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納米水杯引發官司——中國納米技術第一案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8-14 10: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2016年9月29日由王寧寰

  「納米」這個名詞,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問世以來,立即在中國引發一場納米旋風,一時間,納米幾乎成了高科技的代名詞,各種媒體爭相報道。各類商家也不幹落後,紛紛打出了以「納米」命名的產品,搞得人們眼花繚亂。一些不了解情況的老百姓,誤信了個別商家的誇大宣傳廣告,不惜高價購買一些打著納米旗號的商品,結果上當受騙,甚至引發官司。比較典型的就是「北京納米水杯事件」。

  第一節 納米水杯引發官司

  早在2001年,一些媒體就先後發表了關於「中國納米技術第一案」的相關報導,現摘要如下,

  文章標題是「納米水杯真能治病?」 9自26日北京晨報訊(記者崔紅):原告趙先生花了1280元購買了一套由宇天能公司生產的納米產品,包括水杯、金卡和腰帶。產品說明書上介紹該產品有許多功能,諸如「改善睡眠」、自動調節人體機能、排毒養顏、抗菌消炎,對神經衰弱、失眠健忘、驚夢等有幫助」等等。趙使用了上述產品后,發覺並不象該產品所描述的那樣神奇。他認為,上述產品作為日用品,沒有任何保健用品或醫療器械的批號,顯然是虛假宣傳。他要求被告雙倍賠償。法庭上,宇天能公司的代理人拿出了12份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有關部門出具的檢測報告,證明其納米產品的功能。法庭當庭沒有做出判決。(完)

  法院為什麼沒有判決呢?原因是法院對中科院等權威單位的檢測報告要核實取證。正是因為這些檢測報告,才使老百姓相信公司的廣告宣傳。西城區法院找到中科院機關,一位副院長指定基礎研究局的劉處長協同調查。調查結果得知;化學所檢測中心曾經接受過宇天能公司的委託檢測「納米水杯」水的成分變化數據,化學所採用先進的分析儀器,對倒入納米水杯前水和倒入納米水杯后的水分別檢測。檢測結果出來,發覺兩張測試譜圖數據一模一樣。

  這說明這杯水倒入納米水杯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化學所並沒有對納米水杯的保健功能作出任何說明和結論。劉處長將調查結果向副院長彙報並告知西城區法院。按理說,西城區法院應該有所作為,但是法官覺得此案判決十分困難,一則檢測證明納米水就是一般白水,無論大分子水有沒有變成小分子水,其成分仍然是H2O。而且沒有對趙先生造成危害。從法律角度很難判決被告有罪。據說,在法院的調解下,以宇天能公司給予原告一定賠償,了解了這場「納米技術第一案」。

  此後,市場上不斷冒出各種打著納米旗號的產品,什麼納米洗衣機、納米冰箱、納米褲子,納米襯衫,甚至還有納米除臭鞋墊。搞得你眼花繚亂,是真是假,難以分辨。

  此後不久,中國納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副院長白春禮作了一個「納米科技應用」的報告。對有關納米科技研究和應用中的問題及社會誤導作了解釋。記者為此作了專程報導如下。

  7月13日下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大階梯教室,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為幾百名研究生帶來了一場有關納米科技應用的學術報告。從納米改性的個人電腦開始,他細數納米科技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環境保護、能源、日化等各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他自己買的小魚模樣的不鏽鋼肥皂便是讓聽眾感興趣的小例子之一。 白春禮補充說:「不過,這是德國產品,不是中國產品。」

  

  白春禮在作報告

  白春禮所列舉的大量納米產品多為國外產品。提到中國市場上的納米產品,尤其是前些年的納米熱,白春禮談到了納米冰箱和納米洗衣機。「有人覺得使用這個名稱以後,可以讓這個產品比較好賣。」在紅紅火火的納米熱中,還出現了納米水杯、納米鞋墊等產品。有一個負面的案例是廣東某企業搞出所謂的納米水杯,后被證實純粹是欺騙行為,被有關部門處理。類似的事件多了,使得公眾對納米產品真假難辨。甚至有人在媒體上講,目前還沒有一項真正的納米技術產品,所有的納米產品都是炒作。

  白春禮說。他認為,必須正確理解納米科技的內涵。如果說我們把納米技術當標籤、當花瓶,只想利用它的概念賺錢,就會損害我們本來應該認真培育的市場,造成人們對納米技術創新難度的認識不足。

  白春禮說,中國是納米研究的論文發表大戶,目前在數量上已經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他強調,儘管論文發表不少,可在納米科技的專利數量和實際應用方面,「我們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他引用一份調查結果說,在我國,與納米科技相關或者掛著納米字樣的公司有600多家。但在600多家「納米企業」當中,90%都是人數在5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研發能力相對薄弱。此外,現在國內的「納米企業」的生產品種也比較單一。

  白春禮說,我國有20多條納米粉體的生產線,但是納米材料包含了很多種,並不僅僅是納米粉體,還包括納米塊材、納米線材、納米薄膜等。而且,我國的企業往往只能做納米粉體材料的製備,而做納米材料和納米器件應用的較少,這個方面跟國外的差距很大。白春禮還認為,納米科技應用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一個國家已經擁有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基礎。「實際上,各行各業、方方面面都是相關的,我們如果有了好的體制和機制,同時還要有相應的工業基礎、相應的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才可能使實驗室成果儘快變成大家所接受的產品。」

  從以上這篇報導中,你可以了解到白春禮院士對當前中國納米科技發展狀況和存在問題作了客觀的分析。其中對納米水杯,納米鞋墊也給予評議。作為中國納米科學技術研究領域的首席科學家,他發表的言論對我們每一個中國公民,是有積極和準確的指導意義的。這些打著納米旗號的產品之所以敢於大做廣告,主要利用人們對「納米」這個名詞不了解,忽悠了不少人。

  後來,中央電視台在北京街頭進行抽樣調查,看看老百姓對「納米科技」到底知道多少?第一個採訪對象是一個老太太,記者問:「老大娘,請問您知道什麼叫納米嗎?」老大娘想了想,回答說:「是不是優質大米啊?!」 接著,記者先後詢問了六個年青人,有三個人說:不知道,另外三個人知道一點。其中一個說:納米好像是高科技,另一個說:納米是一種新材料,第三個說:納米好像是一個長度單位。

  從從上調查可以看出,至少一半人不知道什麼是「納米」。而知道一點的也說不清楚到底什麼是納米。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講清楚有關納米的三個基本概念。

  第二節 納米的三個基本概念

  什麼是納米?什麼是納米材料?什麼是納米科技?

  一,   什麼是納米

  首先得說明:納米不是科學、不是技術、更不是高科技。納米就像米、厘

  米、毫米一樣,僅僅是個長度計量單位。只不過這個單位十分小,小到眼睛都看不見。

  一納米=1/10億 =10的-9次方米。

  一個納米是十億分之一米。這個數字不太好記,這裡有一個簡單的記憶方法;一毫米是一米的多少分之一?是千分之一。一微米是一個毫米的多少分之一?是千分之一。一納米是一個微米的多少分之一?還是千分之一。因此,米的三個千分之一就是納米。  再往下計量,還有尺寸嗎?沒有啦!專家測試發現,人類世界,組成有形物質的最小尺寸量級就是納米。再小的叫什麼?叫原子團、分子簇。原子團、分子簇也有尺寸,而對它們的研究屬於「原子學」、「分子學」,而不是納米科學。

  一個納米的尺寸到底有多小呢?等於5-7個原子的距離,一根頭髮絲的直徑大約是5-7萬個納米。這樣,我們就相信了,納米尺寸確實小到眼睛跟本就看不見。因此,納米洗衣機,人眼都看不見怎麼洗衣服。其實納米洗衣機是一種內膽試用了納米殺菌材料塗層的洗衣機,是一種環保洗衣機,正確的叫法應該是;納米塗層環保洗衣機而不是納米洗衣機。這樣的稱呼就比較實事求是,避免忽悠群眾。

  二,   什麼是納米材料?

  談到納米材料,要強調一下,這可是真正的高科技材料。

  它是指1-100納米微小尺寸之間的材料,世界上許多材料做得這麼小以後,表現出特殊的意想不到的性能。導電的變得不導電,不導電的變得導,陶瓷可以做彈簧。納米材料這種反常的令人驚奇的性能,引起科學家極大的興趣。大家預測,這些看不見的小不點顆粒,有可能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的變化。

  上個世紀80年代從前,世界上已經有人開始研究一種叫做「超微粉」的新材料,其材料主要尺度在微米,也包含部分納米尺寸的材料。因為它表現出很特殊的電、磁性能,因而開始引起科技界的關注。

  必須指出的是,僅僅因為尺度達到納米而沒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納米材料。也不能把納米材料理解為是納米粉體,納米粉體僅僅是納米材料的基礎,實際上納米絲,納米管,納米線,納米電纜,納米薄膜,三維納米塊體,納米複合材料等等都是納米材料,範圍相當廣泛。目前,國際上將處於1-100nm納米尺度範圍內的超微顆粒及其緻密的聚集體,以及由納米微晶所構成的材料,統稱為納米材料,包括金屬,非金屬、有機、無機和生物等多種粉末材料。

  過去,人們只注意研究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間,常常忽略這個介於原子、分子和宇宙空間之間的中間領域,而這個中間領域實際上大量存在於自然界,有人稱它為「介觀」領域。只是以前沒有認識到這個尺度範圍的性能。據資料顯示:第一個認識到它的性能的是日本科學家,他們在20世紀70年代用蒸發法製備超微離子,並通過研究它的性能發現:一個導電,導熱的銅,銀導體做成納米尺度以後,它就失去原來的性質,表現出既不導電,也不導熱。磁性材料也是如此,像鐵鈷合金,把它做成大約20—30納米大小,磁疇就變成單磁疇,它的磁性要比原來高1000倍。

  而真正有目的研究和發現納米材料特性的要算德國材料科學家-格蘭特。

  那是1980年的一天,德國薩爾大學教授格萊特到澳大利亞休假旅遊,當他獨自駕車橫穿澳大利亞的大沙漠時,空曠、寂寞和孤獨的環境反而使他的思維特別活躍和敏銳。他雖然身心放鬆,但大腦沒有停止思考。他長期從事晶體材料的研究,了解晶體的晶粒大小對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響,晶粒越小,強度就越高。

  格萊特上面的設想只是材料的一般規律,他的想法一步一步地深入,如果把材料做到無窮小,把組成材料的晶體的晶粒細到只有幾個納米大小,材料會是個什麼樣子呢?或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吧!

  格萊特帶著這些想法回國后,立即與同事一起開始試驗,經過將近4年的努力,終於在1984年製得了只有幾個納米大小的超細粉末,包括各種金屬、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的超細粉末。他們採用惰性氣體蒸發冷凝法,製備了具有清潔表面的納米鐵,銅,鉛等金屬粉末,然後在真空室中原位加壓製得納米固體,隨後又發現納米二氧化鈦(TIO2)陶瓷在室溫下呈現良好的韌性,使人們看到了改善陶瓷脆性的希望。論文一發表,立即在世界上引起轟動。

  此外,格萊特在研究這些超細粉末時發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眾所周知,金屬具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如金子是金黃色的,銀子是銀白色的,鐵是灰黑色的。至於金屬以外的材料,例如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它們也可以帶著不同的色彩,瓷器上面的釉歷來都是多彩的,由各種有機化合物組成的染料更是鮮艷無比。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沙發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8-14 10:14 | 只看該作者

  可是,一旦所有這些材料都被製成超細粉末時,它們的顏色便一律都是黑色的,瓷器上的釉、染料以及各種金屬統統變成了一種顏色——黑色。正像格萊特想像的那樣,「小不點」與「大個子」相比,性能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什麼無論什麼材料,一旦製成納米「小不點」,就都成了黑色的呢?原來,當材料的顆粒尺寸變到小於光波的波長(1×10-7 m左右)時,形不成反射面,它對光的反射能力變得非常低,大約低到小於1%,既然超細粉末對光的反射能力很小,我們見到的納米材料便都是黑色的了。這種現象被稱為納米材料的「黑色效應」。

  「小不點」性質上的變化確實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著名的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製備出了一種納米金屬,居然使金屬從導電體變成了絕緣體;用納米大小的陶瓷粉末燒結成的陶瓷製品再也不會一摔就破了。

  格萊特的發現已經和正在改變科學技術中的一些傳統概念。因此,納米材料將是21世紀備受矚目的一種高新技術產品,從而吸引了世界各國科學家投個研究,而且碩果累累。

  三,什麼是納米技術

  簡單地來說:納米技術就是:用原子和分子製造物質的技術,現在我們做一件襯衫,需要用大塊的布,經過裁剪縫紉,浪費了大量的邊料。將來,我們做一件襯衫,需要多少個原子和分子,就用多少個原子和分子,一個不多,一個不少,世界將變得多麼環保!

  同樣,將來用納米技術來製造任何產品,都可以選擇需要的原子,分子來製做,世界不僅環保,而且變得十分奇妙。想象一下,當你在電腦上設計出一條花布裙子,按一下製作健,不一會,就在桌子大小的「納米魔箱」中傳送出一件你需要的花裙子,這該是多麼令人驚喜呀!

  早在195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費曼,在世界物理學會年會上發表了一篇演講,題目是《在底部有一個很大的空間》。他在這篇文章中預言「至少依我來看,物理學的規律不排除一個原子一個原子地製造物質的可能性。」這就是納米技術最早的預言,也是被公認為是納米技術思想的來源。

  費曼假定,一旦原子的語言被簡潔地編碼后,就可以對分子進行精確的工程加工,把一個原子放到另一個原子上,製造出最小的人工機器來,費曼說,如果把大頭針的針頭放大2.5萬倍,它的面積就相當於24卷大英百科全書所有書頁的面積,足以寫下這套百科全書的內容。反過來說,若不是把大頭針放大,而是把大英百科全書縮小,也能寫到一個針頭上。

  費曼是一個嚴肅的大科學家,他想,如果能夠以原子的尺度即納米水平控制,製造物質,就一定能做到把大英百科全書寫到一個針頭上。正是他提出了納米技術的概念,卻並不知道怎麼去實現納米技術.

  此後,一批批執著的科學家,按照費曼指引的方向不懈地奮鬥著,儘管困難重重,進度十分緩慢,但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已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績,那就是放大倍率達百萬倍的《掃描隧道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開展納米科技研究打開了一扇大門,使「一個原子一個原子製造物質」變得可能。

  這時,納米技術才真正興起,並在美國、我國和一些國家開展起來,納米技術才真正成為一門新興的高新科學技術。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6 12: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