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CEO集體退群:表面「反叛」 仍盼特朗普「寵幸」

[複製鏈接]

301

主題

311

帖子

2507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素年錦時 發表於 2017-8-22 09: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上周,特朗普與美國頂尖商界領袖們上演了一場眼花繚亂的宮斗大戲。因不滿這位美國總統在夏洛茨維爾市騷亂一事中對白人民族主義者「過於寬容」,3天之內8名企業CEO及工會代表宣布退出「製造業委員會」;另一個聚集了16名高管的政府顧問團體「戰略與政策論壇」則在宣布解散之前,被得知消息的特朗普搶先下手,後者率先宣布解散上述兩個商業顧問委員會。作為「商人總統」,特朗普遭其「最天然的支持者」企業高管們的集體強烈抗議,引來各種「總統迅速淪落」的冷嘲熱諷。然而,如今與政府「劃清界限」的這些美國商界領袖不可能完全割斷與白宮的聯繫。就在幾個月前,他們還與特朗普相互吹捧,在各領域有來有往。今後,想要受益於親商政策、與政府簽大單的他們,必然會再與特朗普站在一起。

不同的故事,同樣的「反叛」

「一場反叛正在醞釀」,美國《紐約時報》詳細講述了特朗普去年底成立的戰略與政策論壇如何分崩離析。上周二,由於特朗普就夏洛茨維爾市騷亂備受爭議的表態,百事可樂首席執行官(CEO)努伊與通用汽車、IBM和波士頓諮詢集團的CEO進行了通話。他們想知道,是否已到了從戰略與政策論壇退出的時候。即便是特朗普最親近的商業心腹黑石集團CEO、該論壇主席蘇世民也對其言論感到氣憤。那天晚上,他給總統女婿、白宮顧問庫什納打電話,告訴他論壇正在分裂。與此同時,他開始起草解散聲明。第二天上午,世界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CEO芬克給百事可樂、IBM與沃爾瑪的CEO打電話,決定退出的他鼓勵其他人退出。中午11時30分,由蘇世民牽頭的電話會議舉行。波音前首席執行官、通用電氣前負責人建議發表譴責特朗普的聲明,但保留論壇的存在。摩根大通CEO戴蒙很氣憤並想退出,但他很矛盾,因為他也是「商業圓桌」(推動制定親商政策的組織)主席。在這次40分鐘的電話會議里,IBM首席執行官羅睿蘭「譴責與解散」的建議得到大部分人支持。電話會議結束后,蘇世民給白宮打電話告知特朗普解散決定。不久后,特朗普搶先宣布解散該論壇與製造業委員會。

戰略與政策論壇是一個為促進美國經濟增長而向總統提供建議的商業精英團體。該論壇聚集了16個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商界領袖。此前,由於特朗普頒布「旅行禁令」和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優步、迪士尼以及特斯拉公司的CEO相繼退出論壇。

製造業委員會旨在促進就業,是美國商務部的一部分,承擔製造業與聯邦政府之間「聯絡員」的角色。去年12月,特朗普任命陶氏化學公司CEO利偉誠擔任委員會主席,他當時表示,利偉誠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商人之一」。今年1月,特朗普又公布28名成員名單,包括來自戴爾、福特、通用電氣、波音等公司的CEO。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時報道稱,成員里甚至有曾說特朗普「反美國」並將其稱為「種族主義者」的美國最大工會「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主席特拉姆卡。而特拉姆卡正是上周主動離開的製造業委員會成員之一。

美國企業高管集體棄總統而去十分罕見,耶魯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桑嫩菲爾德甚至說,「在美國歷史上,我們從未見過商界領袖在總統要求時拒不為國服務」。美國「政治」新聞網站稱,通常情況下,高管們對加入此類白宮商業委員會趨之若鶩,因為這使他們有機會在「緊閉的門後面」向美國總統遊說,相對應的,他們會成為白宮宣傳親商信息的「幫辦」。

上周首個宣布離開製造業委員會的是美國默克製藥公司CEO弗雷澤,但正是他曾反覆在私下裡逼迫特朗普改革美國稅法。

第二個離開的是體育運動裝備公司安德瑪CEO普蘭克,其公司因有過NBA球星庫里、紐約芭蕾舞團首個非裔首席女舞者科普蘭等著名黑人代言人而沾沾自喜。今年2月,普蘭克稱讚特朗普「這樣一個親商的總統是國家真正的資產」,引發庫里和科普蘭不滿,遭到僱員抗議。普蘭克最終不得不在當地一家報紙上買下一整個版面來解釋他的想法。

第三個宣布退出的科技巨頭英特爾公司CEO科茲安尼克同樣曾非常熱衷與特朗普交往。去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計劃在家中為其舉行募捐集會,不過後來因在矽谷引發強烈抗議而取消。當英特爾今年2月決定擴大在亞利桑那州的一處工廠時,科茲安尼克給特朗普打了電話,與他在白宮見面。科茲安尼克曾將公司在美國僱人和投資的計劃歸功於特朗普,儘管這項長期計劃最初是他與前總統奧巴馬就提到過的。

第八個宣布離開的罐頭湯生產商金寶湯公司CEO莫睿思曾對媒體說,就特朗普對經濟的影響,她感到樂觀。該公司為特朗普就職典禮捐了大約100萬美元。

今年2月,白宮舉行了一項監管改革總統令的簽署儀式,特朗普當時對一批前來捧場的企業高管說:「我想感謝這些了不起的商界領袖……他們正在幫我釐清現狀。」在場的人中就包括弗雷澤、莫睿思。

「藐視總統」,分手的代價

特朗普雄心勃勃地成立製造業委員會及戰略與政策論壇,然而,從誕生直至解散,這兩個機構的作用與影響力一直讓外界困惑。美國《華爾街日報》稱,戰略與政策論壇成立8個月的時間裡只開了兩次會議,而且僅有半數成員出席。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稱,製造業委員會幾乎沒有討論過什麼實質性問題,成立以來僅開了一次會。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20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此類商業委員會並非白宮常設機構,運營幾乎不產生費用,本身沒有實權。特朗普成立這類顧問團體是為表明其有延攬、召集頂尖商界人才的能力,顯示想為美國經濟做實事的態度。白宮常設的經濟政策諮詢機構是國家經濟委員會,目前由高盛前首席運營官科恩領導。

宋國友表示,如果這類商業委員會內部有某種強烈的政策共識,形成具有說服力的政策諮詢報告,並且經常開會,特朗普能聽從建議的話,影響力就很大。然而實際情況是,這兩個委員會過去半年裡開會次數極少,還沒有進入運轉狀態就被裁掉,因此對美國政策制定與特朗普的理念不會產生實質影響。

成立新商業委員會的做法並不新奇。奧巴馬2008年宣布設立「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2011年又成立「總統就業與競爭委員會」,由通用電氣董事長伊梅爾特擔任主席。然而這一機構也因極少開會而只有兩年壽命。2012年大選期間,該委員會成為奧巴馬對手羅姆尼的嘲笑對象:「猜猜奧巴馬與他的委員會開了多少次會?近6個月來一次也沒有。」

《紐約時報》稱,一些委員會成員表示,他們能對政策產生實際影響。今年早些時候,以黑石CEO蘇世民為首的一群商界領袖敦促總統不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他們的建議似乎部分改變了特朗普的立場,使其與中國的關係發生緩和」。

「對這些高管來說,退出委員會絕非小事」,《紐約時報》說,雖然這類團體總體上是象徵性的,但是對他們來說是極具聲望的「職位」。但另一方面,「CEO們正在承受來自顧客、員工、股東和董事會成員與日俱增的壓力」,醫療設備製造商美敦力前首席執行官、高盛董事喬治說。

正因為如此,這些商界大佬在夏洛茨維爾市風波中異常糾結。上周二,也就是金寶湯公司CEO莫睿思宣布退出製造業委員會的前一天,她表示計劃留在該機構內。隨後,社交媒體上發起運動,將該公司稱為「湯納粹」(美劇《宋飛正傳》里一名賣湯很受歡迎,但對顧客專橫跋扈的店主——編者注),網路上流傳著該公司「串通乳酪」等產品的假照片。很快,莫睿思改變想法。分析人士說,顯然,這是與威脅抵制有關產品有關,「CEO委員會的崩潰並非是一場『良心大爆發』的結果」。

決定留在白宮商業委員會的企業高管更加謹慎。通用電氣CEO上周一宣布繼續為總統提供建議之前,幾名公司最高層人員寫了一份「確認什麼是公司價值理念」並譴責種族主義的聲明。他們還諮詢了公司里的少數群體團體,包括代表非裔美國人利益的一個組織。

貝萊德首席執行官芬克曾給員工發送一份十分「矛盾」的備忘錄:「能在桌子旁發聲至關重要。不幸的是,我現在已不能再問心無愧地參加戰略與政策論壇。」

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普費弗表示,特朗普的商業顧問退出委員會時需要考慮:坐在桌子旁的好處,員工與消費者的政治取向,以及藐視總統的後果。「如果一開始就沒加入顧問團隊,那麼冒犯總統的程度比較小;當你6個月後再說,『哎呀,我不幹了』,這時候你就是在得罪他了。」與政府有大量生意往來的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公司要考慮的情況更複雜,不過在紐約大學教授加洛韋看來,反對特朗普的風險在近幾個月來已經越來越小,「你可能就冒點被他在推特上罵的風險,不過他的推文已經愈發軟弱無力」。《華盛頓郵報》稱,此次被特朗普怒斥為「炫耀技巧的雜耍者」的葯企巨頭弗雷澤被視為早期的「抵抗者」,他的聲望因此大增,其默克公司的股價一度大漲到一個月以來的最高點。

分道揚鑣?藕斷絲連?

在外界看來,與商界領袖打交道本該是「商人總統」特朗普的強項,他的白宮裡就充滿來自華爾街的高管。然而如今兩個商業顧問團體的解散,讓他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美國「政治」新聞網站說,這位總統失去了其「最天然的支持者群體」,損害了親商業「建制派」選民以及共和黨捐款人對他的好感。文章說,不過這一場「分道揚鑣」不太可能改變特朗普的議事日程,這位資深房地產開發商仍有意削減企業稅並放寬有關監管規定。

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商業道德講師伊頓表示,這兩個委員會的解散並不意味著美國商界將完全背棄特朗普,「這是個人行為,未必與政策有關。只要符合美國企業的利益,他們仍將繼續支持總統和國會領袖們的議事日程」。《華盛頓郵報》說,商界領袖仍期待華盛頓推進企業稅改,並希望在白宮可能斥資數萬億美元發展基礎設施之際得到特朗普的「寵愛」。

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很難甚至不可能切斷與白宮的關係。CNN17日報道說,白宮的兩個商業顧問委員會解體后,「美國科技委員會」仍然「完好無損」。該委員會在今年5月通過總統令設立,其成員全由政府僱員組成,沒有來自私營企業的任何(正式)成員。即便如此,今年6月,包括亞馬遜、蘋果、微軟在內的18家企業CEO和高管參加該委員會「峰會」,就特定事務向這個由庫什納領導的委員會提供建議。臉書CEO扎克伯格與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CEO、特斯拉公司CEO馬斯克雖然沒有到場,但是他們在該會議上擁有一位強大的「替身」:億萬富豪投資家、特朗普的「頭號科技盟友」彼得·蒂爾。蒂爾不但是臉書董事,也是馬斯克的長期好友。

7月20日,已經退出特朗普商業顧問團隊的馬斯克在其社交媒體發文稱,剛得到美國政府的口頭許可,在紐約和華盛頓特區之間建立地下超級高鐵,建成后,兩個城市的交通時間只需29分鐘。《華盛頓郵報》稱馬斯克經常「言過其實」,但同時猜測,這個口頭許可或許正是來自他曾是總統顧問這層關係。

早前報道:

第五人!美國最大工會組織主席退出特朗普政府製造業顧問委員會

央視新聞16日消息:當地時間8月15日,美國最大工會組織勞聯產聯(AFL-CIO)主席理查德-特拉姆卡宣布退出特朗普政府的製造業顧問委員會,稱無法留在一個容忍仇恨和國內恐襲的總統的顧問團體里。這是兩天內因特朗普對於夏洛特維爾白人至上主義騷亂態度晦澀,而宣布辭職的第五名業界領袖。

繼馬斯克后 英特爾CEO宣布退出特朗普製造業委員會



英特爾CEO科再奇

鳳凰科技訊 據CNBC網站北京時間8月15日報道,晶元製造商英特爾公司周一發表博文,宣布公司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已經向美國製造業委員會遞交辭呈。

自2013年以來,科再奇一直擔任英特爾CEO,他是一天內第三位宣布退出特朗普製造業委員會的高管。稍早前,默克公司CEO肯尼斯·弗拉奇爾(Kenneth Frazier)和運動品牌安德瑪CEO凱文·普蘭克(Kevin Plank)已經宣布退出特朗普製造業委員會。美國弗吉尼亞州近期爆發了白人至上主義的暴力活動,但是特朗普對於該事件態度模糊,招致了許多人的批評。

科再奇周一表示,他作出這一決定是考慮到了令人擔憂的美國政治走向。「我的退出是想讓大家注意到我們在重要問題上的政治觀點分歧已造成嚴重傷害,包括亟需解決美國製造業萎縮的問題,」他表示。


「政治和政治議程冷落了我們重建美國製造業基地的重要使命,我退出是因為我想取得進步。然而,華盛頓的許多人似乎更熱衷於攻擊與他們意見不合的人。現在幾乎每個問題都已經被政治化,到了一種無法取得重要進步的程度,」科再奇稱。

科再奇還表示,他呼籲所有領導者譴責白人至上主義者,後者參加了維吉尼亞州的集會。

今年早些時候,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后,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和迪士尼CEO鮑勃·艾格(Bob Iger)宣布退出特朗普戰略與政策顧問委員會。更早之前,在特蘭普簽署限制移民的行政令后,Uber前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宣布退出特朗普顧問委員會。(編譯/簫雨)

新鮮有料的產業新聞、深入淺出的企業市場分析,輕鬆有趣的科技人物吐槽。鳳凰科技(ID: ifeng_tech),讓科技更性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4 16: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