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上最腐敗的王朝:明碼標價買賣官員,210兩就能買到副縣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百家雜評

  封建社會,每個朝代的滅亡,幾乎都伴隨著腐敗問題。但要論最腐敗的王朝,那麼非清朝莫屬。在很多封建王朝,開國初期都吏治都很清末,官員都比較清廉。到了中晚期,才開始大規模腐敗。

  但是,清朝從一開始就大規模腐敗,一直到結束。可以說,如果清朝說腐敗第二,沒人敢說第一。比如在《康熙大帝》中,非常清廉的朱國治,其實就貪腐非常嚴重,製造了很多冤案。

  

  清朝為何會有如此龐大的腐敗問題呢?其實和清朝的當官途徑相關。在清朝時期,撇除滿洲權貴的非正常升遷道路之外,普通漢人有兩條路,即科舉和捐官。

  科舉考試,需要一定的實力和運氣;捐官,則需要看口袋裡的錢是否足夠。前者大家都很熟悉,後者就是拼財力。當然,捐官的錢是交給清政府的,不同於賣官鬻爵的個體經營,如賣官的奕劻。

  

  史書記載「秦得天下,始令民納粟,賜以爵之」,此後到西漢時,也有不少捐官現象,之後的唐、宋、元、明都有捐納。但總體而言,因為儒家考生的強烈反對,所以基本上捐官非常稀罕。(如果大規模捐官,那些寒門讀書人如何出頭呢?)

  但是,清朝此風最盛,官職成為商品,隨意買賣,清朝官場中就有不少都是捐納得的官。比如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胡林翼,據說就是捐官,花了萬兩銀子買了個知府。

  

  坦率的說,捐納制度在清朝是一個很重要的制度,它和科舉制度互相補充,一部分人通過科舉考試做官,一部分人通過捐納制度做官。

  清政府對買官的人無任何限制,地主、商賈且不必說,連流氓、盜賊等也無一例外。按照捐納制度,士民不僅可以捐官,而且可以捐封典、捐虛銜及穿官服的待遇。

  

  (乾隆年間購買官職的價位表,當時價格比較貴)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國之重器之一的官員,竟然被明碼標價。清朝前期,因為捐官基本能拿到「實缺」官職,所以價格很高。後來,因為捐官的人多了,而也沒有那麼多「實缺官職」,所以後來「優惠大酬賓」。

  史學專家認為,清朝「無昏君」,那麼為何出台如此昏聵的政策呢?原因有很多,有些比較敏感,重點說兩點。(1)籠絡有實力的人,讓他們不要反清。(2)撈錢,沒把百姓放在心裡。

  

  (後期價格下降,210兩就能搞個副縣長)

  有人說,如果因為捐官,都捐出胡林翼這樣的人才,那也是才子的出頭之道呀。其實錯了,胡林翼這樣的人才畢竟罕見,絕大部分捐官行為,最終是要收回成本的,於是轉嫁到老百姓頭上。

  話說,清朝官員的基本工資很低,比如知府年薪也就100多兩,但養廉銀在4000兩左右。但清朝有這麼一句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廉的知府三年就能撈十萬兩,不清廉的知府呢?

  

  所以說,清朝的官,就是一樁值錢的大買賣。既然有錢賺,還有身份地位,那麼有機會捐官的話,為何不捐呢?換著誰,都會想方設法捐個官噹噹吧。誇張的是,後期210兩就能買到副縣長。

  當然,捐了官職,但想要立即上任,還需要花錢疏通,讓上面人給一個「實缺」,否則就是名義上的官員,沒有實職只能在家待著,也賺不了錢呀。

  

  另外,清朝還實行了「議罪銀」制度,即官員犯了事,只要花錢贖罪,包括分期付款,就沒事了。(分期付款,一遍貪污賺錢,一遍還錢贖罪,真是瀟灑)

  在這種情況,清朝的貪腐可想而知,出現和珅這樣的史無前例的巨貪,也就可以理解了。歷史上有哪個封建大一統王朝敢如此明目張膽的公開大規模買官呢?

0

主題

968

帖子

339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92
沙發
西部華人 發表於 2017-7-6 13:18 | 只看該作者
買官賣官自秦朝就有記載,歷代王朝都有,清朝manderin真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廉潔的王朝了,你以為現在的China王朝比manderin廉潔嗎?去年還說China軍委主席徐才厚買官賣官,他買賣的將軍軍銜呀,再說各地貪官哪個不買官賣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2 18: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