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十九大習李新政評述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lyyj 發表於 2017-10-18 14:2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改革開放后經過幾屆政府連續執政,按理說每一屆執政者都應為下一屆繼任者做好鋪墊,無論是政治改革,民主法治,還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要有長遠規劃,順乎民意,跟隨世界主流,絕不能以領導者的個人喜好改弦易張,不搞奇談怪論式的思想發明,但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政治改革方向不明確,一直左右搖擺,前縮後退,停滯不前,以致於體制積弊,積重難返,處於改與不改兩難境地,改,當政者不希望自已成為改革的犧牲品;不改,又怕「江山」毀在自己手上,真乃存亡絕續之秋,縱觀十八大之後的一系列新政僅做以下簡單評述:
  一,關於政改,政改無非是要簡政放權,建立權力監督機制,使之更加科學民主,處理黨、政府、人大、司法權力之間不能錯位,各伺其職,但是習李新政走向使權力趨於高度集中,在原有的體制基礎上,增加了管理層次,十八大之後設置了國家安全工作委員會領導小組,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路安全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這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被體制稱為「頂層沒計」;而「法治」沒有體制上的突破,還是延續前朝的執政思維,政改一直處於止步狀態,到現在也沒有出現拐點,習上任后重提塵封多年的「群眾路線」試圖改變黨的工作作風,力圖從新扭轉執政黨的腐敗頹勢,「群眾路線」是慣用的抽象的政治語言,是某一歷史時期的產物,不是法律概念,不能替代真實的民意表達;習提對待文革前和文革后兩個歷史時期「不能相互否定」,這言外之意,就已經給改革下了休止符;利用「一國兩制」實現對香港的政改,企圖將大陸的人大選舉模式推廣到香港代替普選的政改法案遭遇了失敗,說明一個問題,只想用大陸的政治模式去影響改變港台,實現一統天下,而不是相反,以此看出,台灣香港絕不會接受大陸體制模式,大陸也是拒絕港台模式向它滲透,不懂通融的政治就不是開放的政治。
   二,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與多年來倡導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並不同步,與24個字的「核心價值」不相適應,我們的自由、民主、法治、公民權利觀念,就連這些名詞概念都是來自西方現代政治,從兩千多年的帝王思想里,從中共傳統體制理論里根本就找不到這種價值觀,民主法治理論本身就是和普世價值有血緣關係,在十八大之後,在意識領域很奇葩的提出了「宇宙真理」,把憲政思想劃為顛覆政權的「西方敵對勢力」,為國民尋找歷史傳統,從歷史的墳墓里撿回孔子,到處推崇儒學,再次美化某黨的執政史,神化一些領袖人物,頌聖捧神,評判政治事件和歷史人物稍有不慎就會被言論入罪、遭遇「文字獄」, 退步到文革以前,意識領域被弄得不倫不類,再次掉入歷史虛無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泥潭,價值觀改變世界,但獨創「價值觀」對抗主流價值可能帶來毀滅性後果。
   三,關於司法改革,司法改革是屬於政治改革的重要內容,要實現其獨立性,執政黨及其黨員都不能參與其中,才能真正司法獨立,如不重新洗牌僅是內部自我改革是不可能獨立的,司法職能是相對於立法權、黨權、行政權而設立,沒有獨立性就不會有權威性,在習的講話中將政法部門當做「刀把子」,是「專政工具」,司法只能從內部自我改革,在加強黨的領導下,還繼續落實錯案責任追究制,因為司法的外部環境不改變,黨政體制沒改變,實現不了真正意上的「體制獨立」,頂多是司法體制內部修補,反而讓法官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更大,北京上海再次出現法官辭職潮,改革讓司法人才資源流失,是本次司法改革一大遺憾,真正的法治社會絕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四,高調反腐,可以說這是「以黨治黨」的黨的威權政治,這種反腐為長遠計,更需要法治的配合,這次反腐鬥爭是體制內自我整肅,力度不小,打掉了徐、薄、周等大老虎,但對這個體制毫無損傷,對腐敗官員只能震懾一時,達不到治本目的,只要體制不改,還會複製出更多的老虎,但中共寧肯浪費政治成本,輪番派出督察組、巡視組、巡查組代行地方黨政紀檢監察應有功能,也不向體制開刀。現在又別出新裁,人大提出國家公職人員就職時履行「憲法宣誓」制度,被指責是有形式沒實質的樣子貨,因為目前最實質、最重要的是重樹以憲法為主的法律權威,完善以憲法為首的法治,細化憲法條文的憲法解釋、設立違憲審查制度、立法落實公民憲法權利,這需要人大立法層面的配合,現在甚至連立法規劃都沒個影,從上到下還沒有樹立起憲法權威,突然來一個「憲法宣誓」,華而無實,讓人覺得太過虛偽,同時,中宣部推出評選百名優秀縣委書記,這種以人治加德治來維護黨治標榜宣傳地方黨政一把手,這更讓人們產生猜疑,從黨的基層開始來維護黨在體制內的威權政治,有加強黨治、淡化法治之嫌。
   五,正確對待歷史, 對於現代歷史,應客觀公正對待,不要搞虛有虛無,不要美化自己,不要帶著政黨的偏見,紀念抗日勝利七十周年搞大型閱兵活動,歷史意義大於現實意義,主辦此活動的中共應該公開承認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代表中華民族在整個抗戰中起主導作用,這是二戰歷史公認的事實,吃桃子的不要忘摘桃子的,這是全民族抗戰,不是一黨抗戰,但在大陸的影視作品大量展現的都是中共的抗戰,這種以一黨之偏見狹隘的歷史觀,讓我們這次紀念活動中缺少重要歷史內容,紀念抗戰勝利閱兵的重大意義是尊重和重現歷史,不是炫耀武力。
狼行曠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6: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