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人的「曬書」雅趣 令人回味無窮

[複製鏈接]

127

主題

1268

帖子

158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8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ayuanchunse 發表於 2017-6-18 18: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人為防止書籍善本受潮或遭蟲蛀,會「曬書」。曬書,又稱曝書。看似瑣碎小事,但由此生髮的風雅趣事,卻常常令人回味無窮。



  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載有「袒腹曬書」的段子:「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從中看出郝隆生性狂傲,自詡才高八斗,滿腹詩書。曬肚皮等於曬書,看古人行事何其灑脫幽默。

  這故事後來衍化為「仰卧曝日」之典。《漳州四時竹枝詞》就有「晒衣六月蠹能除,酷熱金烏燎太虛。此日天門開好曬,郝隆惟曬腹中書」的詩句。

  曝書在我國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了。《穆天子傳》中就有「天子東遊,次於雀梁,曝蠹書於羽陵」的記載。東漢崔實《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魏晉時期有了七夕曝書的習俗。

  到漢唐時,曝書逐漸形成制度。至北宋,更形成獨特的館閣翰院文人的曝書集會。曝書至此成為文人士大夫文化生活的一種方式,成為博雅文人品鑒學習詩書的絕佳機會。

  現在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蘇州人還有曬書習俗。也有的地方在七夕曬書。在山東新泰,有曝書山。據《新泰縣誌》記載,山下韓家莊的一位書生屢試不第,后隱居山上,不復出世之望。某日因書籍被雨淋,遂將之放在山頂石板上晾曬,人們遂將此山名為「曝書山」。

  明代詩人高如山為之賦詩曰:「曝書當日緣何事,強與青山換姓名。秦火未消經未著,辛勤應是魯諸生。」

  相傳清初著名大詩人朱彝尊對書籍十分鐘愛,在藏書中鐫白文十二字「購此書,頗不易,願子孫,勿輕棄」,還特意在浙江嘉興王店建造了「潛采堂」、「曝書亭」。曝書亭迄今尚在,成為後世文人雅士流連之地。

  關於曬書,歷代詩家還留下許多名句,如劉筠的《戊申年七夕》:「豈惟蜀客知蹤跡,更問庭中曬腹人。」清唐孫華的《周礫圃被盜竊書硯作嘲盜詩戲和》:「從今腹笥防窺瞰,莫向人前卧曬書。」清孫枝蔚《七夕憶內》:「遙憐弄針婦,空嫁曬書人。」毛奇齡《七夕》:「向夕陳庭嘗下果,連年每曬腹中書。」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書籍防潮、防蠹已不惟曝晒一途了。讀書人偶爾到陽光下去曬一下自己,已是不易,更何談曝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6: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