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為什麼要善良,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複製鏈接]

398

主題

687

帖子

1872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7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芸熙 發表於 2018-4-25 1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愛默生。



一家媒體昨天又提起了《芳華》,
然後給出了這樣一句評價:
「社會正在懲罰善良泛濫的人。」
聽到這句話,心裡很不是滋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
就是「善良」這個詞越來越貶義化,
這兩年,在微信朋友圈,
我們天天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文章:
《善良的人,最容易受傷》,
《過分的善良,就是傻》
《善良會限制你的想象》,
《別讓你的善良成為你的軟肋》,
《沒腦子的善良,比惡毒可怕一萬倍》。
這樣的文章讀多了,
會讓人不知不覺就排斥善良。
上個月,一個朋友就對我說:
「現在我都不敢行善了。
一是看誰都像是個騙子,
二是怕別人罵我是個傻*。」




小時候,我也很善良,
喜歡幫助那些遇到困難的人。
但後來經歷兩件事後,
便很少對陌生人行善了。
第一件事:
一位青年拿著母親病歷,
跪在街邊流淚求助。
我心酸,給了100元。
可第二天,我在網吧遇見了他。
第二件事:
一個20來歲的女孩,
挺著大肚子坐在路邊,
「我被男朋友甩了,現在孩子要出生了,我需要買車票回老家。」
我心酸,給了100元。
但半年後,我再一次碰見了她。
經歷這兩件事後,我拷問自己:「你的善良,這樣被人拿去消費,你再行善,不是一個大傻*嗎?」
後來,我便很少行善了。




直到我媽一句話改變了我。
那一天,我正在書店看書,
天空突然下起了大暴雨。
從書店玻璃望出去,
正好可以看見一個乞丐。
他沒有腿,正用手撐著身體,
艱難向書店的屋檐下爬來。
我抓起傘,跑到書店門口,
想衝過去為他遮擋雨水。
但我猶豫了——屋檐下這麼多人都沒動靜,我這樣衝過去,會不會顯得很裝、很傻*?
於是我又回到書店坐下了。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
一閉眼,腦中就會出現乞丐在雨中爬行的畫面。
我問我媽:
「你覺得我該幫助他嗎?如果我幫助他,其他人會怎麼看我?」
我媽說了這樣一句話:
「你幹嘛要管別人怎麼想。
你付出,是因為你需要。」
我不太懂:「你付出,是因為你需要?」
媽媽解釋說:「善良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取悅自己。」
這句話,讓我重新拾起了善良。




網友「haowu」講過一段經歷。
那天晚上,樓下有貓叫,
叫聲凄厲,響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他下樓一看,
發現了四隻小貓。
小貓應該是剛出生,因為還不會走路。
「haowu」猶豫了好一陣,
最後還是沒救小貓,上班去了。
「我之前沒有養貓的經驗,
不知道怎麼照顧小貓。
而且工作又非常忙,
抽不出多少時間照顧它們,
還是讓其他人來救助吧。」
那天下午,突然下起了大雨。
望著窗外越來越密的雨點,
「haowu」心裡不安起來,
終於,他跑去給老闆請了假,
然後用最快速度趕了回去,
把四隻瀕臨死亡的小貓救回了家。
那天,他寫下了這麼一句話:
「我之所以要救四隻小貓,
並非出於多麼崇高的目的,
所圖的也不是他人的讚美,
而是如果不這麼做,
我會恨自己很久很久。」




在廣州一條街道上,
攝像頭記下了這樣一幕:
一位環衛工人突然摔倒在地。
這時,一位學生妹妹正好路過。
她停下來,看著環衛工人,
就這樣看了好一會,
似乎在猶豫什麼,
但最後她還是沒有幫助他,
拖著箱子離開了。
但她心裡顯然並不好受,
所以頻頻「三步一回頭」。
正在大家惋惜感嘆之際,
幾分鐘后,這位小妹妹又倒了回來,
這時,她手裡多了一杯水。
她把水遞給環衛大叔后,
又再次拖著箱子離開了。
這次離開,她心情顯然是舒暢了,
步伐大而輕快,馬尾辮甩得老高。
後來,記者採訪了這名學生妹妹:
「你為什麼又決定倒回來幫助他?」
學生妹妹回答了這樣一句話:
「我其實不是為了幫他,
我只是為了我內心能安寧。
如果我今天沒有幫他,
恐怕這一個月都會活在愧疚里。」




最近,一位朋友要進藏旅遊。
由於那地方時常沒信號,
所以進藏前,他託付給我一件事:
「替他給貧困山區三個孩子寄錢。」
我這才知道他在悄悄資助貧困學生,
而且已經整整八年了。
我問:「怎麼一直沒聽你說過?」
他答:「這有什麼好說的。」
我問:「孩子們知道是誰在寄錢嗎?」
他答:「不知道。」
我問:「那你圖啥啊?」
他說了這樣一句話:
「為什麼一定要圖啥啊?
行善又不是往銀行里存錢,
要想著連本帶利的回報。
我只是發現心裡有個軟弱的地方,
覺得這是優點,不要讓它變硬了。」




「懶人」在知乎上講過一個故事:
那天,她和朋友坐公交上班,
一位中年婦女焦急地問大家:
「行政審批中心,在哪兒下車啊?」
周圍的人都沒有搭理她。
「懶人」見狀,便對她說:
「你可以在國土局站下車,
也可以在XX路口站下車,
審批中心在兩個站的正中間。」
中年婦女說:「可我不認識路。」
懶人就說:「我在XX路口站下,到時你跟我一起下好了。」
到了XX路口,懶人叫她下了車。
然後指著遠處的一棟樓說:
「那就是行政審批中心。」
中年婦女一看,竟然生氣了:
「國土局站明明就離那裡近一點,
還不如早一站下,我能早點過去。」
說完,扭頭就走了。
朋友見狀,就告誡懶人說:
「你就喜歡管閑事,現在熱臉貼了冷屁股,舒服了吧?!」
懶人笑了笑,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選擇做善良的事情,
並不是因為做了就會有效果,
而是我堅信這樣做是對的。
我不是為了別人的感激,
而是為了滿足一種心靈的需求。
這樣做了,我才覺得自己像個人。」




大多數時候,我們行善,
都得不到實質性的回報,
甚至連一句「謝謝」都是奢望。
有時不僅得不到回報,
還會換來帶著敵意的誤解。
甚至是深懷惡意的騙局。
既然行善並沒有什麼好處,甚至弊大於利,那我們還需要行善嗎?
1963年,一個叫瑪莉的女孩,
就帶著這樣的困惑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
「我實在想不明白,
為何我幫媽媽把甜餅送到餐桌上,
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誇獎。
而搗蛋的弟弟什麼都沒做,
得到卻是一個甜餅,
西勒先生,上帝真的公平嗎?」
西勒是兒童版欄目主持人,
十幾年來,他收到的「上帝為什麼不獎賞好人,為什麼不懲罰壞人」之類的來信,已經不下前千封,但他不知如何作答。


三年後的一天,
西勒參加了一個朋友的婚禮。
婚禮現場,新娘新郎互贈戒指時,
都陰差陽錯把戒指戴在對方右手上。
牧師發現后,幽默地提醒:
「右手已足夠完美,還是用它來裝扮左手吧。」
西勒聽到這句話后,立馬醍醐灌頂。
他立即給瑪莉回了一封信:
「嗨,瑪莉,還記得三年前的問題嗎?
很抱歉,直到今天,我才有了答案。
我希望你能認真聽,
希望你不要再為壞孩子得到蘋果而耿耿於懷。
壞孩子雖然得到了蘋果,
但你卻得到了上帝最好的禮物,
因為你成為了一個好孩子。
上帝讓右手成為右手,
就是對右手的最高獎賞,
同理,上帝讓好人成為好人,
也就是對好人的最高獎賞。
我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
我們自身也得到了幫助。
這就是上帝給我們的最好回報。」
人為什麼要善良?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人為什麼要善良?
作家梁曉聲說過一句話:
「善良不是刻意做給別人看的一件事,
它是一件愉快並且自然而然的事,
就像有時候,善良就是為了心安理得。」
是啊,我們之所以行善,
不是為了別人的感激,
不是為了別人的讚揚,
不是為了別人的回報,
而是為了證明我心依然柔軟,
而是為了讓自己良心上過得去,
而是為了讓自己心安理得,
而是為了讓自己看得起自己。
喜歡作家李薔的一句話——最大的善良,是敢於在受傷后,去相信下一個人。
誠然,這世間有著太多騙子和惡人,
但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的存在,
就把心裡的那些個善意給掐滅了。
遇到不能立刻辨別的事,
我們要做的不是袖手旁觀,
而是給自己設定幾個原則:
●這個善意是我能承受的
●這個善意不會影響到我的生活
●行善時避免進入封閉空間
然後就去愛吧,像從未受過傷一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5 09: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