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德里州首席部長:新德里已成「毒氣室」

[複製鏈接]

325

主題

332

帖子

25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素年 發表於 2017-11-9 09: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印度首都新德里被霧霾籠罩,空氣污染指數大幅度超標,攀升到危險水平,小學被令停課,多趟航班及列車服務延誤。德里州首席部長甚至直言,新德里已經變為一個「毒氣室」。

污染程度相當於一天抽兩包煙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搜索德里州懸浮顆粒污染實時監控數值發現,在8日下午,德里大部分地區的PM10(註:即可吸入顆粒物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微米的顆粒物)數值都在400以上,數值最高的西北地區,其PM10指數甚至達到了999,比被列為危險水平的300點高出三倍。

《紐約時報》8日的報道稱,長期暴露在如此高濃度污染的空氣中,相當於每天吸兩包以上的香煙。

報道稱,德里一位資深胸外科醫生Arvind Kumar表示,空氣污染為該地區人民帶來愈發嚴重的健康危機。「即使是不抽煙的健康年輕人,都已經沒有粉紅色的肺部了,」 Arvind Kumar說,「加護病房裡全是肺炎患者」,「短期內導致急性哮喘發作,長遠來看,將會增加肺癌的風險」。

儘管霧霾問題對於印度而言由來已久,但近年來正變得愈發嚴重。據《參考消息》援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衛星的數據分析,2010年至2015年間,印度全國的細微顆粒物濃度上升了13%。新德里PM2.5濃度的年均值在每立方米150微克上下,是WHO標準的15倍。

英國《柳葉刀》污染與健康研究委員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印度是世界上與污染有關的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僅在2015年就有250萬印度人死於空氣污染引發的病症。

霧霾襲城,莫迪霾中迎外賓

《福布斯》周刊網站文章稱,導致印度空氣質量糟糕的主要原因包括日益嚴重的城市交通擁堵產生的汽車尾氣排放、以化石燃料為動力的重工業、建築施工以及收穫之後在農田進行的焚燒活動。在冬季來臨之前,冷空氣會把污染物扣在接近地面的地方,防止它向大氣層擴散,也加劇了霧霾的蔓延。

此外,「每年的印度傳統節日排燈節期間,我們都會燃放大量的煙花爆竹慶祝節日,這是空氣質量急劇下降的重要原因」,家住新德里的旅遊業工作者Nor Syahidah對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表示。據他說,近幾日新德里霧霾籠罩,出門需要戴上口罩等防護措施,但眼睛和喉嚨依然會有不適感。

對於霧霾問題,印度官方的無奈,從印度總理莫迪在霧霾中迎接貴賓便可窺得。11月7日,新德里霧霾襲城,PM2.5水平高達703。當天,莫迪和印度總統考文德於霧霾籠罩中接待來訪的比利時總統夫婦。

政府至今未有持續減排措施

而事實上,印度政府也試圖積極應對空氣污染。據《衛報》此前報道,10月初,印度首都新德里最高法院突然投下重磅炸彈:排燈節期間在首都嚴禁售賣煙花爆竹,以維持空氣質量。「讓我們至少嘗試一次沒有煙火的排燈節」,新德里一位法官倡議說。但據報道,此倡議遭到了印度教宗教團體和普通民眾的抵制,無疾而終。

非法焚燒農作物也是這個季節污染的重要來源。德里州首席部長Arvind Kejriwal在社交網路推特上表示,德里已經成為「毒氣室」,每年這個時候都會發生這種情況,必須要找到解決相鄰州停止非法焚燒農作物的方法。

德里環境部長Imran Hussain在今年八月也曾在推特上表示,他向哈里亞納邦、旁遮普州、拉賈斯坦以及北方邦的官員提出減少農業焚燒。但據德里政府發言人上周在推特上透露,到目前為止,各州並未採取任何行動。



《紐約時報》此前稱,印度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啟動任何減少污染的持續性政策。正是由於環境方面的政府管理薄弱,印度居民別無選擇,只能訴諸法院請願以保障公共健康。但即使法院同意民眾請願,也往往缺乏強制力來保障執行。

對於霧霾來襲,印度政府提醒公民減少室外活動,還對汽車採取單雙號限行的政策,並啟用直升機洒水以凈化空氣。自8日起,德里的小學開始暫時停課,其他級別學府也開始禁止學生進行戶外活動。當局警告,空氣污染情況接下來幾天還可能惡化。印度醫療協會表示,新德里正面對公共衛生緊急狀況,呼籲當局採取措施應對。該協會還建議,取消這個月底舉行的半程馬拉松賽跑,以避免」災難性的健康後果」。

「空氣是我們日常最重要的基本所需,但污染也最嚴重。更可怕的是,這怪不得別人,是我們一手造成」,「我很心痛,我們為後代留下的是這樣的世界」,Nor Syahidah對澎湃新聞記者感慨道。但他也透露,目前還不會搬離新德里,「只希望政府能控制污染情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2 18: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