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房地產話語霸權」是當今中國的負能量 2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lyyj 發表於 2017-7-6 16: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然,香港中原地產公司並沒有聽取這份報告「切切實實降低開發成本降低房價」的建議,香港中原地產是空前猛烈地向中國房地產市場全方位進軍,並且絕不降房價!為什麼會這樣?原來,這個「中國市場研究部」也太「市場」了,他們是按照真正市場的標桿來衡量上海房地產市場,才得出「有理由認為房價對於絕大多數購房者已屬偏高」的結論,可是香港中原地產總部不這麼看,他們看出了世紀之交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根本就不是市場,因此,「房價對於絕大多數購房者已屬偏高」的結論不成立!千載難逢的發大陸房地產橫財的機會來臨了,香港中原地產也是商人,他肯放棄送上門來的利益?以後,香港中原地產還從公司網頁上撤下了這份報告——2003年2月13日,王煉利在廣東發展論壇發表了《希望與危機並存的上海房地產業》一文(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在網際網路上發表文章),裡面就提到了這份報告。
是的,揭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全部秘密,就在於它本不是市場,卻通過市場交易的辦法在賺錢!如果硬要說這就是「市場」,那就是我定義命名的「計劃市場」。正如我在陋作《中國房地產之厄》導言中所說:「『計劃市場』是中央政府官員和地方政府官員分散掌握著對國家資源的控制權、支配權,『計劃市場』不排斥市場、需要市場,控制權和支配權能通過『計劃市場』交易出權力的最大化。『計劃市場』直接從『計劃經濟』延續而來,承繼了計劃經濟時期對社會最重要資源和對主要經濟活動部門的高度壟斷,不過這種壟斷不再以『國家』的名義出現,壟斷權在已經掌有權力的群體中約定俗成地分配。」
中國不少著名房地產企業的第一代掌門人,有很多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政府部門的官員,當他們下海變身為房地產企業老總或董事長,仍然保持著與政府機構千絲萬縷的關係,並新建立了一些關係,包括象「房地產利益共同體」的關係。陋作《中國房地產之厄》第100頁上有張表《上海房地產業「強企」與政府關係》,看了就一目了然了——這張表也將「計劃市場」直觀化了。
鑒於房地產商一再強調他們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造房,造多少房是由市場在決定,一再強調他們是在市場環境中經營、房價由市場在定,這種觀點通過房地產話語霸權又已經佔了輿論上風,因此很有必要告訴大家,為什麼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是市場。
如果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市場,那麼,造多少房、造什麼樣房該由消費者決定,也就是說,市場供給由市場需求決定。但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地方政府一手製造了供應,又一手製造了需求!舉個例子:佔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的上海,2002年動遷戶購房要佔到上海個人購房總量的40%(見上海房地產市場報告總165期)!2005年到2009年,上海普通住宅銷售了102萬套(含期房),但前提是:從2002年到2009年,上海中心城區的拆遷戶為53.7萬戶!加上投機購房(被精英媒體動聽地稱為「投資購房」)佔到約20%比重,起碼60%的住房銷售都不是基於居民自身願望的需求!
地方政府官員和房地產商都需要不斷製造大動遷,也就是不斷地製造出「住房需求」。伴隨著大動遷,中心城區黃金地段鑽石地段的積澱了幾十年上百年方體現出的土地價值變得極其醒目,這更讓房地產利益中人垂涎欲滴,用更加瘋狂的大動遷促使更多居民去「住房商品化」,是將誘人的土地利益儘快落袋為安的唯一法寶!讀一讀《中國房地產之厄》第37頁第38頁上的《上海城鎮房地產企業已被利用土地的土地受讓方式匯總》吧,看看匯總表后密密麻麻的註釋吧,其中列出的土地出讓合同編號,都聚著一堆堆的問題,這些表和註釋,能反映出上海土地利益被利益集團瓜分的蜘絲馬跡!《中國房地產之厄》出版至今已經三年,雖然國內沒有多少影響,但影響遠播海外,如果是我在瞎說瞎分析,我早該以造謠誹謗罪進監獄了,如果我沒有瞎說瞎分析,誰回應過這些問題了?!
——這就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真正的市場經濟,是需要給消費者以「選擇」自由的。這個經濟學上的「選擇」非常重要,所有的經濟行為都是個人作選擇的行為。打開《微觀經濟學》教材,無差異曲線、邊際替代率、消費偏好都是歸入「消費者選擇」章節之下的,在真正的市場經濟的社會裡,沒有選擇,就沒有消費行為的產生,而我們大規模市政動遷恰恰是政府在替代你選擇,替代你選擇后再讓你掏錢消費,如果這個選擇與你選擇相同,你可以消費得很高興,你可以根據你消費偏好畫出你的「無差異曲線」;如果政府的選擇與你的選擇完全不同,那你就是在被迫消費,你就不可能畫出你的無差異曲線,硬要畫,那將是條充滿怨恨的「差異曲線」,曲線上任何一點都是你不願意消費的商品在消費你的錢!
你說要給我改善居住條件,但你卻限制、取消了我選擇改善的自由。我出於個人經濟考慮,認為你要讓我在現階段「改善」會打破我的收支安排,會影響我的生活質量,你卻要我搬遷沒商量。我不但沒有了選擇不想「改善」的自由,還沒有了選擇不影響自己生活質量的自由。
世界上哪有這樣的「市場經濟」?
——所以,房地產商硬要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市場,這不成立!因此,住房銷售量再可觀,必須刨去動遷和投資這一塊,才是市場需求;而房價的高低,從「住房商品化」一開始至今,都不是由「市場」來決定的!
以上這些話,我從2004年就開始說了,2004年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上海房產市場和房地產業》中說過,2006年9月在《經濟觀察報》上說過, 2009年8月在鳳凰博客說過,2010年秋在《中國房地產之厄》中又複述了一遍,今天還再說一遍。我說得這麼累,因為我沒有話語霸權,我更不是房地產利益共同體的人。
每當政府「救市」,我就疑惑,房地產用得著救嗎?每當房地產商發飆罵娘,調控一定不了了之。是中央政府怕房地產商嗎?不可能。但政府怕輿論!當「限購就是反市場經濟」形成輿情匯成聲浪,當「控房價會使得銀行崩盤」形成輿情匯成聲浪,當「房價漲體現了市場行為」形成輿情匯成聲浪,我們就看到又要「救市」了!調控又要成為「空調」了!而事實上,「限購就是反市場經濟」在理論上根本站不住腳;「控房價會使得銀行崩盤」根本沒有依據,「房價漲體現了市場行為」則是對馬歇爾需求定律的根本無知。但就是這些似是而非的輿論,讓中央政府一再對房地產商讓步!看來,政府怕的是房地產話語霸權!話語霸權可以通過文本策略如話語包圍、話語隔離和話語暗示(這些都是新聞專業術語),將公眾的關注點朝著話語霸權需要大家關注的角度引讀過去,譬如將「限購」都引讀到「反市場經濟」,譬如將「商品房漲價」引讀到這是市場自發作用,甚至連房地產商對政府的冷嘲熱諷和對底層人士的鄙視,都能引讀到「可恨的實話」上去,由此可知,房地產利益共同體中已經包含有媒體人在。
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這樣一個怪現象: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大家可以從網媒紙媒讀出不滿,但對中國的大房地產商,大家從著名網媒紙媒中讀到的幾乎都是讚美!並且是越著名的網媒紙媒,讚美越熱烈、越不遺餘力!說怪也不怪,著名的網媒紙媒反映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不滿,更多是代表著房地產商利益、是在代房地產商發泄著不滿。如不滿宏觀調控、不滿收房產稅等,凡有可能影響到房地產利益的,網媒紙媒都會在第一時間表示反對,並且反覆地持續地反對,直到將反對形成聲浪——這也是新聞學介紹過的傳媒技巧!網媒紙媒還處處凸現大房地產商在如何「伸張正義」,譬如大房地產商說聲「社會保障不是讓民眾都去擁有住房財產,而是用租賃方式保障最基本的居住權利」,網媒紙媒都在追捧,可我在2002年冬天就在《希望於危機並存的上海房地產業》一文中提出要「有意識地培育一個與銷售市場互為補充的房產租賃市場。目前輕租賃重銷售是整個房地產市場充斥短期行為的反映。」提出香港人解決住房也不是「一步到位」的,憑什麼大陸居民一定要買商品房去為房地產商買單?我的這些觀點有哪個著名媒體代傳播了?我當初可是捧著剛寫完的《希望於危機並存的上海房地產業》去找《21世紀經濟報道》和《南方周末》的,《21世紀經濟報道》和《南方周末》剛一看到文章都叫好不已,《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我說:「你找我們找對了,你若找《解放日報》肯定沒戲。」還認為我的身份「不是計委就是經委的」。但當兩個報社記者知道我僅是「退休女工」,就不準備將我「伸張正義」的文章見報了。《南方周末》記者坦率告訴我:「真是好文章,如果是吳敬璉寫的馬上登了,可惜你不是吳敬璉。」(從以下鏈接可以查到圖表完整的《希望於危機並存的上海房地產業》,這篇十二年前寫的關於房地產的文章今天讀來決不過時!此文的圖表至今都能說明問題。http://www.dajunzk.com/fangdichanwenji2.htm)我終於慢慢發現,兩個報社對此文的興趣主要在於我提供了炮彈,這些炮彈本身夠份量,但是提供炮彈的人身份不硬,這就象好炮彈缺乏了好炮來發射,達不到應有的攻擊力。這些報章都讚美「敢言」的人,但「敢言」還得先看身份。
一些著名網站需要揭露房地產市場的文章,一是點擊率的需要,二是代房地產商向政府討要「市場自由」的需要,但這些網站不需要深層次揭露房地產問題的文章。若要深層次揭露房地產問題,當然要觸及到房地產商和房地產利益共同體的利益,多年來中國的著名網站隨處可見房地產利益共同體中人的身影,怎麼可能讓利益圈外人來「自由」地觸犯房地產利益共同體的利益?我也看懂了這一點,我發文的唯一堅強陣地就在《博客中國》,著名的鳳凰網我也上那裡的博客,但那不是我的陣地。
2009年8月,鳳凰網的網管曾將我發表在《博客中國》上的《正視中國收入狀況,中國沒有中產階級》、《影響房價的兩點真正原因》、《房改方案為何都討論不到點子上?》、《撥去罩在「經濟適用房「上的迷霧》、《住房公積金制度弊端在哪裡?》、《「住房面積」有諸多謬誤》等都是圍繞房地產談民生的文章逐篇移到了鳳凰網,鳳凰網沸騰了,單篇點擊率大部分有幾十萬之多,單篇的文後跟帖最多達到三千多條,也是在那個月,我成了鳳凰網的VIP博主。但是,「王煉利」僅在鳳凰網真正「VIP」了一個多月,從2009年9月下半月起,署名「王煉利」的文章鳳凰網再也沒有推薦過。
2010年兩會期間,我在《博客中國》發表了《別把表象當真相,房價高的原因不是因為地價高》的博文。我特別指出:是中國法律在支持中國房價的暴漲!土地炒賣就是由於承讓國有土地的土地使用權者具有了對土地使用權的出租權、抵押權、轉讓權所致,而在市場經濟的鼻祖西方國家,公有土地的土地使用權者是沒有出租權、抵押權、轉讓權的。也因此,這些國家「市場化」了幾百年,老百姓的住宅用地價並沒有因為「市場化」而「化」上去。我還指出中國在「土地使用權證」上搞「一證兩制」:房地產商持有的土地使用權證具有了對土地使用權的出租權、抵押權、轉讓權,而居住民手中的土地使用權證就不擁有這些權利,這就導致了老百姓無法打拆遷官司。而房地產商持有的土地使用權證和居住民持有的土地使用權證在外觀上是一模一樣的!
這篇文章引來了著名媒體的關注,兩家著名媒體編輯在同一日都來邀請我開闢專欄。2010年3月11日搜狐編輯來電郵:「我是搜狐博客的評論編輯。看到您最新的一篇文章《別把假象當真相,房價高的原因不是因為地價高》,想在搜狐博客予以重點推薦,希望您能在搜狐建博。已經給您開通了搜狐博客賬號。」觀點地產新媒體編輯同日來電郵:「您文章中有力的數據說明、深入的分析、鮮明的觀點還有您的敢說話,是我們一直以來想呈現給讀者的。此次冒昧的寫這封信給您,是邀請您能同意在觀點地產新媒體開設一個專欄,做您文章的彙集。」
詭異的是,當我用「同意」回復了這些熱情洋溢的來信后,搜狐和觀點地產新媒體都沒有了下文!
2010年著名的新浪網還邀請我開闢《數字民生》專欄,要求每周發一篇文章。開門紅一炮打響,主編熱烈祝賀我。不想只出了三期,主編與我斷了聯繫,等到該主編離開了新浪,特給我發來信息:「王老師,對不起,有人不喜歡你說話。」為什麼不喜歡我說話?看看已發的三篇專欄文章的標題吧:第一篇《揭開真實「房屋成本價格」的面紗》,第二篇《你家房子坐落在誰的地盤上》,第三篇《誰是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真正得益者》——都是市民最關心的有關房地產的熱點問題,也是房地產利益中人最不希望老百姓過問、最不希望老百姓追根尋底的的問題!我「敢言」不?「敢言」!但這是讓房地產利益共同體反感之及的「敢言」,你越「敢言」,就越不能讓你發聲!他們有這個「勢力」和「實力」,因為「中國房地產話語霸權」早已建立!
關於對《中國房地產之厄》出版消息的全面封殺,由於對這本書本來就知的人甚少,就不介紹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在各大著名網站的名博中,有位自詡以「啟蒙政治家和媒體人」為己任的著名「公知」,一直在不遺餘力為房地產商唱讚歌。如「中國的現代化,特別是城市化建設,多虧了房產商。沒有房地產行業,也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啦,「中國最可愛的人——任志強、潘石屹、王石」啦,「房產企業和企業家影響了文明的進程。解決了就業,創造了財富,成為經濟的頂樑柱」啦,不僅如此,這位「公知」還像房地產商一樣強烈聲討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政府對於市場根本不了解,也並不是市場的『操盤手』,調控根本不可替代市場的運作規則,猶如唐吉柯德般挑戰『市場』這個大風車一樣,根本無濟於事。既然對市場沒有駕馭的能力,就把它送由市場自己去解決。」,「對於非生活必須品,政府本身就沒必要去調控其價格的漲浮,而是由市場自身去決定它的定價」,並且還煞有介事地質問「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在討好誰」?討好誰呢?這位著名「公知」一一列舉:「是被地荒論忽悠著高價貸款買房的房奴;是望著高企的房價,又無法享受平等購房待遇的新移民;是整個房地產產業鏈的上下游的供應商們;是被迫拆遷卻未得到合適補償的人;或許還有很多很多受其影響的農民工建設者們。」真正奇怪了,這些人加總起來差不多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全部,中央政府不應該討好他們?既然「住房商品化」將全國人民逼上買房一條路,公眾希望住房這個商品能讓大家買得起,過份嗎?中央政府大概是想討好居民來著,但房地產利益共同體早已尾大不掉,有這個共同體作梗,想討好也討不成啊!其他為房地產商說話的文化人也還有好幾個,無獨有偶,都是高唱自由民主以啟蒙者自居的「公知」,他們為房地產商「爭取市場自由」而發表的言論,已經連篇累牘!於是我們看清楚了,在房地產利益共同體中,有「公知」參與其中!因此就更加不奇怪中國著名的網媒紙媒要將不利於房地產利益共同體的言論徹底驅逐出去了!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陳剛在《製造「中國式公共知識分子」:南方系報刊韓寒媒介形象建構的考察》一文中指出:「蓋伊•塔奇曼在強調新聞是我們觀察和體驗現實的窗口的同時,也強調新聞既是一種知識資源,也是一種權力資源,它的建構限制了公眾對當代生活的分析性理解。」同樣,房地產話語霸權就是一種權力資源,它的建構同樣限制了公眾對當代生活、當代中國房地產業的分析理解——房地產話語霸權通過新聞專業的文本策略如話語包圍、話語隔離和話語暗示,褒揚大房地產商,鄙視中低收入居民,將「市場自由」偷換觀念,不時暗示和明示中國房價是不高的、還有大漲的餘地,大造諸如政府監管房地產市場「違反市場經濟規律」的輿論。。。。。。如此等等,房地產話語霸權就這樣成了當今中國的負能量,並引起了多數人的憤怒和反感。只不過多數人沒有「媒體」這樣的權力資源可利用、可影響,只能任憑持有房地產話語霸權的一家獨大!
由此可以明白,有關房地產的諸多引人矚目的關注點,來源可能很單一。這些引人矚目的關注點其依據如何、真實性如何、真實程度如何、影響力到底如何、是否真的是「引人矚目」,都大有可商榷之處。
當考慮「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該怎麼辦」時,千萬不要忽視輿論作用!需要清理一下房地產輿論,分辨哪些是忽悠人的,哪些是反忽悠的。別再把假當真,把真當無。要知道,某個房產商漲價,媒體可以根據需要說成是漲價已成市場趨勢,也可以根據需要說成漲價不過是在試探一下行情,還可以解讀成「沖高出貨」,至於選擇哪一種解讀法,都看持有話語霸權的「需要」。房地產話語霸權體現的是房地產利益共同體的發聲權力,可以說基本上就此一家,別無分店,因此,雖然無論紙媒還是網媒,沒有幾句有關房地產的話語可以當真,但大家明知假的也當成真的在讀——不讀就沒有房地產信息可讀了!
萬一中央政府也將明知是假的房地產信息當成真的在讀,老百姓就要承受政府政策出爾反爾反覆無常的災難!
重塑中國房地產話語,到時候了!這是重塑一個明是非的房地產市場的需要!
一個明是非的房地產市場,會以居住人的利益為主導,而不是以房地產商的利益為主導、不是以房地產利益共同體的利益為主導!

127

主題

1268

帖子

158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89
沙發
chayuanchunse 發表於 2017-7-26 17:41 | 只看該作者
一個明是非的房地產市場,會以居住人的利益為主導,而不是以房地產商的利益為主導、不是以房地產利益共同體的利益為主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7

主題

1268

帖子

158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89
3
chayuanchunse 發表於 2017-7-26 17:42 | 只看該作者
一個明是非的房地產市場,會以居住人的利益為主導,而不是以房地產商的利益為主導、不是以房地產利益共同體的利益為主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5 00: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