無需複雜的大腦或者神經結構,就曾在深不可測的海洋中稱霸一時。

  

  水做的骨肉,但不是吃素的

  書中賈寶玉有言,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事實上,成年男性的平均含水量約為60%,反而比女性的55%更高。可惜再水靈的世間男女也不如水母,一些水母含水量可以高達98%,在海中搖曳生姿,上了岸便化為一灘軟柔,想必寶玉哥哥見了定會覺得清爽之極……

  水母看似柔弱,卻是不好惹的食肉動物,浮遊動物、小蝦米和魚類都是水母的獵物。大部分水母都有纖長而柔軟的觸手,觸手上滿布刺細胞。除了水母,珊瑚、海葵和水螅也都有刺細胞,因此,它們都被歸類為刺胞動物。但由於水母類動物活動範圍較其他刺胞生物更加廣泛,時常漂於海面並被海浪推從遠海推至海灘,誤傷人數更多,殺傷力不容小覷……所以,一說刺胞動物,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水母。

  水母觸手上的刺細胞微小,內含儲存刺絲的刺絲囊。當刺細胞受到物理刺激時,少量的刺細胞會在極短的時間內釋放出刺絲囊里的刺絲、射向獵物。而獵物被刺中后滲出的體液又會通過化學反應刺激更多的刺細胞發射刺絲。刺絲會將水母的毒液注入獵物體內、麻痹獵物。最後,水母的觸手將獵物捲入口中進行化學消化,飽餐一頓獲取生存所需的能量。

  不僅捕獵效率驚人,刺絲的形狀更是多種多樣,有注射針頭一般的中空刺絲,也有如彈簧一般捲曲增加彈射力的刺絲,還有表面充滿粘液的粘性刺絲等等。而水母的這些致命武器——刺細胞,卻是一次性的、用后即報廢。同時,不斷更新的刺細胞讓水母得以保持戰鬥力。

  

  Nematocyst-刺細胞,圖片來源:TED-Ed

  

  水母的刺細胞受到刺激后射出刺絲,圖片來源:TED-Ed

  活著的水母可怕,死了也不會放過你

  不同的水母擁有不同程度的殺傷力。大部分的水母蜇傷並不致命,但有些水母就令人聞風喪膽,如箱型水母(顧名思義,其形狀如同一個方箱),它的劇毒可以在幾分鐘內將傷者致死。拿沖繩夏日常見的箱型水母——波布水母(Chiropsalmus quadrigatus)為例。人觸碰到波布水母之後,會感受到觸電一般的痛覺,嚴重者當場暈厥甚至死亡。這是水母刺胞毒進入人體后引起的不良反應之一。

  被刺部位紅腫如烙鐵燙傷或是如電擊后留痕,受害者出現頭痛、嘔吐、陷入呼吸困難休克甚至死亡的事例都有記錄在案。這是因為刺胞的毒素不盡相同,有引起皮膚壞死的毒素,有作用於呼吸中樞的神經毒,有導致溶血致死的毒素,也有引發過敏性反應的毒素等等。

  水母亞門的學名為Medusozoa,由希臘神話里讓人石化的美杜莎(Medusa)而來。古希臘神話中,見到美杜莎的人便會受其魔力影響化作石頭。人被水母蜇傷后感到疼痛、失去意識甚至休克而僵直挺屍於海面或海灘上,不正像是中了海中美杜莎——水母的魔法么。

  神話中,大英雄珀耳修斯砍下美杜莎頭顱,並借其頭顱的力量殺死海怪,將對手變成石像。而水母死後,同樣威力猶存。遊客見海灘上有「果凍躺屍」,好奇伸手撥弄隨後紅腫過敏的事情也時有發生,這是因為即使水母死後,觸手上的刺細胞尚未失去活性​,依舊能夠射出帶有毒液的刺絲。再或者你要是吃了一條魷魚,而這條魷魚恰好又吃掉一隻水母、但沒有完全消化掉這隻水母,那你也可能會被蜇傷……

  其實,水母並非故意蜇人,有一些水母的刺細胞也無法刺穿人類的皮膚。但總之,在海邊遇到可愛夢幻的水母,還是別碰為妙。

  

  澳大利亞箱型水母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沙發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9-22 11:13 | 只看該作者
 一隻水母就能要你命,要是一群呢?

  大多數水母常輕盈地漂浮於水面,其近乎透明的身軀在海水中難以捉摸。不管是出自好奇心還是不小心,總有一些潛水員或是海邊游泳的人難免觸雷。一隻水母就能致人以死地,要是一群水母,那還得了。

  電影《海底總動員》里,為了尋找兒子尼莫,小丑魚爸爸曾穿過了水母群。但現實中,撞上水母群的小魚們可就沒那麼好運。水母聚集時,它們長長的觸手彷彿天羅地網,小蝦米、魚類穿過水母群時,通常會被一掃而光。

  另外,龐大數量的水母群也會讓漁民的漁網因不堪重負而斷裂,並且讓大量漁獲失去經濟價值,甚至會堵塞臨海發電廠取水口、或導致海灘關閉觀光業……

  更讓人無奈的是,造成水母爆發的諸多因素——近海海水的富營養化、海水溫度的上升、魚類的過度捕撈、伴隨大洋運輸而來的入侵擴散等等,至今都還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因此,有學者預測未來水母有可能代替魚類重新稱霸海洋。

  水母,看似柔弱卻充滿危險,沒有腦子卻已經能以柔克剛,在海中橫行霸道,正是應了一句「簡單卻不平凡」。

  (編輯:Cloud,Ent)

  題圖來源:Pixabay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4 20: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