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防科工局田玉龍:全球商業航天走到了十字路口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8-4-24 10: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04-23 09:27:28 來源: 網易科技報道

  

  網易科技訊4月23日,首屆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在哈爾濱拉開帷幕,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田玉龍在大會上進行演講時表示,全球商業航天走到了十字路口,未來的空間探索如何進行,是全球要發展的課題,他表示,歐空局針對商業航空領域有兩個方面討論,一是,國際空間站如何進行商業運營;二是空間探索如何引入資本。

  同時,他表示,協調統一發展是發展商業航天的核心,也是必須要面對的一條路,如何利用社會資源支持發展航天是值得探索的,只要不在航天計劃之外的都要具有商業航天的屬性。

  針對商業航天的發展,田玉龍表示對中國來說,發展商業航天產業是有基礎的,同時,主體力量強大。如今社會新科技發展迅猛,各方面新技術與航天來融合要市場來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發展航天商業也需要培育和挖掘。此外,他還表示全球競爭,商業航天的企業家要有全球視野,商業航天需要有新生力量,企業家們也要具有航天人的精神,為國家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在全球的視野中要掌握核心技術競爭力,加大創新的力度,「天地融合」加大跨學科進行融合,並且要加大各方聯盟,按照國際規則來發展。

  最後,他表示,政府也將大力支持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真正做到航天強國。

  以下為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田玉龍大會演講內容:

  尊敬的沈院士、尊敬的各位朋友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商業航天產業論壇,而且是首屆中國航天大會的商業航天論壇,應該也是我們國家在航天領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事件,商業航天這幾年應該說我們國家還是蓬勃發展,在我們以沈院士老一輩的航天人的支持和扶持下,應該說中國的航天發展進入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時代。

  近幾年包括航天科工舉辦的武漢的商業航天論壇,在社會甚至在國際航天屆都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我是上周五剛從美國回來,參加了航天大會,也是我第二次,去年我去了一次全美航天大會,是美國人自己開的會,14000人,是美國航天屆每年一度的盛會,會上有個感受,現在看來美國人,美國副總統去了,商務部長、交通部長、國防部副部長都去了,14000人,三分之一是軍人,美國空軍,三分之一是航天科研屆的人,政府部門機構,三分之一的是企業家。

  總的感覺到現在世界商業航天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各國的航天局長大概不到20個局長,美國、俄羅斯、歐洲人的局長都去了,我們還開了未來空間探索的討論未來空間探索怎麼走,未來空間探索怎麼走也把商業航天作為重中之重。科工局局長也談到了,科工局部長已經決定了把商業航天引如未來兩個方向,一個是空間站,一個是空間探索引入商業資本的問題。

  因為我跟美國航天局搞了一個專門的會談,美國人明確提出2024年以後國際商業運營怎麼辦,怎麼運營,當然馬斯可等一系列的商業航天參與到整個美國的商業航天之中。所以我總的感覺,世界不僅是中國航天發展快速歷程中面臨著一個豐富多彩的發展模式,世界航天也走到一個十字路口,下一步的路怎麼走,實際上國家投資的航天、社會投資的商業航天,和社會公眾對整個航天發展的期待,這三個怎麼能夠協調統一,更好的發展,實際上是世界航天發展未來的方向,也是一個大家討論的問題。去年在澳大利亞的世界航天大會,劉富榮劉總跟我去,他的題目就是「商業航天和科學航天誰優先」的問題,那個會討論的很熱情,大家對商業航天和科學航天發展誰優先的問題,也提出了很好的命題。所以我想商業航天從現在看來應該說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也是必須要選擇的,也必須要走好的一條路。

  那麼商業航天應該說到底它的使命任務是什麼,這是一個要討論的問題。所以這次我在會上跟美國的航天機構的新任主席也討論了這個問題,實際上他也認為目前從商業航天的定義還不夠能拿出完整準確的定義,但是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徵,一個是沈主任說的如何利用社會資源,各類資源來支持發展航天,這是一個。第二個,按照美國的基金會主席的意見,他說只要國家航天計劃,他認為都可以有商業航天的契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不在國家航天計劃之內的,之外的都應該在商業航天領域之內,我認為這個也有一定的道理。美國為什麼要發展商業航天,也是要成為國家投資航天的重要補充,一個探索性的例子,一個新的領域。我個人認為,商業航天對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選擇方向。

  重要在哪兒呢?我們航天的創新主體力量是有的,但是現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網路技術、語音技術等等一系列的新科技的發展,非常迅速,如何與航天進行結合和融合,這個需要市場的力量來推動。所以說航天的發展,商業航天的發展得益於要用市場的力量豐富航天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而市場在哪兒?這就要培育,需要挖掘,不僅是國內市場,特別是國際市場。當天航天的競爭已經不是國內的競爭是全球性的競爭。要有商業航天的企業家,要有戰略眼光,要有全球視野。商業航天在創新領域上我們離不開商業航天重要的補充力量,或者叫新生力量。

  第二,商業航天是我們技術創新的重要方面,現在只要是國家投資的航天,往往對失敗的忍耐、壓力還是很大的。商業航天很大一塊給我們技術創新做試驗田、排頭兵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所以為什麼在技術創新領域上,商業航天有他獨特的優勢,所以我們想對中國的航天發展來看,我們的確需要這麼一塊試驗田,希望大家能開拓,開發這塊試驗田,在座的許多新興的商業航天企業,應該說做了大量的前赴後繼的奮鬥,拼搏工作,我覺得我們不管怎麼說,有的人可能沒走多遠倒下了,但是我們企業還是前赴後繼的推動,我認為還是摸索這些道路,還走出了一些模式,應該對中國的航天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第三個,我認為商業航天很大的一塊實際上是我們推動航天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這是商業航天功不可沒。因為科技和經濟的結合,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很大一塊要靠市場的力量,這次大家看中美貿易戰,我們跟西方人的差距,不完全在科技創新能力上,但是我們可能在科技創新能力成果技術的轉化,變成生產力,變成戰鬥力,轉化力不夠,這個僅靠政府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市場的力量,而市場的力量的關鍵是我們要有眼光、有視野的企業家。所以商業航天,我個人認為這幾年國內、國際的各種航天的活動參加以後,深深感受到這種力量在世界範圍內的力量在大的集聚,而且這種力量的速度增加是迅猛的。

  所以這次,每年全美航天大會,有一個廠長,實際上他是內部的,我帶了20多個人,中國代表團是最大的,去了以後我帶著航天屆單位的領導去看以後,感覺到還是很受震動。真正來說我們在這方面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的商業航天企業家們可能更需要一定要掌握我們的核心技術,我們的理念要超前,我們的概念要超前,要新,那麼技術我們一定要有新的獨特的東西,在這方面我這次看完展覽以後,跟我去年看的展覽我認為又有變化,它的技術成熟度和技術的新穎性更加突出,而且更趨於商業的實戰化和實用化甚至商品化階段加快了。所以我想看完了以後真能感受到未來經濟的勢頭還是比較猛的,所以我想我們中國的商業航天的確是要加速,在座各位的企業家們,年輕的企業家們責任重大。

  為此,我提這麼幾點建議,借這個機會,沈主任還要跟大家進行交流,沈院士這麼多年來,我也多次聆聽他的講課,要求我們更多的開放、合作、競爭,使中國的航天發展更具活力,因為他扶持了多所大學,參與到航天科技創新活動,特別付出一些企業促進產業和企業,產學研的結合,這方面以沈院士為代表的一批老航天領導人,老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在默默無聞的做這些推動工作,在這裡面我要特別感謝沈院士,老的航天前輩對我們年輕一代人的扶持、支持和關心、關愛。作為國家航天科工局,作為政府主管部門,我們也非常感謝我們這些企業家無畏的探索,也不容易。我們國家正在發展改革創新新的時期,進入新時代,面臨的機遇非常大,面臨的挑戰非常多,面臨國際、國內的壓力也都有,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毅力、定力,特別需要有精神。我一直在想從事航天這份事業,首先要有航天的精神,我們老一代人的航天精神,如果融入到商業航天事業開拓中是非常重要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這個不是口號,的確需要毅力、膽識、勇氣,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有幾個企業家,美國的企業家跟我見面也聊了聊,我發現他們也不容易,你們在座面臨的問題,他們也同樣面臨。美國政府的一些監管問題,競爭問題,市場的容忍度問題,資本家的忍耐性問題,他們也面臨,交流中也發現,我們面臨的問題,實際上他們也面臨。當然,美國人也在積極在調整,這次美國的副總統談到的最大的我認為他要放鬆政府的監管,因為他的監管非常苛刻,比我們要嚴得多,同時要讓市場給予商業航天企業更多的支持,從法律上,把商業航天整個職責,從美國的幾個部門,美國空軍、其他部門都整合到美國商務部,商務部來承擔美國商業航天的監管職能,要按照職業規則來辦事,按市場來變,這是重大轉變。美國特朗普馬上要美國商業航天管理規則現在草案已經完成了,正在走法律程序,從政府要對這件事情更多的寬容、扶持,同時也要有序、安全監管。所以這樣才能使它可持續發展。

  所以我想這麼幾點建議:

  一、在座的商業航天的各位創業者們、企業家我剛才談到的一定要有明確的使命和任務,擔負不但是市場的目標,更擔負的是國家的責任,要有國家責任,首先要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維護國家的利益,這是我們企業家立足和生存的根本,一定要明確自己的使命,不僅是為了開發這份事業,而且要承擔國家的使命和責任,這就是我們需要企業家有一定的視野,有一定的責任心,有一定的事業心,把航天人的精神,中國航天人的精神能夠傳承下去,這樣的企業家精神,特別是希望我們能創立出中國商業航天企業家精神,能夠發揚和光大中國航天人的精神。這是我認為發展,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優勢的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和政治力量。

  二、還要關注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不要搞短、平、快,如果你想干這份事業,你就要有這個耐心,十年成功,甚至十五年成功,我說這個成功是你的最終的目標,所以要掌握技術,沒有核心技術,沒有核心競爭力,我們的商業航天怎麼會有未來。核心競爭,不是在座之間的競爭,是國際事業的競爭。在強國裡面,大國裡面剛剛立穩,按照總書記提的要走強國道路,強國道路強在哪兒?肯定要強在核心競爭力上,這個是中美貿易戰給我們敲響了第二次警鐘,沒有掌握核心競爭力,我們的商業航天發展是不會走遠的,而且現在科技發展這麼快,我們只是停留在當前的視野中發展很危險。所以這次我在全美航天大會看完了最大的感受,還要掌握技術,加強創新的力度,交叉、融合、跨學科,天地一體,創新發展,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力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8-4-24 10:31 | 只看該作者
 三、商業航天,在座的企業家要有國際化視野,如果從商業航天來看,我們跟西方人落的不太遠,差距不是太大,我們怎麼能夠以國際視野,站在全球的視野來看,我們在未來的國際商業航天,太空經濟發展中能夠提前站位,有一定的制高點,這樣可能就有未來的發展,對你的整個產業,企業的發展就有一個長遠的站位。當然,這方面我們特別需要我們在座的能夠聯合起來,真正打造中國商業航天的聯盟,聯合力量。因為我們畢竟跟西方人、美國人、歐洲人的航天企業相比,我們有我們的弱勢,我們技術儲備不足,我們人才力量,特別是高端人才力量缺乏,怎麼能夠形成我們的優勢,恐怕要產學研聯合,我們的大學,我們的商業航天企業,包括我們國家航天的力量,怎麼能夠結合起來,在國際市場上,國際競爭上趨於優勢,這個是很關鍵的。

  四、按照規則辦事,按照國際規則來發展。大家發展周一定要按中國的法律、安全、監管規則,國際航天規則來辦。因為你違反了規則,你走不遠,我們現在中國航天大會地跟歐美國家聯合,多種平台上我們在駁議,在鬥爭,為我們商業航天發展留有發展空間,他發展的快,他在設門檻,我們跟他鬥爭,就是為了把門檻降低,甚至往後推,給我們各位是在創造未來發展空間,按照美國人,今年的架勢,要加速,他要阻滯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發展這麼快,用規則來阻滯你,壓一壓,讓你慢一點,這個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大的駁議,這個需要站在國家角度,國家利益,在國際舞台上鬥爭。但是最大的力量來源於各位,你們能夠提供更好的支撐。這次我跟美國國務院會談的時候,跟我提出來,希望美國的航天企業參與國際航天規則制定,這個我們是反對的,馬丁波音公司要進去,我們很難辦的,因為我們過去政府和政府之間的都是,你拿來商業航天企業這麼強大的,這個鬥爭就多樣性了,利益訴求肯定在未來要為企業謀利益,所以我們一直反對,但這個能擋多長時間,歐洲人也開始醒悟了,因為歐洲人的商業航天也起來了。我們呢,我們的商業航天還在萌芽,還是小樹,還在發展過程中,所以我特別期望我們商業航天企業趕快成長起來,後續我們也多聽聽你們的意見,也主要是為咱們的商業航天發展留有空間。下面可能要多聽聽你們這方面的建議,國際規則制定中,國際航天規則制定中怎麼能發揮,給我們商業航天產業留有未來發展空間。這次談判中也談到了這個問題,還談到希望我們支持他,讓他的商業航天企業參與到國際規則制定當中。我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交流一下,總的來說,我們在習總書記的領導下,我們進入新時代,步入新時代,航天新時代,我們要把我們的政治優勢發揮好,在總書記的領導下,我們把軍民融合戰略,航天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這三大戰略,我們充分的理解透,運用好,這三個戰略對我們中國航天發展是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是我們的引領,特別是還有一帶一路倡議,能夠找好我們的布局,找好我們的支撐點,然後在國際上能夠形成我們的產業競爭力,這個非常重要。

  最後我想也請會議主辦方,這次我特別支持,因為這次是宇航基金會來辦,借這次會議,多聽聽大家意見。

  提三個建議:

  第一,希望在座的企業家們對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多提寶貴意見,你們多提意見是非常重要的,你們實踐中的問題反映出來,他們整理一下,徵集一下,我們開了三次商業航天的座談會,正在準備擬草商業航天的指導意見,希望大家有一個原則的框架,保障和規範支持、鼓勵大家的發展,這需要方方面面的意見能夠收集上來,收集整理以後提出來我們和有關部門共同協商,這裡面有法律問題,政策問題,還有安全監管問題等等。

  第二,我希望在座的好多企業也非常有創新、有思想,中國商業航天的聯盟也好,怎麼形成一個什麼樣的機制和氛圍,我們要有一種行業自律,我們到底商業航天怎麼發展,不能老聽政府的,政府只是指導和引導,更多的是根據市場的情況,國際和國內市場發展的趨勢,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東西,這個希望基金會和宇航協會,國際交流中心你們把這個平台搭建好。

  第三個,作為政府的角度來說,我們原則上,總體上非常支持商業航天發展,希望能夠快速、健康、有序、可持續的發展。政府這方面我們會多發力,最近跟財政部、發改委的支持下,我們也開始建設試點的項目,以後凡是政府的項目,凡是市場能辦的優先交給市場做,市場不能做的,是國家核心利益的,維護國家利益的事情,那我們政府是責無旁貸的。這樣以後我們在政策方面肯定更多的是要向市場開放,向我們企業家開放我們的資源,開放我們的設施,給你們提供更多的幫助,也帶動你們走入到國際競爭舞台上,特別是「一帶一路」我們提出了空間走廊,也得到了國家的支持,正在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空間信息走廊的建設和發展。下一步歡迎各位企業家積極的參與。

  最後,航天的發展不僅是大家的,不僅是國家需要,我們的老百姓社會也需要,所以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共同來出謀劃策,為中國的航天蓬勃發展上出謀劃策策劃,特別中央特別的建設國家強國的道路上,共同努力,共創未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4 02: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