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志堅指出,當前兩岸與朝韓問題最大的不同在於對國族的認同 郝志堅供圖
中評社華盛頓4月28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台海問題專家郝志堅(Dennis V. Hickey)指出,朝鮮半島與台海的局勢有歷史相似之處,即都是冷戰導致國家的內部分離,但今天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國族認同,南北朝鮮都同意同屬一個國家,而在台灣卻並非總是如此,尤其是2016年台灣大選后,兩岸追求和平的進程受到打擊。
「文金會」發布的《板門店宣言》,宣布朝韓將爭取在今年內正式宣布結束敵對狀態,令不少人感嘆台海兩岸何時能邁出和平談判的一步。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傑出教授郝志堅27日接受中評社電子郵件專訪時談到兩岸問題與朝韓問題的同與不同。
郝志堅表示,一方面,人們可以感受到朝鮮半島局勢與台海局勢的歷史相似之處。兩者都是冷戰政治導致朝鮮半島和中國的內部分離。眾所周知,美國政府相信台灣會在1950年落入解放軍之手,本沒有計劃對此做點什麼。但是朝鮮戰爭的爆發導致美國扭轉了政策,拯救了「中華民國」,當然美國也拯救了大韓民國。
另一方面,郝志堅指出,兩者有重要的區別。今天的主要區別與圍繞國族認同(national identity)的問題有關。南北朝鮮都同意他們是同一個朝鮮國家之內的朝鮮社會,而在台灣並非總是如此。
郝志堅指出,民意調查顯示,台灣大多數人認為北京與台北之間目前的關係是敵對的。然而,從2008年到2016年這8年間,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緊張關係降至歷史最低點,因為雙方都同意一個中國,但究竟意味著什麼,雙方有不同意見。雙方曾經談論過追求和平協議,2016年的「習馬會」曾令世界刮目相看。
郝志堅認為,2016年台灣大選后,這個和平進程受到打擊。他說,台北新一屆政府單方面廢除這一政策,甚至沒有與大陸政府討論這個問題。他們聲稱支持「現狀」,但無法解釋究竟是什麼意思。今天台灣政府的高層正在慢慢升高他們的論調,有高官現在聲稱自己是「台獨工作者」,並發表其它具有挑釁性的表態。
郝志堅覺得,好消息是大多數台灣人從來都不支持當前台灣政府對大陸的好戰手法。他說,由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持的台灣「國家安全調查」(TNSS)一貫表明,大多數人支持兩岸關係的「一中各表」架構 --這也被稱為「九二共識」。
郝志堅指出,事情可能會改變。蔡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其大力改善經濟的承諾而當選的。但是最近的TNSS調查顯示,只有5.9%的人認為現在比一年前好,69%的人認為如果兩岸關係繼續惡化,台灣的經濟將會受到影響。毫不奇怪,只有23.4%的人支持蔡英文的工作表現,有人形容台灣局勢「越來越混亂」。
郝志堅預期,就像2016年大選一樣,經濟很可能成為2020年台灣大選的主要議題。但與2016年不同的是,兩岸關係也可能發揮作用。現任政府對這兩者的處理都不好,選民可能更願意在民意調查中表達不滿。郝志堅認為,這意味著在2016年後放緩的朝著和平與穩定邁進的步伐可能重新提速。那個時候人們可能會再次討論朝鮮半島和台灣海峽的和平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