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文化援外項目結項 為南蘇丹量身打造教育體系
2018-08-23 21:35:31
來源:觀察者網綜合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 從中國到南蘇丹,上百萬冊由中國編寫的教材跨越上萬公里,為非洲這個「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送去知識和希望。 8月22日,隨著最新的一批教材交付完成,中國第一個文化援外項目——「援南蘇丹項目」正式結項,標誌著一種全新的援外模式獲得成功。 中南傳媒援南蘇丹教育項目教材交付儀式22日在北京舉行。圖自紅網 南蘇丹成立於2011年,由於歷經戰亂,國內教育事業亟待振興。 在該國制定教育體系之時,中國果斷伸出援手,為其編寫小學1-8年級數學、科學、英語三科的教材。 據《瀟湘晨報》報道,按計劃,該項目總共將為南蘇丹援助印製教材129.9萬冊,這些教材預計將為15萬南蘇丹教師和學生所用,約佔該國師生人數的10%。2017年7月,首批37種74.5萬冊教材運抵南蘇丹后已惠及約10萬師生。 2017年7月11日,第一輛運送中國援助南蘇丹印刷教材的貨車抵達南蘇丹首都朱巴。圖自《瀟湘晨報》 然而,中國提供的援助遠遠不止這些。 據中新社消息,援南蘇丹項目包括頂層教育規劃、教材開發、教師培訓、ICT(信息通信技術)教師培訓中心建設和教材印刷等五大板塊,目的在於為南蘇丹建立現代化的完整教育體系,滿足南蘇丹人民對教育的渴求。項目自2017年1月正式啟動,歷時20個月。 派出強大團隊,不計印刷成本 本次援助,中國派出了強大的教材編寫團隊,並不計成本地保證印刷質量,以期讓南蘇丹的孩子們儘可能地接受好的教育。 據紅網(湖南地方新聞網站)報道,今年3月,南蘇丹教育部次長邁克爾·隆格里奧一行來到長沙,溝通項目進度。 南蘇丹教育部次長邁克爾·隆格里奧和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總經理丁雙平展示雙方合作開發的教材。圖自紅網 項目承接方中南出版傳媒集團的董事、總經理丁雙平介紹說,為確保援給南蘇丹孩子和教師的教材質量,中南傳媒配備了最優團隊,聘請宋乃慶、白解紅、彭香等國內教材編寫領域的頂級專家,編輯團隊陣容強大;加大了編寫投入,多次組織專家審讀、增加翻譯把關力度、增加裝幀設計及插圖投入、增加與教材相匹配的教學光碟等;接受了權威機構中國教育學會對項目進行中期驗收,根據專家意見對項目進行了新一輪的打磨和優化;克服了客觀困難,在我國紙價空前飛漲、教材印刷成本比預期增加了30%以上的困難下,不計經濟成本,力保圖書質量。 教材特寫。圖自紅網 中南傳媒旗下不同的出版社分別承包了數學、英語和科學三個學科的教材編寫。 湖南教育出版社承擔小學數學學科教材開發,由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審議組組長宋乃慶、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孫曉天、國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孔企平等人編寫,從兒童必須學習的數學出發,以「激發興趣、夯實基礎、拓寬視野、培養能力、提高素養」為修訂宗旨,新增了數學文化、問題解決、探索規律等特色專題,修訂后的大綱有中、英文版本,還貼心地提供了知識框架圖和教學案例。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承擔援建小學英語科目,邀請了全國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語用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白解紅和英語研究員、國家英語課標組專家李靜純擔任主編,以南蘇丹原有大綱為基礎,充分考慮了南蘇丹的現實需求,話題與功能豐富且編排科學合理,低年級與高年級重點分明,且國際化視野鮮明、文化元素突出。 2017年3月,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承擔援建的小學英語科目教材通過驗收。圖自紅網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天聞數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負責小學科學英文教材編寫,立項以來,通過半年多的努力,組織精幹編輯力量,搭建了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科學教研室主任、國家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修訂組成員、北京市特級教師彭香領銜的專家編寫組,形成了南蘇丹1-8年級科學英文教材的教學大綱和編寫體例。 6月25日,長沙小學英語教師對南蘇丹老師進行教材培訓。圖自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6月27日,南蘇丹教師組團到長沙天心區小學參觀交流。圖自星辰在線 教育從零起步,教學資源奇缺 南蘇丹是非洲東北部一個內陸國家,2011年從蘇丹獨立。該國獨立之後仍然有激烈的內部衝突,經濟極度落後,教育事業也亟待振興。 據《瀟湘晨報》報道建國以後,南蘇丹的教育幾乎是從零起步,教材及相關教學資源奇缺是南蘇丹面臨的最為緊迫的教育難題。南蘇丹中小學所使用的教材部分來自其他國家的援助,部分仍沿用蘇丹時期的舊教材。由於沒有統一規劃、設計,且不同教學材料來源不一,造成了教材銜接不當、不成體系,不利於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有的教材還存在印製粗糙、內容編排不合理等問題。 除開不合格、不系統,南蘇丹的教材在數量供應上也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從南蘇丹官方數據來看,小學階段學生與教材數比約為5:1,即5個學生共同使用1本教材;中學階段的學生與教材數比則約為7:1。 項目獲高度讚譽,未來可造福更多國家 中國援助的項目贏得了南蘇丹方面的高度讚譽,加深了中南兩國的友誼,更推動了教育事業在國際社會上的發展。 中新社消息,在昨天的結項儀式上,南蘇丹駐華大使約翰·安德嘉·杜庫在發言中說,援南蘇丹項目既體現了中國在教育發展領域的寶貴經驗和先進水平,也密切結合了南蘇丹當地特徵和風俗民情,滿足了南蘇丹政府的殷切期待和南蘇丹人民的實際需求。他希望項目能得到延展,二期項目儘快立項,並對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南蘇丹的幫助和友好之情表示由衷感謝。 南蘇丹駐華大使約翰·安德嘉·杜庫致辭。圖自紅網 國家新聞出版署相關負責人趙海雲對南蘇丹項目順利結項表示祝賀。他回憶去年同一時間,曾在同一地點參加了「援南蘇丹教育項目教師培訓結業儀式」,可以說是見證了整個項目的推進過程。今天,隨著教材編寫任務完成,項目內容全部交付,他呼籲鞏固已有項目成果,推動援南蘇丹項目二期立項,以文化、教育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造福更多的國家和人民。 據紅網報道,南蘇丹教育部次長隆格里奧3月份來華時,用流利的中文和中南傳媒的「老朋友」們打招呼。他還能對著座席卡上的漢字,用中文念出在場所有中方工作人員的名字。 隆格里奧在會談中多次引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中文諺語。 「人們從媒體報道看到的南蘇丹,多數是戰亂不斷,其實,我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很大,我們國家的信條就是『教育不能等,馬上,現在,教育就是和平』。」隆格里奧目光篤定。 他表示,作為一名父親,他希望南蘇丹的孩子能像中國的孩子一樣,從小接受良好教育,成長為一個對家庭、社會、世界有用的良好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