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南水北調讓北方近一億人喝上長江水 北京地下水水位回升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7-9-20 08: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9-19 11:20:27 來源: 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北京)

  

  本報記者 陳磊

  它,讓黃河與長江「握手」,讓湖北丹江口與北京密雲水庫「擁抱」,讓受水區近1億人喝上長江水;它,要越過數百條河道、千餘條道路、數十次橫穿鐵路,其規模及技術難度國內外均無先例可借鑒。

  它就是南水北調工程。「工程通水后,東線工程已經完成4個調水年度的通水任務,中線工程連續兩年多不間斷地供水,經受住了各種工況的考驗,充分證明了工程質量是可靠的,運行是安全的。」9月15日,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黨組書記、主任鄂竟平表示,南水北調工程綜合效益遠超預期,工程建成通水后,沿線已有近1億人喝上了長江水。

  截至9月中旬,僅中線工程已累計向華北地區輸水96億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5310萬人。

  形成有中國特色的調水工程技術體系

  9月中旬,記者來到鄭州以西參觀南水北調中線的「咽喉」——穿黃工程。

  邙山腳下,長江水通過暗涵從黃河河床底下布置的兩條隧洞,以每秒118.7立方米的流量,與黃河主流呈十字交叉,安全向北流去。

  這個全長19.3公里的工程,可謂集水利技術創新於一身,開創了我國的數個第一:第一次採用大直徑隧洞穿越黃河底部,第一次在我國水利史上採用泥水平衡加壓式盾構進行隧洞施工,第一次應用雙層襯砌的結構。穿黃工程創造了76.6米深的井壁地連牆施工和單頭一次性掘進3450米精確貫通等多項國內紀錄。

  穿黃工程也並非一帆風順。穿黃管理處處長韋國虎給記者講述施工的驚險故事,仍心有餘悸:盾構機進洞最艱難最危險,始發時發生少量漏水,為保住盾構機,項目負責人沖在一線,在泥漿里指揮將漏水點補上,最終順利始發掘進;盾構機在掘進1200米時,刀具磨損停機,國內外專家進行技術論證,中方人員堅持自己的檢修方案,即帶壓進艙更換刀具和修復刀盤。

  「我們為了打通穿黃工程的800米退水洞,花了整整5年。」水電十一局三分局黨委書記高海成回憶說,由於施工地段都是非飽和性土壤,就像在牙膏里打洞,在建築史上少見。技術人員採用了簡易盾構法和高壓注漿法,「工程質量很好,沒出一點兒事」。

  據了解,建成2908公里的東中線一期工程,完成土石方近16億立方米,如果按1平方米斷面築堤,大約可繞地球40圈。

  鄂竟平介紹,技術研究人員破解了膨脹土、高填方、穿黃隧洞、大型渡槽、丹江口大壩加高等一系列工程設計和施工中遇到的重大技術難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調水工程技術體系。

  新添一條華北地區「母親河」

  「鄭州市用上了丹江口的水后,水垢減少,口感變甜,水質安全更有保障,達到二類水標準。」鄭州柿園水廠廠長馬建華告訴記者。

  目前,河南省37個市縣、河北省80個市縣用上南水北調水。南水北調來水現在成了北京、天津市的主力水源,成為縱貫京津等華北地區新的「母親河」。以北京為例,目前,南水北調水已佔北京城區日供水量的73%,南水供水範圍已基本覆蓋北京中心城區、丰台河西地區和大興、門頭溝等新城,以及昌平、通州部分地區,全市人均水資源量由原來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中心城區供水安全係數由1.0提升至1.2。

  目前,天津中心城區、環城四區以及濱海新區等14個行政區市民用上了南水北調水,形成了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7: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