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至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將首次訪問中國。此次訪問的一大亮點,便是隨團來華的美國商務代表團。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此前在11月2日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特朗普訪華期間,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將率領一個商務代表團隨團到中國訪問,將與中方共同舉辦有關的經貿活動,並簽署一些商業性的合作協議。  美國總統特朗普。東方IC 圖
   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11月2日報道,將有至少29名美國企業及行業組織代表隨團來到中國,其中包括10家能源或與能源相關的企業,此外也涉及航空、金融、農業等方面。   「能夠代表美國企業是我的一大榮幸,能被介紹給中國市場也讓我感到責任重大。」將隨團訪問、從事智慧城市建設的美國迪捷集團(The Digit Group)首席執行官保羅·多赫提(Paul Doherty)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Stephen Orlins)此前也對澎湃新聞預測,特朗普期望在中國達成一些商貿方面的具體成果。商貿團成員大多來自可以向中國出口商品或服務的產業,人們相信這會是一次成功的訪問。   美企響應踴躍甚至提出請願   美國商務部在招募參加企業時公布的初步行程顯示,商貿團在北京的主要行程包括,接受高級政府官員的歡迎、與中國官員和行業專家進行討論、簽字儀式和招待晚宴。   來自美國各行業的大中小企業響應積極。美國商務部原計劃帶12-25家企業來華,但后因報名企業過多,擴大了團組規模。   多年來在中美投資上表現活躍的歐倫斯幽默地比喻說,投資正是民間交往的基礎,這就像婚姻一樣,雙方都不可能隨隨便便離開彼此,而是需要長期接觸。他曾通過美國在中國的投資增進了對中國的了解,而如今,隨著中國企業走向美國,也有越來越多本土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熟悉中國。   美國迪捷集團首席執行官多赫提在入選后立刻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帖,興奮地宣布了消息。他對澎湃新聞表示,他的企業員工共有35人,但在中國、東南亞、印度、中東、歐洲及美國都成功完成了智慧城市相關的項目。   多赫提向澎湃新聞透露了一系列可能在訪華期間與中方簽訂的合同和備忘錄,涉及青島、大連、北京等地,總價值約48.5億美元,預計將創造4.5萬個美國工作崗位。   但並非所有企業都能如願。有100多家美國企業申請隨團訪華,其中許多被淘汰,但這也體現出了中國市場的巨大吸引力。   今年9月,美國伯克希爾出版集團(又名寶庫山)首席執行官沈凱倫(Karen Christensen)在美國網站Change.org上發布請願,要求美國商務部將該公司列入訪華代表團名單,並列舉自己對中國的長期興趣和了解,稱自己能夠代表「小企業主和女性企業家」。   和多赫提及其他不少入選企業家一樣,沈凱倫與中國早有合作關係。今年1月,《人民日報》報道了伯克希爾出版集團與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共同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英文精選本,並準備在美共同發行中文圖書、開辦國際編輯中心的消息。   但在10月19日,沈凱倫公開了美國商務部給她的拒絕信,信中稱,由於報名者眾多,她未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但美國政府願意以其他方式協助她在海外的業務。   「有些人可能會對結果感到滿意,但我真的很想去參加訪華商貿團!」她於10月20日在「推特」上寫道。   油氣合作將是「雙贏」舉措   路透社此前報道,從目前的名單來看,訪華的29家企業中包括10家能源或與能源相關的企業。其中包括阿拉斯加管道公司、錢尼爾能源公司、美國液化天然氣公司、得州液化天然氣公司等。   阿拉斯加州州長比爾·沃克(Bill Walker)也將隨團訪華。今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時,曾經停阿拉斯加州並會見沃克。當時雙方就提及了深化能礦、油氣資源等合作。   阿拉斯加當地媒體KTUU2日報道稱,沃克正急於為阿拉斯加北坡的天然氣資源尋找買家。過去一年中,私有企業因油價和天然氣價格持續走低而選擇放棄,因此北坡天然氣資源目前由隸屬州政府的阿拉斯加天然氣開發公司所有。   目前,阿拉斯加方面已就液化天然氣方面的合作與中國企業進行接觸。新華社9月2日已報道稱,阿拉斯加天然氣開發公司總裁基思·邁耶表示,中國人口眾多,對清潔能源需求大,阿拉斯加州天然氣資源豐富但人口少、需求有限,因此阿拉斯加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符合雙方需求,也有助於促進美中兩國關係。邁耶表示,阿拉斯加天然氣開發公司此前已與相關中國公司進行接觸,就液化天然氣出口進行了多次對話,並取得良好進展。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助理研究員鄒蘊涵日前對澎湃新聞表示,美國希望出口天然氣,在根本上還是受了特朗普上台後美國能源政策轉向的影響。競選受到傳統能源大佬支持的特朗普更傾向於重振傳統化石能源,對清潔能源的支持力度則明顯減少。美國在頁岩氣開發之後,已成為了能源的凈出口國,極力希望加大出口。   而從中國的角度,鄒蘊涵表示,這一方面將豐富中國的氣源地,盡量減少進口單一化的風險,因為中國目前的天然氣更多是從卡達等中東國家,會受到中東局勢的影響。另一方面,這也可以迅速減少中美貿易摩擦,在美國急需出口的時候中方做出姿態,會體現出中美合作態度的改善。   「總的來說,這就是一件非常直接、簡單易行、雙方都有需要也都能得利的事情。」 鄒蘊涵說。   此外,路透社此前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石化可能會與美國大宗商品貿易商Freepoint Commodities和美國私募股權公司ArcLight Capital Partners合作,修建輸油管道及終端,降低美國原油出口中的相當一部分物流成本,從而使美國原油在亞洲更具競爭力。這三家公司還在研究擴大聖克羅伊島菩提樹灣(Limetree Bay)終端的儲油能力,並重啟當地一個閑置的煉油廠。   適航認證取得突破顯示互信   儘管中美經貿合作緊密,但兩國間確實存在一些壁壘。中美此前在適航認證上的談判就是其中一例。   而就在特朗普訪華前不久,中美航空業取得突破。中國民航局網站於10月23日宣布,中國民用航空局與美國聯邦航空局《適航實施程序》,在美、中雙方分別簽署后,於2017年10月17日正式生效。協議實現了兩國民用航空產品的全面對等互認,內容涵蓋適航審定在設計批准、生產監督活動、出口適航批准、設計批准證后活動及技術支持等方面的合作。該協議的簽署為兩國民航當局更深入和廣泛的合作奠定了基礎,也為兩國民用航空產品的交流和工業部門的合作創造了良好的雙邊環境。   彭博社10月28日報道稱,這或將有助於波音等飛機製造商向中國出口更多飛機,同時也將推動中國國產飛機的發展,使其更快得到國際批准,與波音和空客飛機展開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波音公司商用飛機總裁及首席執行官凱文·麥克阿里斯特(Kevin McAlliste)此次也將隨團訪華。   「(《適航實施程序》)在外交上非常重要,」航空工業分析師理查德·阿布拉菲亞(Richard Aboulafia)對彭博社表示,「這顯示出美國對中國的航空產業非常重視,也把中方的民航部門視為可靠的夥伴。」   中國民航大學民用航空器適航審定技術與管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鵬對澎湃新聞表示,適航證的簽署對中美經貿關係有正面積極的影響。隨著以後中國國產飛機的規模的擴大和口碑的提高,這將對出口美國及其他國家市場有幫助。   王鵬表示,簽署適航證不等於美國自動承認中國的飛機,美方對具體型號還有具體考量。未來美國還可能對中國的C919飛機做具體的技術評判,兩國在法規基礎上尚存在差異,在具體飛機的適航證上,美國也會更多參與到中方的開發之中。   「但是至少適航證的簽署意味著這個大門敞開了。」   除能源、航空等產業外,來自其他產業的數十家美國企業和行業協會也將在中國度過充實的時光。行程最後的簽字儀式和晚宴似乎預示著此行將要達成的成果。   「中美關係總有起伏,但從根本上來說,我認為最終決定中美關係走向的是中國和美國的人民。」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對澎湃新聞說,「有一些不可逆轉的潮流正把中美人民越拉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